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读后感优秀作文8篇900字

浏览

整理了读《詹天佑》有感(934字)、中国合伙人电影读后感(865字)、巴金家读后感(953字)、将相和读后感(894字)、塔铺读后感(950字)、德兰修女读后感(950字)、那时候你会接受我的手吗读后感(941字)、《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905字)等900字左右的小学六年级读后感优秀作文8篇,供您参阅。

读《詹天佑》有感_900字

我心中的祖国是歌,是一首首扣人心弦的歌。祖国的歌,有耻辱,有悲壮,有奋斗的足迹,也有不屈的精神。祖国的歌千姿百态,昂扬而激人奋发,她的歌声中,讲述着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詹天佑,便是这些歌中的一部分。

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从北京到张家口这一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相信曾在这段铁路上坐过火车的同学都知道,这一路上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从来没有属于过自己的铁路的中国,怎么可能成功的修筑这一段铁路呢?然而,詹天佑却做到了,没错,就是詹天佑,一位中国的工程师,他做到了!怀着激动的心情,中国终于开始奋起了,中国终于开始回击了,中国终于开始向全世界宣布:“我们不再是被你们踩在脚下的人了!”

细细品味着《詹天佑》这篇课文,我又想起了刘胡兰。1947年春天,毛泽东同志为他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8月1日,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作出决定,追认她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高度评价了她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刘胡兰是已知的中国共产党女烈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她凭着对人民的感情和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年仅15岁的她在铡刀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这种表现,恰恰是共产党的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万万农民心中的结果。

詹天佑和刘胡兰,也许他们只是普通人,但他们却因为做了不普通的事而变得与众不同。我想到了自己,我不必与众不同,我也不必做出惊天动地的事来。我只是一个小学生,我没有詹天佑的智慧,也没有刘胡兰的勇敢,但是,我可以做好我力所能及的事。学习,算是爱国;尊老爱幼,算是爱国;心里时刻装着祖国,也算是爱国……爱国,可以有很多种方式表达,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

在心里一遍一遍的唱着这一首首祖国的歌,回想着祖国的历史,这些革命先烈谱写的歌永远在我们心中。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要适应时代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爱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今天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明天为创造祖国辉煌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骄傲,我是中国人!

成语视死如归: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又如:我们已经是视死如归,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诗

成语坚贞不屈: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如:《荀子·法行》:“坚强而不屈,义也。”《后汉书·王龚传》:“王公束修厉节,敦乐爇文,不求苟得,不为苟行,但以坚贞之操,违俗失众,横为谗佞所构毁。”又如:而那些共产党人的坚贞不屈、为了人民和祖国视死如归的伟大精神更深深使他向往。——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十四章

中国合伙人电影读后感_900字

梦想是什么,梦想就是一种让你感到坚持就是幸福的东西。掉在水里不会淹死,呆在水里才会,你只有拼命的向前游。——成东青

青春不仅是爱情,而是热血和奋斗,当一群有梦想的年轻人聚在一起时,世界上的一部分人将被他们改变。

影片《中国合伙人》是由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的以青春励志为主旋律的电影,内地三大小生黄晓明、邓超、佟大为等强强联手首次合作,影片讲述的是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在当时大环境下三个年青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相知,因为拥有同样的梦想而一起打拼,共同奋斗创办英语培训学校的励志故事。

以前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与众不同的人,若干年后一定会特装地以一副身不由己的姿态行走在牛A和牛C间,然后特苦恼地告诉别人“自己想过普通人的生活”。即使现在偶尔和朋友互相揶揄下,事后也会满不在乎地告诉自己:牛逼的人生不需要解释,牛逼的人类自有同类。

年少顽劣时,爱幻想好追梦,一心想改变世界;成年打拼时,多无助和迷茫,思考该不该被世界改变。佟大为说,大多数人做的才是合理的。现在看来,有点道理。一个人飘在空中久了,难免接收的地气不足,看不到地面上的真实。把身上多余的气泄掉,落在地上的踏实感觉才是最棒的。

