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发文身

断发文身,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断发文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uàn fà wén shēn
成语注音
ㄉㄨㄢˋ ㄈㄚˋ ㄨㄣˊ ㄕㄣ
成语简拼
DFWS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斷發文身
成语英文
cut one's hair short and tattoo one's body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装束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断发纹身

成语接龙

1、断发文身→身败名裂→裂裳裹足→足不出户→户告人晓→晓风残月→月下老儿→儿女英雄→雄视一世→世俗之见→见义当为→为丛驱雀→雀屏中选→选色征歌→歌莺舞燕→燕语莺啼→啼天哭地→地主之仪→仪静体闲→闲言赘语→语焉不详→详情度理→理直气壮→壮发冲冠→冠屦倒施

2、断发文身→身不由主→主敬存诚→诚惶诚恐→恐遭物议→议不反顾→顾名思义→义不取容→容膝之地→地瘠民贫→贫病交迫→迫不可待→待人接物→物议沸腾→腾蛟起凤→凤翥龙翔→翔鸾翥凤→凤引九雏→雏凤清声→声泪俱发→发人深思→思断义绝→绝处逢生→生而知之→之死靡二

3、断发文身→身后萧条→条入叶贯→贯朽粟红→红叶题诗→诗肠鼓吹→吹毛利刃→刃树剑山→山阴夜雪→雪虐风饕→饕口馋舌→舌敝耳聋→聋者之歌→歌舞升平→平分秋色→色厉胆薄→薄唇轻言→言不尽意→意望已过→过庭之训→训练有素→素餐尸位→位极人臣→臣门如市→市井之臣

4、断发文身→身价百倍→倍道而进→进退有常→常年累月→月露风云→云窗霞户→户枢不蠹→蠹国耗民→民和年稔→稔恶藏奸→奸淫掳掠→掠人之美→美人香草→草创未就→就正有道→道而不径→径一周三→三江五湖→湖光山色→色胆包天→天伦之乐→乐而忘死→死灰槁木→木梗之患

5、断发文身→身名俱败→败德辱行→行步如飞→飞鸟依人→人山人海→海沸河翻→翻江搅海→海盟山咒→咒天骂地→地主之谊→谊切苔岑→岑楼齐末→末路之难→难舍难分→分条析理→理冤摘伏→伏地圣人→人非木石→石泐海枯→枯树生花→花攒绮簇→簇锦团花→花颜月貌→貌合心离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汉·曹操《善哉行》诗

成语造句

(1)成语断发文身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赫然是“断发文身”几个大字。

(3)逗逗不会写成语“断发文身”的最后一个字。

(4)弘芑叔叔给坷欣和晨星介绍了“断发文身”的成语故事。

(5)小冰写不出成语“断发文身”,因此期中考试仅仅考了98分。

(6)长乐镇初级中学的闽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断发文身”。

(7)太伯仲雍,王德之仁。行施百世,断发文身。见汉·曹操《善哉行》诗。

(8)在去大河岸中学的大巴上,雪语叔叔给蕙丽和茜盈讲了『断发文身』的历史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左传·哀公七年》:『大伯端委以治周礼,仲雍嗣之,断发文身,祼以为饰,岂礼也哉。』《礼记·王制》:『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

分字解释

发文

发文:[fāwén] 指本单位发出的公文。发文簿。

文身

文身:<书>在人体上绘成或刺成带颜色的花纹或图形。

断:duàn 1、<动>截断;断开。《荆轲刺秦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察今》:『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伶官传序》:『至于扩、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动>阻隔;隔断。《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李愬雪夜入蔡州》:『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3、<动>断绝;中止。《滕王阁序》:『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断绝。』《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4、<动>拒绝;回绝。《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5、<动>判断;决断。《赤壁之战》:『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6、<副>绝对;一定。李商隐《无题》:『断无消息石榴红。』[断肠] 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忧伤到极点。[断鸿] 失群的孤雁。[断魂] 销魂神往。形容情深或哀伤。[断狱] 审理或判决罪案。

发:fā 1、<动>把箭射出去;发射。《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2、<动>出发。《荆轲刺秦王》:『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3、<动>派遣;派出。《赤壁之战》:『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4、<动>征发;征调。《西门豹治邺》:『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5、<动>兴起;发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6、<动>生长;长出。王维《相思》:『春来发几。』7、<动>发布;颁布。《殽之战》:『遂发命,遽兴姜戎。』8、<动>发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人发书至赵王。』9、<动>发作;抒发。《五人墓碑记》:『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10、<动>拨动;发起;起事。《张衡传》:『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苏武》:『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11、<动>开启;打开。《寡人之于国也》:『涂有饿殍而不知发。』《荆轲刺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12、<动>启发;阐明。《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13、<动>表现;显露;泄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于色,发于声。』14、<动>开发;发掘。《促织》:『于败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记不施。』15、<动>分发。《严监生和严贡生》:『知县准了状子,发房出了差来到严家。』16、<动>开放。《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17、<动>点燃,燃放。《柳毅传》:『人以火为神圣,发一灯可燎阿房。』18、<量>(1)支,颗。《汉书·匈奴传》:『弓一张,矢四发。』(2)次;下。《柳毅传》:『然后叩树三发,当有应者。』[注] 本词条古代写作『發』。fà 1、<名>头发。《荆轲刺秦王》:『发尽上指冠。』2、<量>长度单位,十毫为一发。《促织》:『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注] 本词条古代写作『髪』。

