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囊清苦

宦囊清苦,指做官的人收入微薄。

宦囊清苦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uàn náng qīng kǔ
成语简拼
HNQK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宦囊清苦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做官的人收入微薄。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安琪写不出成语“宦囊清苦”的拼音。

(2)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宦囊清苦”几个大字。

(3)果果不会写成语“宦囊清苦”的最后一个字。

(4)湖溪高中的宗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宦囊清苦”。

(5)乙彭大哥哥给云铛和麦丁讲了“宦囊清苦”的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汤显祖《还魂记·训女》:『宦囊清苦,也不曾诗书误儒。』

分字解释

宦囊

宦囊:[huànnáng] 因做官而得到的财物。

清苦

清苦:贫苦(旧时多形容读书人)。如:生活清苦。

宦:huàn 1、 <名> 本为古代帝王贵族的仆隶。后世为侍奉帝王及其家族的官员《廉颇蔺相如列传》:『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2、 <动> 做官。《 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3、 <名> 官;官职。《陈情表》:『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宦学] 学习做官和学习 六艺。[宦官] (1)泛指官吏。(2)侍奉帝王及其家族的官员,太监。

囊:náng 1、 <名> 口袋。《荆轲刺秦王》:『以其所奉药囊提轲。』《伶官传序》:『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2、 <动> 用口袋装。《中山狼传》:『策蹇驴,囊图书。』3、 <动> 塞住;扎紧。《童区寄传》:『反接,布囊其口。』4、 <动> 隐藏。《智子·任法》:『皆囊于法以事其主。』[囊橐[音tuó]] (1)泛指装东西的口袋,比喻才学博大精深。(2)窝藏。

清:qīng 1、 <形> 清澈;清亮。《兰亭集序》:『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2、 <形> 清洁;清净。《班超告老归国》:『水清无大鱼。』3、 <形> 清白;纯洁。《屈原列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4、 <形> 清廉;廉洁。《训俭示康》:『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5、 <形> 清爽;清凉。《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6、 <形> 清明;清平。《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7、 <动> 清除;肃清。《谭嗣同》:『清君侧,肃宫廷。』8、 <形> 凄清;冷清。《小石潭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苦:kǔ 1、 <形> (味道)苦;甘、甜的反面。《苦斋记》:『味苦而微辛。』2、 <动> 劳苦;辛劳。《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又] <名> 辛劳艰苦的事。《班超告老归国》:『故超万里归诚,自陈苦急。』3、 <形> 艰苦;困苦。《兵车行》:『况复秦兵而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4、 <形> 痛苦;悲苦。《石壕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5、 <动> 苦于;被……所苦。《陈涉世家》:『天下苦秦久矣。』6、 <动> 愁苦;忧愁。《愚公移山》:『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7、 <副> 竭力;尽力。《谭嗣同》:『日本志士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苦手] 痛打。[苦言] 逆耳之言。[苦雨] 久下成灾之雨。[苦主] 被害人的家属。

宦:《寅集上·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胡惯切,音患。《说文》仕也。《礼·曲礼》宦学事师,非礼不亲。〈注〉仕与学皆有师,以明道也。《左传·宣二年》晋成公即位,乃宦卿之适子,而为之田,以为公族。又《左传·宣二年》宦三年矣。〈注〉宦,学也,学职事为官也。又凡事人者皆曰宦。《越语》勾践卑事夫差,宦士三百人于吴。《左传·僖十七年》子圉西质,妾为宦女焉。〈注〉妾,晋惠公女名。宦谓宦事於秦为妾也。又奄宦,中官也。《宋史·宦者传》太宗不欲除王继恩宣□使,曰:朕读前代史,不欲令宦官预政。宣□使,执政之渐,止可授以他官。又姓。又叶胡玩切,音换。《谢惠连·秋怀诗》颇说郑生偃,无取白衣宦。未知古人心,且从性所翫。又叶于眷切,音院。《欧阳修·读书诗》念昔始从书,力学希仕宦。岂敢欺声名,惟期脱贫贱。考证:(《越语》越王乃□事秦,宦士三百人於吴。)谨照原文改勾践卑事夫差。

