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呴以湿

相呴以湿,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后比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相呴以湿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iāng xǔ yǐ shī
成语注音
ㄒㄧㄤ ㄒㄩˇ ㄧˇ ㄕㄧ
成语简拼
XXYS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相相以濕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彼此以呼出的气湿润对方。后比喻在困难时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帮助。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互相帮助

相关成语

近义词

相呴相濡、相呴相济、相濡以沫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相呴以湿”几个大字。

(2)滨滨写不出成语“相呴以湿”的拼音。

(3)机电职业学校的丹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相呴以湿”。

(4)小凯不会写成语“相呴以湿”的最后一个字。

(5)志濠叔叔给州豪和颖撵讲述了“相呴以湿”的成语故事。

(6)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气相湿。』

分字解释

相:xiàng 1、<动>仔细看;观察。《订鬼》:『伯乐学相马。』2、<名>相貌。《孔雀东南飞》:『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3、<动>帮助;辅助。《游褒禅山记》:『至于幽暗昏惑而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4、<名>帮助别人的人。《季氏将伐歂臾》:『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用彼相矣。』5、<名>辅佐君王的大臣;宰相。《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又] <名使动>使……当宰相。《资治通鉴·周纪一》:『魏置相,相田文。』6、<名>主持礼节仪式的人。《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xiāng 1、<副>互相。《陈情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副>表示动作偏向一方。《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3、<副>递相;相继。《训俭示康》:『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相与] (1)一起;共同。(2)交往;结交。[相得] 关系融洽。

呴:xǔ 1、<动>开口出气。《汉书·王褒传》:『呴嘘呼吸如侨、松。』2、<动>吐出唾液。《庄子·天运》:『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沬,不若相忘于江湖。』hǒu<动>吼叫。《楚辞·九怀·尊嘉》:『熊羆兮呴嗥。』gòu<动>野鸡鸣叫。《淮南子·要略》:『族铸大钟,撞之庭下,郊雉皆呴。』[呴呴] 和顺的样子。

以:yǐ 1、<动>用;使用。《涉江》:『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动>做。《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如或知尔,则何以哉?』3、<动>认为。《邹忌讽齐王纳谏》:『皆以美于徐公。』4、<介>表示动作行为所用或所凭借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拿』、『用』、『凭』、『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5、<介>起提宾作用,可译为『把』。《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6、<介>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等。《捕蛇者说》:『而吾以捕蛇独存。』《廉颇蔺相如列传》:『且以强秦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7、<介>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可译为『在』、『从』。《苏武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8、<介>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用法同『与』,可译为『和』、『跟』;有时可译为『率领、带领』。《战国策·周策》:『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9、<连>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可译为『而』、『又』、『并且』等,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10、<连>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和方式,可译为『而』,也可省去。《游褒禅山记》:『予与四人拥火以入。』11、<连>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由于』。《廉颇蔺相如列传》:『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2、<连>表修饰和被修饰关系。《归去来辞》:『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13、<连>表目的关系,可译为『而』『来』『用来』等。《师说》:『作《师说》以贻之。』14、<连>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或范围,用法同现代汉语。《张衡传》:『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15、<连>表示在叙述某件事时又转到另一件事上,可译为『至于』。《柳毅传》:『然自约其心者,达君之冤,余无及也。以言慎勿相避者,偶然耳,岂有意哉!』16、<副>通『已』。已经。《陈涉世家》:『座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17、<动>通『已』。停止。《齐桓晋文之事》:『无以,则王乎?』18、<副>只是。《冯谖客孟尝君》:『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以往] 以后。[以为] (1)认为。(2)使……成为。(3)把……当作。(4)作为;用作。

