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读后感5篇1400、1500字

浏览

文章包括读《生命》有感、珍爱生命读后感(1442字)、《生命中的美好缺憾》读后感(1449字)、让生命充满爱(1452字)、生命是什么读后感(1460字)、生命幻想曲读后感(1475字)等1400字、1500字左右的读后感优秀作文5篇,供您参阅。

珍爱生命读后感_1442字

杰克·伦敦(1876——1916)是读者熟悉和喜爱的美国作家,《热爱生命》是以作者亲历的阿拉斯加淘金热为背景的一篇短篇小说。

小说叙述了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在返回的途中被朋友抛弃了,他独自跋涉在广袤的荒原上。冬天逼近了,寒风夹着雪花向他袭来,他已经没有一点食物了,而且他的腿受了伤,鞋子破了,脚在流血。他只能歪歪斜斜地蹒跚在布满沼泽、丘陵、小溪的荒原上非常艰难地前进着。面对着恶劣的自然环境,他吞食浆果、草根、生鱼、活松鸡、被狼啃剩的动物骨头。为了节省体力,他理智地选择抛弃辛苦得来的黄金;为了与路遇的棕熊抗争,他振奋精神,摆出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吓跑了虎视耽耽地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他的大棕熊。

就在他的身体非常虚弱的时候,他发现了一匹灰色的丑陋的病狼跟在他的身后,舔着他的血迹,尾随着他。就这样,一幕你死我活的悲剧上演了,其情节之残酷,实为罕见——前头爬着一个生命垂危的人,后面跟着一条奄奄一息的狼。两个生灵在荒野拖曳着自己危在旦夕的躯壳,都想猎取对方的性命,而他前面已经望到那条救命的船,但现在离船还有四英里,尽管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他还是不愿意死去,哪怕已经被死神攥在手里,他要跟死神较量一下,不能这样坐而待毙。他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的血。最后他幸运地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小说清晰地展示了一个人在荒原中历尽艰难的求生过程,不动声色地描绘了生命的伟岸和强大,是一曲生命的礼赞。《热爱生命》得到读者的热捧,不是偶然的,因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面对恶劣环境时人表现出来的顽强意志,敢于挑战和超越生命极限,创造生命奇迹。特别是在病榻上和病魔作斗争的人们,从中可以汲取生命的力量。要像书中的主人公那样,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扼住生命的咽喉,成为生活的强者。

热爱生命,就要珍爱自己的生命,遇到挫折,不能自暴自弃,生命既是脆弱的,又是剽悍与强大的,只有热爱生命的人,才能敬畏生命,拥抱伟大的生命,尽享生命的美丽和神奇。

热爱生命,同样要善待他人的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关爱他人,才是人间的大爱。药家鑫之所以受到全国网民们的一致声讨,是因为他在开车撞伤别人时,不是想到自己的责任,及时地弥补自己的过错。而是对苦苦哀求他放过自己的受害人张妙连捅八刀。这种漠视别人生命的行为,最终使他成为人人喊杀的对象。正是因为他挑战了国人的道德底线,犯下了不可宽宥的罪行,最终也把自己推向了绝境。一个不尊重他人的生命的人,想要保住自己的生命,实在是太强人所难了。正如有网友指出的:药家鑫能够不判死刑,除非中国彻底废除死刑,大家无话可说;否则,只要中国存在死刑,第一个判的就是他。那些拿出药家鑫数十张获奖证书为他辩护的人,能证明他是个好学生吗?只能证明药家鑫所在学校的教育彻底失败。因为他们没有教会药家鑫最起码的一点,怎样做人。一个没有人性的人,获奖证书又有什么用呢!

