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家三昧

诗家三昧,指作诗的诀窍。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钱仲联校注:『三昧,《大智度论》:「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又:「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此用以指诗家悟人之境地。』

诗家三昧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ī jiā sān mèi
成语注音
ㄕㄧ ㄐㄧㄚ ㄙㄢ ㄇㄟˋ
成语简拼
SJSM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詩家三昧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作诗的诀窍。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诗家三昧→昧旦晨兴→兴观群怨→怨女旷夫→夫子自道→道貌岸然→然糠自照→照萤映雪→雪虐风饕→饕风虐雪→雪窖冰天→天上石麟→麟趾呈祥→祥风时雨→雨条烟叶→叶公好龙→龙睁虎眼→眼跳心惊→惊愚骇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穿龈血→血竭髯枯→枯本竭源→源远流长

2、诗家三昧→昧旦晨兴→兴讹造讪→讪皮讪脸→脸红耳热→热气腾腾→腾蛟起凤→凤管鸾笙→笙歌鼎沸→沸反盈天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余尝观荆浩论山水,而悟诗家三昧,曰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皴。▲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六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诗家三昧”几个大字。

(2)娇娇写不出成语“诗家三昧”的拼音。

(3)立民生国中的子车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诗家三昧”。

(4)小林不会写成语“诗家三昧”的最后一个字。

(5)云青大哥哥给珏非和伶姣讲述了“诗家三昧”的历史典故

(6)去九曲江中学的公交车上,萧然大哥哥给明静和茗掊讲述了『诗家三昧』的历史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诗家三昧忽见前,屈贾在眼元历历。』钱仲联校注:『三昧,《大智度论》:「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又:「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此用以指诗家悟人之境地。』

分字解释

三昧

三昧:佛教用语,意思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之一借指事物的诀要:深得其中三昧。[梵samādhi]

诗:shī 1、<名>一种文学体裁;诗歌。《孔雀东南飞》:『时人伤之,为诗云尔。』2、<名>指《诗经》。《齐桓晋文之事》:『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馀] 词的别称。

家:jiā 1、<名>住房;住所。《汉书·司马相如传》:『家徒四壁立。』2、<名>家庭;家族。《促织》:『每责一头,辄顷数家之产。』3、<形>自家的;本家的。《滕王阁序》:『家君作宰,路出名区。』4、<名>人家;人户。《荆轲刺秦王》:『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5、<形>家中的。《孔雀东南飞》:『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6、<动>定居;安家。陶渊明《还旧居》:『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7、<名>家产;家业。《史记·吕不韦列传》:『皆没其家而迁之蜀。』8、<名>奴隶社会中卿大夫的封邑。《季氏将伐颛臾》:『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9、<名>朝廷;官府。《赤壁之战》:『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10、<动>把……居为一家所有。《汉书·盖宽饶传》:『三王家天下。』11、<形>家养的;驯化的。齐己《野鸭》:『野鸭殊家鸭,离群忽远飞。』12、<名>学术或政治派别。《过秦论》:『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13、<名>有专长或从事某种职业的人。《望洋兴叹》:『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白居易《观刈麦》:『农家少闲月。』14、<量>家;户。《水浒传》:『且说登州山下有一家猎户。』[又] <量>种;样。杨万里《秋雨叹》:『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声。』15、<助>自称、人称的语尾。如自称侬家、咱家,人称君家、伊家。《要做则做》:『后生家每临事,辄曰「吾不会做」,此大谬也。』

三:sān 1、<数>三;第三。2、<数>再三;多次;多(年)。《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鸿门宴》:『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尺] (1)剑。剑长约三尺,所以这样称。(2)法律。古代把法律写在三尺长的竹简上,所以用『三尺』代称法律。[三辅] 汉代治理京畿地区三个行政长官的合称,也指他们所管辖的区域。后代泛指京城附近的地区。[三宫] (1)儒家称天子六宫,诸侯夫人减半,称作三宫。(2)三个星座。明(3)堂、辟雍、灵台。(4)皇帝、太后、皇后。[三军] (1)古代诸侯大国军队分上军、中军、下军,其三万七千五百人。(2)古代指步、车、骑三军;现代指海陆空三军。(3)全军,通称军队。

昧:mèi 1、<形>暗;昏暗。《离骚》:『路幽昧以险隘。』[又] <形使动>使……不明。《左忠毅公逸事》:『汝复轻身而昧大义。』2、<形>愚昧;糊涂。《柳毅传》:『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夫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3、<动>隐蔽;欺瞒。《荀子·大略》:『蔽公者谓之昧。』4、<动>冒;冒犯。《战国策·齐策》:『臣昧死,望大王。』[昧旦] 黎明;拂晓。[昧昧] (1)昏暗的样子。(2)模糊;难以分辨。(3)深思的样子。(4)纯厚浑朴的样子。

