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厘之差,将致千里

豪厘之差,将致千里,豪:通『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差:差异;致:招引。指极其微小的差错,最终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豪厘之差,将致千里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áo lí zhī chā,jiāng zhì qiān lǐ
成语简拼
HLZCJZQL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豪厘之差,將致千里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豪:通『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差:差异;致:招引。指极其微小的差错,最终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成语用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强调不能有一丝差错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畅畅写不出成语“豪厘之差,将致千里”的拼音。

(2)打开练习本,第二页赫然是“豪厘之差,将致千里”几个大字。

(3)湖岭镇中学的紫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豪厘之差,将致千里”。

(4)盘奶奶给孙女和小外甥讲解了“豪厘之差,将致千里”的历史典故

(5)小好不会写成语“豪厘之差,将致千里”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书·陶侃传》:『然某等区区,实恐理失于内,事败于外,豪厘之差,将致千里,使荆蛮乖离,西嵎不守,唇亡齿寒,侵逼无限也。』

分字解释

千里

千里:[qiānlǐ] 指千里马。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豪:háo 1、<名>豪猪脊背上长而尖硬的毛。2、<名>杰出的人才;豪杰。《赤壁之战》:『江表英豪咸归附之。』3、<形>豪放;豪壮。《史记·魏公子列传》:『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4、<形>有势力。《西门豹治邺》:『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5、<形>强悍;强暴。《教战守策》:『今天下屯聚之兵,骄豪而多怨。』[又] <名>强横的人;暴徒。《童区寄传》:『是儿少秦武阳二岁,而讨杀二豪,岂可近也。』6、<形>阔绰;豪华。《梁书·贺琛传》:『相竞夸豪,积累如山岳,列肴同绮绣。』

厘:lí 1、<动>治。《尚书·尧典》:『允厘百工。』2、<动>赐;给予。《诗经·大雅·江汉》:『厘尔圭瓒。』3、<名>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厘。《汉书·赵充国传》:『失之毫厘,差以千里。』4、通『嫠』,寡,寡妇。《后汉书·西羌传》:『兄亡则纳厘嫂。』[厘正] 订正;改正。

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差:chā 1、<动>差别;相差。《狱中杂记》:『无差,谁为多与者?』2、<名>差错;错误。《失街亭》:『若有差失,乞斩全家。』3、<副>略微。《后汉书·光武帝纪》:『令军士屯田,粮储差积。』chāi 1、<动>差遣;派遣。《陈州粜米》:『特地差两员官来这里开仓卖米。』2、<名>差役;公务。《[般涉调] 哨遍·高祖还乡》:『这差使不寻俗。』chài<形>病愈,后写作『瘥』。《祭妹文》:『后虽小差,犹尚,无所娱遣。』cī 1、<形>长短、高低不齐。《小石潭记》:『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动>比并;挨着。《祭妹文》:『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差池] 差错。[差互] 1.错乱。2.交错。[差可] 犹『尚可』。[差品] 等级,品级。班固《汉书·货殖传序》:『昔先王之制,自天子、公侯、卿大夫、士至于皂隶抱关击柝者,其爵禄、奉养、宫室、车服、棺椁、祭祀死生之制各有差。』[差强人意] 尚能使人满意。《周书·李贤传》:『术祖喜曰:「李万岁所言,差。」』[差忒] 差错,差误。孔颖达毛诗正义序》:『准其绳墨,差未免。』[差度] 衡量选择。[差论] 选择。[差人] 1.派遣仆役。2.明清时指官府的差役。[差择] 选择。[差愈] 同『瘥愈』,即病愈。[差等] 等级,区别等级。[差肩] 1.差挨肩。2.相并。