文:wén 1、<名>线条交错的图形;花纹。后写作『纹』。《公输》:『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2、<形>华美;有文彩的。《冯谖客孟尝君》:『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3、<名>文章。《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4、<名>文字。《游褒禅山记》:『独其文犹可识。』5、<名>非军事的,与『武』相对。《谏太宗十思疏》:『文武并用,垂拱而治。』6、<动>在身上刺花纹,叫『文身』。《庄子·逍遥遊》:『越人断发文身。』7、<名>文化;文教。《论语·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8、<量>用于旧时的铜钱,古称铜钱一枚为一文。《魏书·高崇传》:『在市铜价,八十一文得铜一斤,私造薄钱,斤馀二百。』9、<动>修饰;掩盖。《论语·子张》:『小人之过也必文。』成语有『文过饰非』。10、<名>规定、仪式。苏轼《上圆丘合祭六仪》:『仪者必又曰:省去繁文末节,则一岁可以再郊。』成语有『繁文缛节』。

身:shēn 1、<名>人或动物的躯干。《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2、<名>整个身躯。《狼》:『身已半入,止露尻尾。』3、<名>自身;本身;自己。《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4、<副>亲自。《隆中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5、<名>一生;生命。《陟江》:『固将重昏而终身。』《五人墓碑记》:『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6、<名>同『娠』,身孕。《与妻书》:『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

断:《卯集下·斤字部》《唐韵》《正韵》都管切《集韵》《韵会》覩缓切,□音短。《说文》作□。截也。《书·盘庚》乃断弃汝。〈传〉断,绝也。《诗·商颂》是断是迁。〈疏〉於是斩断之。又《广韵》《正韵》徒管切《集韵》《韵会》杜管切,□音□。绝也。《羣经音义》既绝曰断。《释名》断,段也。分为异段也。《易·系辞》其利断金。〈疏〉其纤利能断截於金。又《集韵》徒玩切《正韵》杜玩切,□音段。义同。又《广韵》丁贯切《集韵》《韵会》《正韵》都玩切,□音锻。决也。《易·系辞》以断天下之疑。〈疏〉决断天下之疑。又《书·秦誓》断断猗无他技。〈疏〉断断,守善之貌。又《周礼·地官·司徒》凡万民之不服敎,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取而断之。又《韵补》叶多卷切。《白居易·寄元九诗》一病经四年,亲友书信断。彼独是何人,心如石不转。又叶徒眷切。《鲍照·拟古》居人掩闺卧,行子中夜饭。野风吹秋木,行子心肠断。

