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菔子的作用和功效

浏览

莱菔子十字花科植物萝卜的干燥成熟种子。我国各地均产。原植物适应性强,分布广泛,以砂质壤土最宜生长。味辛,甘、性平。归肺、脾、胃经。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临床用名有莱菔子、炒莱菔子。

作用1

1、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莱菔子水提物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有显着的抑制作用,水浸剂对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孢子菌、铁锈色小芽孢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及星形奴卡氏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莱菔素1mg/ml浓度在体外对多种细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葡萄球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40、125、125及200mcg/ml。

2、解毒作用

莱菔素于体外与细菌外毒素混合后有明显的解毒作用,稀释为1:200时能中和5个致死量的破伤风毒素,1:500可中和4个致死量的白喉毒素,稀释至1:1600时尚能降低白喉毒素的皮肤坏死作用。

3、降压作用

莱菔子水提物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于麻醉兔、猫及犬,静脉注射时均可引起动物血压下降。研究莱菔子对于家兔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影响的结果表明,莱菔子注射液(1ml相当生药1g)0.3-1.2ml/kg剂量静脉注射,能明显降低实验性肺动脉高压,又明显降低体动脉压。莱菔子降肺、体动脉压强度与酚妥拉明基本相等。增大莱菔子剂量未能使其降肺、体动脉压强度加大,只延长降压时间,比酚妥拉明明显延长。采用持续微量静脉注射能抑制急性缺氧导致的肺动脉高压,同时减少降低体动脉压的副作用。

4、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对动脉压和心率的影响:莱菔子注射剂(1ml相当生药1g)按1.0ml/kg静脉注射麻醉犬,可使体动脉收缩压(SAP)、舒张压(DAP)、体动脉平均压(MAP)分别降低10.9、13.9、15.2mmHg,肺动脉收缩压(SPAP)、肺动脉舒张压(DAPA)、肺动脉平均压(MPAP)分别降低4.6、4.3、3.9mmHg,与用药前自身比较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心率在给药前后无明显变化。

(2)对血管阻力的影响: 莱菔子注射液静脉注射后,使体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明显减低,SVR从4583.5±632.45 降至3976.7±339.86dyn.s/cm,PVR从530.5±6.821降至411.8±80.98dyn.s/cm,用药前后自身比较P<0.05和P<0.01。

(3)对心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只犬在静脉注射莱菔子注射液1.0mg/kg后,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均无明显变化,用药前后自身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的左心室搏动指数(LVSWI)和右心室搏动指数(RVSWI)明显降低,LVSWI用药前后分别为40.12±2.83和33.2±3.88;RVSWI为5.34±0.74和4.03±0.52(P<0.01,R<0.05)。

作用2

1、对胃肠运动的作用

实验表明:莱菔子生品,和经炒、炙的炮制品能使离体兔肠的收缩幅度增高,但对离体兔肠的紧张性无明显影响;三种制品均能对抗肾上腺素对肠管的抑制作用。莱菔子生品能使豚鼠胃肌条紧张性降低,炒莱菔子和炙莱菔子则使其紧张性先升高后降低。三种制品均能使胃肌条的收缩幅度增高;使胃幽门部环行肌紧张性和收缩幅度增高。炒莱菔子对小鼠小肠有明显的推进作用;三种制剂对小鼠胃排空均有抑制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莱菔子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许兰黄癣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星形奴卡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莱菔子含抗菌物质,其有效成分为莱菔素。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有显著抑制作用;亦能抑制链球菌、化脓球菌、肺炎球菌、大肠杆菌等生长。莱菔素对病毒亦有抑制作用,以DNA病毒较RNA病毒为敏感。

3、降压作用

莱菔子水-醇提取液给猫和犬静脉注射,有非常明显的降压作用;浸膏给兔灌胃和肾型高血压大鼠灌胃,亦有显著的降压作用。有报告认为,莱菔子的降压作用与交感神经无关,大量阿托品或切断两侧迷走神经不能阻断莱菔子的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与M-胆碱反应关系不大;普鲁卡因可减弱莱菔子的降压幅度,提示血管内感受器可能与莱菔子的药理作用有关。实验证明:莱菔子对肠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并增加狗肢体血流量,说明其有扩张血管作用;椎动脉给药对兔、猫有降压作用。因此可以认为该药除对血管的直接扩张作用而引起降压外,并能部分地通过中枢神经系统发挥其降压作用。亦有实验表明:莱菔子注射液对兔急性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和体动脉压有明显降低作用;增大莱菔子剂量,可使其降肺、体动脉压强度加大,与酚妥拉明相比,莱菔子能明显延长降压时间。

4、其他作用

大鼠长期饲喂莱菔子提取物,能干扰其甲状腺素的合成。莱菔子水提取液给大鼠腹腔注射,对巴豆油性肉芽肿的炎性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抗渗作用较弱。由莱菔子中分离提出的β-谷甾醇有一定的镇咳、祛痰作用,为莱菔子治疗气管炎提供了理论根据;该成分尚能治疗人体血清胆固醇升高、防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提示在治疗冠心病方面也可能有一定作用。