湿

湿:shī沾了水的或显出含水分多的(跟『干』相对)。如:湿度;潮湿;地皮很湿;衣服都给雨淋湿了。

相:《午集中·目字部》《唐韵》《正韵》息良切《集韵》《韵会》思将切,□音襄。《说文》省视也。又《广韵》共也。《正韵》交相也。《易·咸卦》二气感应以相与。《公羊传·桓三年》胥命者何,相命也。〈注〉胥,相也。相与胥音别义通。又质也。《诗·大雅》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又相思,木名。《左思·吴都赋》相思之树。〈注〉大树也。东冶有之。又《唐韵》《正韵》□息亮切,襄去声。《尔雅·释诂》视也。《左传·隐十一年》相时而动。又《集韵》助也。《易·泰卦》辅相天地之宜。《书·立政》用劢相我国家。又《尔雅·释诂》导也。又勴也。〈注〉谓赞勉。〈疏〉乡饮酒云:相者,一人敎导,即赞勉也。又《增韵》□也。《周礼·春官·大宗伯》朝观会同,则为上相。〈注〉相,诏王礼也。出接賔曰□,入诏礼曰相。相者,五人卿为上□。又《广韵》扶也。《礼·礼器》乐有相步。〈注〉扶工也。又《小尔雅》治也。《左传·昭九年》□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注〉楚之先祝融,主治火事。又选择也。《周礼·春官·簭人》上春相簭。〈注〉谓更选择其蓍也。又送杵声。《礼·曲礼》邻有丧,舂不相。〈注〉相者,声以相助,歌以助舂,犹引重者呼邪许也。又相术。《左传·文元年》内史叔服能相人。又月名。《尔雅·释天》七月为相。又官名。《吕览》相者,百官之长也。《古三坟》伏牺氏上相共工,下相皇桓。《前汉·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又计相。《史记·张丞相传》张苍迁为计相。〈注〉专主计籍。又内相。《唐书·陆贽传》贽为翰林时,号内相。又家相。《礼·曲礼》士不名家相。〈注〉主知家务者。又《周礼·春官》有冯相氏。《夏官》有方相氏。又乐器。《礼·乐记》治乱以相。〈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以韦为表,装之以穅。穅,一名相,因以名焉。又星名。《石申星经》相星在北极斗南。又江神,名奇相。见《博雅》。又太史□部有相风竿。《傅休奕相风赋》表以灵鸟,镇以金虎。以□祥风,以占吉凶。《古今注》作伺风鸟,夏禹所作也。又药名。《本草纲目》□相,麻黄别名。相鸟,马兰别名。又地名。《商书序》河禀甲居相。〈注〉在河北。令魏郡有相县。又州名。后魏置相州,唐曰邺都。又姓。《后汉·南蛮传》武落钟离山出四姓,一曰相氏。《后秦》相云。《北齐》相愿。又相里,务相,空相,熊相,倚相,京相,沂相,俱复姓。又《字汇补》音禳。《礼·祭法》相近於坎坛,祭寒暑也。〈注〉相近当为禳祈,王肃又作祖迎。又叶思必切,音悉。《杜甫·漫兴绝句》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陆游诗话》白乐天用相字,多作思必切,如为问长安月,如何不相离是也。此诗相欺,亦当读入声。《说文》易纬文曰:地可观者,莫可观於木,故从目从木。《正字通》相,俗作□,转注。相,思将切,省视也。□,莫卜切,目不明也。分相□为二,非。

呴:《丑集上·口字部》《集韵》匈于切,音訏。《玉篇》嘘吹之也。《集韵》与呕同。《老子·道德经》或呴或吹。《前汉·王褒传》呴嘘呼吸如乔松。〈注〉呴嘘,皆开口出气也。又《前汉·东方朔传》愉愉呴呴。〈注〉呴呴,言语顺也。又《战国策》呴籍叱咄,则徒隷之人至矣。〈注〉呴,呵也。当从足。又《集韵》呼侯切,音齁。喉中声。又俱侯切,音钩。《史记·匈奴传》立右贤王呴犂胡为单于。又《广韵》呼后切《集韵》《正韵》许后切,□音□。《广韵》与吼同。或作吽。详前吼字注。又《郭璞·江赋》湓流雷呴而电激。〈注〉呴,嘷也。《释文》呴,呼后反。又《集韵》火羽切,音诩。与欨同。或作喣,吹也。又《广韵》香句切《集韵》吁句切,□音昫。《广韵》吐沫。《庄子·天运篇》鱼相呴以湿。《音义》呴,况付反。又况于反。又《集韵》气以温之也。或作欨休咻。又《集韵》居□切,音遘。与雊同。《史记·殷本纪》有飞雉登鼎耳而呴。又叶市若切,音芍。《王逸·九思》云蒙蒙兮雷儵烁,孤雏惊兮鸣呴呴。

以:《子集中·人字部》《韵会》《正韵》□养里切,怡上声。为也。《论语》视其所以。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衆[音zhòng]正。又《诗·周颂》侯强侯以。〈注〉强民有余力来助者,以间民转移执事者。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又古以与声相通。《礼·燕礼》君曰:以我安。〈注〉犹与也。《魏书·李顺传》此年行师,当克以不。《韩愈·剥啄行》凡今之人,急名以官。〈注〉韩文与多作以。又《集韵》与似同。《易·明夷》箕子以之。郑氏,荀氏皆作似。考证:(《诗·卫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谨照原书卫风改邶风。

湿

湿:《巳集上·水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失入切,音□。《说文》幽湿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土而有水,故湿也。《尔雅·释地》下者曰湿。《易·乾卦》水流湿。又吏治太急曰束湿。《前汉·酷吏传》急如束湿。〈注〉言其急之甚也。湿物则易束。又湿湿,水光开合之貌。《木华·海赋》瀼瀼湿湿。又《扬子·方言》湿,忧也。宋卫谓之慎,或曰□。陈楚或曰湿,或曰济。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志而不得,欲而不获,高而有坠,得而中亡,谓之湿。或谓之惄。〈注〉湿者,失意潜沮之名。俗作湿。《徐铉曰》今人不知,以湿为此字。湿乃水名,非此也。《毛氏曰》湿,本合韵,托合切,水名。后误以为乾湿字。考证:(《说文》幽湿也。从水,一所以覆也。覆而有土,故湿也。)谨照系传原文,覆而有土改覆土而有水。(《尔雅·释地》陂下者曰湿。)谨照原文省陂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