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宁家

安国宁家,指治理国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安国宁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ān guó níng jiā
成语简拼
AGNJ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安國寍家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治理国家。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治理国家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安国宁家→家道从容→容头过身→身体力行→行藏用舍→舍本从末→末大不掉→掉臂不顾→顾曲周郎→郎才女貌→貌合情离→离世绝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弊衣蔬食→食不餬口→口出狂言→言听谋决→决命争首→首丘之情→情深义重→重三叠四→四姻九戚→戚戚具尔→尔汝之交

2、安国宁家→家翻宅乱→乱七八糟→糟糠之妻→妻荣夫贵→贵远鄙近→近在咫尺→尺寸之功→功高不赏→赏罚分审→审己度人→人多阙少→少头缺尾→尾大不掉→掉臂不顾→顾而言他→他乡故知→知疼着热→热心快肠→肠肥脑满→满面春风→风前月下→下车伊始→始终若一→一壶千金

3、安国宁家→家贫亲老→老莱娱亲→亲操井臼→臼灶生蛙→蛙鸣狗吠→吠非其主→主守自盗→盗铃掩耳→耳鬓厮磨→磨砺以须→须弥芥子→子曰诗云→云涌风飞→飞鸟惊蛇→蛇盘鬼附→附凤攀龙→龙精虎猛→猛虎深山→山栖谷饮→饮露餐风→风吹草动→动魄惊心→心花怒放→放刁把滥

4、安国宁家→家贫如洗→洗心涤虑→虑周藻密→密云不雨→雨覆云翻→翻云覆雨→雨宿风餐→餐风宿水→水色山光→光彩耀目→目光炯炯→炯炯有神→神号鬼哭→哭哭啼啼→啼天哭地→地上天官→官卑职小→小题大做→做刚做柔→柔肠百转→转愁为喜→喜出望外→外合里应→应天从人

5、安国宁家→家徒壁立→立木南门→门不停宾→宾客迎门→门单户薄→薄技在身→身先士众→众难群疑→疑信参半→半身不遂→遂心快意→意在笔先→先代所美→美芹之献→献可替否→否终复泰→泰然处之→之死靡二→二惠竞爽→爽然自失→失魂荡魄→魄散魂飞→飞珠溅玉→玉昆金友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逗逗不会写成语“安国宁家”的最后一个字。

(2)皓皓写不出成语“安国宁家”的拼音。

(3)练习本的第二页赫然是“安国宁家”几个大字。

(4)龙塘江头中学的茂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安国宁家”。

(5)明放叔叔给钰璎和秋莎讲述了“安国宁家”的成语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分字解释

安:ān 1、<形>安定;安稳;安宁;安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风雨不动安山。』《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2、<形>安适;安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3、<动>养;奉养.《曹刿论战》:『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论语十则》:『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4、<动>抚慰;安抚.《孔雀东南飞》:『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赤壁之战》:『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之安,与结盟好。』5、<形>安心;习惯于.《柳敬亭传》:『敬亭亦无所不安。』6、<动>安置;安放.《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7、<疑问副词>怎么;哪里.《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8、<疑问代词>表处所.哪里;什么地方.《鸿门宴》:『沛公安在?』[安厝] 1.安葬.《三国志·蜀书·先主甘皇后传》:『园陵将成,安有期。』2.停灵待葬或浅埋以符改葬.《红楼梦》:『且说贾政等送殡到了寺内,安毕,亲友散去。』[安堵] 安居;不受骚扰.《三圉志·魏书·钟会传》:『百姓士民,安旧业。』也作『案堵』『按堵』。

国:guó 1、<名>国家。《察今》:『故治国无法则乱。』2、<名>周代诸侯国以及汉以后侯王的封地。《寡人之于国也》:『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用心者。』3、<名>国都;京都。《殽之战》:『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岳阳楼记》:『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4、<名>地方;地域。《硕鼠》:『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宁:níng 1、<形>安宁;安定。《捕蛇者说》:『虽鸡狗不得宁焉。』2、<动>探望;省视(父母)。《项脊轩志》:『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3、<动>安葬。《祭妹文》:『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地。』nìng 1、<副>岂;难道。《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2、<副>宁可;宁愿。《屈原列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宁帖] 心情平和安稳。[宁渠] 哪里;怎样,意犹『庸讵』。

家:jiā 1、<名>住房;住所。《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徒四壁立。』2、<名>家庭;家族。《促织》:『每责一头,辄顷数家之产。』3、<形>自家的;本家的。《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4、<名>人家;人户。《荆轲刺秦王》:『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5、<形>家中的。《孔雀东南飞》:『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6、<动>定居;安家。陶渊明《还旧居》:『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7、<名>家产;家业。《史记·吕不韦列传》:『皆没其家而迁之蜀。』8、<名>奴隶社会中卿大夫的封邑。《季氏将伐颛臾》:『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9、<名>朝廷;官府。《赤壁之战》:『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10、<动>把……居为一家所有。《汉书·盖宽饶传》:『三王家天下。』11、<形>家养的;驯化的。齐己《野鸭》:『野鸭殊家鸭,离群忽远飞。』12、<名>学术或政治派别。《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13、<名>有专长或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望洋兴叹》:『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白居易《观刈麦》:『农家少闲月。』14、<量>家;户。《水浒传》:『且说登州山下有一家猎户。』[又] <量>种;样。杨万里《秋雨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声。』15、<助>自称、人称的语尾。如自称侬家、咱家,人称君家、伊家。《要做则做》:『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

