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已乱

方寸已乱,心已经乱了。《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方寸已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āng cùn yǐ luàn
成语注音
ㄈㄤ ㄘㄨㄣˋ ㄧˇ ㄌㄨㄢˋ
成语正音
寸,不能读作『chùn』。
成语简拼
FCYL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方寸已亂
成语辨形
已,不能写作『己』或『巳』。
成语英文
be greatly perplexed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心已经乱了。

成语释义

方寸,指心。『方寸已乱』形容心绪烦乱。语本《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

成语用法

一、[义]心绪烦乱。[类]用在『烦燥慌乱』的表述上。[例](1)发生这件意外,她方寸已乱,不知该怎麽办。(2)方寸已乱的他经过几天的调适,才恢复平静。(3)此刻他方寸已乱,我们还是不要再来烦扰他了。(4)对方辩友出其不意地攻击後,我方队员方寸已乱,大大失去水准。二、作谓语、宾语;指人定性不足。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方寸须霺、六神无主、心慌意乱、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如坐针毡

反义词

无动于衷、心安理得

关联成语

方寸须霺

成语接龙

1、方寸已乱→乱臣贼子→子夏悬鹑→鹑衣鷇食→食甘寝宁→宁缺勿滥→滥竽充数→数米而炊→炊沙镂冰→冰寒于水→水火无交→交淡若水→水火兵虫→虫书鸟篆→篆刻虫雕→雕虎焦原→原原委委→委过于人→人各有志→志骄意满→满袖春风→风雨共舟→舟水之喻→喻之以理→理之当然

2、方寸已乱→乱臣贼子→子虚乌有→有所作为→为万安计→计出万死→死不旋踵→踵足相接→接踵而来→来者不善→善门难开→开基创业→业峻鸿绩→绩学之士→士农工商→商彝夏鼎→鼎足之势→势合形离→离本依末→末路穷途→途途是道→道不举遗→遗篇坠款→款曲周至→至善至美

3、方寸已乱→乱箭攒心→心腹之患→患难与共→共为唇齿→齿过肩随→随俗浮沈→沈谋重虑→虑周藻密→密锣紧鼓→鼓脑争头→头面人物→物阜民丰→丰年稔岁→岁在龙蛇→蛇珠雀环→环肥燕瘦→瘦骨如柴→柴天改玉→玉软花柔→柔枝嫩叶→叶落归根→根盘蔕结→结驷列骑→骑驴觅驴

4、方寸已乱→乱箭攒心→心惊胆裂→裂裳裹膝→膝痒搔背→背曲腰躬→躬自菲薄→薄暮冥冥→冥漠之乡→乡书难寄→寄鴈传书→书香人家→家道中落→落魄江湖→湖光山色→色若死灰→灰身灭智→智藏瘝在→在所不惜→惜时如金→金友玉昆→昆山片玉→玉惨花愁→愁潘病沈→沈鱼落雁

5、方寸已乱→乱七八糟→糟糠之妻→妻儿老少→少安毋躁→躁言丑句→句斟字酌→酌古斟今→今非昔比→比翼齐飞→飞扬浮躁→躁人之死→死得其所→所在皆是→是非之心→心惊胆战→战无不克→克己奉公→公买公卖→卖国求利→利灾乐祸→祸从天降→降心相从→从善如流→流连忘反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聊斋志异·卷三·庚娘》:『生挥涕惊出,女子已至,殊非庚娘,乃王十八妇也。向金大哭,请勿相弃。金曰:「我方寸已乱,何暇谋人?」』

(2)《官场现形记·第三回》:『你们别吵!我此刻方寸已乱,等我定一定神再谈。』

(3)《野叟曝言·第四一回》:『我岂不知,只是方寸已乱,不繇妹子做主哩!』

(4)宋·洪迈《夷坚支志庚·卷八·王上舍》:『吾方寸已乱,何暇迁延!』

(5)对方辩友出其不意地攻击後,我方队员方寸已乱,大大失去水准。

(6)发生这件意外,她方寸已乱,不知该怎麽办。

(7)方寸已乱的他经过几天的调适,才恢复平静。

(8)…我是小孩子,没有主意的,况且遭了这场大事,方寸已乱了,如何还有主意呢?』张道:『同你来的那位尤公…——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9)…总还可以挽回。』黄道台道:『你们别吵!我此刻方寸已乱,等我定一定神再谈。』…——晚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

