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章钜字

鸿章钜字,犹鸿文。比喻巨著、大作。

鸿章钜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óng zhāng jù zì
成语注音
ㄏㄨㄥˊ ㄓㄤ ㄐㄨˋ ㄗㄧˋ
成语简拼
HZJZ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鴻章鋸字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鸿文。比喻巨著、大作。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作品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鸿篇巨制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鸿章钜字”几个大字。

(2)第一高级中学的机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鸿章钜字”。

(3)皓予叔叔给榕逸和歆桐介绍了“鸿章钜字”的成语故事。

(4)小都写不出成语“鸿章钜字”的拼音。

(5)小慧不会写成语“鸿章钜字”的最后一个字。

(6)堪称自盘古开天辟地其一番精心力作,真是盘古的鸿章钜字啊,在六剑山上显得琨玮灿烂。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梅曾亮《复上汪尚书书》:『前由陈中书所递至赐书,伏读数过,鸿章钜字,光辉薄星辰,声气谐《韶》《濩》。』

分字解释

鸿

鸿:hóng 1、<名>大型雁类的泛称。《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名>书信。《西厢记》:『自别颜范,鸿稀鳞绝,悲怆不胜。』3、通『洪』。(1)<形>大。《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名>洪水。《荀孑·成相》:『禹有功,抑下鸿。』(3)<形>强盛。《吕氏春秋·执一》:『五帝以昭,神农以鸿。』[鸿儒] 大儒,泛指学识广博的人。[鸿绪] 祖先的基业,多指帝王世传的大业。[鸿洞] (1)虚空混沌的样子。(2)弥漫无边,连成一片。

章:zhāng 1、<量>音乐的一曲。《史记·吕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2、<量>文章或作品的一篇。《赤壁赋》:『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3、<名>文章。《三国志·陈思王植传》:『下笔成章。』4、<名>法令规章。《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5、<名>奏章。《狱中杂记》:『是无难,别具本章。』6、<名>印章。《核舟记》:『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7、<名>花纹。《捕蛇者说》:『黑质而白章。』8、<形>明显;鲜明。《甘藷疏序》:『足以活人者多矣。或隐弗章。』9、<动>表扬。《商君书·说民》:『章善则过匿。』后来写作『彰』。[章程] 章术法式。[章服] 古代以日、月、星、龙、蟒、鸟、兽等图文作为等级标志的礼服。[章甫] 殷代礼帽。

钜:jù 1、<名>钢铁。《史记·礼书》:『宛之钜铁』2、<名>钩子。潘岳《西征赋》:『于是弛青鲲于网钜。』3、<形>通『巨』,大。《史记·礼书》:『宜钜者钜,宜小者小。』4、<副>通『讵』,难道;哪里。《荀子·正论》:『是岂钜知见侮之不辱哉?』

字:zì 1、<动>生育;养育。《论衡·气寿》:『妇人疏字者子活。』2、<动>女子嫁人。《周易·屯》:『十年乃字。』3、<名>文字。《活板》:『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4、<名>表字。旧时男子二十而冠,冠后根据本名涵义另取别名称表字。《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5、<动>取表字。屈原《离骚》:『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字乳] 生育。

鸿

鸿:《亥集中·鸟字部》《唐韵》户工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公切,□音洪。《说文》鸿,鹄也。《玉篇》鸿,鴈也。诗传云:大曰鸿,小曰鴈。《陆玑疏》鸿羽毛光泽纯白,似鹤而大,长颈,肉美如鹰。又有小鸿如凫,色白,今人直谓之鸿。《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又旗名。《礼·曲礼》前有车骑,则载飞鸿。《郑注》鸿取飞有行列也。又通作洪,大也。《史记·河渠书》禹抑鸿水。《楚辞·天问》不任汨鸿,何以尙之。〈注〉鸿,大水也。又佣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为笋簴,小首而长,抟身而鸿,若是者谓之鳞属,以为笋。〈注〉鸿,佣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桡之,以眡其鸿杀之称也。〈疏〉释云:鸿即上文强是也。杀,即上文弱是也。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一年》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注〉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又鸿沟。《史记·苏秦传》大王之地,南有鸿沟。〈注〉在荥阳。又虫名。蜚鸿。《史记·周本纪》蜚鸿满野。〈注〉蠛蠓也。又姓。卫大夫鸿骝魋,见《左传》。鸿安丘,见《后汉书》。又人名。大鸿,尧臣名。梁鸿,汉人。又《广韵》《韵会》胡孔切《集韵》户孔切,□音汞。与澒同。《扬雄·羽猎赋》鸿絧緁猎。《师古注》鸿絧,直驰貌。又鸿蒙,元气也。《淮南子·俶真训》以鸿蒙为景柱。〈注〉东方之野日所出。又《集韵》《类篇》□虎孔切,音嗊。义同。又《集韵》胡贡切,音□。鸿洞,深远。一曰相连次貌。又《字汇》古送切,音贡。《淮南子·精神训》澒蒙鸿洞。〈注〉鸿,读如子赣之赣。又叶胡光切,音黄。《吕氏春秋》彭祖以寿,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农以鸿。考证:(搏身而鸿。)谨照周礼原文搏身改抟身。(《广韵》《韵会》胡孔切,《集韵》户孔切,□音永。)谨照原文音永改音汞。(《扬雄·校猎赋》鸿絧緁猎。)谨照原文校猎赋改羽猎赋。(《淮南子·俶真训》以鸿蒙为景。〈注〉鸿蒙,东方日所出地。)谨照原文为景下增柱字。鸿蒙东方日所出地改东方之野日所出。