安:《寅集上》《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於寒切,案平声。《说文》静也,从女,在宀下。《广韵》徐也,止也。《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注〉安安,自然性之也。《益稷》安汝止。〈注〉谓止於至善也。又宁也,定也。《书·臯陶谟》在知人,在安民。《齐语》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又危之对也。《前汉·贾谊传》置之安处则安,置之危处则危。又佚乐也。《礼·表记》君子庄敬日强,安肆日偸。《左传·僖二十三年》怀与安实败名。又《諡法》和好不争曰安。又何也。《礼·檀弓》吾将安仰。《楚辞·天问》九天之际,安放安属。又与焉同。《正字通》安之於焉,犹何之於曷,音别义通。又姓。《风俗通》汉太守安成,唐安金藏。又安期,安平,俱复姓。又州名,春秋时郧国,汉属江夏郡,宋改为安州。又叶乌前切,音烟。《诗·大雅》执讯连连,攸馘安安。又叶於真切,音因。《苏轼·李仲蒙哀辞》矫矫荦荦,自贵珍兮。欺世幻俗。内弗安兮。考证:(《贾谊·治安策》置之安处则安,置之危处则危。)谨照原书改前汉贾谊传。

国:《丑集上》《囗字部》(古文)囗囶圀□□《唐韵》古或切《集韵》骨或切,□觥入声。《说文》邦也。《周礼·夏官·量人》掌建国之法,以分国为九州。又《冬官·考工记》匠人营国,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礼·王制》五国以为属,十国以为连,二十国以为卒,二百一十国以为州。《孟子》大国,地方百里,次国,地方七十里,小国,地方五十里。又《周礼·地官·掌节》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注〉山国多山者,土国平地也,泽国多水者。又灭人之国曰胜国。《左传注》胜国者,绝其社稷,有其土地也。又九州之外曰外国。亦曰绝国。《后汉·班超传》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又〉远处绝国。又两国相距曰敌国。《孟子》敌国不相征也。又外国来附者曰属国。《李陵·答苏武书》闻子之归位,不过典属国。〈注〉典,掌也。即掌属国之事者。又城郭国,行国。《宋程大昌备北边对》汉西域诸国,有城郭国,有行国。城郭国,筑城为守者,行国不立城,以马上为国也。又姓。《姓苑》太公之后。齐有国氏,世为上卿,宋有国卿。又囯,《正字通》俗国字。囻,同国,民国期间俗字。

宁:《寅集上》《宀字部》(古文)寍《唐韵》奴丁切《集韵》《韵会》囊丁切《正韵》奴经切,□佞平声。《说文》愿词也。从丂,寍声。又安也。《易·乾卦》首出庶物,万国咸宁。《诗·大雅》文王有声,遹求厥宁。《书·康诰》裕乃以民宁。〈注〉行宽政,乃以安民也。又《书·洪范》五福,三曰康宁。〈注〉无疾病也。又女嫁归省父母曰宁。《诗·周南》归宁父母。又予宁居丧也。《前汉·哀帝纪》博士弟子父母丧,子宁三年。又无宁,宁也,愿辞也。《左传·隐十一年》无宁兹许公复奉其社稷。又《襄二十六年》若不幸而过,宁僭无滥。《书·大禹谟》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又丁宁,属付谆复也。《前汉·郞顗传》丁宁再三。俗作叮咛。又丁宁,钲也。《左传·宣四年》着於丁宁。《正义》言着於丁宁,则丁宁是器。《晋语》伐备钟鼓,声罪也。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是丁宁,战之用也。又州名,秦北郡,魏置华州,西魏改宁州。又姓。又《集韵》乃定切,音佞。通甯。《前汉·郊祀歌》穰穰复正直往甯。《师古注》叶音平声。言获福既多,归於正道,克当往日所愿也。又叶乃挺切,佞上声。《张载·七命》王猷四塞,圅夏谧宁。丹冥投烽,青徼释警。又叶女良切,音娘。《苏轼·富郑公□》堂堂韩公,与莱相望。再聘於燕,四方以宁。望平声。《韵会》本作宁,经史作宁,俗作寜。宁从丂。

家:《寅集上》《宀字部》《唐韵》古牙切《集韵》《韵会》《正韵》居牙切,□音加。《说文》家居也。《尔雅》户牖之间谓之扆。其内谓之家。《诗·周南》宜其室家。〈注〉家谓一门之内。又妇谓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又一夫受田百亩,曰夫家。《周礼·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又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左传·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将在家。又天家,天子之称。《蔡邕·独断》天子无外,以天下为家。又居其地曰家。《史记·陆贾传》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又着述家。《前汉·武帝纪》表章六经,罢黜百家。又《太史公自序》成一家之言。又家人,易卦名。又姓。汉剧令家羡,宋家铉翁。又《集韵》古胡切,音姑。《诗·豳风》予未有室家。叶上据荼。又《小雅》复我邦家。叶上居樗。又与姑同。大家,女之尊称。汉曹世叔之妻班昭称大家,即超妹。又叶古俄切,音歌。《古雉朝飞操》我独何命兮未有家,时将暮兮可奈何。又《孔臧·蓼赋》苟非德义,不以为家。安逸无心,如禽兽何。又叶古暮切,音固。《焦氏·易林》三足孤鸟,灵明为御。司过罚恶,自残其家。《说文》从宀,豭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后人借为室家之家。○按《六书故》作①,人所合也。从□,三人聚宀下,①之义也。乑古族字,乑伪为豕,《说文》谓从豭省,无义。①字从宀从□,或从宀从乑。乑字从亻从人人,与□形近。又□。考证:(《说文》居也。《尔雅·释宫》户牖之间曰扆,其内谓之家。)谨照原文改家居也。尔雅户牖之间谓之扆。(《左传·襄二十六年》大夫皆富,政将在家。)谨照原文二十六年改二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