该片以90年代改革之初拼搏奋斗在一线的企业家俞敏洪等人艰苦创业的故事为蓝本,展现了那个时代许多年轻人追求梦想挥洒青春激扬励志的血泪史。青年人为了理想而奋斗是人类社会永不磨灭的主题,无论你有多少梦想,有多么高尚的梦想,还是这梦想“Too young,too naive”(太年轻,太幼稚),都或多或少的沾染着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所以为了这些理想,有些人迷失了自我,我的梦想如今又被遗落在哪?而我现在又能为之做些什么?昨晚我失眠了!想着想着心就痛了。我不能再这样过了!现在我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了。是的,我确定了!有时候被逼着去做某件事并不一定是坏事。趁着将逝的青春,冲动一把,勇敢一点,把前期功课做足,信心在握,不憧憬,不愿望,朝着目标一步一步的走!I can do it!I can do it!I can do it!

成语与众不同:跟大家不一样。如:清·李汝珍《镜花缘》:“这是今日令中第一个古人,必须出类拔萃,与众不同,才觉有趣。”又如:从他与众不同的解题思路中,看出他很聪明。

成语出类拔萃:出类拔萃[chū lèi bá cuì],意指远超出同类之上,高出同群。形容才能特出,超越众人。语本《孟子·公孙丑上》。[源]《孟子·公孙丑上》宰我曰:“以予观於夫子,贤於尧舜远矣。”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後,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於走兽,凤凰之於飞鸟,泰山之於丘垤,河海之於行潦,类也。圣人之於民,亦类也。出於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於孔子也。”[典故]宰我、子贡、有若都是孔子的弟子,在他们眼中,孔子是个伟大的圣人。宰我认为孔子的贤能远超过尧舜。而子贡则认为没有任何的人、事可以逃过孔子的细微观察,孔子从先王所创作的制度中,就知道他们所推行的政事;听闻先王所制定的礼乐,就可以知道他们所传承的道德。有若认为孔子之於一般人类,就如麒麟对於一般走兽,凤凰对於一般飞鸟,泰山对於低矮的小土堆,河海对於路上的流水,虽然都是同类,却远远的超越他们而大有差别。换言之,孔子与一般的人民,虽也是同类,但在才学、德行各方面却都远远的超出其同类,而特立挺拔於同群之中,自有人类以来,再也没有比孔子更伟大的了。後来“出类拔萃”这句成语,就从《孟子·公孙丑上》中的“出於其类,拔乎其萃”演变而出,用来形容才能特出,超越众人。

巴金家读后感_900字

抽丝般的细碎漫长,终于还是把巴金的《家》给读完了,虽然未能赶在考试的前面,但也庆幸着终是把它读了。

恼恨自己出生的晚了些,未及赶上那个时代,对于书中的青年应有之热情无法去亲历着体验了。对于封建制度那个早已陈死的东西,因为没有受过它的毒害,也生不出恨意。书中能引我同感的,却是那些对于成长的感慨于无奈,甚至是带着感伤的怀念。这恐怕是作者所始料不及的吧。但这篇杂感却非是要发些感慨,只是想发感想而已。

觉新与觉慧是书中两个性格很对立的人物,一个逆来顺受,一个从不屈服。觉新总是为了顾及别人的感受而委屈自己,觉慧坚持自己是对的而不会太在意别人。在那个时代大背景下,作者有意把觉新置于悲剧之地来警醒青年,又把觉慧塑造成觉醒青年之典范以引导青年走向自由之路。但在现今这个社会,以在下拙见,觉新未必不可取,而觉慧又未必可龋。

觉新顾及家庭的和.谐,宁愿将许多痛苦自己担下,屡为别人意念而委屈自己,如此博爱、牺牲之精神当为世人之楷模。其不可取之处是明知别人是有意的伤害而逆受,近于懦弱,珏之死实是大过失。为人当有博爱、牺牲之品格,凡事多替别人想想实是社会温暖之根源,但博爱之人更需有明辨是非之眼睛。觉慧之性格于当今社会可取之处不可太多,无论自己如何的正确都不可太执着于自我,许多次他对于觉新的嘲讽指责都近乎恶毒。如今之青年都如觉慧般是很自我的,无论是对于朋友、兄弟甚至是父母都不肯稍作让步,只顾及自己的喜怒哀乐而不肯替他人想半点。或许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老年人看新人总感叹一辈不如一辈,上辈人总觉着下辈人行为方式不合情理,不顾情面。而这情理又多体现在人们相处时,懂情理的不肯伤了别人。而这些在新辈人眼中又多被责为圆滑。诚然,人们是越来越理性的,权利观念越来越强,总不肯吃半点亏。然而,人总是活在社会中的,用完与他人接触的,断不能完全不顾及别人的。