发:《午集中·癶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方伐切,音发。《说文》□发也。《诗·召南》壹发五豝。〈传〉发,矢也。《前汉·匈奴传》矢四发。〈注〉射礼三而止,每射四矢,故以十二矢为一发。师古曰:发,犹今言箭一放两放也。又《广韵》起也。《孟子》舜发於□亩之中。又舒也,扬也。《易·乾卦》六爻发挥。〈疏〉发,越也。又《坤卦》发於事业。〈疏〉宣发也。《左传·桓二年》声名以发之。〈注〉发扬此德也。又《博雅》开也。《书·武成》发钜桥之粟。〈疏〉谓开出也。《诗·小雅》明发不寐。〈注〉谓将旦而光明开发也。又《玉篇》进也,行也。《博雅》去也。《诗·齐风》履我发兮。〈疏〉行必发足而去,故以发为行也。《礼·玉藻》疾趋则欲发,而手足无移。〈注〉谓起履也。又《释名》拨也。拨使开也。《礼·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车甲。〈疏〉谓有军旅以发士卒也。又《广韵》明也。《论语》亦足以发。〈注〉谓发明大体也。又《广韵》举也。《增韵》兴也。《前汉·王吉传》慎毋有所发。〈注〉谓兴举众事也。又乱也。《诗·邶风》毋发我笱。又伐也。《诗·周颂》骏发尔私。〈疏〉以耜击伐其私田,使之发起也。又遣也。《礼·檀弓》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注〉发礼往贺也。又见也。《礼·礼器》君子乐其发也。〈注〉乐多其外见也。又动也。《老子·道德经》地无以宁,将恐发。又泄也。《楚辞·大招》春气奋发。又《历法》春夏曰发,秋冬曰敛。又发发,疾貌。《诗·小雅》飘风发发。〈笺〉寒且疾也。又《诗传》长发,大禘也。〈疏〉大禘之乐歌也。《唐书·礼乐志》懿祖曰:长发之舞。又昏礼曰发齐。《荀子·礼论》大昏之未发齐也。〈注〉谓未有威仪节文。象太古时也。《史记·礼书》作废齐。又《玉篇》发,驾车也。《扬子·方言》发,税,舍车也。东齐海岱之间谓之发,宋赵□魏之间谓之税。〈注〉舍宜音写,今通发,写也。税犹脱也。又《后汉·五行志》东方神鸟曰发明。《博雅》凤皇晨鸣曰发明。又《汲冢周书》发人鹿鹿者,若鹿迅走。〈注〉发,东夷也。又清发,水名。见《左传》。又县名。《前汉·地理志》余发县,属九真郡。发干县,属东郡。又姓。《史记·封禅书》游水发根。〈注〉游水,县名。发根,人姓名。又《集韵》《正韵》□北末切,音拨。《诗·卫风》鱣鲔发发。〈传〉盛貌。马融曰:鱼尾着纲发发然。《韩诗》作鱍。《说文》作鮁。又叶方吠切,音废。《诗·豳风》一之日觱发。〈传〉风寒也,叶下烈烈。音例。又叶非律切,废入声。《扬雄·长杨赋》纷纭沸渭,云合电发。猋腾波流,机骇蠭轶。轶音亦。一说本赋发轶,与上文爰整其旅,乃命骠卫,卫字为韵。发,音费。轶,音替。古霁寘二韵通,非发读废入声,与轶音亦叶也。考证:(《左传·桓元年》声名以发之。)谨照原文元年改二年。(《礼·王制》有发,则命大司徒,教士以军甲。)谨照原文军甲改车甲。

文:《卯集下·文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分切,音纹。《说文》错画也。《玉篇》文章也。《释名》文者,会集衆[音zhòng]彩,以成锦绣。合集衆[音zhòng]字,以成辞义,如文绣然也。《易·系辞》物相亲,故曰文。《周礼·天官·典丝》供其丝纩组文之物。〈注〉画绘之事,青与赤谓之文。《礼·乐记》五色成文而不乱。又《尚书序》古者伏牺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疏〉文,文字也。《说文》序》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古今通论》仓颉造书,形立谓之文,声具谓之字。又《易·乾卦文言疏》文谓文饰。又《易·坤卦》文在中也。〈疏〉通达文理。《史记·礼书》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太一,是谓太隆。又《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疏〉发举则有文谋。又《礼·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史记·乐书》礼自外作,故文。〈注〉文犹动,礼肃人貌。貌在外,故云动。又《礼·乐记》礼减而进,以进为文。乐盈而反,以反为文。〈注〉文,犹美也,善也。又《左传·僖二十三年》吾不如衰之文也。〈注〉有文辞也。又《前汉·酷吏传》司马安之文法。〈注〉以文法伤害人也。〈又〉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注〉言其文案整密也。又姓。《前汉·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又《史记·諡法》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勤学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锡民爵位曰文。又兽名。《山海经》放臯之山有兽焉,其状如蜂,岐尾,反舌,善呼,曰文文。又《集韵》文运切,音问。《论语》小人之过也,必文。《朱传》文,饰之也,去声。又眉贫切,音珉。饰也。《礼·玉藻》大夫以鱼须文竹,刘昌宗读。又《韵补》叶微匀切。《崔駰·达旨》摛以皇质,雕以唐文。六合怡怡,比屋为仁。《张衡·西京赋》都邑游侠,张赵之伦。齐志无忌,拟迹田文。又叶无沿切。《蔡洪棊赋》画路表界,白质朱文。典直有正,方而不圆。

身:《酉集中·身字部》《唐韵》失人切《集韵》《韵会》《正韵》升人切,□音申。《说文》躬也,象人之身。《尔雅·释诂》我也。〈疏〉身,自谓也。《释名》身,伸也。可屈伸也。《广韵》亲也。《九经韵览》躯也。总括百骸曰身。《易·艮卦》艮其身。又《系辞》近取诸身。《书·伊训》检身若不及。《孝经·开宗明义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又《诗·大雅》大任有身。〈传〉身,重也。〈笺〉重为怀孕也。〈疏〉以身中复有一身,故言重。又告身。《唐书·选举志》拟奏受皆给以符,谓之告身。又《史记·西南夷传》身毒国。〈注〉索隐曰:身音捐。又《韵补》叶尸连切。《杨方·合欢诗》我情与子合,亦如影追身。寝共织成被,絮用同功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