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袷蓝衫

白袷蓝衫,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白袷蓝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ái jiá lán shān
成语注音
ㄅㄞˊ ㄐㄧㄚˊ ㄌㄢˊ ㄕㄢ
成语简拼
BJLS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白夾藍衫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旧时士人的服装。亦借指尚未取得功名的士人。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指读书人

相关成语

近义词

白恰青衫、白帢青衫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冰冰不会写成语“白袷蓝衫”的最后一个字。

(2)波波写不出成语“白袷蓝衫”的拼音。

(3)解州初中的仵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白袷蓝衫”。

(4)练习本的第三页赫然是“白袷蓝衫”几个大字。

(5)仵老师给游美和懂蓓讲了“白袷蓝衫”的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五回:『大抵青天碧海,不少峨眉见嫉之伤;谁知白袷蓝衫,亦多鼠思难言之痛。』

分字解释

白:bái 1、<名>白色。《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白质而黑章。』2、<形>纯洁;干净。《石灰吟》:『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问。』3、<形>明亮;光明。《赤壁则》:『相与枕藉手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4、<形>清楚;明白。《荀子·天论》:『功名不白。』《书搏鸡者事》:『然使君冤未白,犹无益也。』5、<形>真诚;坦白。《庄子·天地》:『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各。』6、<动>禀告;陈述。《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7、<副>单单;只是。《红楼梦》:『要是白来逛逛呢便罢。』8、<名>指罚酒用的酒杯,也泛指酒杯。左思《吴都赋》:『飞觞举白。』[白衣] 1.白色的衣。杜甫《可叹》:『天上浮云如白,斯须改变如苍狗。』2.古代无功名的人的代称,犹言『平民』,『老百姓』。《后汉书·崔骃传》:『以为不宜与白会。』3.古代替官府办事的小官吏。《汉书·龚胜传》:『闻之白,戒君勿言也。』

蓝:lán 1、<名>植物蓼蓝,叶子可提制蓝色染料,即靛青。《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形>蓝色。《大铁椎传》:『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3、梵语『伽蓝』的省称,指佛教寺院。

衫:shān(衫儿)单上衣:衬衫;汗衫;棉毛衫。

白:《午集中》《白字部》《唐韵》旁陌切《集韵》《韵会》《正韵》薄陌切,□音帛。《说文》西方色也。阴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阴数也。《释名》启也。如水启时色也。《尔雅·释天》秋为白藏。〈疏〉秋之气和,则色白而收藏也。《周礼·冬官考工记》书绘之事,西方谓之白。《书·禹贡》冀州,厥土惟白壤。青州,厥土白坟。又《礼·檀弓》殷人尚白。又《增韵》素也。洁也。《易·贲卦》白贲无咎。〈注〉其质素,不劳文饰也。又《说卦》巽为白。〈疏〉风吹去尘,故洁白也。又明也。《礼·曾子问》当室之白。〈注〉谓西北隅得户明者也。《荀子·正名篇》说不行,则白道而冥穷。〈注〉白道,谓明道也。《前汉·谷永传》反除白罪。〈注〉罪之明白者,皆反而除之。又白屋,以茅覆屋也。《前汉·萧望之传》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又白衣,给官府趋走者。《前汉·两龚传》闻之白衣,戒君勿言也。又白徒,犹白身。《管子·乘马篇》白徒三十人奉车两。又白丁。《北史·李敏传》周宣帝谓乐平公主曰:敏何官。对曰:一白丁耳。又白民。《魏书·食货志》庄帝班入粟之制,白民输五百石,听依第出身。又白着。《唐书·刘晏传》税外横取谓之白着。《春明退朝录》世人谓酒酣为白着。言刻薄之后人必颠沛,酩酊如饮者之着也。又《礼·玉藻》君衣狐白裘。《□注》以狐之白毛皮为裘也。又《尔雅·释器》白金谓之银。又《唐书·食货志》隋末行五铢白钱。又《前汉·□法志》罪人为白粲。〈注〉坐择米使正白,三岁□也。又《古今注》白笔,古珥笔,示君子有文武之备焉。又《字学渊源》飞白书,蔡邕见施垩帚而作。又星名。《博雅》太白谓之长庚。又旗名。《礼·明堂位》殷之大白。又罚爵名。《说苑》魏文侯与大夫饮,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釂者,浮以大白。又酒名。《礼·内则》酒清白。〈注〉白事酒,昔酒也。色皆白,故以白名之。又稻曰白,黍曰黑。《周礼·天官·笾人》其实□蕡白黑。又马名。《诗·秦风》有马白颠。〈疏〉额有白毛,今之戴星马也。又猛兽名。《汲冢周书》义渠以兹白。〈注〉兹白,一名驳,能食虎豹。又虫名。《尔雅·释虫》蟫白鱼。〈注〉衣书中虫也。又《大戴礼》白鸟者,谓蚊蚋也。又草名。《前汉·西域传》邺善国多白草。又三白,正月雪也。《西北农谚》要宜麦,见三白。又五白,簙簺五木也。《宋玉·招魂》成枭而牟,呼五白些。又梵言一年为一白。《传灯录》我止林间,已经九白。又山名。《后汉·耿恭传》窦固前击白山,功冠三军。〈注〉冬夏有雪,故名白山。《金史·礼志》有司言,长白山在兴王之地,礼合尊崇。又水名。《桑钦水经》白水出朝阳县西。又州名。《唐书·地理志》武德四年置白州,因博白溪而名。又海外有白民国。见《山海经》。又白狄,狄别名。见《春秋·成九年》。又戎类有六,一曰老白。见《风俗通》。又姓。黄帝后。《左传》秦大夫白乙丙。又复姓。《史记·秦本纪》白冥氏,秦族。《潜夫论》吉白氏,莘姓后。又白杨提,代北三字姓。又《諡法》外内贞复曰白。又《玉篇》告语也。《正字通》下告上曰禀白。同辈述事□义亦曰白。《前汉·高帝纪》上令周昌选赵壮士可令将者,白见四人。《后汉·钟皓传》钟瑾常以李膺言白皓。又《唐书·宦者传》宣宗时,诸道岁进阉儿,号私白。○按《说文》入声有白部,去声自部内亦载白字。在自部内者读疾二切,曰此亦自字也。省自者,词言之气从鼻出,与口相助也。是告语之白读自,西方之白读帛,音义各别。许氏分为二部。《玉篇》合而为一,今从之。又《集韵》步化切,音杷。亦西方色也。又博陌切。与伯同。长也。一曰爵名。亦姓。《印薮》有白鸾氏。〈注〉即伯字。又叶旁各切,音薄。《诗·小雅》裳裳者华,或黄或白。我觏之子,乘其四骆。又叶房密切,音弼。《苏轼·寒食雨诗》暗中偸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古文自。疾二切。考证:(《礼·明堂位》殷之太白。)谨照原文太白改大白。

