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冒三丈

火冒三丈,冒:往上升。形容愤怒到极点。

火冒三丈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uǒ mào sān zhàng
成语注音
ㄏㄨㄛˇ ㄇㄠˋ ㄙㄢ ㄓㄤˋ
成语简拼
HMSZ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
火冐三丈
成语辨形
三,不能写作『山』。
成语英文
very tempered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冒:往上升。形容愤怒到极点。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状语;形容愤怒到极点

相关成语

近义词

七窍生烟、怒不可遏、怒发冲冠、暴跳如雷、大发雷霆、气急败坏、火冒三尺、怒气冲冲

反义词

心平气和

成语接龙

1、火冒三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多草广→广土众民→民有菜色→色胆迷天→天粟马角→角巾东路→路断人稀→稀奇古怪→怪事咄咄→咄嗟之间→间不容砺→砺岳盟河→河鱼天雁→雁逝鱼沉→沉舟破釜→釜中生鱼→鱼肉百姓→姓甚名谁→谁是谁非→非异人任→任重才轻

2、火冒三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多草广→广种薄收→收离纠散→散阵投巢→巢倾卵破→破门而出→出圣入神→神施鬼设→设心处虑→虑周藻密→密云不雨→雨泣云愁→愁眉啼妆→妆聋作哑→哑子寻梦→梦笔生花→花样翻新→新婚宴尔→尔汝之交→交相辉映→映雪读书

3、火冒三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尽援绝→绝长续短→短寿促命→命中注定→定国安邦→邦家之光→光前裕后→后悔莫及→及瓜而代→代人捉刀→刀光血影→影形不离→离经叛道→道义之交→交浅言深→深切著明→明辨是非→非昔是今→今月古月→月朗星稀→稀世之宝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爱爱写不出成语“火冒三丈”,所以单元测试只得了99分。

(2)波蒙娜一下跳了起来,火冒三丈,命令他离开果园。

(3)当别人告诉她他想要什么时,她火冒三丈。

(4)当我们学生听到学校要提高10%的学费时,我们都火冒三丈。

(5)到了十分钟,我简直是火冒三丈。我把电话听筒甩下去,还把所有的文件都给撕了。

(6)而只有当这帮乌合之众搞错地方,把废料倒在他们自己国家的时候,这些国家才会火冒三丈。

(7)附海初级中学的谌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火冒三丈”。

(8)火冒三丈的豹子想着自己居然被一只狗给愚弄了,转身对猴子说,“喏,猴子,你跳到我背上来,看我怎么活剥了它的皮!”

(9)火冒三丈的弗兰克大叫一声,这是一个伤至深处的男人的怒吼。

(10)靖洁哥哥给雯薇和人琯讲解了“火冒三丈”的故事。

(11)岚岚不会写成语“火冒三丈”的最后一个字。

(12)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火冒三丈”几个大字。

(13)妈妈看到我头发染成这种颜色会火冒三丈的。

(14)如果你正火冒三丈,你最好不要发任何信件或电子邮件。

(15)上个星期我劝她进行节食的时候,她却火冒三丈。

(16)他爱发脾气,动辄火冒三丈。

(17)他对一个福利国家居然被迫作出种种削减火冒三丈,指责国际基金组织的行为只考虑到国际债权人的利益。

(18)他受到侮辱立即火冒三丈。

(19)他说:“其实汽车真正给撞坏的地方也就是后面的保险杠。但是,我知道我爸爸看见了会火冒三丈的。果然不出我所料,他真是非常生气,甚至要我自己掏钱来付修理费。”

(20)我和这些书一同成长,六岁开始读,如果有人给我把最后一次冒险故事搞糟了,我肯定会火冒三丈。

(21)一想起去年夏天发生的一件事我仍火冒三丈。

(22)于是我们不难理解,曼联拥趸对格雷泽家族及其从俱乐部压榨钱财的手段火冒三丈。

(23)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学生听到学校要提高百分之十的学费时,我们都火冒三丈。”

(24)自然的,这让狮子火冒三丈,但观众却很喜欢。

(25)昨天,当她的老板听说她又没能在限期前写完一个报告,他火冒三丈,当时就解雇了她。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分字解释

