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寸之柄

尺寸之柄,柄:权力。指尺寸长大小的权力。比喻微小的权力。

尺寸之柄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ǐ cùn zhī bǐng
成语简拼
CCZB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尺寸之柄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柄:权力。指尺寸长大小的权力。比喻微小的权力。

成语用法

作宾语;比喻微小的权力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波波不会写成语“尺寸之柄”的最后一个字。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尺寸之柄”几个大字。

(3)蒙阴县联城中学的依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尺寸之柄”。

(4)小蕾写不出成语“尺寸之柄”的拼音。

(5)歆渝叔叔给婧茹和昊清介绍了“尺寸之柄”的成语故事。

(6)有些人只要有尺寸之柄就加以充分利用。

(7)前往民和县松树乡初级中学的出租车上,止酉大哥哥给子林和凌翌讲述了『尺寸之柄』的历史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豹彭越列传赞》:『魏豹、彭越虽故贱,然已席卷千里……得摄尺寸之柄。』

分字解释

尺寸

尺寸:[chǐcùn] (1)比喻面积较小。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苏洵《六国论》;尺寸之功。尺寸之利。(2)比喻短窄。尺寸千里。

尺:chǐ 1、 <量> 长度单位,十寸为一尺。《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2、 <名> 量长度的工具,尺子。3、 <形> 表示短、少。《荆轲刺秦王》:『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尺晷] 晷,日影。日影移动一尺。比喻较短的时间。《宋史·朱台符传》:『时太宗廷试贡士,多擢敏速者,台符与同辈课试,以尺成一赋。』[尺书] 1.信札;书信。古诗《弧儿行》:『愿欲寄尺,将与地下父母。』2.简册;书籍。王充《 论衡·书解》:『秦虽无道,不燔[音fán]诸子,诸子尺,文篇具在。』[尺素] 1.古人写文章或书信常用的长一尺左右的绢帛。后泛指文章、书籍。古诗《饮马长城窟行》:『呼儿烹鲤鱼,中有尺书。』2.用作书信的代称。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

寸:cǔn 1、 <量> 长度单位。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 商君书·靳令》:『四寸之管无当,必不满也。』2、 <形> 短小。如『寸步不离』、『寸草不留』、『鼠目寸光』。[又] 极言其小。《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3、 <名> 中医切脉部位名。《 难经》:『脉三部:寸、关、尺。』[寸肠] 1.指内心。韩偓《感旧》:『省趋弘阁侍貂珰,指座深恩刻寸。』2.指心事。 柳永《轮台子》:『但黯黯魂消,寸凭谁表?』[寸楮] 1.名刺、名片。2.指书信。[寸晷] 晷,日影。日影移动一寸的时间。形容短暂的时光。钱起《送张少府》:『寸如三岁,离心在万里。』[寸翰] 指笔。[寸进] 微小的进步。[寸禄] 微薄的俸禄。[寸旬] 短暂的时间。左思《魏都赋》:『量寸,涓吉日;陟中坛,即帝位。』[寸阴] 犹『寸晷』。短暂的光阴。 向秀《思旧赋》:『托运遇于领会兮,寄馀命于寸。』俗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意为要像爱惜寸金那样,爱惜短暂的时间。[寸札] 简短的书信。

之:zhī 1、 <动> 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 <代>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 <代>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 <代> 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 <代> 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 <助>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 <助>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 <助> 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 <助> 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 <助> 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 <助> 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 <助> 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柄:[ruì] <名> 子;榫头。 宋玉《九辨》:『圜凿而方柄柄兮,吾固知其鉏铻荋难入。』成语有『圆凿方柄』。

尺:《寅集上·尸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昌石切,音赤。《说文》十寸也。人手郤十分动衇为寸口,十寸为尺,规矩事也。从尸从乙。乙所识也。周制:寸尺咫寻常仞,诸度量皆以人体为法。《家语》布指知尺,舒肱知寻。《前汉·律正志》度量衡皆起於黄钟之律,一黍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蔡邕·独断》夏十寸为尺,殷九寸为尺,周八寸为尺。《周礼·司市》疏置丈尺於绢布之肆。又大尺曰施。《管子·地员篇》其施五尺。〈注〉施音遗,大尺之名。又《小尔雅》五尺谓之墨。《周语》不过墨丈寻常之间。〈注〉五尺为墨,倍墨为丈。今木工各用五尺以成宫室,其名为墨,则墨者工师之五尺也。又《唐辇下岁时记》二月朔日为中和节,赐大臣戚里尺,谓之裁度民间。又法三尺,谓以三尺竹□书写法律,故俗谓舞文为弁髦三尺。今以三尺为□具,非也。又叶昌约切,音绰。《诗·鲁颂》是寻是尺。叶下作若。《韵会》通作赤。考证:(《说文》周制,寸,尺,咫,寻,常,诸度量皆以人体为法。)谨照原文常字下增仞字。(《周礼·地官》置丈尺於绢布之市。)谨照原文地官改为司市疏,市改肆。

寸:《寅集上·寸字部》《唐韵》《集韵》仓困切《韵会》《正韵》村困切,□村去声。《说文》十分也,人手却一寸,动□谓之寸口。从又从一。《徐曰》一者,记手腕下一寸。此指事也。《家语》布指知寸。《前汉·律正志》度量衡皆起於黄钟之律,一黍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一尺。又寸者,忖也,有法度可忖也。凡法度字皆从寸。又姓。《正字通》明嘉靖中梓潼令寸居敬。又叶徒玩切,音叚。《庾信·喜晴应诏诗》伏泉远习坎,阴风已回巽。桐枝长旧围,蒲节抽新寸。叶上建传堰献。杨慎曰:巽音蒜,寸音断,或曰建传堰献在今霰韵,古音霰翰谏三韵通。备考:《篇海类编》俗等字。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柄:《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陂病切,兵去声。一作棅。《说文》柯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秦无卢。〈注〉戈戟柄。又爵豆之属亦有柄。《礼·祭统》尸酢夫人执柄。《管子·弟子职》进柄尺。又本也。《易·下系》坤为地为柄。又权也。《左传·襄二十三年》既有利权,又执民柄。又《韩非子·二柄篇》二柄□德也。又山名。《山海经》柄山,其上多玉。又通枋。详枋字注。又通秉。斗柄。《史记·天官书》作斗秉。又《集韵》补永切,音丙。持也。又《唐韵》《古音》必漾切。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