热爱生命,就要牢记生命是最重要的。小说中的主人公之所以能够重新获救,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这一点。为此,他抛弃了他辛苦淘来的黄金。而他的朋友比尔原本比他更有希望走出困境,因为舍不得丢掉黄金,轻装上阵,而最终黄金反成了累赘,并为此而丢了命。这使我们想到我国频发的矿难,这背后就是对GDP的盲目崇拜和对生命的蔑视。如果管理者们把职工的生命放在第一位,那么,矿难一定会减少许多。

热爱生命,珍爱生命,才能使我们避免一切伤害,才能使每一个生命都生气勃勃,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成语轻装上阵:指作战时不披盔甲,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如:《文汇报》1983.1.6:“这样一来,年轻人减轻了思想负担,轻装上阵,充分发挥创作才华。”又如:我们要解放思想,轻装上阵。

成语威风凛凛: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如:宋·吴自牧《梦梁录·州府节制诸军》:“亲从对对,衫帽新鲜,士卒威风,凛凛可畏。”又如: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

《生命中的美好缺憾》读后感_1449字

女主角海瑟,一位正值十六岁青春年华的女孩,因癌症曾经面临死亡,只希望不被刻画在太多人的记忆中,以免伤害自己所爱的人。男主角奥古斯都,因骨肉瘤而带走他的半条腿,但他仍享受生命中简单的快乐。对生命唯一的恐惧就是怕被遗忘。在随时都可能结束的人生中,两人面对生命的态度,被作者不知不觉地传达给我们读者,引发我们对于生活的省思。奥古斯都经历过癌症,使他失去半条腿,但是他害怕被遗忘,总是希望可以留下更多更多美好的回忆,并且活在每个人的记忆里;而海瑟,甲状腺癌末期的患者,因医学奇蹟而使他的癌细胞不在复发,让她更有时间去思考生命,面对死亡,她只希望自己能够平凡的走过,不想伤害太多人。我也曾经和奥古斯都一样,害怕被大家忘记,常常走在路上胡思乱想,想着如果下一秒我发生了什么意外过世,世界会不会因为我而有甚么改变,而我会不会在大家的记忆中存在着,用美好的形象记得着?看完这本书之后,我非常欣赏海瑟,活的低调,人生路上走得轻巧,因为他难透了事实:“我们有可能帮忙也有可能伤害宇宙,但其实这两者我们都办不太到”,她让自己变得很微小,希望自己不要活在任何人的记忆里,不想在未来因自己离开伤害了自己爱的人。我们人总把自己想的很伟大,努力在争取名誉,希望死后自己能是独一无二,芳名能够被流传至世界各地,被所有人记住,但事实上,你死后,那些只会成为记忆里的伤痕,尤其是你所爱的人。“总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会死。有一天,世界上没有人会留下来,记得任何人曾经存在过,或记得人类曾经做过任何事情。”古代皇帝为了维护名声,而把所有反对他的人士斩首;候选人为了制造名声总发表吸引人的政策;我们为了创造名声,总爱讨所有人的欢心。但是,进了这么多的努力为了名声,宇宙并没有因你有任何改变,仍然持续地在膨胀,并没有因为你的名声,而使她更加速膨胀。总有一天,反对你的人民依然会窜起;吸引人的政策并不一定可行;不会所有你讨欢心的人都会喜欢你。我们总是希望做点甚么伟大的事情,立下丰功伟业,使大家心头都有你那美好的影子,但其实,我们应该踏实的好好为自己生活着,生命是自己的,更要活出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为了别人的眼光而存在着,海伦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希望能够悄悄的、平静的走完她这一生,不去干扰任何人、不让所有人记得,只希望在死后能够让自己所爱的人不会为此受到太大的伤害;反之,代代明星在所有支持的群众的面前都是如此的让人难忘,且正面积极的,然而也因此,在萤光幕前总是光鲜亮丽的艺人欢欢,因走不出心中的阴霾而自杀身亡,然而她所伤害的,不只是她所爱的家人朋友,更有广大的粉丝群。“真正的英雄不是做事的人,真正的英雄是注意到事情的人。”奥古斯都认为,海瑟就是这样的英雄。我们所知,发明灯泡的人为爱迪生,然而,其实真正发明灯泡的,却是英国科学家斯旺,斯旺先生当初只是纯粹为了本身实验方便而慢慢一点一滴研究出来的发明,然而众所皆知的爱迪生,只是改良了灯泡,让我们使用至今,鲜少人知道斯旺先生的贡献,也更少人知道“斯旺”这个名字。本书的女主角海伦,对我们来说都是个英雄,如何静静活出自己的生命,我想我到现在也还学不来,我总会不自觉的注意着别人眼光底下的我,是不是个十项全能的学生?是不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但其实,倘若你认真的过着属于你自己的生活,荣誉不会算是甚么,能让自己的生活活的快快乐乐的才是最重要的宝藏。等到地球毁灭的那天,所有人都不会存在在任何人的记忆里,一切你生前所打造的美好形象都不算甚么的时候,你会不会后悔你生前平凡又或者是鲜艳的生活呢?

