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笔丽藻

鸿笔丽藻,形容诗文笔力雄健,词藻华丽。

鸿笔丽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óng bǐ lì zǎo
成语注音
ㄏㄨㄥˊ ㄅㄧˇ ㄌㄧˋ ㄗㄠˇ
成语简拼
HBLZ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鴻筆麗藻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诗文笔力雄健,词藻华丽。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或作文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必资乎鸿笔丽藻,刻乎贞金翠珉,然后可以充足人天,发挥龙象。▲唐·李商隐《上河东公启》

成语造句

(1)成语鸿笔丽藻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2)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鸿笔丽藻”几个大字。

(3)乐乐写不出成语“鸿笔丽藻”的拼音。

(4)小露不会写成语“鸿笔丽藻”的最后一个字。

(5)应县第四中学的完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鸿笔丽藻”。

(6)雨宸哥哥给紫彤和关圆讲解了“鸿笔丽藻”的故事。

(7)前往湟源县大华镇池汉学校之前,婧萱哥哥给仙矍和亦翘讲了『鸿笔丽藻』的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源直心《议释道不应拜俗状》:『枢纽经典,畴咨故实,理例锋颖,词韵膏腴,则司戎之称鸿笔丽藻矣。』

分字解释

鸿

鸿:hóng 1、<名>大型雁类的泛称。《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名>书信。《西厢记》:『自别颜范,鸿稀鳞绝,悲怆不胜。』3、通『洪』。(1)<形>大。《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名>洪水。《荀孑·成相》:『禹有功,抑下鸿。』(3)<形>强盛。《吕氏春秋·执一》:『五帝以昭,神农以鸿。』[鸿儒] 大儒,泛指学识广博的人。[鸿绪] 祖先的基业,多指帝王世传的大业。[鸿洞] (1)虚空混沌的样子。(2)弥漫无边,连成一片。

笔:bǐ 1、<名>写字、画画等的工具。与纸、墨、砚合称为文房四宝。2、<动>书写;记载。《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3、<名>笔迹;书画墨迹。《新唐书·李白传》:『观公笔奇妙,欲以藏家尔。』4、<名>散文。《文心雕龙·总述》:『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丽:lì 1、<形>成对;成双。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丽辞之体,凡有四对。』2、<形>华丽;美丽。《林黛玉进贾府》:『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3、<动>依附;附着。《易·离卦》:『百谷草木丽乎土。』[丽都] 雍容华贵。[丽则] 文辞华丽而不失于正。[丽谯] 壮美的高楼。

藻:zǎo 1、<名>一种水草。《诗经·召南·采蘋》:『于以采藻,于彼行潦。』2、<名>文采。《汉书·叙传上》:『摛藻如春华。』[又] 修饰。《晋书·嵇康传》:『土木形骸。不自藻饰。』[藻饰] 修饰;装饰。修饰文词。[藻思] 文才;文思。

鸿

鸿:《亥集中·鸟字部》《唐韵》户工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公切,□音洪。《说文》鸿,鹄也。《玉篇》鸿,鴈也。诗传云:大曰鸿,小曰鴈。《陆玑疏》鸿羽毛光泽纯白,似鹤而大,长颈,肉美如鹰。又有小鸿如凫,色白,今人直谓之鸿。《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又旗名。《礼·曲礼》前有车骑,则载飞鸿。《郑注》鸿取飞有行列也。又通作洪,大也。《史记·河渠书》禹抑鸿水。《楚辞·天问》不任汨鸿,何以尙之。〈注〉鸿,大水也。又佣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为笋簴,小首而长,抟身而鸿,若是者谓之鳞属,以为笋。〈注〉鸿,佣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桡之,以眡其鸿杀之称也。〈疏〉释云:鸿即上文强是也。杀,即上文弱是也。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一年》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注〉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又鸿沟。《史记·苏秦传》大王之地,南有鸿沟。〈注〉在荥阳。又虫名。蜚鸿。《史记·周本纪》蜚鸿满野。〈注〉蠛蠓也。又姓。卫大夫鸿骝魋,见《左传》。鸿安丘,见《后汉书》。又人名。大鸿,尧臣名。梁鸿,汉人。又《广韵》《韵会》胡孔切《集韵》户孔切,□音汞。与澒同。《扬雄·羽猎赋》鸿絧緁猎。《师古注》鸿絧,直驰貌。又鸿蒙,元气也。《淮南子·俶真训》以鸿蒙为景柱。〈注〉东方之野日所出。又《集韵》《类篇》□虎孔切,音嗊。义同。又《集韵》胡贡切,音□。鸿洞,深远。一曰相连次貌。又《字汇》古送切,音贡。《淮南子·精神训》澒蒙鸿洞。〈注〉鸿,读如子赣之赣。又叶胡光切,音黄。《吕氏春秋》彭祖以寿,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农以鸿。考证:(搏身而鸿。)谨照周礼原文搏身改抟身。(《广韵》《韵会》胡孔切,《集韵》户孔切,□音永。)谨照原文音永改音汞。(《扬雄·校猎赋》鸿絧緁猎。)谨照原文校猎赋改羽猎赋。(《淮南子·俶真训》以鸿蒙为景。〈注〉鸿蒙,东方日所出地。)谨照原文为景下增柱字。鸿蒙东方日所出地改东方之野日所出。