(10)…乃十八妇也。向金大哭,请勿相弃。金曰:『我方寸已乱,何暇谋人?』妇益悲。尹审其故,喜为天报,劝金纳…——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庚娘

成语造句

(1)艾艾不会写成语“方寸已乱”的最后一个字。

(2)安琪写不出成语“方寸已乱”的拼音。

(3)古农农场中学的萨克达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方寸已乱”。

(4)练习本的第二页写着“方寸已乱”几个大字。

(5)牧兮大哥哥给瑜晨和尤悦介绍了“方寸已乱”的历史典故

(6)但我如今为着父母之邦忧心,方寸已乱,且容今后思量。

(7)他讪讪地住了嘴,但方寸已乱,因为自己笨嘴拙舌很感到难为情。

(8)对方辩友出其不意地攻击后,我方队员方寸已乱,大大失去水准。

(9)百日来,忧思不绝,方寸已乱,自思负罪之深,虽百死亦不能赎也。

(10)苏小奇默不作声,她方寸已乱,她担心奥兰多治好华母的病,那么她就完了。

(11)面对接踵而至的杀招,红衣修士方寸已乱,慌忙将手中的长刀举起,将短剑撩飞。

(12)我像一个方寸已乱、神经失常的人似的胡思乱想了一阵,就回到我的防御工事里去。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

成语典源

《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刘表长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後妻之言,爱少子琮,不悦於琦。琦每欲与亮谋自安之术,亮辄拒塞,未与处画。琦乃将亮游观後园,共上高楼,饮宴之间,令人去梯,因谓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於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阴规出计。会黄祖死,得出,遂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须霺,无益於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注](1)先主:指刘备(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後代,为三国蜀汉开国君王。东汉灵帝末年,讨黄巾贼有功,遂为安喜县尉。密诛曹操不成,潜逃。三顾茅庐始得诸葛亮辅佐。後与孙权联合大败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与汉中,自立为汉中王。西元二二一年,於成都即位称帝,国号汉,年号建章。伐东吴兵败,损失惨重,退回白帝城,因病崩逝,享年六十二,諡号昭烈帝,史称为刘先主。(2)亮:诸葛亮(西元181~234),字孔明,三国蜀汉琅琊郡阳都人。避乱荆州,刘备三访其庐乃出。为人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曾败曹操於赤壁,佐定益州,使蜀与魏、吴成鼎足之势。刘备殁,辅助後主刘禅,封武乡侯。志在攻魏以复中原,乃东和孙权,南平孟获,与魏长期争战,後鞠躬尽瘁,卒於军中,諡号忠武。(3)徐庶:字元直,三国蜀颍川人,生卒年不详。少好任侠击剑,中州兵起,乃客荆州,与诸葛亮相善。刘备屯兵新野,往见之,为备所重。後其母为曹操所获,遂辞备归操。及魏初,官至御史中丞。(4)曹公: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东汉沛国谯人。有雄才,多权诈,能文学。起兵击黄巾,讨董卓,渐次剪削诸雄,自为丞相,拜大将军,爵魏公,旋进爵魏王,加九锡。後卒於洛阳,子丕篡汉。追諡武帝,庙号太祖。(5)图:谋取、谋求。(6)王霸之业:指登基为帝,统治天下。(7)方寸之地:指心。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的军师徐庶辅佐刘备有功,曹操一心想网罗他,就把他的母亲骗来,要她写信召徐庶回来。徐庶接到信后,知道这是曹操要挟他,无奈地对刘备说他方寸已乱不能兴汉除暴了,只有回去救母,然后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