大家或许会发现,无论棱角多分明的青年,到了中年以后都会变得温和些,这便是世人所说的“世故”了,但从另一方面说,是因为人们成熟了,发现人与人的接触中必须要顾及别人的感受的。

唠唠叨叨这么多,发现所写的竟然与所要表达的并不那么一致,呵呵…想说的其实不多,只一个意思:做人不可太自我,要换位思考,多顾及一下别人的感受。毕竟和——谐社会最终还是人与人的和谐。

成语唠唠叨叨:说话罗嗦,一说起来没个完。如:宋·郑思肖《答吴山人问远游观地理书》:“古人胸中高明,一见便了……未若后世唠唠叨叨,支支离离,弃本逐末,侈为乖谬。”又如:他的老婆老是唠唠叨叨个没完。

成语喜怒哀乐:喜欢、恼怒、悲哀、快乐。泛指人的各种不同的感情。如:《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又如:虽是海外之邦,不过言语不同,衣服有异,那喜怒哀乐的人情,原是一样的。——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将相和读后感_900字

《宽容成就友谊》

《将相和》是《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故事,阅读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蔺相如有勇有谋,被赵王赏封为相国。大将廉颇很不服气,想要羞辱蔺相如一番。这消息传到了蔺相如耳中,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处处躲着廉颇,廉颇很是得意。蔺相如的门客也很是不解,问道:“如今相国如此胆小怕事,连百姓都感到羞耻,何况您堂堂相国呢?”蔺相如答道:“我都敢当面指责秦王,我还怕廉将军吗?秦王不敢攻打我们,就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同在,若二虎相斗必有一伤,我忍让廉将军,是为了赵国啊”!廉颇听说后,知道了错误,就去找蔺相如负荆请罪,蔺相如原谅了廉颇,二人结拜为兄弟,一文一武共同辅佐赵王治理天下。

蔺相如的大度很让人感动。我也有过和这个故事相似的经历。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王宗睿相约去打羽毛球,我先到了羽毛球馆。当时天气十分寒冷,我和爸爸站在门口,左顾右盼。眼看20分钟过去了,我们冻得瑟瑟发抖,还是不见他的影子。我们又继续耐心的等待着,天都要黑了,他依然没有出现,最后我只好失望的回了家。我十分生气,在以后的一个月里都没有与他见面。直到我读了这个故事,知道了做人要学会宽容,“退一步,海阔天空”。于是,我原谅了他。他后来也向我解释:因为那天确实有急事,一紧张就把打球的事给忘掉了,不是故意失约的。我们又像以前一样,成为了好朋友。

我认为蔺相如是一个有勇有谋、懂得用忍耐化解矛盾、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国家着想的人。廉颇是一个小气、嫉妒别人才能、只顾个人利益的人。但是廉颇最终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能够主动负荆请罪,承认错误,也值得人们学习。

我觉得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多学习蔺相如用忍耐来化解矛盾,舍弃个人的利益得失,一心为国家着想的精神,能够正确看待和朋友之间的矛盾,尽量的宽容别人,营造团结和谐的生活氛围。同时,也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廉颇,既要注意防止犯廉颇嫉贤妒能、心胸狭隘、自骄自大的错误,也要学习廉颇知错就改、敢于承认错误的好作风,日常生活中谦虚谨慎,善于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努力学习别人的长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丰富自己提高自己。

成语谦虚谨慎:形容人虚心礼让,小心谨慎。如:《晋书·张宾载记》:“封濮阳侯,任遇优显,宠冠当时,而谦虚敬慎,开襟下士。”又如: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议上的报告》