将:jiāng 1、<动>搀扶;扶持。《木兰诗》:『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2、<动>带领;携带。《塞翁失马》:『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3、<动>拿;持。《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果品酒馔只顾将来。』4、<动>将就;随顺。《新婚别》:『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5、<动>想要;打算。《曹刿论战》:『齐师伐我,公将战。』6、<副>将要;就要。《郑伯克段于鄢》:『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7、<介>把;用。《祭妹文》:『可将身后托汝。』8、<连>抑或;还是。《战国策·楚策四》:『先生老悖乎,将以为楚国祆祥乎?』9、<连>假若;如果。《祭妹文》:『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10、<连>和;与。李白《月下独酌》:『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11、<助>用于动词后,以助语气。《卖炭翁》:『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12、<连>且;又。表顺承。李华《吊古战场文》:『人或有言,将信将疑。』jiàng 1、<动>统率;率领。《项羽本纪赞》:『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2、<名>将领;将帅。《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3、<名使动>使……为将军。《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qiāng 1、<动>请,愿。李白《将进酒》:『将进酒,杯莫停。』2、通『锵』,见『将将』。[将牢] 把稳;持重。[将] 帮助,促成好事。[将无] 莫不是。[将弁] 旧时武职的通称。[将将] (1)高大庄严的样子。(2)广大的样子。(3)交谈,聚集的样子。(4)通『锵锵』,金、玉撞击的声音。

致:zhì 1、<动>送;送达。《柳敬亭传》:『皖帅欲结欢于宁南,致敬亭于幕府。』2、<动>表达;表示。《屈原列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3、<动>说;回答。《石壕吏》:『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4、<动>达到。《劝学》:『假舆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5、<动>获得;得到。《送东阳马生序》:『家贫,无以致书以观。』6、<动>招致;引来。《信陵君窃符救赵》:『致食客三千人。』7、<动>招请;招集。《过秦论》:『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8、<动>致使;使得。《孔雀东南飞》:『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9、<动>送还;交还。《柳毅传》:『昔为钱塘长,今则致政焉。』10、<动>用。《张衡传》:『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11、<名>情致;情趣。《兰亭集序》:『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12、<形>细密;细致。《汉书·辛延年传》:『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13、<副>通『至』,极。《与吴致书》:『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致力] 把力量集中用在某个方面。[致命] (1)舍弃生命。(2)要害的。[致意] (1)向别人表达自己的用意。(2)表达问候之意。

千:qiān 1、<数>千。2、<数>形容数量很大。《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里:lǐ 1、<名>古代居民的基层行政单位。顾炎武《日知录》:『以县统乡,以乡统里。』2、<名>家乡;乡里;里巷。《周处》:『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3、<量>长度单位,用于计算里程和面积,实际长度各朝代不等。《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4、<名>衣服、被褥等的内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5、<名>里面;内部;当中。《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豪:《酉集中·豕字部》《广韵》胡刀切《集韵》《韵会》《正韵》乎刀切,□音毫。《说文》豕鬣如笔管者,出南郡。《山海经》竹山有兽,其状如豚,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注〉□猪也。夹髀有麄毫,长数尺,能以脊上毫射物,吴越呼为鸾猪。又《穆天子传》天子之豪马、豪牛、豪羊。〈注〉豪,犹髭也。髭马如马,足四节皆有毛。豪羊似髦牛。又《玉篇》俊也。《正韵》英也。《孟子》若夫豪杰之士。《淮南子·泰族训》智过百人者,谓之豪。《前汉·武帝纪》选豪俊,讲文学。又《广韵》侠也。《史记·信陵君传》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又《韵会》强也,健也。《前汉·食货志》故大贾畜家不得豪夺吾民矣。又《玉篇》帅也。《史记·韩长孺传》雁门马邑豪聂翁壹。〈注〉豪,犹帅也。又山名。《山海经》豪山多金玉而无草木。又水名。《山海经》密山,豪水出焉。又鱼名。《山海经》渠猪水中多豪鱼,状如鲔,赤喙,尾赤羽,可以已白癣。又刃名。《博物志》豪曹,欧冶子所作。《越绝书》越王取豪曹,薛烛曰:非宝刃也。又州名。《广韵》属九江郡,古钟离国,与吴争桑而灭,隋攺为豪州。又姓。《正字通》宋豪彦,乾道中进士。明豪英,天顺中宜都知县。又与毫通。《礼·经解》差若豪厘,缪以千里。《史记·张耳传》秋豪皆高祖力也。○按豪、毫古通用。徐铉以毫为俗字,泥。又叶寒歌切,音何。《苏辙·咏严颜诗》被擒不辱古亦有,吾爱善折张飞豪。军中生死何足怪,乗[音chéng]胜使气可若何。《说文》本作□。籀作□。《玉篇》亦作□。