成语典故

『方寸已乱』原作『方寸须霺』。『方寸』指心,唐·白居易〈与元微之书〉:『形骸且健,方寸甚安。』『形骸』是指身体,『方寸』就是指心。『方寸已乱』就是指心绪受到影响,非常烦乱,出自《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三国时,蜀国大将徐庶很有才干,受到刘备和诸葛亮的重用。魏国的曹操也很赏识他,想将他延揽过来为自己做事,便在一次战役中俘虏了他的母亲。孝顺的徐庶听说母亲落入敌人的手中,心情很乱,便对刘备说:『我本想助你完成大业,但今天母亲被俘,我方寸须霺,无法对你有所帮助,请就此别去。』於是离开了刘备,归附曹操。『方寸须霺』就是指心情很烦乱,手足无措。後来『方寸已乱』这句成语就由此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心绪烦乱。出现『方寸已乱』的书证如宋·洪迈《夷坚支志庚·卷八·王上舍》:『吾方寸已乱,何暇迁延!』

分字解释

方寸

方寸:[fāngcùn] (1)一寸的平方大小。方寸之地起波澜。(2)一平方寸。(3)心神。语出《三国志》:徐庶母亲被曹操抓去,徐指着胸口对刘备说:『方寸乱矣!』。

方:fāng 1、 <名> 两船相并,也指并排竹木做成的筏。《诗经·谷风》:『就其深矣,方之舟之。』2、 <名> 方形,与『圆』相对。《促织》:『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颈。』3、 <形> 正直。《屈原列传》:『方正之不容也。』4、 <名> 方向;方位。《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5、 <名> 区域;地方。《 <论语> 六则》:『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6、 <名> 方圆;周围。《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7、 <动> 比拟;相比。《察变》:『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8、 <名> 方法;计策。《赤壁之战》:『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9、 <道理;礼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比及三年,可使有勇,旦知方也。』《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0、 <名> 药方;单方。《林黛玉进贾府》:『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11、 <介> 当;在。《伶官传序》:『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12、 <副> 才;刚刚。《 雁荡山》:『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13、 <副> 正;正在。《荆轲刺秦王》:『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14、 <副> 将要;就要。《涉汇》:『吾方高驰而不欧。』15、 <动> 纵横;方圆。《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之地方千里。』[方技] 指医、卜、星、相之术.[方士] 方术之士,指古代从事仙、炼丹等迷信活动的人。[方夏] 中国。[方舆] 1.指地,古代以为天圆地方,又有天为盖。2.指天下。

寸:cǔn 1、 <量> 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 商君书·靳令》:『四寸之管无当,必不满也。』2、 <形> 短小。如『寸步不离』、『寸草不留』、『鼠目寸光』。[又] 极言其小。《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3、 <名> 中医切脉部位名。《 难经》:『脉三部:寸、关、尺。』[寸肠] 1.指内心。韩偓《感旧》:『省趋弘阁侍貂珰,指座深恩刻寸。』2.指心事。 柳永《轮台子》:『但黯黯魂消,寸凭谁表?』[寸楮] 1.名刺、名片。2.指书信。[寸晷] 晷,日影。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短暂的时光。钱起《送张少府》:『寸如三岁,离心在万里。』[寸翰] 指笔。[寸进] 微小的进步。[寸禄] 微薄的俸禄。[寸旬] 短暂的时间。左思《魏都赋》:『量寸,涓吉日;陟中坛,即帝位。』[寸阴] 犹『寸晷』。短暂的光阴。向秀《思旧赋》:『托运遇于领会兮,寄馀命于寸。』俗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意为要像爱惜寸金那样,爱惜短暂的时间。[寸札] 简短的书信。

已:yǐ 1、 <动> 停止。《 <论语> 十则》:『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劝学》:『学不可以已。』2、 <动> 完毕;完了。《苏武传》:『剑斩虞常已。』3、 <动> 治愈;消除。《捕蛇者说》:『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4、 <动> 罢了;算了。《冯婉贞》:『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5、 <副> 已经。《察今》:『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垓下之战》:『汉皆已得楚乎?』6、 <副> 随后;随即。《项脊轩志》:『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7、 <副> 太;过于。《 五人墓碑记》:『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8、 <介> 通『以』。和『上』、『下』、『东』、『西』等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活板》:『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9、 <助> 同『矣』。《 <论语> 十则》:『有如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已而] 过了不久。