章:《午集下·立字部》《广韵》《集韵》《韵会》诸良切《正韵》止良切,□音彰。《说文》乐竟为一章。从音从十。十,数之终也。又采也。《书·臯陶谟》五服五章哉。《周礼·冬官考工记》画缋之事,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又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书·洪范》俊民用章。又文章也。《诗·小雅》维其有章矣。〈笺〉礼文也。又篇章。《诗疏》诗有章句,总义包体,所以明情也。又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达。《周语》将以讲事成章。又《周语》余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注〉表也,表明天子与诸侯异物也。又条也,程也。《史记·高祖纪》约法三章。《太史公自序》张苍为章程。〈注〉章。正数之章术也。又大林木曰章。《史记·货殖传》千章金材。又《尔雅·释山疏》山形上平者名章。又地名。《山海经》鲜山又东曰章山。又赤水之北有章尾山。《史记·楚世家》吴大败楚于豫章。《前汉·地理志》勃海郡属县章武,章乡,会稽郡属县句章,西河郡千章县,广平国斥章,东平国章县。《后汉·光武纪》建武六年,改春陵乡为章陵县。又官名。《周礼·春官》保章氏。《前汉·王子侯表》千章侯。《百官志》东阁主章令丞。《师古注》主章,掌大材也。《前汉·宣帝纪》元康元年置建章卫尉。又《尔雅·释天》太岁在庚曰上章。又乐名。《礼·记注》大章,尧乐名。又印章。《汉官仪》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银印龟钮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又章奏。《独断》凡羣臣书通於天子者四,曰章,曰奏,曰表,曰驳议。又《左传·僖五年》日南至。〈疏〉步历之始,以朔旦冬至为首,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闰月尽,复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为一章,积章成部,积部成纪。治历者以此章部为法,以知气朔。又章甫,殷冠名。《礼·郊特牲》章甫,殷道也。又总章,舜明堂名。又建章,汉宫名。在长安。城西周回二十余里。又姓,秦将章邯。又諡法。《逸书》温克令仪曰章。又国名。《左传注》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此十国皆任姓。又俗或谓舅曰章。又《六书音义》周章,怔营貌。又惧貌。亦作慞。又《字汇补》与樟同。《司马相如·子虚赋》楩楠豫章。又与獐同。《周礼·冬官考工记》山以章。〈注〉读为獐。《韵会小补》又叶之风切,音中。《书·臯陶谟》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同寅协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又之亮切。同障。《礼·亲记》四面有章。考证:(《司马相如·上林赋》楩楠豫章。)谨照原文上林赋改子虚赋。

钜:《戌集上·金字部》《唐韵》其吕切《集韵》《韵会》《正韵》臼许切,□音巨。《说文》大刚也。从金巨声。《商子·论兵篇》怨如钜铁。《史记·礼书》宛之钜铁。〈注〉徐广曰:大刚曰钜。正义曰钜,刚铁也。又大也。同巨。《史记·礼书》宜钜者钜,宜小者小。又天子曰钜公。《前汉·郊祀志》吾欲见钜公。〈注〉张晏曰:天子为天下父,故曰钜公。师古曰:钜,大也。又《正字通》尊者通称。《李贺·高轩过诗》文章钜公。又《说文》弓名。《荀子·性恶篇》繁弱、钜黍,古之良弓也。又刃名。《荀子·性恶篇》干将、莫邪、钜阙、辟闾,此皆古之良刃也。又《正韵》吕矩,矫貌。《庄子·列御□》一命而吕钜。又《五音集韵》泽名。又地名。《史记·殷本纪》盈钜桥之粟。〈注〉服虔曰:钜桥,仓名。许慎曰:钜鹿水之大桥有漕粟也。又《项羽纪》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又《王子侯者年表》钜合侯刘发。〈注〉钜合,在平原。《前汉·武帝纪》上耕于钜定。〈注〉服虔曰:地名。近东海。应劭曰:齐国县也。又《地理志》山阳郡钜壄县,齐郡钜定县。又人名。《前汉·古今人表》封钜黄帝师。又《艺文志》将钜子五篇。〈注〉六国时人。又草名。《尔雅·释草》荞,邛钜。〈注〉今药草,大戟也。《本草》大戟,一名邛钜,苗名泽漆。又《韵会》钩钜。《潘岳·西征赋》弛青鲲於纲钜。〈注〉钜,钩也。又同讵。《战国策》臣以为王钜速忘矣。〈注〉钜,讵通。又与遽同。《荀子·正论篇》是岂钜知见侮之为不辱哉。

字:《寅集上·子字部》《唐韵》《集韵》《韵会》疾置切《正韵》疾二切,□音自。《说文》乳也。又爱也。《书·康诰》父不能字厥子。乃疾厥子。《周礼·地官·郑注》小国贡轻,字之也。《左传·成四年》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又文字。字者,孳也,六义相生无穷也。黄帝臣沮诵仓颉,体卦画,摹鸟迹,引伸触类,文字之形始立。《周礼·春官·外史》周礼春官掌达书名于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称曰字。又名字。《礼·曲礼》男子二十冠而字。《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又〉女子许嫁筓而字。〈注〉亦成人之道也。又女许嫁曰字。《易·屯卦》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又畜之牝者能孕字,故谓牝曰字。《史记·平准书》乗[音chéng]字牝者,傧而不得聚会。亦作牸。又姓。《正字通》宋廉州判官字谔。考证:(《周礼·春官·大宗伯内史》掌书名於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滋益而名,故更曰字。)谨照原文改周礼春官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注古曰名,今曰字。疏滋益而多,故更称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