成语海阔天空:象大海一样辽阔,象天空一样无边无际。形容大自然的广阔。比喻言谈议论等漫无边际,没有中心。如:唐·刘氏瑶《暗离别》诗:“青鸾脉脉西飞去,海阔天高不知处。”又如:人们总羡慕海阔天空,以为一片茫茫,无边无界,必然大有可观。——朱自清《飞》

塔铺读后感_900字

这个社会每一天都会有许多的故事在上演,自然每个故事也会有不相同的结局,或完美,或遗憾。《塔铺》所讲述的则是一部充满着伤情与悲情的作品。

文革十年的动荡终于结束,人们终于在1977年迎来了可以改变命运的高考。当然在1978年,高考对许多人来说依旧有相同的意义。然而故事中的人却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体验着各式各样的辛酸与痛苦。比如王全,他说他参加高考的目的是为了有朝一日自己可以当个官改变官场的腐败之风,然而他毕竟已经是成了家的人了,还有妻儿老小需要他去照顾,因此在高考前一个月选择了退学回家割麦,不得不放弃了理想。再说磨桌则更加悲情了,他的考学目的很简单,就是不想在太阳下面割麦。可是他在复习过程中却吃尽了苦头。由于身体瘦小总是受人欺负,在平时的复习中,总是有着太多的精神压力,已经几近精神崩溃的边缘,最终倒在了高考的考场中。但我觉得在这部作品中最具悲情色彩的是作品中的“我”和李爱莲的爱情故事和李爱莲自身的悲惨经历。

“我”与爱莲相恋相知,两个人相互扶持,心中牵挂,本想通过高考双双改变命运,可是老天爷就是这样,总喜欢对相爱的人开玩笑。爱莲的家庭条件很不好,父亲又患有重病,爱莲能来上学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可偏偏命运弄人,就在高考前夕她爹的病突然急转直下,急需钱来做手术,她只能嫁给邻村一个不喜欢的暴发户通过牺牲自己来换取治疗的费用。然而为了不让“我”分心,又写了封信给我,说了个善意的谎言,让我安心参加考试。可是谁能体会到爱莲当时的心情呢?那该是怎样的痛苦的心情啊。

看完这个作品,我的心中顿时有了一些伤感。人世间就是这样,总是充满着这样那样的故事,每个人在自己的故事中经历着各式各样的情境。在这些情境中人们会留下或喜或悲,或难忘或伤心的记忆。“暮色苍茫,西边是最后一抹血红的晚霞。我走了。走了二里路,我向回看,爱莲仍站在河堤上看我。”不得不说,这样的场景是多么的忧伤啊!正如“我”与爱莲的感情是那样浓烈,可依旧无法走到一起,终于在那抹晚霞下,我俩也走到了尽头。

人生是一段旅程,在旅程中,我们遇见彼此,彼此相识相知,可是走到最后会发现,我们只是两根相交线,在相遇之后便会越走越远,甚至再难以相见。然而在相交的那一点上,你我又留下了多少回忆,尽管苦涩,尽管痛苦,却值得我们一生品味!

成语急转直下:形容形势或文笔等突然转变,并且很快地顺势发展下去。如:清·梁启超《论各国干涉中国财政之动机》:“事变之来,急转直下,其相煎迫者未知所纪极。”又如:由于迅速而顺利地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就使全国战局急转直下,使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叶剑英《伟大的战略决战》

成语各式各样:指多种不同的式样、种类或方式。如:茅盾《子夜》十二:“毒太阳晒得马路上的柏油发软,汽车轮辗过,就印成了各式各样的花纹。”又如:儿童乐园里的玩具各式各样,真是好玩极了。