成语不知不觉: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如:明·赵弼《两教辨》:“遂使昏愚之徒,听其妖诞,舍正从邪,醉生梦死,不知不觉。尧舜三代以前,未闻有此教。”又如:他的残忍和狠毒,时而不知不觉地在老人面前显露出来。——曹禺《王昭君》第二幕

成语胡思乱想:胡思乱想[hú sī luàn xiǎng],意指谓不切实际地妄想。◎语出《朱子语类·卷一二·学六·持守》。[源]《朱子语类·卷一二·学六·持守》学者为学,未问真知与力行,且要收拾此心,令有个顿放处。若收敛都在义理上安顿,无许多胡思乱想,则久久自於物欲上轻,於义理上重。须是教义理心重於物欲,如秤令有低昂,即见得义理自端的,自有欲罢不能之意,其於物欲,自无暇及之矣。苟操舍存亡之间无所主宰,纵说得,亦何益!《朱子语类·卷一一三·朱子十·训门人一》安卿问:“前日先生与廖子晦书云:『道不是有一个物事闪闪烁烁在那里。』固是如此。但所谓『操则存,舍则忘』,毕竟也须有个物事。”曰:“操存只是教你收敛,教那心莫胡思乱想,几曾捉定有一个物事在里!”[典故]“胡思乱想”就是胡乱思想,指不切实际地妄想。此语在《朱子语类》多见。朱熹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学说以居敬穷理为主。在《朱子语类·卷一二·学六·持守》中,他主张研究学问前要先收敛心神,使心力集中。如果将心力归总汇聚到义理上,专心一志,就不会“胡思乱想”,时间一久,自然会降低对物质的欲望,将心力着重在义理上。另外在《朱子语类·卷一一三·朱子十·训门人一》中也用到“胡思乱想”。此段记载了朱熹回答陈淳(安卿):“所谓操存,只是教你如何汇聚心力,不胡思乱想,并不是教你在心里固执着某种东西。”这两处的“胡思乱想”都是指不切实际地妄想。

让生命充满爱_1452字

观看完《让生命充满爱》演讲视频后,我不禁潸然泪下。“爸爸妈妈对不起!”“爸爸妈妈我永远爱你们”同学们一句句饱含歉意及谢意的话语让全场的家长们眼圈发红,晶莹的泪水,是感动、是忏悔、是领悟;真情的拥抱,是理解,是原谅,是祝福!画面里那震撼人心的一幕啊,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爱国,爱师,爱父母,爱自己。这是这次演讲的主题。国,是家,家,是国,我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当英国人把大麻运到华夏这片土地时,我们丢了身躯,丢了精神,但我们从未丢过一颗心——爱国之心!因此,林则徐站了出来,那一袋袋罪恶的根源被销入池中,风把这

赤热的爱国之心吹到每个角落……08奥运会时,中国赢得了50多枚金牌,当奥运会领奖台上升起五星红旗时,你难道不自豪吗?我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从出生时,我已被深深的烙上了中国印,我爱中国!

爱老师——老师,我们再熟悉不过,这位一天陪我们快10个小时,甚至比父母陪我们的时间还长的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她?看完这次演讲后,我不禁发现,我们的第二个父母,原来是老师。是她手把手的教我们知识,教我

们做人,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样。有人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一点一点的浇灌着我们。老师不辞劳苦地教育我,老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心灵之火;老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老

师是一支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照亮了别人,耗尽了自己。这无私的奉献,令人永志不忘。您讲课的语言,悦耳像叮咚的山泉,亲切似潺潺的小溪,激越如奔泻的江流……春蚕一生没说过自诩的话,那吐出的

银丝就是丈量生命价值的尺子。敬爱的老师,您从未在别人面前炫耀过,但那盛开的桃李,就是对您最高的评价。您的爱,太阳一般温暖,春风一般和煦,清泉一般甘甜。您的爱,比父爱更严峻,比母爱更细腻,比友爱更纯洁。

您--老师的爱,天下最伟大,最高洁。难道不是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感谢,真想大声的说一声,老师您辛苦了!然后,再深深的鞠一躬,我爱老师!

