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光烛天

火光烛天,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多指火灾)。

火光烛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uǒ guāng zhú tiān
成语简拼
HGZT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火光燭天
成语谜语
成语德文
Der Himmel wurde von Flammen erhellt.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多指火灾)。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多指火灾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火光烛天→天不作美→美言不信→信口开呵→呵佛骂祖→祖龙之虐→虐老兽心→心慌意乱→乱箭攒心→心神不宁→宁折不弯→弯弓饮羽→羽毛丰满→满载而归→归真反璞→璞玉浑金→金声玉服→服牛乘马→马足车尘→尘羹涂饭→饭糗茹草→草长莺飞→飞粮挽秣→秣马脂车→车轨共文→文如其人→人稠物穰→穰穰满家→家道从容→容光焕发→发蒙启蔽→蔽日遮天→天与人归→归正首丘→丘山之功→功标青史→史不绝书→书香世家→家破身亡→亡魂丧魄→魄散魂飞→飞蛾投火→火烛银花→花天锦地→地塌天荒→荒淫无耻→耻言人过→过眼烟云→云期雨信→信口雌黄→黄卷幼妇→妇孺皆知→知雄守雌→雌雄未决→决胜千里→里丑捧心→心细如发→发家致富→富贵荣华→华冠丽服→服低做小→小德出入→入不敷出→出丑放乖→乖唇蜜舌→舌锋如火→火冒三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尽援绝→绝世独立→立此存照→照人肝胆→胆大泼天→天行时气→气焰熏天→天塌地陷→陷入僵局→局高蹐厚

2、火光烛天→天不作美→美益求美→美不胜收→收缘结果→果不其然→然糠自照→照猫画虎→虎尾春冰→冰冻三尺→尺二冤家→家长里短→短中取长→长斋礼佛→佛头着粪→粪土不如→如椽大笔→笔翰如流→流血千里→里勾外连→连山排海→海阔天空→空谷跫音→音容宛在→在所不辞

3、火光烛天→天成地平→平白无辜→辜恩负义→义薄云天→天下无敌→敌不可假→假以辞色→色授魂与→与世浮沉→沉厚寡言→言芳行洁→洁身自守→守节不移→移东就西→西风残照→照功行赏→赏一劝百→百无一成→成双作对→对症之药→药石之言→言笑自若→若即若离→离析涣奔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城里到处火光烛天,枪炮齐响,有钱的人纷纷逃难,穷若的人民水断粮绝。▼老舍《吐了一口气》

(2)…带子河,见有现成筏子,都渡过去,望见青枫城里火光烛天。那萧云仙正在东门外施放炮火,攻打城中。番子见城…——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3)…已将大队喇嘛抛在路后,回头向山上望去,但见火光烛天,那座小庙已烧穿了顶。澄通道:『这座小庙一烧,他…——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写着“火光烛天”几个大字。