厘:《酉集下·里字部》《广韵》《集韵》里之切《韵会》陵之切,□音离。《广韵》理也。《书·尧典》厘降二女于嬀汭。〈疏〉厘降,谓能以义理下之。《扬雄·剧秦美新》荷天衢,提地厘。〈注〉厘,理也。荷天道,提地理,言则而效之。又《说文》家福也。《扬雄·甘泉赋》逆厘三神。〈注〉厘,福也。又治也。《书·尧典》允厘百工,庶绩咸熙。〈传〉厘,治也。又数名。与□、氂□同。《前汉·东方朔传》正其本,万事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淮南子·主术训》是故审毫厘之计者,必遗天下之大数。又《扬子·方言》□楚之间,凡人兽乳而双产,谓之厘孳。又《博雅》耦也。又《扬子·方言》厘□,贪也。又赐也,予也。《诗·大雅》其仆维何,厘尔女士。〈传〉厘,予也。〈又〉厘尔圭瓒。〈传〉厘,赐也。又山名。《山海经》厘山。〈注〉按《名胜志》厘山在嵩县西。又草名。《尔雅·释草》厘,蔓华。本作厘。俗从牙作□。又陟厘,纸名。《正字通》海藻本名陟厘。南越以海苔为纸,其理倒侧,故名侧理纸。又姓。《山海经》大荒之中有大人之国,厘姓。〈注〉按《国名记》帝鸿之后也。《氏族志》南北朝有厘艳。又人名。《山海经》大皥生咸鸟,咸鸟生乗[音chéng]厘。〈注〉乗[音chéng]厘,是司水土。〈又〉重阴之山,有人食兽,曰季厘。又与嫠同。《韩诗外传》邻之厘妇。《后汉·西羌传》纳其厘嫂。又《集韵》《正韵》□虚其切,音僖。福也。《前汉·文帝纪》祠官祝厘。〈注〉如淳曰:福也。师古曰:本作禧,假借用。又《仓颉篇》祭余肉也。《前汉·贾谊传》上方受厘宣室。〈注〉徐广曰:祭祀福胙也。应劭曰:祭余肉也。又与僖同。《史记·鲁世家》季友奉子申入立之,是为厘公。《史记·匈奴传》齐厘公与战於齐郊。〈注〉厘音僖。又《史记·孔子世家》汪罔氏之君守封禺之山,为厘姓。〈注〉厘音僖。又《五音集韵》土来切,音胎。地名。邰或作厘,后稷所封也。又同□。《前汉·刘向传》贻我厘麰。〈注〉师古曰:厘,力之反,又音来。又《字汇补》同莱。《战国策》齐伐厘、莒。又《集韵》落盖切,音赉。赐也。《诗·大雅》厘尔圭瓒。沈重读。又《韵补》叶力至切,音利。《曹植颂》只肃郊庙,明德敬忌。阳精积善,钟天之厘。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差:《寅集中·工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初牙切《正韵》初加切,□音杈。《说文》贰也,不相値也。《徐锴曰》左于事,是不当値也。《广韵》舛也。《韵会》差错之义。《书·吕□》察辞于差。《前汉·东方朔传》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又《尔雅·释诂》择也。《释文》差音□。《诗·小雅》既差我马。又《广韵》楚宜切《集韵》《韵会》叉宜切《正韵》叉兹切,□音縒。《广韵》次也,不齐等也。《后汉荀爽传》天子娶十二,诸侯以下各有等差。又《玉篇》参差,不齐也。《韵会》参差,乱丝貌。参相参为参,两相参为差。《诗·周南》参差荇菜。《风俗通》舜作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其形参差,象凤翼。又《韵会》参差,洞箫也。《楚辞·九歌》吹参差兮谁思。又《韵会》差池,燕飞也。《诗·邶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又《唐韵》楚佳切。《集韵》《韵会》《正韵》初佳切,□音钗。《韵会》差使也。《唐宣宗诏》凡役事委令轮差。又择也。《广韵》□也。《诗·□风》谷旦于差。《释文》差,郑初佳反。王音嗟。徐七何反。又《广韵》差殊,亦不齐。《礼·王制》庶人在官者,其禄以是为差。《释文》差,初佳反。徐,初宜反。又僭差。《周礼·春官·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注〉同谓威其不协僭差者。《释文》差,初佳反。又《韵会》夫差,吴王名。又差分,算法。《周礼·地官·九数注》有差分,今有重差。又《集韵》《韵会》《正韵》□仓何切,音磋。《集韵》淅也。《礼·丧大记》御者差沐于堂上。〈注〉差,淅也。淅饭米取其潘为沐也。又《韵补》差,过也。《屈原·离骚》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又《韵会》景差,楚人名。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楚懈切,钗去声。《广韵》病除也。《集韵》瘉也。《魏志·张辽传》疾小差。又《韵会》差,较也。《左传·宣十二年注》拔旗投衡使不帆,风差轻。《释文》差,初卖反。又《集韵》楚嫁切,杈去声。差异也。《韩愈·泷吏诗》飓风有时作,掀簸真差事。又与磋通。《韵会》磋或作差。又《集韵》古与嗟通。注详口部十画。考证:(《礼·丧大记》御者差沐于堂上。〈注〉差,淅也。淅饭米取其渖为沐也。)谨照原文渖改潘。(《屈原·离骚》汤禹俨而祗敬兮,同论道而莫差。)谨照原文同改周。

