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体系

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不同序次和不同方向,但具有成生联系的各项结构要素所组成的构造带,以及它们之间所夹的岩块或地块组合而成的总体。曾称构造系统。地质力学认为地质构造具有三重基本概念,即结构要素、地块形态、构造体系。构造体系是全球性或区域性构造运动的产物,反映一定形式的构造应力场。因此,一个构造体系便构成一幅应力作用的应变图像。构造体系往往具有一定的构造型式,并且大体上在相同时期产生。

研究简史

认识构造体系的存在,是从认识山字型构造开始的。李四光等人在1925~1928年间发现了欧亚山字型、淮阳山字型、广西山字型和其他一些不同类型的构造体系以后,于1929年在《东亚一些典型构造型式及其对大陆运动问题的意义》论文中,明确了构造体系的概念。30~40年代初期发现了许多构造体系的定型性、定位性、定时性和它们之间的复合关系。1955年孙殿卿等发现了反S型构造,1959年吴磊伯等发现了南北向构造带。1962年李四光在《地质力学概论》一书中进一步把构造体系划分为3大构造类型,即经向构造体系、纬向构造体系和各种型式的扭动构造体系。并归纳了每一构造类型共同的形态特征和它们独特的构造型式。

地块、岩块、构造带

构造体系是由不同的地块、岩块、构造带组成的。地块指具有一定综合结构形态的地质块体。不同的地块具有不同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构造,但往往具有明确的界线。地块可分为:比较活动的狭长带状地块称为褶皱地带,简称褶带,相对稳定的不规则板状地块,称为块垒地,简称块地。构造活动区内或活动性构造带内存在的相对稳定的地块,称为“安全岛”。在长期复杂的地壳运动中,褶带和块地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任何地块都受到构造体系和岩石性质的制约。岩块常指中、小型岩石块体,实际上是小的地块。地壳中,由于岩石变形不均一,在某些地区岩石变形强烈,许多构造形迹密集成窄长的地带,统称为构造带。构造带有直线形的和弧形的,它们的力学性质各异,有挤压性的、张裂性的、扭裂性的和其他复合性质的。例如褶带、挤压构造带就具有压性结构面的力学意义。

成生联系

同一方式的地壳运动所产生的各种地质构造在空间展布、发生发展和力学机制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成生”既表示形成,又包含发展的过程。与“形成”、“生成”的含义有所不同。要确定一个构造体系的存在,首先要确定它所属的构造成分之间的成生联系。判断地质构造成生联系的依据有:

(1)在不同岩性的地区,具有成生联系的地质构造经常依一定的组合方式,相互配合而形成有规律的排列;

(2)这种排列从力学的观点分析,把它们当作某一种应力作用方式的表现,是完全可以解释的;

(3)用实验的方法,把从理论上推断出来的应力作用方式,使用到适当的物质上,能获得与天然构造形态相类似的结果。

构造等级、构造序次

构造等级又称构造级别,指地质构造的规模大小。构造序次,曾称为构造世代、世序,表示在同一构造应力持续作用下,构造形迹形成的世代关系。

构造型式和构造体系分类

构造型式是指具有共同的组合形态特征,也即一定标准类型的构造体系。构造体系可分为3大构造类型:

(1)纬向构造体系,其构造带走向与地球纬度线一致;

(2)经向构造体系,其构造带走向与地球经度线一致;

(3)扭动构造体系,是由直扭运动或旋扭运动形成的,又可分为直扭构造体系和旋扭构造体系。从成生观点分析,这些扭动构造体系大都是东西向或南北向水平运动发展不平衡的产物,因此可以把它们看作东西向或南北向构造的变种(见图)。

图 成生时期

构造体系开始生成的时代及其发展演化过程。它既包含构造体系的形成时期,又包含构造体系的活动时期。目前研究的各种类型的构造体系,例如中国东部北东向的多字型构造体系,主要是形成于印支运动的,称为华夏系构造体系。北北东向的多字型构造体系,主要是形成于燕山运动的,称为新华夏构造体系。还有一些构造体系,在晚近地质时期,一般指第四纪以来(有时自第三纪末),它们全部或部分地仍处于活动状态,这些构造体系称为活动性构造体系。根据地质构造、地震活动、火山活动、地貌的第四纪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等观察资料,以及各种地形变、地应力、断层位移测量和考古资料,可以鉴定某些构造体系或它们其中某些部分的活动性,从而确定活动性构造体系的存在。活动性构造体系,在中国有新华夏系、河西系、青藏歹字型、祁吕贺兰山字型、川滇南北构造带等。阴山- 天山纬向构造带的某些段落也有一定的活动性。李四光曾把发生在燕山运动以前的构造体系称为古构造体系。构造体系的新、老是相对的。由于发生在较古老地质年代的构造体系遭受后来较多的干扰、破坏和掩覆,因而鉴定古构造体系必须根据地层和构造的不整合、岩体和岩脉穿插关系、构造体系复合关系、同位素年龄测定、古地磁测定等,由新及老地进行鉴别。

构造体系的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阐明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的规律。在生产实践方面,可以指导寻找油气、煤炭、地热资源、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研究活动性构造体系,是探索地震预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于区域地壳稳定性和重大工程地基稳定性评价都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