(2)叮铛写不出成语“火光烛天”的拼音。

(3)俊奥叔叔给左蓝和韦微讲了“火光烛天”的历史故事。

(4)咪咪不会写成语“火光烛天”的最后一个字。

(5)七一中学分校的曲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火光烛天”。

(6)那一生,火光烛天,她的愿望亦被大火扑灭。

(7)远远望去,一道火光烛天,叫船家对着亮处只管摇去。

(8)尔朱氏兵在南岸者望见火光烛天,河桥被烧,争桥北渡。

(9)忽报东门火光烛天,火把不计其数,飞楼云梯,逼近城来。

(10)黄天霸等正在那里说话,猛一抬头,见前面火光烛天,直冲霄汉。

(11)一声巨响,柔铁从灌木中悄悄探出头来,只见少林寺内一片火光烛天。

(12)孙家少年冲上来的两位少年,一咬牙,醒灵刀火光烛天,直迎了过去。

(13)幽王点烽火数日,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诸侯之兵却没有一个来的。

(14)却说玄德引关、张来颍川,听得喊杀之声,又望见火光烛天,急引兵来时,贼已败散。

(15)丽卿当先抢寨,希真、王天霸领左翼,永清、真大义领右翼,火光烛天,翻翻滚滚杀上。

(16)却说大哥引我、三弟来颍川,听到喊杀之声,又望见火光烛天,急引兵来时,贼已败散。

(17)一夜,村中见其家内火光烛天,疑为失火,共往救之,而树妻韩氏房中产下一子,众以为异。

(18)众僧来到山下,已将大队喇嘛抛在路后,回头向山上望去,但见火光烛天,那座小庙已烧穿了顶。

(19)城里到处火光烛天,枪炮齐响,有钱的人纷纷逃难,穷若的人民水断粮绝。见老舍《吐了一口气》。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张岱《海志》:『火光烛天,海水如沸,此来得见海战,尤奇。』

分字解释

火光

火光:[huǒguāng] (1)火焰发出的光。火光冲天。(2)明亮而微微摇曳的火焰。

火:huǒ 1、<名>火;火焰。《五蠹》:『有圣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2、<形>比喻紧急,急迫。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3、<形>比喻激动、暴躁、愤怒。白居易《感春》:『忧喜皆心火。』4、<名>古代军队的建制单位,十人为『火』。柳宗元《段太尉事状》:『皆解甲,散还火伍中。』5、<名>同『伙』,同伴。《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6、<名>古代星名,又叫『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7、<名>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光:guāng 1、<名>光芒;光亮。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 <动>发光。《涉江》:『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又] <动>照耀。《尚书·洛诰》:『惟公德明光于上下。』2、<名>光彩。《孔雀东南飞》:『葳蕤自生光。』3、<形>明亮。《周易·大畜》:『刚健笃实辉光。』4、<名>光荣;荣耀。《报任安书》:『以为宗族交游光宠。』5、<名>光景;景色。《阿房宫赋》:『歌台暖响,春光融融。』6、<名>时光;时间。《祭妹文》:『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印证者矣。』7、<动>发扬光大。《出师表》:『以光先帝之遗德。』8、<形>物体表面平滑。《进学解》:『刮垢磨光。』

烛:zhú(1)蜡烛:火烛;洞房花烛。(2)<书>照亮;照见:火光烛天◇洞烛其奸。(3)俗称多少烛的电灯泡,指灯泡的瓦特数(并不是烛光数),如50烛的灯泡就是50瓦特的灯泡。