将:《寅集上·寸字部》《广韵》即良切《集韵》《韵会》《正韵》资良切,□音浆。《说文》本将帅字。一曰有渐之辞。《苏林曰》将,甫始之辞。《易·系辞》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也。又《公羊传·庄三十二年》君亲无将,将而诛焉。《师古注》将有其意也。又抑然之辞。《楚辞·卜居》宁诛锄草茆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又且也。《诗·小雅》将安将乐。又《广韵》养也。《诗·小雅》不遑将父。又助也。《史记·司马相如传》补过将美。又送也。《诗·召南》百两将之。《邶风》之子于归,远于将之。又大也。《诗·小雅》亦孔之将。《商颂》我受命溥将。又承也,奉也,行也。《诗·商颂》汤孙之将。《书·胤征》今予以尔有衆[音zhòng],奉将天罚。〈注〉将,行也。又《增韵》赉也,持也,与偕也。《正韵》扶持也。《诗·小雅》无将大车。《左传·庄二十一年》郑伯将王,自圉门入。又进也。《诗·周颂》日就月将。又从也,随也。《前汉·郊祀歌》九夷賔将。又《诗·小雅》鲜我方将。〈注〉壮也。又《楚辞·九辩》恐余寿之弗将。〈注〉长也。又《诗·大雅》在渭之将。〈注〉侧也。又去也。《荀子·赋论篇》时几将矣。〈注〉言时事已去,不可复也。又姓。后赵常山太守将容。又干将,古刃工。《张揖曰》韩王刃师名,今名刃曰干将。又《集韵》《正韵》千羊切《韵会》七羊切,□音锵。请也,几愿辞也。《诗·卫风》将子无怒。《小雅》将伯助予。又声也。《诗·郑风》佩玉将将。又严正貌。《诗·大雅》应门将将。又集也。《诗·周颂》磬筦将将。又《唐韵》即谅切《韵会》《正韵》子谅切,□音酱。《广韵》将帅也。《增韵》将之也。《礼·记注》方氏曰:才足以将物而胜之之谓将,智足以帅物而先之之谓帅。又叶即两切,音奖。《诗·大雅》天不我将。叶下往。

