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爪雪泥

鸿爪雪泥,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

鸿爪雪泥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óng zhǎo xuě ní
成语注音
ㄏㄨㄥˊ ㄓㄠˇ ㄒㄩㄝˇ ㄋㄧˊ
成语简拼
HZXN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鴻爪雪泥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往事留下的痕迹。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指往事遗留的痕迹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同]雪泥鸿爪、鸿爪春泥、鸿爪留泥、鸿泥雪爪、鸿飞雪爪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追忆当年留宿,或提灯而采荷叶,或曳足而仰星河,呼茶命短腿之胡奴,烧韭烦庞眉之老姊,忽忽四五年,鸿爪雪泥,都为陈迹。▲清·袁枚《答何献葵明府书》

(2)清·袁枚〈答何献葵明府书〉:『追忆当年留宿,或提灯而采荷叶,或曳足而仰星河……忽忽四五年,鸿爪雪泥,都为陈迹。』

成语造句

(1)沧水铺镇中学的求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鸿爪雪泥”。

(2)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鸿爪雪泥”几个大字。

(3)嘟嘟写不出成语“鸿爪雪泥”,导致语文测试才考了97分。

(4)卡卡不会写成语“鸿爪雪泥”的最后一个字。

(5)慕奶奶给外甥女和小孙女介绍了“鸿爪雪泥”的成语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语出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雪上偶然留爪印。』

成语故事

宋朝时期,苏轼与苏辙兄弟曾在渑池一寺院住过,与寺院老和尚关系很好,并在寺内墙上题诗。后苏轼故地重游作《和子由渑池怀旧》诗大发感慨:『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分字解释

鸿爪

鸿爪:鸿雁在雪泥上踏过留下的痕迹,比喻往事遗留的痕迹。

鸿

鸿:hóng 1、<名>大型雁类的泛称。《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名>书信。《西厢记》:『自别颜范,鸿稀鳞绝,悲怆不胜。』3、通『洪』。(1)<形>大。《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名>洪水。《荀孑·成相》:『禹有功,抑下鸿。』(3)<形>强盛。《吕氏春秋·执一》:『五帝以昭,神农以鸿。』[鸿儒] 大儒,泛指学识广博的人。[鸿绪] 祖先的基业,多指帝王世传的大业。[鸿洞] (1)虚空混沌的样子。(2)弥漫无边,连成一片。

爪:zhǎo 1、<名>手指甲和脚指甲的总称。《史记·蒙恬列传》:『公旦自揃其爪以沈于河。』2、<名>鸟兽的脚趾。《劝学》:『蚓无爪牙之利。』3、<动>抓;用指甲掐。《种树郭橐[音tuó]驼传》:『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牙] 禽兽的爪和牙。比喻武臣或重臣。亲信;党羽。

雪:xuě 1、<名>雪。《史记·秦始皇本纪》:『大雨雪,深二尺五寸。』2、<动>揩拭。杜甫《丈八沟纳凉》:『佳宾雪藕丝。』[又] 洗刷。李白《独漉篇》:『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泥:ní<名>泥土;泥泞。《庄子·秋水》:『蹶泥则没足灭跗。』[引] 像泥一样的东西。如『印泥』、『两枣泥』。nì 1、<动>涂抹。《晋书·王恂传》:『用赤石脂泥壁。』2、<动>拘泥。《宋史·刘几传》:『儒者泥古。』[又] 行不通。《论语·子张》:『致远恐泥。』3、<动>软求;缠住不放。元稹《遣悲怀》:『泥他沽酒酒拔金钗。』[泥首] 用泥涂首,以示服罪。[泥古] 拘泥古法,不知变通。[泥饮] (1)强留使饮(酒)。(2)久饮不缀。