袷:《申集下》《衣字部》《唐韵》古洽切《集韵》《韵会》讫洽切,□音夹。《广韵》复衣。《玉篇》衣无絮也。《韵会》夹衣也。《急就篇注》衣裳施里曰袷。《史记·匈奴传》服绣袷绮衣。〈注〉言绣表绮里。《潘岳·秋兴赋》御袷衣。又《广韵》居怯切,音劫。曲领也。《礼·曲礼》天子视不上于袷,不下于带。〈疏〉朝祭服之曲领也。又《玉藻》袷二寸。又袷辂,次车也。《张衡·东京赋》结飞云之袷辂。《玉篇》一作裌。又《集韵》辖夹切,音洽。义同。又乞洽切,音恰,衣缝。一曰衿也。

蓝:《申集上》《草字部》《唐韵》鲁甘切,音篮。染青草也。《诗·小雅》终朝采蓝。《周礼·地官·掌染草注》染草蓝、蒨,象斗之属。《通志》蓝三种:蓼蓝染绿,大蓝如芥染碧,槐蓝如槐染青。三蓝皆可作淀,色成胜母,故曰青出於蓝而青於蓝。又《古今注》燕支,中国人谓之红蓝。又《说文》瓜苴也。又《酉阳亲俎》蓝蛇,首有毒,尾能解毒,南人以首合药,谓之蓝药。又鸟名。《尔雅·释鸟》秋鳸,窃蓝。〈注〉窃蓝,青色。又滥也。《大戴礼》文王官人,蓝之以乐,以观其不宁。又地名。《晋语》三卿宴于蓝台。又山名。《水经注》新河出令支县之蓝山。又水名。《杜甫诗》蓝水远从千□落。又《纲目集览》伽蓝,梵语,犹中华言衆[音zhòng]园。又姓。《通志·氏族略》战国时中山大夫蓝诸。又通褴。《傅□诗》整此蓝缕衣。考证:(又监也。)谨照大戴礼注监改滥。

衫:《申集下》《衣字部》《唐韵》所衔切《集韵》《韵会》师衔切,□音杉。《篇海》小襦也。一曰单襦。《释名》衫,芟也,衫末无袖端也。《束皙·近游赋》胁汗衫以当□。又衣之通称。《唐书·车服志》士人以枲紵襴衫为上服,马周请加襴袖褾襈,开骻者名缺骻衫。《集韵》通作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