致:《未集下·至字部》《广韵》《集韵》□陟利切,音踬。《说文》送诣也。《春秋·成九年》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注〉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随加聘问,谓之致女。《礼·曲礼》献田宅者操书致。〈注〉详书其多寡之数,致之于人也。又招致也。《杨升庵外集》致有取意。《易·系辞》备物致用。〈疏〉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剂致甿。〈注〉致,犹会也。民虽受上田中田下田,及会之。以下剂为率。又纳也。《礼·曲礼》大夫七十而致事。〈注〉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疏〉不云置,而云致者,置是废绝,致是与人,明朝廷必有贤代己也。又传致也。《诗·小雅》工祝致告。〈笺〉祝於是致孝孙之意,告尸以利成。又极也。《书·盘庚》凡尔衆[音zhòng],其惟致告。〈传〉致我诚,告汝衆[音zhòng]。《礼·礼器》有放而不致也。〈疏〉致,极也。又《礼·乐记》致乐以治心。〈注〉致,犹□审也。又委也。《易·困卦》君子以致命遂志。《论语》事君能致其身。《朱注》致,犹委也。又诚也。《老子·道德经》其致之。〈注〉致,诚也。又挑战曰致师。《左传·宣十二年》楚许伯御乐伯,摄叔为右,以致晋师。〈疏〉致师,致其必战之志。又态也。《水经注》茂竹便媚,致可翫也。《六帖》崔远风致整峻。《王缙诗》自然成高致。又至也。《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梦之灋。一曰致梦。〈疏〉训致为至,梦之所至也。又制也。《管子·白心篇》以致为仪。〈注〉致者,所以节制其事,故为仪。又《易·系辞》一致而百虑。〈疏〉所致虽一,虑必有百,言虑虽百种,必归於一致也。又就也。《老子·道德经》故致数车无车。〈注〉致,就也。言人就车数之,为辐,为轮,为毂,为衡,为轝,无有各为车者。又《诗·大雅》是致是附。〈传〉致,致其社稷羣神。〈疏〉致者,运转之词。又密也。《礼·礼器》德产之致也精微。〈注〉致,致密也。《前汉·严延年传》文致不可得反。〈注〉言其文案整齐。又与致通。《礼·月令》孟冬,命工师效功,陈祭器,按度程,必功致为上。〈注〉谓功力密致也。致至同。

千:《戌集中·革字部》《广韵》七然切《集韵》《韵会》亲然切,□音迁。《广韵》秋千,绳戏也。《集韵》秋千,北方戏,以习轻趫者。《张有·复古编》词人高无际作秋千赋,汉武帝后庭绳戏。本云千秋,祝寿词也,语伪转为秋千。后人伪为秋千。

里:《酉集下·里字部》《广韵》良已切《集韵》两耳切《正韵》良以切,□音裏。《尔雅·释言》里,邑也。《诗·郑风》将仲子兮,无踰我里。〈传〉里,居也。《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前汉·□法志》在壄曰庐,在邑曰里。《风俗通》五家为轨,十轨为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又《正韵》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又忧也。《诗·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笺〉里,忧也。又姓。《左传·昭十七年》郑之未灾也,里析告子产。〈注〉里析,郑大夫。又百里、相里,复姓。又地名。《左传·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诱子华而杀之南里。〈注〉南里,郑地。又山名。《史记·封禅书注》高里山,在泰山下。又《五代史·附录》契丹所居曰枭罗个没里。〈注〉没里者,河也。又古夫称妻曰乡里。《南史·张彪传》我不忍令乡里落它处。《沈约·山阴柳家女诗》还家问乡里,讵堪持作夫。又《正韵》汉制:长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后世因谓外戚为戚里。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里为式,然后可以传衆[音zhòng]方。〈注〉里,读为已,声之误也。《释文》里,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