火:huǒ 1、 <名> 火;火焰。《五蠹》:『有圣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2、 <形> 比喻紧急,急迫。武则天《腊日宣诏幸上苑》:『明朝游上苑,火速报春知。』3、 <形> 比喻激动、暴躁、愤怒。白居易《感春》:『忧喜皆心火。』4、 <名> 古代军队的建制单位,十人为『火』。 柳宗元《段太尉事状》:『皆解甲,散还火伍中。』5、 <名> 同『伙』,同伴。《 木兰诗》:『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6、 <名> 古代星名,又叫『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7、 <名> 五行之一。《尚书· 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冒:mào 1、 <动> 覆盖;遮盖。《活板》:『其上以 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2、 <动> 触犯;冒犯。《汉书· 霍去病传》:『直冒汉围西北驰去。』3、 <动> 顶着;冒着。《汉书·王连传》:『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4、 <形> 轻率;冒失。《赤壁之战》:『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5、 <动> 假充;假冒。《梅花岭记》:『是不必问其果解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6、 <动> 贪求;贪污。《汉书· 卫青传》:『贪于饮食,冒于货贿。』mò见『冒顿』。[冒没] (1)轻率不顾其他。(2)贪图。[冒颜] 掩面以示,自惭之意。[冒顿] 秦末汉初匈奴单于名。

三:sān 1、 <数> 三;第三。2、 <数> 再三;多次;多(年)。《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尺] (1)剑。剑长约三尺,所以这样称。(2)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用『三尺』代称法律。[三辅] 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宫] (1)儒家称天子六宫,诸侯夫人减半,称作三宫。(2)三个星座。明(3)堂、辟雍、灵台。(4)皇帝、太后、皇后。[三军] (1)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中军、下军,其三万七千五百人。(2)古代指步、车、骑三军;现代指海陆空三军。(3)全军,通称军队。

丈:zhàng 1、 <量> 十尺为一丈。《与朱元思书》:『水皆缥碧,千丈见底。』2、 <动> 测量。《左传·襄公九年》:『巡丈城。』3、 <代> 对长辈的敬称。《大戴礼·本命》:『丈者,长也。』[丈夫] (1)古时称成年男子。(2)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3)女子的配偶。[丈人] (1)古时对老人的通称。(2)祖父。(3)妻子的父亲。

火:《巳集中·火字部》《唐韵》《集韵》呼果切《韵会》《正韵》虎果切,□货上声。《说文》火,毁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释名》火化也,消化物也。亦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玉篇》□者,化也,随也,阳气用事万物变随也。《古史考》燧人氏初作火。《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又星名。《书·尧典》日永星火。〈传〉火,苍龙之中星。又大火,鹑火,辰次之名。又《礼·王制》昆虫未蛰,不以火田。《前汉·成帝纪》火耕水耨。又《周礼·夏官·司爟》变国火以救时疾。〈注〉春取楡柳之火,夏取枣杏之火,季夏取桑柘之火,秋取柞楢之火,冬取槐檀之火。《论语》钻燧改火。又盛阳曰炎火。《诗·小雅》田祖有神,秉畀炎火。〈传〉炎火,盛阳也。〈笺〉螟螣之属,盛阳气嬴则生之。明君为政,田祖之神不受此害,持之付与炎火,使自消亡。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疏〉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又《春秋·宣十六年》成周宣榭火。《左传》人火也。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又《南史·齐武帝纪》魏地谣言,赤火南流,有沙门从北齎此火至,色赤而微,云以疗疾贵贱争取之,多得其验,咸云圣火。又《唐书·兵志》府兵,十人为火,火有长。彍骑,十人为火,五火为团。《通典·兵制》五人为烈,烈有头目,二烈为火,立火子,五火为队。又《司马法》人人正正,辞辞火火。〈注〉言一火与一火犹人人殊之人人也。即俗谓火伴。《古木兰诗》出门看火伴。又人身有火。《本草纲目》心藏神为君火。包络为相火。又阴火,海中盐气所生。凡海水遇阴晦,波如然火,有月即不复见。《木华·海赋》阴火潜然。又山名。《山海经》崑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又《正字通》陆游曰:火山军,其地锄深,则有烈焰,不妨耕种。又井名。《左思·蜀都赋》火井沈荧於幽泉。〈注〉火井,在临邛县。欲出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须臾隆隆如雷声,焰出通天,光辉十里,以筒盛接,有光无灰。又寒火。《抱朴子·地真篇》南海萧丘,火春生秋灭。生木小,焦黑。又火传。《庄子·养生主》指穷放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又南方有食火之国,其人能食火炭。又《尔雅·释鱼》十龟,一曰火龟。〈疏〉龟生火中者。又火□。《山海经》火山国,其山虽霖,雨火常燃,火中白□,时出山边求食,人捕得之,以毛作布,名火澣布。又姓。《明纪事本末》火济,从诸葛亮南征孟获有功,封罗甸国王。《正字通》洪武时,翰林火原洁。又《广东通志》古人一年四时改火。今琼州西乡音谓一年为一火,火音微。东乡人谓一年为喜,或为之化,乃喜之变音。又叶虎洧切《诗·豳风》七月流火,八月萑苇。◎按唐韵正:火,古音毁,转声则为喜,故灰字从火得声。而左传襄三十年:或叫于宋太庙,曰:譆譆出出,鸟鸣于亳社。如曰譆譆,则为火之徵也。是直以为火当读作毁,非止叶音矣。又叶后五切。《韩愈·元和圣德诗》施令酬功,急疾如火。天地中间,莫不顺序。又叶虎何切。《庄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寔多,衆[音zhòng]人焚和,月固不胜火。《韵会小补》今人谓兔岐唇曰火。盖古音也。《集韵》或作灬。