乱:luàn 1、 <形> 紊乱;没有秩序;没有条理。《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2、 <动> 混杂;混淆。《答谢中书书》:『晓雾将歇,猿鸟乱鸣。』3、 <动> 战乱;动乱。《桃花源记》:『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 <动> 叛乱;作乱;反叛。《伶官传序》:『一夫夜呼,乱者四应。』5、 <动> 扰乱;破坏。《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6、 <形> 不安定;不太平;与『治』相对。《屈原列传》:『明于治乱,娴于辞令。』7、 <形> 慌乱;零乱。《教战守策》:『使其耳目习于钟鼓旌旗之间而不乱。』8、 <名> 乐曲的最后一段或辞赋中总括全篇要旨的最后一段文字。《涉江》:『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9、 <名> 男女间的正当关系。《荀子·天论》:『男女淫乱。』

方:《卯集下·方字部》《唐韵》府良切《集韵》《韵会》分房切,□音芳。《说文》倂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或从水作汸。《诗·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传〉方,泭也。《释文》小筏曰泭。《尔雅·释水》大夫方舟。〈注〉倂两船。《史记·郦食其传》方船而下。〈注〉谓□船也。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注〉地体安静,是其方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圜者中规,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训》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圆者主明。又《易·观卦》君子以省方观民设敎。〈疏〉省视万方。《诗·大雅》监观四方。《周礼·天官·冢宰》辨方正位。〈注〉别四方。《释文》视日景,以别东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别也。《礼·内则》敎之数与方名。〈注〉方名,如东西也。又《易·未济》君子以慎辨物居方。〈疏〉各居其方,皆得安其所。《诗·大雅》万邦之方,下民之王。〈笺〉方,犹向也。〈疏〉诸言方者,皆谓居在他所,人向望之,故云:方,犹向也。又道也。《易·恒卦》君子以立不易方。〈注〉方,犹道也。《礼·乐记》乐行而民乡方。〈注〉方,犹道也。又《易·复卦》后不省方。〈注〉方,犹事。〈疏〉不省视其方事也。又术也,法也。《易·系辞》方以类聚。〈疏〉方谓法术性行。《左传·昭二十九年》官修其方。〈注〉方,法术。又放也。《书·尧典》方命圯族。《释文》方,放也。又有之也。《诗·召南》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传〉方,有之也。又今也。《诗·秦风》方何为期。〈笺〉方今以何时为还期。《庄子·天地篇》方且本身而异形。〈注〉凡言方且者,言方将有所为也。又谷始生未实也。《诗·小雅》既方既皁。〈笺〉方,房也。谓孚甲始生而未合时也。又倂也。《仪礼·乡射礼》不方足。〈注〉方,犹倂也。又旁出也。《仪礼·大射礼》左右曰方。〈注〉方,旁出也。又板也。《仪礼·聘礼》不及百名,书於方。〈注〉方,板也。《礼·中庸》布在方策。〈注〉方,板也。策,□也。又常也。《礼·檀弓》左右就养无方。〈注〉方,犹常也。又文也。《礼·乐记》变成方谓之音。〈注〉方,犹文章也。又义之宜也。《左传·隐三年》臣闻爱子,敎之以义方。又《闵二年》授方任能。〈注〉方百事之宜也。又比方也。《论语》子贡方人。《何晏注》比方人也。又《博雅》方,大也,正也。又祭名。《诗·小雅》以社以方。〈传〉迎四方气於郊也。又地名。《诗·小雅》侵镐及方。〈注〉镐,方,皆北方地名。又姓。《诗·小雅》方叔涖止。〈传〉方叔,卿士也。又官名。《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土方氏,怀方氏,合方氏,训方氏,形方氏。《前汉·朱云传注》尚方,少府之属官也,作供御器物。又医方。《史记·扁鹊传》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前汉·郊祀志》少君者,故深泽侯人主方。〈注〉侯家人主方药也。又《广韵》《集韵》□符方切,音房。方与,县名。《前汉·高帝纪》沛公攻胡陵方与。〈注〉音房预,属山阳郡。又《集韵》蒲光切,音旁。彷或作方。《前汉·扬雄传》方皇於西清。〈注〉方皇,犹彷徨也。又文纺切。蝄[音wǎng]或作方。《周礼·夏官·方相氏》敺[音qū]方良。〈注〉方良,罔两也。木石之怪夔罔两。《张衡·东京赋》脑方良。〈注〉方良,草泽之神也。○按《说文》作蝄[音wǎng]蜽。又《集韵》甫两切,音仿。效也。又《韵补》叶肤容切《道藏·左夫人歌》腾跃云景辕,浮观霞上空。霄軿纵横舞,紫盖记灵方。

