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哺乳动物

体呈流线形、前肢特化为鳍状、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和进行肺呼吸的海洋脊椎动物。又称海兽。它们都是由陆上返回海洋的,属于次水生生物。一般包括鲸目、鳍脚目、海牛目的所有动物,以及食肉目的海獭(Enchydralutris)和北极熊 (Thalarctor maritimus)。鲸目动物(如鲸、海豚)和海牛目动物(如儒艮、海牛)终身栖息在海里,为全水生生物;而鳍脚目动物(如海豹、海狮)需要到岸上进行交配、生殖和休息,食肉目的海獭和北极熊仅在海中捕食和交配,为半水生生物。生活在河流和湖泊中的白暨豚(Lipotes vexillifer)、江豚(Neophacaena phocaenoides)、贝加尔环斑海豹(Pusasibirica)等,因其发展历史同海洋相关,也被列为海洋哺乳动物。

研究简史

人们早先曾把鲸类称为“大鱼”,把海牛和儒艮称为“美人鱼”。后来发现这些动物具有兽类的特点,又叫它们为“水兽”。18世纪,林奈拉马克最先给以科学的命名。1958年,V.谢弗发表第一本有关海洋哺乳动物的专著《海豹、海狮和海象》。1965年,R.J.哈里森和J.E.金最先把所有生活在海洋里的哺乳动物归至在一起,撰写成《海洋哺乳动物》。1972和1974年,哈里森《海洋哺乳动物的功能形态解剖学》(2卷)和S.H.里奇韦《海洋的哺乳动物》的出版,标志着海洋哺乳动物的研究进入到生理、生化和实验动物学的新阶段。

中国对海洋哺乳动物的记载很早,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和清代蒋廷锡古今图书集成》中就有描述。寿振黄等编写的《中国经济动物志·兽类》(1962)列出了中国海洋哺乳动物的系统纲目。60年代以来又有不少新发现,到1978年止,中国已知有30余种鲸类(包括海豚)、4种鳍脚类和1种海牛类动物。研究内容也由分类描述发展到形态解剖、生态和生理方面。

分类

海洋哺乳动物主要包括鲸目 (Cetacea)、鳍脚目(Pinnipedia)和海牛目(Sirenia)。

鲸目

全水栖。体形似鱼,体长从 1米多至30多米。皮肤裸露,仅吻部具少许刚毛。皮下脂肪肥厚,以保持体温并减少身体的比重。前肢鳍状,适于水中游泳。后肢退化,仅剩一对小骨片。有尾鳍,是主要的游泳器官。眼小,视力较差,主要靠回声定位寻找食物和逃避敌害。鼻孔1~2个,位于头顶,俗称喷水孔,是鲸类的重要特点。肺左右两叶,营呼吸作用。无外耳壳,外听道细小,但感觉灵敏,能感受超声波。有乳房一对,胚胎时期都具齿,但须鲸类的齿在出生时变为鲸须,而齿鲸类的齿终生保留。(图1、图2)。

图1 抹香鲸 图2 座头鲸 图

鲸目分为3个亚目,现有90余种。

海牛目

全水栖。体呈纺锤形,皮厚而具稀疏的毛。颈短,有缢纹,颈椎互相分离。前肢鳍状,适于水中游泳;后肢缺失,仅保留腰带骨。无背鳍,尾鳍宽大、扁平,是游泳器官。臼齿具平坦的咀嚼面,胃多室,肠长,为植食性动物的特征,主食海藻。行动缓慢,性好群居。

本目动物分 3科,现存两科 4种。

(1)大海牛科(Hy-drodamalidae),在 18世纪时因捕捞过度而灭绝。

(2)海牛科(Trichechidae),尾呈铲形,颈椎 6枚。

(3)儒艮科(Dugongidae),尾呈新月形,颈椎7枚(图3)。

图3 儒艮 图4 海狗 白令海的海象,属于哺乳动物 鳍脚目

半水栖。体形似陆兽,体表密被短毛。头圆,颈短。四肢皆呈鳍状,趾(指)间有蹼,故名鳍脚类。前肢起平衡作用,后肢是主要游泳器官。鼻和耳孔皆具活动的瓣膜,潜水时可将耳、鼻孔关闭。口大,周围有大量触毛,口内具不同型的牙齿。听觉、视觉、嗅觉都很灵敏,在水下具有声通讯和回声定位的能力。

该目包括海狮科(Otariidae)、海象科(Odobenidae)和海豹科(Phoeidae),现有30余种。海狮科具外耳壳和阴囊(图4)。海象科和海豹科无外耳壳和阴囊,海象科上犬齿巨大,露于唇外,成为獠牙。(见彩图)

生物学特征

海洋哺乳动物除具有胎生、哺乳、体温恒定、用肺呼吸等陆上高等哺乳动物的特点外,还由于生活在海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水生特征。

体型

海洋哺乳动物的体型都很大,远非陆生哺乳动物可以相比。蓝鲸为世界最大的动物,体长达33米、重达 190吨。即使体形最小的海獭,其成年雄性体长也达1.47米、重约45公斤;雌性长为1.39米、重约33公斤。

海洋哺乳动物都是游泳生物。身体呈纺锤形或流线型。其中鳍脚目动物和海獭、北极熊是半水生生物,均具四肢,外形与陆上兽类相似。鲸类和海牛类是全水生生物,体形似鱼,但它们的尾鳍呈水平状,与鱼类的垂直状尾鳍是不同。

肺呼吸

海洋哺乳动物是由陆上动物演化而来,依然保持着用肺呼吸的方式,每隔一段时间便浮出水面换气。它们不但善于游泳,还善于潜水,抹香鲸(Physetercatodon)可潜在水中长达1.5小时。

体温

海洋哺乳动物分布很广,南、北两极尤多。为保持体温,防止体热过多的散失,它们都有很好的保护层:鲸类具有很厚的皮下脂肪,鳍脚类具有很好的毛皮。

繁殖生长

海洋哺乳动物繁殖较慢,多数一年一胎、一胎一仔,有的是三年一胎。哺乳期较长,半年至一年多。初生仔也较大,如抹香鲸出生时体长约4~4.5米,刚出生的海獭长约61厘米。幼兽跟随母兽的时间也较长,这些都是为了保证其后代的成活率。

意义

鲸类是重要水产资源,经济价值很大。它们的皮可制革,肉可食用,脂肪可提炼工业用油,是做肥皂、蜡烛等的材料,骨可制作骨粉,内脏可作维生素制剂。抹香鲸的鲸脑油可做精密仪器的润滑油。著名的龙涎香是抹香鲸肠部的产物。

海牛类、鳍脚类中的一些动物和海獭的毛皮质地优良,是制衣作帽的原料。另一些种类的皮可制革,有的还可食用。海象、海豹、海牛和儒艮的脂肪可炼油,供食用、点灯或作润滑油。儒艮的油是贵重的药材。它们的肉均可食用。海象的牙还能用于象牙雕刻。海豹的雄性生殖器是生津补血、健脑补肾的良药。

随着仿生学的发展,人们对海洋哺乳动物的潜水能力、游泳速度、回声定位、体温调节和发达的智力,越来越重视。驯养海洋哺乳动物为军事和潜水作业服务,进行人和动物的“对话”,充当海洋牧场的“警犬”等工作,已在不少国家尝试。海洋哺乳动物也是人们喜爱的观赏动物。

参考书目
  1. R.J.Harrisen,J.E.King,Marine Mammals,Hutchin-son Univ.Library,London,1965.
  2. S.H.Ridgway,Mammals of the Sea,Charles C.ThomasPubl.,Springfield Illinois,1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