摽梅之年

摽梅之年,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有时也指男子婚配的年龄。

摽梅之年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iào méi zhī nián
成语简拼
BMZN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摽楳之年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有时也指男子婚配的年龄。

成语用法

作宾语;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凭一年纪,尚不曾娶,也是男子摽梅之候了。●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四回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摽梅之年”几个大字。

(2)蛋蛋写不出成语“摽梅之年”的拼音。

(3)晶滢姐姐给彧厅和心谣介绍了“摽梅之年”的成语故事。

(4)马角初中的濮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摽梅之年”。

(5)芮芮不会写成语“摽梅之年”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诗经·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分字解释

摽:[biào] (1)捶胸;击。摽,击也。从手,票声。字亦作抛。――《说文》;寤辟有摽。――《诗·柏舟》;长木之斃,无不摽也。――《左传·哀公十二年》。又如:摽辟(捶胸)(2)落下。摽有梅,其实七兮。――《诗·召南·摽有梅》。又如:摽落(落下);摽梅(梅子成熟而落下,比喻女子应当结婚的年龄)(3)用胳膊紧紧地钩住。如:两个人摽着胳膊走。(4)捆绑或互相缠绕在一起。如:把口袋摽在车架子上。引申为结合。如:大伙摽成了一股劲;他们老摽在一起。

梅:méi(1)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叶子卵形,早春开花,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味香。果实球形,青色,成熟的黄色,都可以吃,味酸。(2)这种植物的花。(3)这种植物的果实。(4)姓。

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年:nián 1、<名>年景;收成。《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生苦,凶年不免于死亡。』2、<名>十二个月为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3、<名>年龄;年岁。《陈情表》:『行年四岁,舅夺母志。』4、<名>寿命。《愚公移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5、<名>帝王的年号。《三国志·吴主传》:『告以改年,立后。』[年伯] 科举制度中同榜登科者称为同年,父之同年者称为年伯。泛指父辈。[年所] 年次;年龄。[年兄] 唐宋以来,科举考试同年登科的人互相尊称年兄,也叫同年。[年祚] (1)人之寿命。(2)国之寿命。

摽:《卯集中》《手字部》《唐韵》符少切《集韵》《韵会》《正韵》婢小切,□音鳔。读若瓢上声。《说文》击也。一曰挈□牡也。又《尔雅·释诂》摽蘦,落也。《诗·召南》摽有梅。又拊心貌。《诗·邶风》寤辟有摽。〈传〉辟拊心也。〈疏〉谓拊心之时,其手摽然。又《集韵》被表切,音殍。亦落也。诗:摽有梅。徐邈读。又《唐韵》抚招切《集韵》《正韵》纰招切,□音漂。亦击也。与□同。《左传·哀十二年》长木之毙,无不摽也。〈注〉长木毙踣于地,不择物而后摽击。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匹妙切,音剽。读若漂去声。义同。又落也。又《集韵》毗召切,音骠。读若瓢去声。亦击也。又匹正切,音霹。义同。又《集韵》《韵会》《正韵》□□遥切,音飇。义同。又麾也。《公羊传·庄十三年》曹子摽刃而去之。《孟子》摽使者,出诸大门之外。又刀末也。《前汉·王莽传》摽末之功。〈注〉刀末之摽。又《唐韵》匹交切《集韵》《韵会》《正韵》披交切,□与抛同。《说文》抛或从手票声。通用摽。互见抛字注。○按《唐韵》符少切,本筱韵,上声。《说文》误收去声。新添《广韵》改频小切,宜从之。

梅:《辰集中》《木字部》槑《唐韵》莫杯切《集韵》《正韵》模杯切《韵会》谋杯切,□音枚。或作槑、楳,亦作□。《说文》枏也。《尔雅·释木》梅,枏。《陆玑·条梅疏》似豫章大木也。又《书·说命》若作和羹,尔惟盐梅。《礼·内则》梅诸。《名物疏》陆玑所释有条有梅,自是枏木似豫章者。豫章,大树可以为棺舟者也。和羹之梅,笾实之乾□,似杏实酢者也。又《尔雅·释木》时,英梅。〈注〉雀梅。又《尔雅·释木》朹檕梅。〈注〉状如梅,子赤色似小柰,可食。又《埤雅》江、湘、两浙四五月间梅欲黄落,则水润土溽,蒸郁成雨,谓之梅雨。《四时纂要》闽人以立夏后逢庚入梅,芒种后逢壬出梅。又杨梅,果名。《越郡志》会稽杨梅为天下之奇。又梅梅,犹昧昧,居丧之容也。《礼·玉藻》视容瞿瞿梅梅。又州名,属广东。《南宋·地理志》改敬州为梅州。又姓。《广韵》出汝南。汉梅福、梅鋗。又《集韵》毋罪切,音浼。亦姓也。槑字原从二杲作。又□。考证:(《书·说命》若作和羹,汝惟盐梅。)谨照原文汝惟改尔惟。(《尔雅·释木》朹椠梅。)谨照原文椠改檕。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年:《午集下》《禾字部》《唐韵》《广韵》奴颠切《集韵》《类篇》《韵会》宁颠切《正韵》宁田切,□捻平声。《说文》本作秊。谷熟也。从禾千声。《春秋·桓三年》有年。《谷梁传》五谷皆熟为有年。《宣十六年》大有年。《谷梁传》五谷大熟为大有年。又岁也。《尔雅·释天》夏曰岁,商曰祀,周日年,唐虞曰载。〈注〉岁取星行一次,祀取四时一终,年取禾一熟,载取物终更始。〈疏〉年者,禾熟之名。每岁一熟,故以为岁名。《周礼·春官》正岁年以序事。〈注〉中数曰岁,朔数曰年。〈疏〉一年之内,有二十四气。节气在前,中气在后。节气一名朔气。中气帀则为岁,朔气帀则为年。《左传·宣三年》卜年七百。又齿也。《释名》年,进也。进而前也。《礼·王制》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注〉引年,挍年也。《左传·定四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太宰,康叔为司宼,□季为司空,五叔无官,岂尚年哉。〈注〉言以德为轻重,而不以齿为先后也。又姓。《万姓统谱》永乐中有年当,怀远人,正官户部尚书。又叶祢因切,音纫。《前汉·叙传》封禅郊祀,登秩百神。协律改正,享兹永年。《崔駰·袜铭》长履景福,至於亿年。皇灵既佑,祉禄来臻。又《集韵》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传·襄三十年》年夫。《释文》年音佞。二传作佞夫。《集韵》亦书作□。唐武后作□。考证:(又叶祢因切,音民。)谨按祢因切非民字之音。谨照音义民改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