鸿

鸿:《亥集中·鸟字部》《唐韵》户工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公切,□音洪。《说文》鸿,鹄也。《玉篇》鸿,鴈也。诗传云:大曰鸿,小曰鴈。《陆玑疏》鸿羽毛光泽纯白,似鹤而大,长颈,肉美如鹰。又有小鸿如凫,色白,今人直谓之鸿。《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又旗名。《礼·曲礼》前有车骑,则载飞鸿。《郑注》鸿取飞有行列也。又通作洪,大也。《史记·河渠书》禹抑鸿水。《楚辞·天问》不任汨鸿,何以尙之。〈注〉鸿,大水也。又佣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为笋簴,小首而长,抟身而鸿,若是者谓之鳞属,以为笋。〈注〉鸿,佣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桡之,以眡其鸿杀之称也。〈疏〉释云:鸿即上文强是也。杀,即上文弱是也。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一年》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注〉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又鸿沟。《史记·苏秦传》大王之地,南有鸿沟。〈注〉在荥阳。又虫名。蜚鸿。《史记·周本纪》蜚鸿满野。〈注〉蠛蠓也。又姓。卫大夫鸿骝魋,见《左传》。鸿安丘,见《后汉书》。又人名。大鸿,尧臣名。梁鸿,汉人。又《广韵》《韵会》胡孔切《集韵》户孔切,□音汞。与澒同。《扬雄·羽猎赋》鸿絧緁猎。《师古注》鸿絧,直驰貌。又鸿蒙,元气也。《淮南子·俶真训》以鸿蒙为景柱。〈注〉东方之野日所出。又《集韵》《类篇》□虎孔切,音嗊。义同。又《集韵》胡贡切,音□。鸿洞,深远。一曰相连次貌。又《字汇》古送切,音贡。《淮南子·精神训》澒蒙鸿洞。〈注〉鸿,读如子赣之赣。又叶胡光切,音黄。《吕氏春秋》彭祖以寿,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农以鸿。考证:(搏身而鸿。)谨照周礼原文搏身改抟身。(《广韵》《韵会》胡孔切,《集韵》户孔切,□音永。)谨照原文音永改音汞。(《扬雄·校猎赋》鸿絧緁猎。)谨照原文校猎赋改羽猎赋。(《淮南子·俶真训》以鸿蒙为景。〈注〉鸿蒙,东方日所出地。)谨照原文为景下增柱字。鸿蒙东方日所出地改东方之野日所出。

爪:《巳集中·爪字部》《唐韵》《集韵》□侧绞切,音抓。《说文》覆手曰爪。《诗·小雅》祈父子王之爪牙。《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凡攫閷援簭之类,必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鳞之而。《广韵》手足甲也。《集韵》本作□。或作蚤搔。◎按韵会云:说文爪本为抓爪之爪,非手足甲也。亦太迂泥,不可从。又《集韵》《类篇》□阻敎切,音笊。《集韵》覆手取物。一曰扟也。

雪:《戌集中·雨字部》《唐韵》《集韵》相绝切《韵会》《正韵》苏绝切,□音□。《说文》本作□。凝雨。《元命包》阴凝为雪。《释名》雪,绥也。水下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下也。《埤雅》雪六出而成华,言凡草木华五出,雪华独六出,阴之成数也。《诗·邶风》雨雪其雱。又《广韵》除也。《韵会》洗也。《庄子·知北游》澡雪而精神。《战国策》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又《广韵》拭也。《家语》以黍雪桃。《史记·郦食其传》沛公遽雪足杖矛,曰:延客入。又小雪、大雪,□节□名。见《后汉·律历志》。又山名。《后汉·明帝纪注》天山即祈连山。一名雪山。又阳春白雪,古曲名。又姓。《正字通》明洪武中巡□雪霁。

泥:《巳集上·水字部》《广韵》奴低切《集韵》《韵会》《正韵》年题切,□音□。水名。《说文》水出北地郁郅北蛮中。又潏水之别名。《长安志》潏水,今名泥水。又江州洣水又谓之泥水。《前汉·地理志》长沙国茶陵泥水。又水和土也。《书·禹贡》厥土惟涂泥。又汚也。《易·井卦》井泥不食。又丘名。《尔雅·释丘》水潦所止曰泥丘。又泥中,卫邑也。《诗·邶风》胡为乎泥中。又泥阳,县名。《史记·郦商传》苏驵军於泥阳。《前汉·地理志》北地郡有泥阳县,王莽更曰泥阴。又弱也。《尔雅·释兽》威夷长脊而泥。又虫名,出东海,得水则活,失水则如泥。《杜甫诗》先拚一饮醉如泥。又紫泥,以封玺书者。《西京亲记》中书以武都紫泥为玺室,加绿绨其上。又青泥,水名。《长安志》蓝田县南有青泥水,魏置青泥军。又坊名。《杜甫诗》饭煮青泥坊底芹。又蜀人谓糊窻曰泥窻。《花蘂夫人宫词》红锦泥窻遶四廊。又渤泥,佛泥,俱国名。《诸蕃风俗》佛泥国在广州东南,宋濂有渤泥入贡记。又《薛俊·日本寄语》星曰付泥,金曰空措泥,银曰失禄楷泥,船曰浮泥。又姓。汉犍为功曹泥和。又《广韵》奴礼切《集韵》《韵会》《正韵》乃礼切,□音祢。泥泥,露浓貌。《诗·小雅》蓼彼萧斯,零露泥泥。又柔泽貌。《诗·大雅》方苞方体,维叶泥泥。亦作□。又《广韵》奴计切《集韵》《韵会》《正韵》乃计切,□尼去声。滞也。《论语》致远恐泥。又《集韵》乃定切,音甯。泥母,地名。又亭名。《左传注》高平方与县东有泥母亭,读如甯。又与涅同。《史记·屈原传》皭然泥而不滓。〈注〉泥音涅。考证:(又圬也。《易·井卦》井泥不食。)谨按程传井之不可食以泥汚也。圬改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