德兰修女读后感_900字

在此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有人像她这样活着。我崇拜《海贼王》里的路飞,因为他能为梦想和伙伴牺牲一切,但他毕竟是漫画里的人物,就像超人和蜘蛛侠一样都是不存在的。她不同,她是实实在在的人物,有史以来最没有争议的诺贝尔获得者之一。从出生到终老,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主,使众人能因为她而感受到神的存在。她是一朵小花,喜悦了上帝也温暖了世界,她的名字叫龚沙,以后的德兰修女。她让上帝的爱跨越了宗教、种族和国界,她让上帝的光同样照耀在世界最阴暗的地方,给他们温暖。她曾说自己只是神的工具,她不为自己而作,而是为神而作,是他的一支铅笔,那么,神肯定是想用这铅笔在世界上写下仁爱,好让我们知道他是多么迫切的想让我们知道上帝的爱,并且多么迫切的希望我们能彼此相爱。

这是一则写在封皮上的故事,我必须先写在这里:有人和上帝讨论天堂和地狱的问题。

上帝对他说:“来吧!我让你看看什么是地狱。”他们走进一个房间。一群人围着一大锅肉汤,但每个人看上去一脸饿相,瘦骨伶仃。他们每个人都有一只可以够到锅里的汤勺,但汤勺的柄比他们的手臂还长,自己没法把汤送进嘴里,只能望“汤”兴叹,无可奈何。“来吧!我再让你看看天堂。”上帝把这个人领到另一个房间。这里的一切和刚才那个房间没什么不同,一锅汤、一群人、一样的长柄汤勺,但大家都身宽体胖,正在快乐地歌唱着幸福。“为什么?”这个人不解地问,“为什么地狱的人喝不到肉汤,而天堂的人却能喝到?”上帝微笑着说:“很简单,在这儿,他们都会喂别人。”

不管其他人能从这个小故事里面得到什么,我看到的只有‘彼此互爱’(耶稣基督给我们最后的命令)。孔子讲“仁爱”,孙中山先生讲“博爱”,而基督就是爱。德兰修女说:“世界上有许多人渴望着一块面包,却有更多的人渴望着一点点爱。西方世界的贫穷是一种不一样的贫穷——不仅因为孤寂而贫穷,也因为心灵的贫乏和精神的困顿而贫穷。”而关于如何去爱,我十分赞同德兰姆姆“从一个开始”的观点,“我不同意好高骛远的行事态度——爱得从一个人身上开始”,称之为整体的东西太过抽象,只有先对具体的这一个有意义,然后才有可能对许多以至于整体有意义。所以,先从身边的人开始,慢慢把爱拓展,好让众人看到我们就能看到基督,让我们接触的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我们身上感觉到神的存在。

成语瘦骨伶仃:形容人或动物瘦得皮包骨的样子。亦作“瘦骨零丁”。如: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六章:“这牢房比较大点、亮点,里面关着一个瘦骨伶仃的老头儿。”又如:尤其是那些和善得很的,又加上瘦骨伶仃;吹口气就会跌倒似的,那简直干不了。——叶圣陶《夜》

成语好高骛远:好高骛远[hào gāo wù yuǎn],意指骛,追求,从事。“好高骛远”指一味地向往高远的目标而不切实际。语本《宋史·卷四二七·道学列传一·程颢》。[源]《宋史·卷四二七·道学列传一·程颢》颢资性过人,充养有道,和粹之气,盎於面背,门人交友从之数十年,亦未尝见其忿厉之容。……教人自致知至於知止,诚意至於平天下,洒扫应对至於穷理尽性,循循有序。病学者厌卑近而骛高远,卒无成焉。[典故]宋朝理学家程颢,字伯淳,号明道先生,和弟弟程颐合称“二程”,开理学中之洛派。他教导人们追求知识学问要循序渐进,脚踏实地。一方面心中却也忧虑学者嫌弃低微浅显的知识,而致力於追求高远的目标,终究落得没有成就。後来“好高骛远”这句成语就从“厌卑近而骛高远”演变而出,用来指一味地向往高远的目标而不切实际。“好高骛远”完整的语形见於清人吕留良〈与钱孝直书〉,吕留良以“好高骛远,事事求出人头地”,直指钱孝直的缺点。

那时候你会接受我的手吗读后感_900字

母爱无言

寒假里,我读了《那时候,你会接受我的手吗》这本书,书里讲述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其中《最勇敢的妈妈》这篇文章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