爱父母——提起他们,鼻子又一酸,因为对他们真的不知道说什么,对我想说的话,也太多了……给我生命的人,我能用什么语言去说他们,只能深深的,真真的说一句:“我爱你们!”从前的我们都错了,为什么会

以为父母给我们的一切都是应该?当父母一再重复说着同样的事情时请你不要打断父母,听父母说小时候,父母必须一遍又一遍地读着同样的故事直到你静静地睡着:当与父母交谈时,忽然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给父母一些时间想想,如果父母还是无能为力,不要紧张,对父母而言重要的不是说话,而是能跟你在一起;当你不想洗澡不要羞辱父母也不要责骂父母,记得小时候父母曾经编出多少理由只为了哄你洗澡嘛?

爱自己——我要爱自己,先说说眼前,起码应考上重点高中,可是以现在的成绩,很渺茫,所以只有要马不停蹄的努力!为了自己,为了父母,为了老师。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有一位演讲家说过“我们要把电脑当成工具,不要把它当成玩具!”你是否有做到?

今日,看了《让生命充满爱》这一视频,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次演讲,更是一次对我们人性的洗礼。让我意识到自己以前很多不对的地方,以前是多么无视爸爸妈妈的辛苦,也任性的做了很多让爸爸妈妈伤心难过的事情,在

这我要对爸爸妈妈说声对不起,我以后一定好好听话,努力学习。今天过后,才了解爱的意义,爱的沉重,和我自己人生的航标!爱就是对民族、对祖国的无限忠诚;爱就是老师对学生的无私奉献;爱就是父母对子女那血浓于水的情。

成语潸然泪下:潸然:流泪的样子。形容眼泪流下来。如:《诗经·小雅·大东》:“潸焉出涕。”又如:林冲见说了,潸然泪下,自此杜绝了心中挂念。——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回

成语无能为力:无能为力[wú néng wéi lì],意指“无能为力”,典源作“无能为”。指没有能力做好某事。语本《左传·隐公四年》。[源]《左传·隐公四年》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於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於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涖于卫。九月,卫人使右宰丑涖杀州吁于濮。石碏使其宰獳羊肩涖杀石厚于陈。[典故]“无能为力”原作“无能为”。《左传·隐公四年》记载,春秋时卫国发生弑君事件。卫庄公的庶子州吁十分受宠,又好勇斗狠。大夫石碏认为他是个危险人物,要卫庄公小心防范,但庄公不听。後来州吁果真造反,和石碏的儿子石厚一起杀了庄公,自立为王。州吁为王後,一直不能收服民心,石厚便去请教曾任大夫的父亲石碏,要如何稳定州吁的王位。石碏说:“请君王出访外国就可以了。”石厚问要如何做,石碏又说:“目前卫国与陈国交好,出访陈国便可。”於是石厚便随着州吁到了陈国,石碏赶紧派使者到陈国,告知他们这二人是弑君逆贼,并说:“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意思是卫国弱小,我老臣年纪又大了,实在是没有能力啊!请陈国人帮忙将他们捕捉起来。陈国人果真将二人逮捕,卫国便派使者杀了州吁,而石碏则派家臣獳羊肩杀掉儿子石厚,以咨正法。当时人都称石碏为“纯臣”,大义灭亲。“无能为”就是指没有能力面对事情之意,後世多作“无能为力”,用来表示使不上力,没有能力做好某事。也用“无能为技”,表示没有能力使出技能;“无能为谋”,表示没有能力贡献计策。

生命是什么读后感_1460字

有序产生于有序还是无序?从日常表象观察,人们一般认同前者,可近代的物理学家们却钟爱后一种答案,即无序构成了有序的基础。薛定谔的《生命是什么》是一本试图在生物遗传领域建立起两者平衡的读物。