笔:《未集上·竹字部》《集韵》与笔同。详笔字注。考证:《广韵》鄙密切《韵会》逼密切《正韵》壁吉切,□音必。《释名》笔,述也。述事而书之也。《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注〉蜀人呼笔为不律也。《说文》楚谓之聿,吴人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古今注》古之笔,不论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即谓之笔。秦吞六国,灭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称於时。蒙恬造笔,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记事用之。《法书考虞世南云:笔长不过六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实掌虚。《礼·曲礼》史载笔,士载言。〈注〉笔,谓书具之属。又笔星。《释名》笔星,星气有一枝,未锐似笔也。又花名。《楚辞注》辛夷花初发如笔,北人呼为木笔。又《集韵》笔别切,音莂。山东谓笔。又作〈⺌/尹〉。见《汉戚伯樊毅□》。又《严欣□》作〈八/尹〉,见《举要》。《集韵》或作笔。

丽:《子集上·丶字部》《集韵》丽古作丽。注详鹿部八画。(丽)(古文)□□丽□《唐韵》《集韵》《韵会》郞计切《正韵》力霁切,□音隷。《说文》旅行也。鹿之性,见食急,则必旅行。又《司马相如·大人赋》驾应龙象舆之蠖略委丽兮。《师古注》行步进止貌。又《玉篇》偶也。《易·兑卦》丽泽兑。〈注〉丽,犹连也。《周礼·夏官·校人》丽马一圉。〈注〉两马也。〈又〉束帛丽皮。〈注〉两皮也。《史世纪》太昊始制嫁娶丽皮为礼。《释义》丽,偶数也。又《玉篇》好也。《广韵》美也。《楚辞·招魂》被文服纤丽而不奇些。又《前汉·东方朔传》以道德为丽。又《玉篇》数也。《诗·大雅》商之孙子,其丽不亿。又《广韵》着也。《左传·宣十二年》射糜丽龟。〈注〉丽,着也。又《正韵》附也。《易·离卦》离,丽也。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又《礼·王制》邮罚丽于事。〈注〉丽,附也。过人罚人当各附於其事,不可假他以喜怒。又系也。《礼·祭义》祭之日,君牵牲,既入庙门,丽于□。〈注〉丽,犹系也。又《玉篇》华绮也。《正韵》华也。《书·毕命》敝化奢丽,万世同流。《韩诗外传》原宪谓子贡曰:仁义之匿,衣裘之丽,宪不忍为也。又《玉篇》施也。《书·多方》不克开于民之丽。〈传〉不能开於民所施政敎。丽,施也。言昏昧。又《正韵》光明也。又地名。《左传·成十三年》晋师济泾,及侯丽而还。〈注〉侯丽,秦地。又《前汉·地理志》乐浪郡华丽县。又与欐同。屋栋也。《列子·力命篇》居则连丽。又丽谯,高楼也。《庄子·徐无鬼》君必无盛鹤列於丽谯之间。《前汉·陈胜传注》楼,亦名谯,故谓美丽之楼为丽谯。又梁丽,车名。《庄子·秋水篇》梁丽可以冲城,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又鱼丽,阵名。《左传·桓五年》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陈。又《正韵》小舟也。又姓,见《姓苑》。又复姓。《左传·成十七年》晋厉公游于匠丽氏。又《广韵》吕支切《集韵》《韵会》邻知切《正韵》邻溪切,□音离。《释名》丽,离也。言一目视天,一目视地,目明分离,所视不同也。又高丽,国名。《魏志》高句丽,在辽东之东。《前汉书》作高句骊。又山名。《史记·黥布传》布故丽山之徒也。或作骊。又与鹂同。《张衡·东京赋》丽黄嘤嘤。〈注〉□丽古字通。又《集韵》怜题切,音黎。义同。又《集韵》里弟切,音礼。萧该说,彭蠡,泽名。古作彭丽。又力智切,音詈。美也。又《类篇》山宜切,音酾。□也。又《集韵》郞狄切,音正。县名。从丽,俗从两日,非。《六书正伪》丽,古丽字。相附之形,借为伉丽。俗别作俪。(丽)考证:(《楚辞·招魂》被文纤丽而不奇些。)谨照原文纤字上增服字。(《左传·桓五年》高渠弥以中军奉公为鱼丽之阵。)谨照原文阵改陈。

藻:《申集上·草字部》《唐韵》《韵会》□子皓切,音早。《说文》水草也。《诗·召南》于以采藻。〈笺〉藻之言澡也。《陆玑云》生水底。又《班固·东都赋》铺鸿藻。《陆机·文赋序》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注〉《孔安国·尚书传》曰:藻,水草之有文者,以喻文焉。又《后汉·刘陶传》武旅有凫藻之士。〈注〉凫得水藻,言喜悦也。又《韵会》今屋上覆橑,谓之藻井。《风俗通》宫室象东井,刻荷菱水草,所以厌火也。《张衡·西京赋》蒂倒茄于藻井。又藻藉,所以荐玉者。详藉字注。又姓。《正字通》南北朝有藻重。又《集韵》侧绞切,音爪。义同,或作薻、□。《干禄字书》俗作□。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