诗:《酉集上·言字部》《唐韵》书之切《集韵》《韵会》《正韵》申之切,□始平声。《说文》志也。《释名》之也,志之所之也。《书·舜典》诗言志。〈传〉心之所之谓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诗言志。《诗·国风·关雎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前汉·艺文志》诵其言,谓之诗。《旧唐书·经籍志》诗以纪兴衰诵欢。又六诗。《周礼·春官·大师》敎六诗。〈疏〉按诗上下惟有风雅颂是诗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赋兴,故总谓之六诗。《郑康成·六艺论》诗,弦歌讽谕之声也。朱子曰:风雅颂,声乐部分之名。赋比兴,则所以制作风雅颂之体也。又乐章也。《荀子·劝学篇》诗者,中声之所止也。〈注〉诗谓乐章,所以节声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又《类篇》承也,持也。《礼·内则》国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负之,吉者宿齐,朝服寝门外,诗负之。〈注〉诗之言承也。〈疏〉《诗含神雾》云:诗者,持也。以手维持,则承奉之义,谓以手承下而抱负之。又姓。《后汉·南蛮传》诗索,交址朱□人。又《字汇补》读作诛。《荀子·王制篇》修宪令,审诗商。〈注〉诗商,当为诛赏。《乐论篇》作审诛赏。

家:《寅集上·宀字部》《唐韵》古牙切《集韵》《韵会》《正韵》居牙切,□音加。《说文》家居也。《尔雅》户牖之间谓之扆。其内谓之家。《诗·周南》宜其室家。〈注〉家谓一门之内。又妇谓夫曰家。《孟子》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又一夫受田百亩,曰夫家。《周礼·地官》上地家七人,中地家六人,下地家五人。〈注〉有夫有妇,然后为家。又大夫之邑曰家,仕於大夫者曰家臣。《左传·襄二十九年》大夫皆富,政将在家。又天家,天子之称。《蔡邕·独断》天子无外,以天下为家。又居其地曰家。《史记·陆贾传》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又着述家。《前汉·武帝纪》表章六经,罢黜百家。又《太史公自序》成一家之言。又家人,易卦名。又姓。汉剧令家羡,宋家铉翁。又《集韵》古胡切,音姑。《诗·豳风》予未有室家。叶上据荼。又《小雅》复我邦家。叶上居樗。又与姑同。大家,女之尊称。汉曹世叔之妻班昭称大家,即超妹。又叶古俄切,音歌。《古雉朝飞操》我独何命兮未有家,时将暮兮可奈何。又《孔臧·蓼赋》苟非德义,不以为家。安逸无心,如禽兽何。又叶古暮切,音固。《焦氏·易林》三足孤鸟,灵明为御。司过罚恶,自残其家。《说文》从宀,豭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后人借为室家之家。○按《六书故》作①,人所合也。从□,三人聚宀下,①之义也。乑古族字,乑伪为豕,《说文》谓从豭省,无义。①字从宀从□,或从宀从乑。乑字从亻从人人,与□形近。又□。考证:(《说文》居也。《尔雅·释宫》户牖之间曰扆,其内谓之家。)谨照原文改家居也。尔雅户牖之间谓之扆。(《左传·襄二十六年》大夫皆富,政将在家。)谨照原文二十六年改二十九年。

三:《子集上·一字部》(古文)弎《唐韵》《集韵》《韵会》苏甘切《正韵》苏监切,□飒平声。《说文》三,天地人之道也。谓以阳之一合阴之二,次第重之,其数三也。《老子·道德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史记·律书》数始於一,终於十,成於三。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凡兵无过三其身。又《左传·昭七年》士文伯曰:政不可不慎,务三而已。一择人,二因民,三从时。又《晋语》民生於三,事之如一。又《周语》人三为衆[音zhòng],女三为粲,兽三为羣。又姓。明三成志。又汉复姓。屈原之后有三闾氏,三饭尞之后有三饭氏,三州孝子之后有三州氏。又去声。《韵会》苏暂切。《论语》三思而后行。又本作参。《博雅》参,三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参分其股围。《前汉·□法志》秦造参夷之诛。□与三同。又《韵补》叶疏簪切,音森。《诗·召南》摽有梅,其实三兮。下叶今。叁。

昧:《辰集上·日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莫佩切,音妹。《说文》□旦明也。一曰闇也。《博雅》冥也。《易·屯卦》天造草昧。〈疏〉昧谓冥昧。《书·尧典》宅西曰昧谷。〈传〉昧,冥也。日入於谷而天下冥,故曰昧谷。又《书·太甲》先王昧□丕显。〈疏〉昧是晦冥,□是未明,谓夜向晨也。《诗·郑风》士曰昧旦。又《书·仲虺之诰》兼弱攻昧。〈传〉闇则攻之。又《左传·文二十六年》楚王是故昧於一来。〈注〉昧,犹贪冒。又《屈原·离骚》路幽昧以险隘。〈注〉幽昧,不明也。又乐名。《礼·明堂位》《昧》,东夷之乐也。又县名。《类篇》在益州。又与沬同。《易·丰卦》日中见沬。《释文》沬,《字林》作昧,云斗杓后星。又《集韵》《韵会》□莫贝切,音眛。义同。又《韵补》叶莫结切。《鲍昭诗》年貌不可还,身意会盈歇。智哉衆[音zhòng]多士,服理辨明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