文章叙述的是:一个停车场着了大火,当消防人员赶到现场救援时,听到了几声猫叫,循声先后找到了五只毫发无损的小猫和被烧得皮焦肉烂、不成样子的猫妈妈。原来这些猫的家安在停车场里,当小猫们的生命岌岌可危时,猫妈妈不顾一切、不畏熊熊烈火,五次往返于火海,将小猫一只一只地叼出火场。

文中的猫妈妈是一位勇敢的母亲,我被她的顽强的精神所震撼。那是发自内心的、伟大无私的爱。读完以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不禁想起之前听过的一则新闻:一位母亲为了救自己三岁的孩子,竟然从12米高的四层楼上跳了下去。这位母亲的勇敢来自她对自己孩子的深沉的爱。

人们都说,母爱是最伟大的爱。这真是一点不假!因为母亲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一种既不讲任何条件、又不图任何回报的,最最无私的爱。我的妈妈也是这样对我的。她对我的爱比天高,比海深。

爸爸曾经告诉我,在我一周岁多一次长牙齿时,连续发烧了七天。由于伴有鼻塞等不舒服症状,我不愿意躺在床上睡觉,非得抱在手上睡不可,又只要妈妈一个人抱,其他人接手都不行。在那七天里,妈妈不眠不休地抱着我。夜晚为了让我舒适地睡觉、不影响家人休息,只好抱着我在房间里不停地踱来踱去。因为照顾我,没有休息好,在那短短的七天时间里,妈妈足足瘦了七斤。

前年暑假,我因支原体感染引发肺炎,在儿童医院住院治疗了十几天。妈妈更是衣不解带、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我。一会儿用热毛巾擦我的手和身体,帮我进行生理降温,一会儿帮我测量体温,一会儿帮我做雾化拍背,一会儿倒水给我喝……有时点滴要打到凌晨四点,妈妈却一刻不离地守在病床前。她每天还绞尽脑汁,变着花样煮可口的饭菜给我吃。那些天,妈妈的眼睛总是布满血丝。

妈妈为我做的事如天上的繁星数不胜数。

现在,我明白了:每一位母亲都无私地爱着她的儿女。母亲对孩子的爱吃了很多苦,受过很多累,付出了很多艰辛。母爱难以用言语来表达。虽然母亲对我们的爱不图任何回报,但是我们不能受之无愧。我们应该做一个懂事的孩子,每天主动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要学会为母亲分担,多体谅母亲的艰辛,让母亲少操心一些。

成语岌岌可危: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如:《孟子·万章下》:“于斯是也,天下殆哉,岌岌乎!”又如:人声越发嘈杂,甚至拿砖头撞的二门冬冬的响,其势岌岌可危。——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三回

成语绞尽脑汁:费尽脑筋。如:老舍《四世同堂·偷生》三七:“唯其如此,他才更能显出绞尽脑汁的样子,替她思索。”又如:所以绞尽脑汁也想不到战略、战术和个人应当如何参加战斗。——巴金《<巴金选集>后记》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_900字

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漂渺。

天地之间,久久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纤云微荡月沉海

月冷,玉殇。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玉器世家梁亦清之死,悲壮淋漓;爱徒韩子奇忍辱负重终于青云得意,斗角勾心后重塑辉煌;精明一生的梁君璧最终败在世态炎凉,朝气蓬勃的楚雁潮最后孑然一身……在这庞杂的人生之林中,陡然升起一轮明月:她轻轻地升起,逐渐沉重;她悄悄地离去,却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是林黛玉,在历史的风烟里踽踽前行,给人以希望,她是祝英台,陨落在即将天明的舞台上,成为惊鸿一客。

