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秀 (224~271)

中国古代著名地图制图学家,字季彦,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生于魏文帝黄初五年,卒于晋武帝泰始七年。30多岁时,在随军出征途中,注重地形的观察和地理资料的收集。晋武帝时任司空,又利用地官的条件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制图经验,提出了著名的“制图六体 ”,第一次阐明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位和距离3个因素,并指出将地面起伏的道路长度改化为水平直线长度的具体方法,使地图内容建立在较严格的数学基础上。裴秀还组织编制了《禹贡地域图》,并根据编图的记录写了《禹贡地域图》序一文,这是中国现存较早的地图制图学著作。据《晋书·裴秀传》所记载的该图序文说:“今上考《禹贡》山海川流,原隰陂泽,古之九洲,及今之十六州,郡国县邑,疆界乡陬,及古国盟会旧名,水陆径路,为地图十八篇。”说明该图是一种历史沿革地图,共有图18幅。他还改编旧《天下大图》为《地形方丈图》。因旧图太大使用不便,加上内容不够精确,裴秀参照旧图,查阅了很多文献和地图,考证了古今地名,以一寸折合一百里的比例尺缩编成晋代疆土及周围地区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