蹈厉奋发

蹈厉奋发,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奋:振作;发:激励。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蹈厉奋发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ǎo lì fèn fā
成语简拼
DLFF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当代成语
成语繁体
蹈厲奮發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蹈:踩,引伸为做,实行;厉:猛烈,迅疾;奋:振作;发:激励。精神振奋,行动迅猛。

成语用法

作谓语;指人的行动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奋发蹈厉、奋发踔厉、蹈厉发扬

成语接龙

1、蹈厉奋发→发奸摘伏→伏低做小→小康之家→家给人足→足音跫然→然荻读书→书香人家→家破身亡→亡不待夕→夕惕朝乾→乾乾翼翼→翼翼小心→心细于发→发纵指示→示贬于褒→褒衣博带→带减腰围→围城打援→援笔立成→成风之斫→斫雕为朴→朴斫之材→材疏志大→大打出手→手到病除→除害兴利→利喙赡辞→辞不获命→命词遣意→意气自若→若有所思→思绪万千→千夫所指→指日誓心→心胆俱碎→碎骨粉尸→尸横遍野→野鹤闲云→云蒸龙变→变古易俗→俗下文字→字字珠玉→玉宇琼楼→楼船箫鼓→鼓吻弄舌→舌敝耳聋→聋者之歌→歌舞升平→平地登云→云鬟雾鬓→鬓乱钗横→横无忌惮→惮赫千里→里谈巷议→议论英发→发奋图强→强加于人→人神共嫉→嫉贤傲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疑辨惑→惑世盗名→名下无虚→虚左以待→待字闺中→中道而废→废然而返→返本还原→原原本本→本小利微→微服私行→行浊言清→清莹秀澈→澈底澄清→清辞丽句→句斟字酌→酌盈注虚

2、蹈厉奋发→发无不捷→捷足先得→得尺得寸→寸草不留→留连不舍→舍己芸人→人莫予毒→毒手尊前→前所未闻→闻风而动→动心怵目→目瞪舌强→强识博闻→闻名遐迩→迩安远至→至善至美→美中不足→足不出门→门堪罗雀

3、蹈厉奋发→发植穿冠→冠袍带履→履霜知冰→冰解云散→散阵投巢→巢倾卵破→破釜焚舟→舟车劳顿→顿口拙腮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畅畅不会写成语“蹈厉奋发”的最后一个字。

(2)记事本的封面上写着“蹈厉奋发”几个大字。

(3)刘行中学的官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蹈厉奋发”。

(4)蕊蕊写不出成语“蹈厉奋发”,因此语文考试仅仅考了98分。

(5)一雯大哥哥给瀛莹和婼兮介绍了“蹈厉奋发”的历史典故

(6)湖南绅士等蹈厉奋发,提倡桑梓,志士渐集于湘楚。

(7)我武惟扬,愿诸君蹈厉奋发,无分南拳北腿,强者既来须露颖。

(8)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的志士仁人蹈厉奋发、艰苦求索,进行了一次又一次英勇卓绝的尝试和可歌可泣的斗争。

(9)坚守在工作岗位的人民子弟兵将牢记重托,不辱使命,枕戈待旦,精武强能,为实现强军梦跃马扬鞭、蹈厉奋发。

(10)湖南在台湘籍人士及后裔多,据不完全统计有人左右,他们秉承湖湘文化之风骨,精诚团结,蹈厉奋发,成就斐然。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59回:『吾父老子弟,尤当蹈厉奋发,为民前躯。』

分字解释

奋发

奋发:[fènfā] 精神振作,情绪高昂。奋发有为的青年。

蹈:dǎo 1、<动>踩;踏;赴。《五人墓碑记》:『激昂大义,蹈死不顾。』《赤壁之战》:『赢兵为人马所蹈籍,陷泥中,死者甚众。』2、<动>踏地;顿足。《礼记·乐记》:『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3、<动〉实践;实行;遵循。《荀子·五制》:『聚敛者,召冠肥敌,危身之道也,故明君不蹈也。』[蹈海] 赴海;跳到海里。[蹈节] 信守节操。[蹈袭] 沿袭。

厉:lì 1、<名>『砺』的古字,磨刀石。《史记·高祖功臣年表》:『泰山若厉。』2、<动>磨。《殽之战》:『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3、<动>磨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4、<形>严肃;严厉。《五人墓碑记》:『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5、<形>厉害;猛烈。《满井游记》:『余寒犹厉。』6、<动>通『励』。劝勉;激励。《三国志·诸葛亮传》:『亲秉旄钺,以厉三军。』[厉风] (1)大风。(2)西北风。[厉揭] 拖着衣裳涉水称厉,提起衣裳涉水叫揭。[厉禁] 遮止;警戒;限制别人进出。[厉爽] 伤害。