天:tiān 1、<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垓下之战》:『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5、<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道] (1)自然规律。(2)天气。[天府]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 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 (1)自然规律。(2)天然的组织结构。(3)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4)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 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 自然寿命。[天书] (1)帝王的诏敕。(2)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3)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 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火:《巳集中·火字部》《唐韵》《集韵》呼果切《韵会》《正韵》虎果切,□货上声。《说文》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释名》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玉篇》□者,化也,随也,阳气用事万物变随也。《古史考》燧人氏初作火。《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又星名。《书·尧典》日永星火。〈传〉火,苍龙之中星。又大火,鹑火,辰次之名。又《礼·王制》昆虫未蛰,不以火田。《前汉·成帝纪》火耕水耨。又《周礼·夏官·司爟》变国火以救时疾。〈注〉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论语》钻燧改火。又盛阳曰炎火。《诗·小雅》田祖有神,秉畀炎火。〈传〉炎火,盛阳也。〈笺〉螟螣之属,盛阳气嬴则生之。明君为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与炎火,使自消亡。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疏〉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又《春秋·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左传》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又《南史·齐武帝纪》魏地谣言,赤火南流,有沙门从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疗疾贵贱争取之,多得其验,咸云圣火。又《唐书·兵志》府兵,十人为火,火有长。彍骑,十人为火,五火为团。《通典·兵制》五人为烈,烈有头目,二烈为火,立火子,五火为队。又《司马法》人人正正,辞辞火火。〈注〉言一火与一火犹人人殊之人人也。即俗谓火伴。《古木兰诗》出门看火伴。又人身有火。《本草纲目》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又阴火,海中盐气所生。凡海水遇阴晦,波如然火,有月即不复见。《木华·海赋》阴火潜然。又山名。《山海经》崑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又《正字通》陆游曰:火山军,其地锄深,则有烈焰,不妨耕种。又井名。《左思·蜀都赋》火井沈荧於幽泉。〈注〉火井,在临邛县。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须臾隆隆如雷声,焰出通天,光辉十里,以筒盛接,有光无灰。又寒火。《抱朴子·地真篇》南海萧丘,火春生秋灭。生木小,焦黑。又火传。《庄子·养生主》指穷放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又南方有食火之国,其人能食火炭。又《尔雅·释鱼》十龟,一曰火龟。〈疏〉龟生火中者。又火□。《山海经》火山国,其山虽霖,雨火常燃,火中白□,时出山边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又姓。《明纪事本末》火济,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正字通》洪武时,翰林火原洁。又《广东通志》古人一年四时改火。今琼州西乡音谓一年为一火,火音微。东乡人谓一年为喜,或为之化,乃喜之变音。又叶虎洧切《诗·豳风》七月流火,八月萑苇。◎按唐韵正:火,古音毁,转声则为喜,故灰字从火得声。而左传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庙,曰:譆譆出出,鸟鸣于亳社。如曰譆譆,则为火之徵也。是直以为火当读作毁,非止叶音矣。又叶后五切。《韩愈·元和圣德诗》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间,莫不顺序。又叶虎何切。《庄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寔多,衆[音zhòng]人焚和,月固不胜火。《韵会小补》今人谓兔岐唇曰火。盖古音也。《集韵》或作灬。

光:《子集下·儿字部》(古文)炗□□□《唐韵》古黄切《集韵》《韵会》《正韵》姑黄切,□广平声。《说文》从火在人上。本作灮,今作光。《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传》有孚则能光明而亨通。《正韵》辉光,明耀华彩也。又《集韵》太岁在辛曰重光。又諡法,能绍前业曰光。又姓。《广韵》田光后,秦末子孙避地,以光为氏。晋有光逸。又《集韵》古旷切,广去声。饰色也。或作□。

烛:《巳集中·火字部》《集韵》持中切,音虫。旱灼也。本作爞。或省。通作虫。《字汇》俗作烛字。非。(烛)《唐韵》之欲切《集韵》《韵会》朱欲切,□音嘱。《说文》庭燎火烛也。《广韵》灯烛。《礼·曲礼》烛至起。《周礼·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烛。又《玉篇》照也。《前汉·武帝纪》日月所烛,莫不率□。又《尔雅·释天》四时和谓之玉烛。〈注〉道光照也。《梁书·□文帝纪》太平玉烛,尔乃议之。又《楚辞·天问》日出不到烛龙何燿。又星名。《史记·天官书》烛星,状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见则灭,如星非星,如云非云,名曰归邪。归邪出,必有归国者。汉元凤四年,烛星见奎娄间。又南天烛,药名。赤者名文烛。木而似草。故又名南烛草。又石烛,一名水肥,一名石脂,一名石液。又姓。《左传·僖二十八年》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又去声。《前汉·武帝纪》见光集於云坛,一夜三烛。〈注〉服虔曰:烛,音炷。师古读如字。又《唐韵正》音朱。《张衡·东京赋》德寓天覆,辉烈光烛,狭三王之趢趗,轶五帝之长驱。又《唐韵正》后魏渴烛浑民,亦作可足浑民,又作可朱浑民。(烛)考证:(《前汉·武帝纪》见光集於云檀,一夜三烛。)谨照原文云檀改云坛。

天:《丑集下·大字部》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殻。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