囊:《丑集上·口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奴当切,音瀼。《说文》橐[音tuó]也。从橐[音tuó]省,襄省声。《诗·大雅》于橐[音tuó]于囊。〈传〉小曰橐[音tuó],大曰囊。《集韵》一曰有底曰囊,无底曰橐[音tuó]。又《史记·鼂错传》太子家号曰智囊。又《宋玉·风赋》盛怒於土囊之口。〈注〉土囊,大穴也。又《庄子·在宥篇》乃始脔卷伧囊,而乱天下也。〈注〉伧囊犹抢攘。又姓。《春秋·定四年》楚囊瓦出奔郑。又《正字通》六朝人作隐囊,柔软可倚。《王维诗》不学城东游侠儿,隐囊纱帽坐弹碁。又米囊,杨花别名,见容斋随笔。又《汉官仪》凡表章皆皁囊封事。又《晋书·郭璞传》郭公者精卜筮,出青囊中书九卷授郭璞。又地理书有青囊经。

清:《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正韵》七情切《集韵》《韵会》亲盈切,□音圊。《说文》朖也。澂水之貌。《释名》清,青也。去浊远秽,色如青也。《诗·郑风》浏其清矣。又静也,澄也,洁也。《书·舜典》直哉惟清。又水治曰清。《诗·小雅》泉流既清。又视清明也。《诗·鄘风》子之清扬。〈注〉视清明曰清。又《齐风》猗嗟名兮,美目清兮。〈传〉目上为名,目下为清。又酒名。《周礼·天官·酒正》辨四饮之物,一曰清。〈注〉清谓醴之泲者。又凡饮皆曰清。《周礼·天官·膳夫》凡王之馈饮,用六清。又水名。《山海经》太时之山,清水出焉。《水经》清水,出河南修武县北黑山。又江名。《广舆记》清江,在临江府城南。又河名。《水经注》白沟水东北过广宗县,东为清河。又邑名。《春秋·隐四年》夏公及宋公遇于清。〈注〉清,卫邑。《诗·郑风》清人在彭。《正义》清,郑邑。又姓。宋有进士清贤。又《集韵》《韵会》《正韵》□疾郢切,音静。洁也。又《集韵》《正韵》□疾正切,音净。与瀞同。又《集韵》《韵会》《正韵》□七正切,音婧。与凊同。寒也。又《韵补》叶于羊切,音瑲。《张籍诗》籍时官休罢,两月同游翔。黄子陂岸曲,池旷气色清。考证:(《齐风》美目清矣。)谨照原文矣改兮。

苦:《申集上·草字部》《唐韵》康土切《集韵》《韵会》孔五切,□音□。《说文》大苦,苓也。《诗·唐风》采苦采苦,首阳之下。〈传〉苦,苦菜也。陆玑云:生田及山泽中,得霜甜脃而美。《谢灵运·山居赋》二箭殊叶,四苦齐味。《自注》四苦:青苦、白苦、紫苦、黄苦。又味也。《书·洪范》炎上作苦。《诗·邶风》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又《集韵》勤也。《孟子》必先苦其心志。又患也。《前汉·贾谊传》非徒病肿,又苦□盭。又《类篇》急也。又《博雅》怅也。又《扬子·方言》快也。楚曰苦,秦曰了。《郭璞曰》苦而为快,犹以臭为香,治为乱,反覆用之也。又去声。《正韵》苦故切,音库。困也。《西溪丛语》今人不善乗[音chéng]船谓之苦船,北人谓之苦车。又姓。大夫苦成,见《国语》。又《通志·氏族略》汉有会稽太守苦灼。又果五切,音古。恶也。《周礼·冬官考工记》辨其苦良。〈注〉谓分别缣白之麤细。《齐语》辨其功苦。〈注〉功,牢也。苦,脃也。《史记·五帝纪》河濵器皆不苦窳。〈注〉苦,麤也。又音怙。地名。《史记·老庄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按苦良,苦窳,功苦之苦,或作楛,或作沽,亦通监,义同。《直音》作苦。苦字从草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