泡利不相容的约束框架内,大自然的造物过程似乎“完美”地被机械所决定了。生命体何以能高度精确地遗传基因?染色体的有丝分裂何以能产生不可思议的绝对复制?一百个原子空间尺度范围内何以会发生“奇迹”都无法形容的纯粹结果?以上问题用传统的经典理论根本无法回答,传统理论的构架在尖锐的问题面前轰然倒塌。这一不可协调性迫使薛定谔开始大胆地去过问上帝的事务,试图从原子统计力学的背景下去寻觅那开启生命之门的钥匙。

可以确定的是,生命的基因遗传由配子的减数分裂所决定,诸如染色体的有丝分裂均严格机械被定义。薛定谔认为,染色体可视同为一固体分子,或然的变异特征可视为同分异构现象。由于固体分子的能级变化和温度变化呈指数级的放大关系,结果分子发生变异需要等待的时间甚至长达成千上万年。对于生命分子,室温也许等同于绝对零度,染色体近乎于绝对稳定。于是,着者从量子力学角度解释了变异发生的稀缺性。大量量子的涨落超出阈值的概率如此之低,同分异构现象往往是不稳定的;非连续的量子跃迁非常偶然,生命分子领域内发生稳定的同分异构现象更是小概率事件中的小概率。

为了能够回答一百个原子空间尺度范围内的基因片段何以如此精确复制这一棘手的问题,薛定谔给我们提供了将有序动力学特征和无序统计学特征进行统一的有机蓝图,预言微观粒子的有序和无序统一理论必将诞生。生物体作为一负熵物质,其行为模式和特征可以被这一整合理论所预测和确定。这可是一个多么令人期待的伟大理论呀!其颠覆性的革命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由此,《生命是什么》给读者带来了人类是否可以认识自我的终极思考。

可人作为一理性动物,不仅是负熵的,而且更是精神的。苏格拉底曾指出,肉体无法达到绝对的真理,只有精神脱离了肉体才成为可能。可恰恰是精神,其同我们最近,无时不刻被感受,同时又与我们最疏远,我们对其了解甚微,充满疑虑。即使是《生命是什么》的伟大预言得以实现,生命体的微观物质定律可以被统一理论给决定,可更为广义的问题是,其是否还可以进一步约束人类的道德行为?精神或意志的实质是否也可被机械所定义?人类的精神还是自由的吗?物质和精神规律是否殊途同归?

近代物理的实证研究方式,导致的结果是人类总是同可被感受的客观实体这一半钥匙在打交道,哪怕是心理或精神的研究领域,关注的也是分子、原子、神经元或脑电波这些载体,其本质还是客观的。《生命是什么》难免也被打上了实证的时代烙印,产生的结果就是机械的和宿命的。对于精神为自由的先验假设来讲,可以推论的是,统一理论在精神密码的破译方面仍然是束手无策。因此,主观世界的另一半钥匙还被远远地掌握在绝对超验的“他”手中。只要人类还停留在实证的道路之上,似乎另一半钥匙永远注定是不可触及的。

相反乐观的是,根据斯宾诺萨的理性主义,我们可以独断地设想超验的“他”即为整个宇宙,无所不在,无处不存,而宇宙一份子的人类有幸分享了“他”。于是,人类的另一半钥匙可能还在自己的手中,人类不仅可以掌握生命的物质规律,而且甚至还可破译道德和心灵的密码,最终实现两把钥匙的结合,从而争取得到和“他”平等对话的权力。尽管“他”对于这一话语权的排斥伟力在度量上是异常的巨大,但人类自存的“他”本性将使认识的步伐无法阻挡,最终超越自我。由此产生的一个悖论的是,此“他”还是彼“他”吗?

成语无所不在:到处都存在,到处都有。如: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4卷:“或存太一在兆左右,坐卧背向无所不在也。”又如:电灯光死去时发出的凄惨的叫声还在空中荡漾,虽然声音很低,却是无所不在。——巴金《家》四

成语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如:《周易·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又如:一道题,往往有几种解法,但殊途同归,答案只能有一个。

生命幻想曲读后感_1475字

生命幻想曲读后感把我的幻影和梦

放在狭长的贝壳里

柳枝编成的船篷

还旋绕着夏蝉的长鸣

拉紧桅绳

风吹起晨雾的帆

我开航了

……

这是多么美的诗歌呀!但你能想象出这是一个14岁少年的作品吗?

