毫无例外

毫无例外,指全部如此,没有例外。

毫无例外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áo wú lì wài
成语简拼
HWLW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毫無例外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全部如此,没有例外。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口语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毫不例外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毫无例外”几个大字。

(2)鲁溪晖宏学校的闻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毫无例外”。

(3)小斐不会写成语“毫无例外”的最后一个字。

(4)小瓜写不出成语“毫无例外”的拼音。

(5)欲腾大哥哥给宥如和双雪讲述了“毫无例外”的历史典故

(6)毫无例外地,她的美丽,也让沈从文一见倾心。

(7)法国是一个路人皆知的官僚国家,几乎每一项决策必须毫无例外地附有书面文字。

(8)每个公民都应自觉奉公守法,毫无例外。

(9)所有的人毫无例外都是为了美好的将来活着,所以一定要尊重每个人。

(10)去黄山蒋介石官邸的时候,罗叔叔给儿子讲解了『毫无例外』的典故。

(11)初春的夜依旧春寒料峭,就算是在异时空也毫无例外,她不禁冻得搓了搓双臂。

(12)尽管阿兰触犯了法律,影响了公众安全,并总拿自己的性命冒险,但却毫无例外地成为英雄。

(13)凡是较有成就的科学工作者,毫无例外地都是利用时间的能手,也都是决心在大量时间中投入大量劳动的人。

(14)全世界都知道英、美关系最好,美国新当选的总统布什第一次访问英国,毫无例外地受到了英国民众的抗议。

(15)不只是民众们兴趣高涨,就连已经结束比赛的其他几组各支战队也都是毫无例外的出现在了比赛场地各个休息室之中。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邓小平《工人阶级要为实现四个现代化作出优异贡献》:『我们所有的企业必须毫无例外地实行民主管理,使集中领导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

分字解释

例外

例外:[lìwài] 超出常例之外。任何人都应该毫无例外地依法办事。

毫:háo 1、<名>长而尖的细毛。《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2、<名>比喻极其细微的东西。《老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之木,生于毫末。』《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名>毛笔。袁宏道《答王百谷》:『方且挥毫命楮,恣意著述。』4、<量>长度单位。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毫光] 光线四射如毫毛。

无:wú 1、<动>没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副>不;别。《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3、<连>不论;无论。《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形>贫穷;无资财。《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无道] 行为暴虐,不施仁政。[无非] 无一不是;全部都是。[无几] (1)不多;很少。(2)没有希望。(3)不久。[无乃] 莫非;恐怕;岂不是。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例:lì 1、<名>类;列。《三国志·王粲传》:『而不在此七人之例。』2、<名>旧例;惯例。《少年中国说》:『故惟知照例。』3、<动>类比;照例。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例出为刺史。』4、<动>像;类似。《<指南录>后序》:『扬州城下,进退不由,殆例送死。』5、<副>一概。《南史·刘苞传》:『家有旧书,例皆残蠹。』[例监] 科举制度中监生名目之一。明清时代因捐献钱财而取得监生资格的叫例监,又叫捐监。

外:wài 1、<名>外面;外部。《邹忌讽齐王纳谏》:『旦日,客从外来。』2、<名>表面;外表。《赤壁之战》:『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3、<副>以外。《大铁椎传》:『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4、<动>置之于外;除去。《管子·明法》:『所以禁过而外私也。』5、<动>疏远。《易经·否》:『内小人而外君子。』6、<名>传统戏剧中扮老年男子的角色。』[外朝] (1)天子、诸侯听政议事的地方。相传周时天子诸侯有三朝,外朝一,内朝二。(2)指在外朝参政议事之人。[外交] 古指臣子私自会见诸侯。[外戚] 帝王的母亲、妻子一方的亲戚。[外史] (1)官名,颁布帝王命令及掌管地图等。(2)指野史、杂史或记叙人物为主的旧小说。