韩新月,像一只小鹿般的,交结了青春蓬勃与人情冷暖,希望油然而生。

青天有月来几时

月明,玉王。

她如一象活泼的小溪,用她轻盈幽静的灵魂治疗了韩子奇心中多年的创伤,可随着梁君璧拒绝楚雁潮这一波澜突起,她注定不能行走人间之路。凭着自信与脚踏实地的努力,她成功进入北京大学;因为纯真上进,她又认识了欣赏她的楚雁潮。就在明月悬于高空时,突兀地闯入一马平川,一块无瑕之玉被摔得粉碎,天空一下黯淡无光。新月之死,不仅是由于病痛、哀伤,不仅是苍天泣血,更的是一个时代的悲哀,宗教极端思想的悲哀。她注定是一场悲剧,但留下的美足以净化人们的心灵。与梁君璧相比,她并不风云叱咤,但她是光明美好的象征;与韩子奇相比,她没有愁肠百结,但她身上涌动的真诚朝气让人向往。霍达为新月作传,为奇珍斋作传,更是为人心作传。韩新月,如一位仙子般的,在为数不多的时间里压倒一切,镇住一切。

月也有阴晴圆缺

月落,玉别。

韩子奇、姑妈、新月陆续走了,奇珍斋四十年的风雨化为平湖之水。梁冰玉回来了,只是迎接她的早已不是新月,而是第四代的结绿。白玉房已成回忆,她手中抱着的是冉冉升起的新的希望。新月朦朦胧胧地活在人们的心里,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花,她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奇珍斋,只是最后都会崩塌,这是悲剧;但心中的新月倒塌了,才是更大的悲剧。

月清,玉缘。

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出现了,虚虚的,淡淡的,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成语世态炎凉:世态炎凉[shì tài yán liáng],意指“世态”,指世俗情态。语出唐·吕从庆〈偶兴〉诗。“炎凉”,即冷暖。语出唐·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世态炎凉”比喻世俗情态反覆无常。[源]唐·吕从庆〈偶兴〉诗(据《全唐诗外编·补逸·卷一五·吕从庆》引)吾亦陶彭泽,从来懒折腰。焚香怀落落,对酒意嚣嚣。世态云多幻,人情雪易消。最佳猿共鹤,闲里日相邀。唐·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据《全唐诗·卷四二五·白居易》引)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共知松胜槐,诚欲栽道傍。粪土种瑶草,瑶草终不芳。尚可以斧斤,伐之为栋梁。杀身获其所,为君构明堂。不然终天年,老死在南冈。不愿亚枝叶,低随槐树行。[典故]“世态炎凉”系由“世态”及“炎凉”二语组合而成。“世态”是出自唐·吕从庆〈偶兴〉诗。吕从庆是唐汴州大梁人,字世膺,号丰溪渔叟。在他这首〈偶兴〉诗中,“吾亦陶彭泽,从来懒折腰”。他自比为陶渊明,从不愿为五斗米折腰。闲时焚香、饮酒,是如此潇洒自然,无欲自得。世俗情态像云一样变幻多端,人情也像雪一样容易消失不见,还不如与猿、鹤为伴,隐居不仕,逍遥自在。“炎凉”则是出自唐·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松树〉。本来“炎凉”一词早在南朝齐·谢朓〈同羇夜集〉诗中就已出现:“积念隔炎凉,骧言始今夕。已对浊尊酒,复此故乡客。”不过此诗中的“炎凉”是指夏秋,“隔炎凉”是指隔了一年,而在白居易的这首诗中,“炎凉”是指冷暖,比喻小人的态度就像季节的转变一样,忽冷忽热,反覆无常,才是後来“世态炎凉”的意思。“世态炎凉”这个成语就是用来比喻世俗情态反覆无常。

成语忍辱负重:忍辱负重[rěn rù fù zhòng],意指忍受屈辱怨谤而承担重任。语出《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源]《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翦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在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矣。”及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典故]据《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载,三国时,蜀吴交战,吴主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带领兵马迎战蜀军。但陆逊手下的一批老将和皇亲贵族,认为他只是个书生,毫无战功,所以不服他的领导。陆逊於是召集众将说:“我以一介书生负此重任,是主上赏识我能够忍受屈辱而承担重任的一点长处。而大家也各自有应尽的职责,不容懈怠。今後若有人不听号令,我将以军法处置!”後来陆逊用计击败刘备,取得胜利,大家见识到他的机智谋略,才完全的心服口服。後来“忍辱负重”被用来形容忍受屈辱怨谤而承担重任。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