作用3

莱菔子提取液,实验有缓和而持续的降压作用,且效果稳定,重复性强,亦无明显毒副作用;其注射液的降压作用,与药物浓度有关。莱菔子能增强离体兔回肠节律性收缩和抑制小鼠胃排空。在体外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莱菔素1mg/ml浓度能显著抑制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其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等6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莱菔子还有抗菌、祛痰、镇咳、平喘、改善排尿功能及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等作用。莱菔子于体外能中和破伤风毒素与白喉毒素。

作用4

摘自《历代本草药性汇解》

1、莱菔子具有降压作用。

2、莱菔子1.0ml/kg(相当1克莱菔子生药),一次给犬静脉注射使体血管阻力(SVR)、肺血管阻力(PVR)明显降低。

3、生、炒、炙莱菔子3种制品的100%、200%水煎剂均能使离体兔肠的收缩幅度增高,但对离体兔肠的紧张性无明显影响;3种制剂均能使胃幽门部环行肌紧张性和收缩幅度增高。

4、莱菔子具有抗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5、莱菔子与体外细菌外毒素混合后有明显的解毒作用。

6、25%的莱菔子水提取物腹腔注射对大鼠巴豆油性肉芽囊能明显抑制其炎性增生,但抗渗出作用弱。

作用5

1、用于食积停滞,胃脘痞满,嗳气吞酸,腹痛泄泻,腹胀不舒等症。莱菔子能消食化积、行滞除胀,常配伍六曲、山楂、麦芽等,以助其消食之力;配伍半夏、陈皮等,以增其降逆和胃之功。有湿者可加茯苓,有热者可加黄连、连翘。如果有脾虚现象,可加白朮。

2、用于咳嗽痰多气喘。本品下气化痰作用甚为显着,常与白芥子、苏子等配伍应用。

功效1

消食导滞;降气化痰。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腹泻;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气逆喘满。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1)《日华子本草》:水研服,吐风痰:醋研消肿毒。

(2)《日用本草》:治黄疸及皮肤目黄如金色,小水热赤。

(3)《滇南本草》:下气宽中,消膨胀,降痰,定吼喘,攻肠胃积滞,治痞块、单腹疼。

(4)《本草纲目》: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

(5)《医林纂要》:生用,吐风痰,宽胸膈,托疮疹;热用,下气消痰,攻坚积,疗后重。

(6)《本草再新》:化痰除风,散邪发汗。

(7)《随息居饮食谱》:治痰嗽,齁喘,气鼓,头风,溺闭,及误服补剂。

功效2

《中国药典》中认为莱菔子有以下功效: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用于饮食停滞,脘腹胀痛,大便秘结,积滞泻痢,痰壅喘咳。

《中药大辞典》中认为莱菔子有以下功效:下气定喘,消食化痰。治咳嗽痰喘,食积气滞,胸闷腹胀,下痢后重。

《中华本草》中认为莱菔子有以下功效:消食导滞;降气化痰。主食积气滞;脘腹胀满;腹泻;下痢后重;咳嗽多痰;气逆喘满。

另有中医名著阐述其功效如下:

1、朱震亨:“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2、《本草纲目》:“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

3、《本草经疏》:“莱菔子,味辛过于根,以其辛甚,故升降之功亦烈于根也。”。

4、《本草新编》:“萝卜子,能治喘胀,然古人用于人参之中,反奏功如神。人参原是除喘消胀之药,莱菔子最解人参,何以同用而奏功乎?夫人参之除喘消胀,乃治虚喘虚胀也,虚症反现假实之象,人参遽然投之,直至其喘胀之所,未能骤受,往往服之而愈喘愈胀者有之,虽所增之喘胀乃一时之假象,少顷自然平复,然终非治之之善,少加萝卜子以制人参,则喘胀不敢增,而仅得消喘胀之益,此所谓相制而相成也。或问萝卜子专解人参,一用萝卜子则人参无益矣。此不知萝卜子而并不知人参者也。人参得萝卜子,其功更神,盖人参补气,骤服气必难受,非止喘胀之症为然,得萝卜子以行其补中之利气,则气平而易受,是萝卜子平气之有余,非损气之不足,实制人参以平其气,非制人参以伤其气也。”。

5、《医学衷中参西录》:“莱菔子,无论或生或炒,皆能顺气开郁,消胀除满,此乃化气之品,非破气之品。盖凡理气之药,单服久服,未有不伤气者,而莱菔子炒熟为末,每饭后移时服钱许,借以消食顺气,转不伤气,因其能多进饮食,气分自得其养也。若用以除满开郁,而以参、芪、术诸药佐之,虽多服久服,亦何至伤气分乎。”。

莱菔是什么?好吧,地球人都知道,莱菔即萝卜,“冬吃莱菔夏吃姜,一年四季保安康”。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并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任何健康问题应咨询专业的医护人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