奋:fèn 1、<动>鸟展翅(飞)。《诗经·邶风·柏舟》:『静言思之,不能奋飞。』《柳毅传》:『恨无毛羽,不能奋飞。』2、<动>张开;举起。《口技》:『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左忠毅公逸事》:『乃奋臂以指拨眦。』3、<动>挥动;舞动。《中山狼传》:『遂鼓吻奋爪向先生。』《大铁椎传》:『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4、<动>奋勇;振奋。《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独韩愈奋不顾流俗。』《<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5、<动>施展;表现。《项羽本纪赞》:『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毛遂自荐》:『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6、<动>发扬。《过秦论》:『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奋辞] 大言;高调。[奋衣] 1、振衣去尘。《礼记·曲礼上》:『奋由右上,取贰绥,跪乘。』2、拂袖,表示气愤。《世说新语·规箴》:『奋而去。』

发:fā 1、<动>把箭射出去;发射。《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2、<动>出发。《荆轲刺秦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3、<动>派遣;派出。《赤壁之战》:『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4、<动>征发;征调。《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5、<动>兴起;发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6、<动>生长;长出。王维《相思》:『春来发几。』7、<动>发布;颁布。《殽之战》:『遂发命,遽兴姜戎。』8、<动>发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发书至赵王。』9、<动>发作;抒发。《五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10、<动>拨动;发起;起事。《张衡传》:『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苏武》:『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11、<动>开启;打开。《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不知发。』《荆轲刺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12、<动>启发;阐明。《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3、<动>表现;显露;泄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于色,发于声。』14、<动>开发;发掘。《促织》:『于败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记不施。』15、<动>分发。《严监生和严贡生》:『知县准了状子,发房出了差来到严家。』16、<动>开放。《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17、<动>点燃,燃放。《柳毅传》:『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阿房。』18、<量>(1)支,颗。《汉书·匈奴传》:『弓一张,矢四发。』(2)次;下。《柳毅传》:『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注] 本词条古代写作『發』。fà 1、<名>头发。《荆轲刺秦王》:『发尽上指冠。』2、<量>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促织》:『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注] 本词条古代写作『髪』。

蹈:《酉集中·足字部》《唐韵》徒到切《集韵》《韵会》大到切《正韵》杜到切,□音导。《说文》践也。《博雅》履也。《释名》道也。以足践之,如道路也。《礼·乐记》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左传·哀二十一年》使我高蹈。〈注〉高蹈,犹远行也。又与悼同。《诗·小雅》上帝甚蹈。〈传〉动也。〈笺〉蹈读曰悼。《释文》蹈,郑作悼。病也。

厉:《子集下·厂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力制切《正韵》力霁切,□音例。《说文》旱石也。从厂,虿省声。《徐曰》旱石,麤悍石。《玉篇》磨石也。《诗·大雅》取厉取锻。又磨也。《左传·成十六年》秣马厉兵。《荀子·性恶篇》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又《说文》严也。《论语》听其言也厉。又《广韵》烈也,猛也。《礼·表记》不厉而威。又《玉篇》危也。《易·乾卦》厉无咎。又《尔雅·释诂》厉,作也。〈注〉谷梁传曰:始厉乐矣。〈疏〉兴作也。《方言》厉,□,为也。瓯越曰□,吴曰厉。又《玉篇》虐也。《孟子》厉民以自养也。又《玉篇》上也。《诗·卫风》在彼淇厉。《韵会》岸危处曰厉。又《诗·卫风》深则厉。〈注〉以衣涉水,由带以上曰厉。又《周礼·秋官·司厉注》犯政为恶曰厉。又《尔雅·释天》月在戌曰厉。又《韵会》丑恶也。《庄子·天地篇》厉之人夜半生子,恐其似己。又《史记·严安传》民不夭厉。〈注〉厉,病也。又《前汉·儒林传》以厉贤才焉。〈注〉师古曰:厉,劝勉之也。又《息夫躬传》鹰隼横厉。〈注〉师古曰:厉,疾飞也。又《正韵》厉鬼。《左传·昭七年》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又《正韵》鞶厉,带重也。《左传·桓二年》鞶厉斿缨。又姓。《广韵》汉有魏郡太守厉温。又《集韵》《正韵》□落盖切,音赖。《前汉·地理志》厉乡,故厉国也。〈注〉师古曰:厉,读曰赖。又《史记·范雎传》漆身为厉。〈注〉厉,音赖。言以漆涂身,而生疮为病癞。又《韵会》力孽切《正韵》良薛切,□音列。《韵会》严也。一曰囊垂饰。《诗·小雅》心之忧矣,如或结之。今兹之正,胡然厉矣。《左思·蜀都赋》巴姬弹弦,汉女击节。起西音於促柱,歌江上之□厉。〈注〉□厉,歌声清越也。考证:(《易·乾卦》厉旡咎。)谨照原文旡改无。