冒:《子集下·冂字部》《唐韵》莫到切《集韵》《韵会》《正韵》莫报切,□音耄。《说文》蒙而前也。从冃目,以物自蒙而前也。谓贪冒若目无所见也。《前汉·翟方进传》冒浊苟容。〈注〉师古曰:贪蔽也。《食货志》举陵夷廉耻相冒。〈注〉冒,蔽也。又假称曰冒。《前汉·卫青传》冒姓卫氏。〈注〉冒为假称,若人首之有覆冒也。又所以覆其首。《前汉·隽不疑传》着黄冒。又《玉篇》覆也,食巾也。又与媢通。《正韵》忌也。《书·秦誓》冒嫉以恶之。又通作瑁。《周礼·春官》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注〉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天下也。又《集韵》《韵会》《正韵》□密北切,音黙。《增韵》贪也。《左传·昭三十一年》贪冒之民。又犯也。《前汉·卫青传》直冒汉围。又单于名。《史记·匈奴传》及冒顿立,攻破月氏。又《集韵》《正韵》□莫佩切,音妹。《前汉·司马相如传》毒冒鼈鼋。〈注〉毒音代,冒音妹。《韵会》龟属。身似龟,首尾如鹦鹉,甲有文。考证:(《说文》蒙而前。从冃目,以物自蔽而前也。)谨照原文蒙而前改为蒙而前也。自蔽改为自蒙。

三:《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弎《唐韵》《集韵》《韵会》苏甘切《正韵》苏监切,□飒平声。《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谓以阳之一合阴之二,次第重之,其数三也。《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律书》数始於一,终於十,成於三。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凡兵无过三其身。又《左传·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慎,务三而已。一择人,二因民,三从时。又《晋语》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语》人三为衆[音zhòng],女三为粲,兽三为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汉复姓。屈原之后有三闾氏,三饭尞之后有三饭氏,三州孝子之后有三州氏。又去声。《韵会》苏暂切。《论语》三思而后行。又本作参。《博雅》参,三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参分其股围。《前汉·□法志》秦造参夷之诛。□与三同。又《韵补》叶疏簪切,音森。《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三兮。下叶今。叁。

丈:《子集上·一字部》《唐韵》直两切《集韵》《韵会》雉两切《正韵》呈两切,□长上声。十尺曰丈。《前汉·律正志》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又《左传·昭三十二年》以令役於诸侯,属役赋丈。〈疏〉属聚下役,课赋尺丈。又《哀元年》广丈高倍。〈注〉垒厚一丈高二万。又《礼·曲礼》若非饮食之客,则布席,席间函丈。〈注〉函,容也。又长老之称。《易·师卦》师贞丈人吉。又朋友尊称。《长编》富郑公称范文正公曰范十二丈。又释氏所居曰方丈。《杜甫诗》方丈浑连水。又《杜甫诗》百丈谁家上濑船。〈注〉百丈,牵船篾也。《说文》从又持十。俗加点,非。《正伪》丈借为扶行之杖。老人持杖,故曰丈人。别作杖,通。考证:(《左传·昭二十三年》以令役於诸侯,属役赋丈。)谨照原文二十三年改三十二年。(《杜甫诗》百丈牵来上濑船。)谨照原文牵来改谁家。(〈注〉百丈,牵船筏也。)谨照原注筏改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