你们猜他是谁?他生于一个诗人之家。文—革期间,他随父亲下放至山东的农场,在那里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据说,他5岁开始写诗,14岁便写出了这首被认为是“朦胧诗”代表作之一的《生命幻想曲》。1977年,21岁的他正式发表诗作。他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也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他,就是顾城。

我曾看到一本书上这样写到:顾城写诗似乎很少伏在桌面上,而是在枕边放一个小本和一支笔,而且写的时候常常是不睁眼的,有时摸不着小本,他就把句子勾划在枕边的墙壁上,他睡的墙头总是涂满了诗。真是令人难以置信呀!也许他的灵感只在他的脑海里停留一会儿,他来不及再趴在桌子上记录吧。

我已经背会了这首诗歌。同学们,如果你们有机会一定要读一读。细细品味这首诗歌,你会感到字里行间都充满着梦幻和童稚,仿佛你就身在其中。他那形象的比喻,让你好像看到了他所描述的景象。

顾城一生的诗作有那么多,我一定要抽时间一一领会,去他的童话世界里周游。

新时期诗歌史纲的主要时段为1976――2007年,有关朦胧诗的论述涉及到文—革时期的地下写作,对“复出”诗人的论述会上溯到他们诗歌创作的早期。本史纲沿用“新时期”这一社会学概念,旨在以重要的诗歌现象为线索梳理30年来诗歌发展的历史,给诗歌爱好者提供一个阅读、研究的参考。

对中国新时期三十年的诗歌历史进行梳理是一项十分繁重的系统工程,它促使新时期诗歌史纲的撰写者必须思考并处理多方面的关系。经过反复思考,我们认为本史纲的撰写应遵循如下基本:1、以诗歌的文学性为本位、文化学的视角揭示新时期以来诗歌发展的大致轨迹。本史纲所选用的一些诗歌作品大都带有很强的文学性,审美特性应该成为诗歌文学性的核心标志;在把握诗歌的审美特性的前提下,将诗歌的发生、发展置放于文化环境这一大背景中来研究。2、以史学的思维方式解决新时期诗歌发展中的继承与革新、雅与俗、新时期诗歌分期等诸多问题,它要求新时期诗歌史纲不能只是诗歌事实的简单罗列,而必须要对诗歌发展中存在的普遍规律作出揭示。3、事实优先、以史促论、史论结合。占有大量翔实的一手新时期诗歌资料是本史纲写作的最基础最扎实的前提工作,它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贯穿在整个史纲的撰写过程之中。没有认真研阅大量的史料,就不可能把握新时期诗歌的脉络、清晰地描述出其承传流变的过程,更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事实证明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有关新时期诗歌的重要结论都不是人为的标签,而是与客观的诗歌事实紧密相连的。本人在撰写史纲的过程中始终遵循着从诗歌现象入手这一原则,并参照他人的诗歌评论,因此新时期经典性诗歌文本、评论家的文章成为本史纲撰写的重要史料和思想来源。

由于受到诗歌史料和审美距离等的限制,新时期诗歌还有很多课题有待进一步研究,诸如文—革时期的地下经典诗歌作品的认定、朦胧诗之后诗人移居海外的创作状况以及最近几年出现的诗歌流派等。因此,本史纲的撰写带有极强的挑战性质,同时它在一定意义上也填补了中国文学史关于21世纪诗歌研究的空白。

必须说明的是,本史纲只概述中国大陆的重要诗歌创作现象。同时由于史纲的简约性致使一些诗人尚未提及,而一些经典性的诗歌文本、评论文章不能全文(或部分)引入,它们或许应由《新时期诗歌经典》《新时期诗歌评论》两部书来完成。

成语字里行间: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如:南朝梁·简文帝《答新渝侯和诗书》:“垂示三首,风云吐于行间,珠玉生于字里。”又如:老弟上的条陈,第一要不拘成格,字里行间,略带些古文气息,方能中肯。——清·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二回

成语难以置信:不容易相信。如: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又如:这件事情真是让人难以置信。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