毫:《辰集下·毛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胡刀切,音豪。长锐毛也。《老子·道德经》合抱之木,生於毫末。《前汉·鲍宣传》有益毫毛。又言物细曰秋毫,言毫至秋极纤细也。《孟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庄子·知北游》秋毫为小,待之成体。《前汉·高帝纪》沛公入关,秋毫无犯。又《谢察微·算经》十丝曰毫,十毫曰厘。《礼·经解》差若毫厘,谬以千里。《晋书·虞预传》毫厘之失。又笔谓之毫。《陆机·文赋》或含毫而邈然。《唐书·刘知几传》每记事载言,则阁笔相视,含毫不断。又蘸笔曰濡毫,落笔曰挥毫。又姓。汉毫康,封安阳侯。又修毫,狗名。《西京亲记》李亨好驰骏狗,有修毫、厘睫、白望、青曹之名。《说文》作豪。籀文作毫。《正字通》毫、豪虽通,然《山海经》豪猪可借毫,孟子《豪杰》之士,《淮南子》智过百人谓之豪,当用豪,俗溷为一,非。又《姓谱》毫、豪分二姓。考证:(《陆机·文赋》或含毫而渺然。)谨照原文渺改邈。

无:《卯集下·无字部》《唐韵》武夫切,音巫。《说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易·乾卦》无咎。《释文》无音无。易内皆作此字。《艺苑雄黄》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诗、书、春秋、礼记、论语本用无字,变篆者变为无,惟易、周礼尽用无。然论语亡而为有,我独亡,诸无字,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广韵》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释典》。《唐韵》武扶切《广韵》武夫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音巫。《说文》亡也。《玉篇》不有也。《书·舜典》刚而无虐,□而无傲。又《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又《尔雅·释诂》虚无之间也。〈注〉虚无皆有间隙。《老子·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又《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会无县。又姓。《正字通》汉无且明,无能。又《广韵》汉复姓无庸无钩,俱出自楚。又文无,药名。《古今注》相别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又《说文奇字》作无。《玉篇》虚无也。周易无字俱作无。又《集韵》或作亡。《诗·卫风》何有何亡。又通作毋。书,无逸。《史记·鲁世家》作毋逸。又通作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作无。今俗语犹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通雅》江楚广东呼无曰毛。又《集韵》或作武。◎按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郑注:明言其误。集韵合无,武为一。非。《集韵》无或作橆。韵会,□本古文蕃□字。篆借为有无字。李斯变隷变林为四点。〇按说文□,从亡无声,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义各别,不云相通。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不应借用。玉篇集韵韵会俱非。韵会蕃橆作蕃□,尤非。又按读书通云: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义通,或止音近,实非一字也。读书通误。又梵言,南无呼那谟。那如拏之上声,谟音如摩,犹云归依也。

例:《子集中·人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力制切,音厉。比也,类也,槩也。又凡例。《左传序》发凡以言例。后魏张吾贵集诸生讲左传,义例无穷,学者奇之。又《集韵》力蘖切,音列。遮也。

外:《丑集下·夕字部》《广韵》《集韵》五会切《韵会》鱼会切,□歪去声。内之对,表也。《易·坤卦文言》义以方外。《家人彖传》男正位乎外。《礼·祭义》礼也者,动於外者也。《庄子·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列子·仲尼篇》远在八荒之外。又疏斥也。《易·泰卦彖传》内君子,而外小人。《前汉·霍光传》尽外我家。又度外,置之也。《后汉·光武纪》暂置此两子于度外。又方外,散人也。《淮南子·道应训》吾与汗漫期于九垓之外。又《集韵》五活切,音杌。《黄庭经》洞视得见无内外,存嗽五牙不饥渴,神华执中六丁谒。又叶征例切,音制。《诗·魏风》十亩之外兮。叶下泄逝。《说文》外,远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于事外矣。会意。考证:(《礼·祭仪》礼也者,动乎外者也。)谨照原书祭仪改祭义。照原文动乎改动於。(《易·否卦彖传》内君子,而外小人。)谨照原书否卦改泰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