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井有理

井井有理,形容整齐,有条有理。

井井有理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jǐng jǐng yǒu lǐ
成语简拼
JJYL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井井有理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整齐,有条有理。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条理分明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同]井井有条、井井有方、井井有法

成语接龙

井井有理→理亏心虚→虚枯吹生→生死出入→入不敷出→出乖露丑→丑态毕露→露尾藏头→头眩目昏→昏庸无道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严严兮其能敬己也,分分兮其有终始也,猒猒兮其能长久也。』(源)

(2)宋·陈亮〈与周立义参政书〉:『若置之繁难之地,必能随机处置,井井有理。』

成语造句

(1)斌斌写不出成语“井井有理”,导致语文测试仅仅考了97分。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井井有理”几个大字。

(3)顿奶奶给孙囡和小外甥囡讲述了“井井有理”的历史典故

(4)多多不会写成语“井井有理”的最后一个字。

(5)水阳镇之源学校的糜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井井有理”。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语出《荀子·儒效》:『井井兮其有理也。』

分字解释

有理

有理:[yǒulǐ] (1)有道理。有理、有利、有节。(2)只包括加减乘除和有尽倍数的;不含有不尽根的。3和2+3/5是有理式。

井:jǐng 1、<名>水井。《荀子·荣辱》:『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2、<名>井田。《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三百步为里,名曰井,井田者,九百亩,公田居一。』[井华] 井水的精华,清晨首次所汲的井水。

有:yǒu 1、<动>与『无』相对。《论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动>占有。《鸿门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3、<动>掌握。《察今》:『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4、<形>富有。《货殖列传序》:『礼生于有而废于无。』5、<名>收获;出产的东西。《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6、<连>或者。《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故君子有不战,战则必胜。』7、<助>用在动词前,以助语气。《少年中国说》:『干将发硎,有作其芒。』酉yòu 1、<副>通『又』,表示进一层。《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2、<连>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陈情表》:『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间] (1)时间很短;一会儿。(2)有缝隙。(3)有仇怨;有矛盾。[有司] 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做具体工作。后泛指官吏。

理:lǐ 1、<动>雕琢、加工玉石。《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2、<动>治理;管理。《诗经·大雅·江汉》:『于理于理,至于南海。』3、<动>料理;整理;整顿。《答司马谏议书》:『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4、<形>清明;安定;治理得好。《张衡传》:『上下肃然,称为政理。』5、<名>道理;规律;原则;法则。《孔雀东南飞》:『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伶官传序》:『自然之理也。』6、<名>义理。《伤仲永》:『其文理皆有可观者。』7、<名>纹理;纹路;条理。《庖丁解牛》:『依乎天理。』8、<名>法官;刑狱官署。《报任安书》:『遂下于理。』[理气] 中国哲学上的对基本概念。理指宇宙本体或准则、条理;气指现象或极细微的物质。

井:《子集上·二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子郢切,精上声。穴地出水曰井。《释名》井,清也。《广雅》深也。易有井卦。《世本》伯益作井。《汲冡周书》黄帝作井。《孟子》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又《广韵》田九百亩曰井,象九区之形。《孟子》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又市井。《玉篇》穿地取水,伯益造之,因井为市也。《师古曰》市,交易之处,井,共汲之所,因井成市,故名。又南方宿名。《史记·天官书》南宫朱鸟东井为水事。〈注〉东井八星,主水衡也。又井井,经画端整貌。《荀子·儒效篇》井井兮其有条理也。又往来连属貌。《易·井卦》往来井井。又姓。汉有井丹。又藻井。《风俗通》堂殿上作藻井,以象东井,藻以厌火。又绮井。《左思·魏都赋》绮井列疏以悬蒂。〈注〉屋板为井形,饰以丹青,如绮也。又古文井与□通用。《左传》有井伯,即郉伯。《说文》本作丼。

有:《辰集上·月字部》(古文)《唐韵》云久切《集韵》《韵会》《正韵》云九切,□音友。《说文》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声。《九经字样》有,从月。从冃,伪。又《玉篇》不无也。《易·大有疏》能大所有。又《系辞》富有之谓大业。又《诗·商颂》奄有九有。〈传〉九有,九州也。又《左传·桓三年》有年。〈注〉五谷皆熟书有年。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质也,寀也。又姓。《论语》有子。〈注〉孔子弟子有若。又《集韵》尤救切。与又通。《书·尧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诗·邶风》不日有曀。〈注〉有,又也。又《韵补》叶羽轨切。《前汉·叙传》文艳用寡,子虚乌有。寄言淫丽,托风终始。又叶演女切。《徐干·齐都赋》主人盛飨,期尽所有。三酒既醇,五齐惟醹。

理:《午集上·玉字部》《唐韵》良止切《集韵》《韵会》两耳切《正韵》良以切,□音里。《说文》治玉也。《徐曰》物之脉理,惟玉最密,故从玉。《淮南子·览冥训》夏桀之时,金积折廉,璧袭无理。〈注〉用之烦数,皆钝而无文。又《说文徐注》治玉治民皆曰理。《书·周官》论道经邦,燮理阴阳。《前汉·循吏传》政平讼理。又《玉篇》正也。《左传·成二年》先王疆理天下。〈注〉理,正也。又《玉篇》道也。《广韵》义理。《易·系辞》易□而天下之理得矣。《史记·平原君传》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辨事也。其人理胜於辞,公辞胜於理,辞胜於理,终必受诎。《皇极经世》天下之数出於理,违理则入於术,世人以数而入於术,故失於理也。又性也。《礼·乐记》天理灭矣。〈注〉理,犹性也。又条理也。《易·系辞》俯以察於地理。〈疏〉地有山川原隰,各有条理,故称理也。又《说卦》和顺於道德而理於义。《礼·中庸》文理密察。《朱注》理,条理也。又《礼·乐记》理发诸外,而民莫不承顺。〈注〉理,容貌之进止也。又《玉篇》文也。《前汉·周勃传》纵理入口。《唐书·太宗纪》本心不正,则脉理皆斜。又《增韵》肤肉之间为凑理,以其有脉理也。《礼·内则》薄切之,必绝其理。《杜甫诗》肌理细腻骨肉匀。又分也。《礼·乐记》乐者,通伦理者也。〈注〉理,分也。《释文》分,扶问反。又赖也。《孟子》大不理於口。又《广韵》料理。《晋书·桓冲传》冲谓徽之曰:□在府日久,当相料理。又《韵会》治狱官曰理。《礼·月令》孟秋之月,命理瞻伤,察创视折。〈注〉理,治狱官也。《史记·循吏传》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又媒也。《屈原·离骚》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注〉使古贤蹇修而为媒理也。五臣云:令蹇修为媒,以通辞理。又姓。《五音集韵》臯陶为大理,因官氏焉,殷有理徵。又纸名。《博物志》南海以海苔为纸,其理倒侧,故名侧理。又《正字通》大理,古滇夷国名。自唐始通中国,正蒙赵杨段四姓,俱僭称帝。至元始臣服中国,称总管,及明而亡,改为大理府,属云南。又与李通。《左传·昭十三年》行理之命。〈注〉使人也。《周语》行理以节逆之。贾逵注小行人也。孔晁注亦作李。《前汉·天文志》骑官左角曰理。《史记·天官书》作李。考证:(《周语》行理以节逆之。《周礼·地官·小行人孔晁注》亦作李。)谨按周礼小行人注无孔晁作李之文,孔晁乃注国语者,小行人三字亦贾逵国语注文。今照僖三十年左传疏所引周语注,改为贾逵注小行人也。孔晁注亦作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