寸:《寅集上·寸字部》《唐韵》《集韵》仓困切《韵会》《正韵》村困切,□村去声。《说文》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谓之寸口。从又从一。《徐曰》一者,记手腕下一寸。此指事也。《家语》布指知寸。《前汉·律正志》度量衡皆起於黄钟之律,一黍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一尺。又寸者,忖也,有法度可忖也。凡法度字皆从寸。又姓。《正字通》明嘉靖中梓潼令寸居敬。又叶徒玩切,音叚。《庾信·喜晴应诏诗》伏泉远习坎,阴风已回巽。桐枝长旧围,蒲节抽新寸。叶上建传堰献。杨慎曰:巽音蒜,寸音断,或曰建传堰献在今霰韵,古音霰翰谏三韵通。备考:《篇海类编》俗等字。

已:《寅集中·己字部》《广韵》羊己切《集韵》《韵会》《正韵》养里切,□音以。《玉篇》止也,毕也,讫也。《广韵》成也。《集韵》卒事之辞。《易·损卦》已事遄往。又《玉篇》退也。《广韵》去也,弃也。《书·尧典》试可乃已。《论语》三已之。又太也。《广韵》已,甚也。《孟子》仲尼不为已甚者。〈注〉不欲为已甚,太过也。又《广韵》过事语辞。《史记·灌夫传》已然诺。〈注〉索隐曰:谓已许诺,必使副其前言也。又《类篇》语已也。《增韵》语终辞。《前汉·梅福传》亦无及已。又踰时曰已而。《史记·高帝纪》已而有娠。又与以通。《荀子·非相篇》人之所以为人者,何已也。曰:以其有辨也。《前汉·张良传》殷事以毕。又《广韵》《集韵》□羊吏切,音异。义同。

乱:《子集上·乙字部》《正字通》俗乱字。(乱)《唐韵》郞段切《集韵》《韵会》《正韵》卢玩切,□銮去声。紊也。《尔雅·释诂》乱,治也。《说文》从乙。乙,治之也。《玉篇》理也。《书·臯陶谟》乱而敬。《孔传》有治而能敬谨。又《盘庚》乱越我家。《梓材》厥乱为民。《洛诰》四方迪乱,乱为四辅。《立政》丕乃俾乱之类,皆训治也。又不治也,凡事物不理皆曰乱。《尔雅·释训》梦梦,訰訰,乱也。《书·周官》制治於未乱。《周礼·地官》司虣掌宪巿之禁令,禁其斗嚣与其虣乱。又兵寇也。又事未定之时。《礼·檀弓》仲梁子曰:夫妇方乱。〈注〉丧次男女哭位未成列也。又乐之卒章曰乱。《论语》关雎之乱。又古赋末皆有乱,总一赋之终,发其要指也。又《尔雅·释水》水正绝流曰乱。〈注〉横流而济之也。《书·禹贡》乱于河。《诗·大雅》涉渭为乱。又《韵补》叶力眷切,音恋。《扬雄·交州牧箴》周公摄胙,白雉自献。昭王陵迟,周室昏乱。又叶力敬切,夌去声。《扬戏李正方赞》不协不和,忘节言乱。疾终惜始,实惟厥性。(乱)考证:(《周礼·秋官》司虣掌宪布之禁令。)谨照原书秋官改地官。宪布改宪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