奋:《补遗·丑集》《大字部》《篇海类编》古朗切,刚上声。盐泽也。又音本。(奋)《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方问切,音偾。《说文》翬也。《尔雅·释鸟》雉,绝有力奋。羊,绝有力奋。螽丑奋。鸟张羽奋奞也。《诗·邶风》不能奋飞。《史记·乐书》羽翮奋,角觡生。又震动也。《易·豫□》雷出地奋。又扬也。《礼·乐记》奋至德之光。又振去尘也。《礼·曲礼》仆展軨效驾,奋衣由右上。又姓。《左传》楚有司马奋扬。又叶普麫切,音片。《孙楚·韩信赞》秦失其鹿,英雄交战。遂寤明主,超然虎奋。从奞在田上。俗作□,非。□字原从奞从旧。

发:《午集中·癶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方伐切,音发。《说文》□发也。《诗·召南》壹发五豝。〈传〉发,矢也。《前汉·匈奴传》矢四发。〈注〉射礼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为一发。师古曰:发,犹今言箭一放两放也。又《广韵》起也。《孟子》舜发於□亩之中。又舒也,扬也。《易·乾卦》六爻发挥。〈疏〉发,越也。又《坤卦》发於事业。〈疏〉宣发也。《左传·桓二年》声名以发之。〈注〉发扬此德也。又《博雅》开也。《书·武成》发钜桥之粟。〈疏〉谓开出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注〉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又《玉篇》进也,行也。《博雅》去也。《诗·齐风》履我发兮。〈疏〉行必发足而去,故以发为行也。《礼·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无移。〈注〉谓起履也。又《释名》拨也。拨使开也。《礼·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车甲。〈疏〉谓有军旅以发士卒也。又《广韵》明也。《论语》亦足以发。〈注〉谓发明大体也。又《广韵》举也。《增韵》兴也。《前汉·王吉传》慎毋有所发。〈注〉谓兴举众事也。又乱也。《诗·邶风》毋发我笱。又伐也。《诗·周颂》骏发尔私。〈疏〉以耜击伐其私田,使之发起也。又遣也。《礼·檀弓》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注〉发礼往贺也。又见也。《礼·礼器》君子乐其发也。〈注〉乐多其外见也。又动也。《老子·道德经》地无以宁,将恐发。又泄也。《楚辞·大招》春气奋发。又《历法》春夏曰发,秋冬曰敛。又发发,疾貌。《诗·小雅》飘风发发。〈笺〉寒且疾也。又《诗传》长发,大禘也。〈疏〉大禘之乐歌也。《唐书·礼乐志》懿祖曰:长发之舞。又昏礼曰发齐。《荀子·礼论》大昏之未发齐也。〈注〉谓未有威仪节文。象太古时也。《史记·礼书》作废齐。又《玉篇》发,驾车也。《扬子·方言》发,税,舍车也。东齐海岱之间谓之发,宋赵□魏之间谓之税。〈注〉舍宜音写,今通发,写也。税犹脱也。又《后汉·五行志》东方神鸟曰发明。《博雅》凤皇晨鸣曰发明。又《汲冢周书》发人鹿鹿者,若鹿迅走。〈注〉发,东夷也。又清发,水名。见《左传》。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余发县,属九真郡。发干县,属东郡。又姓。《史记·封禅书》游水发根。〈注〉游水,县名。发根,人姓名。又《集韵》《正韵》□北末切,音拨。《诗·卫风》鱣鲔发发。〈传〉盛貌。马融曰:鱼尾着纲发发然。《韩诗》作鱍。《说文》作鮁。又叶方吠切,音废。《诗·豳风》一之日觱发。〈传〉风寒也,叶下烈烈。音例。又叶非律切,废入声。《扬雄·长杨赋》纷纭沸渭,云合电发。猋腾波流,机骇蠭轶。轶音亦。一说本赋发轶,与上文爰整其旅,乃命骠卫,卫字为韵。发,音费。轶,音替。古霁寘二韵通,非发读废入声,与轶音亦叶也。考证:(《左传·桓元年》声名以发之。)谨照原文元年改二年。(《礼·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军甲。)谨照原文军甲改车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