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蔓抄

瓜蔓抄,形容刑罚过度株连,一人有罪,株连九族。

瓜蔓抄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uā wàn chāo
成语简拼
GWC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瓜蔓抄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刑罚过度株连,一人有罪,株连九族。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永乐族景清,转相支连九族之姻亲,门生之门生,名瓜蔓抄。▼清·梁章钜《称谓录》第八卷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瓜蔓抄”几个大字。

(2)成语「瓜蔓抄」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3)三都县廷牌中学的闪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瓜蔓抄”。

(4)小乖不会写成语“瓜蔓抄”的最后一个字。

(5)小国写不出成语“瓜蔓抄”,因此期中考试才98分。

(6)振生叔叔给小谨和虞钧介绍了“瓜蔓抄”的成语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史·景清传》:『藉其乡,转相攀染,谓之瓜蔓抄,村里为墟。』

成语故事

明成祖时期,大臣景清藏着凶器入朝,想刺杀明成祖朱棣,为明惠帝朱允炆报仇,事情败露。成祖大怒,下令将景清磔死,并将他的家族全部株连,后来还不解恨,把与他相关的乡亲与邻居全部处死,于是整个村子变为废墟

分字解释

瓜蔓

瓜蔓:[guāmàn] 瓜类植物的茎。形容曲折纠结。

瓜:guā(1)葫芦科植物,茎蔓生,叶子象手掌,花多是黄色,果实可以吃。种类很多,如西瓜、南瓜、冬瓜、黄瓜等。(2)这种植物的果实。

蔓:màn 1、<名>蔓生植物的茎。《小石潭记》:『青树翠蔓,罗络其上。』2、<动>蔓延;滋生。《爱莲说》:『中通外直,不枝不蔓。[蔓蔓] (1)繁衍、滋长的样子。(2)长久;长远。(3)纠缠难辨之事。

抄:chāo 1、<动>叉取。李白《大猎赋》:『抄獑猢,揽貊(豸国)。』2、<动>掠夺。《后汉书·郭伋传》:『时匈奴数抄郡界,边境苦之。』3、<动>从侧面或近路过去。4、<动>用匙取物。韩愈《赠刘师服》诗:『匙抄烂饭稳送之,合口软嚼如牛呞。』5、<动>誊写,抄录。《晋书·纪瞻传》:『好读书,或手自抄写。』6、<量>古代十撮为一抄。《孙子算经》:『十撮为一抄,十抄为一勺,十勺为一合,十合为一升。』[抄暴] 劫掠滋扰。《后汉书·南匈奴传》:『而匈奴转盛,抄日增。』[抄撮] 1.摘录,摘抄。2.超拔。3.微细。《刘子·从化》:『钧石虽平,不能无抄之较。』[抄掇] 摘录。《新唐书·儒学传下》:『魏孙炎始因旧书擿类相比,有如抄,诸儒共非之。』[抄夺] 抢劫。《南齐书·张敬儿传》:『百姓既相抄。』[抄掠] 抢劫,掠取财物。《魏书·太祖记》:『抄诸郡。』

瓜:《午集上·瓜字部》《唐韵》《正韵》古华切《集韵》《韵会》姑华切,□音騧。《说文》□也。象形。《诗·豳风》七月食瓜。《礼·曲礼》为天子削瓜者副之。又《月令》孟夏之月,王瓜生。〈注〉王瓜,萆挈也。《前汉·食货志》菜茹有畦瓜瓠果蓏。《齐民要术》二月辰日宜种瓜。《广雅》龙蹄兽掌,羊骹兔头,桂支蜜筩,□蛌狸头,皆瓜属也。又木瓜。《诗·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传〉木瓜。楙木也。可食之木。《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凡取干之道七,柘为上,檍次之,檿桑次之,橘次之,木瓜次之,荆次之,竹为下。又天瓜,栝楼别名。见《本草纲目》。又昆仑瓜,茄子别名。见《酉阳亲俎》。又匏瓜,星名。《史记·天官书》匏瓜有青黑星守之,鱼盐贵。〈注〉匏瓜,一名天鸡。在河鼓东。匏瓜明,则岁大熟也。又守瓜,虫名。《尔雅·释虫》蠸舆父,守瓜。〈注〉今瓜中黄甲小虫,喜食瓜叶。故曰守瓜也。又地名。《左传·宣十五年》晋侯赏桓子狄臣千室,亦赏士伯以瓜衍之县。又《襄十四年》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注〉瓜州,地在今炖煌。《正字通》今镇江有瓜州,异地同名。又国名。《正字通》柯枝国别种曰木瓜。穴居,男女裸体,纫结草木叶蔽前后。见星槎胜览。又瓜田,复姓。《前汉·王莽传》有瓜田仪。又《韵补》叶攻乎切,音孤。《左传·哀十七年》卫侯梦于北宫,见人登昆吾之观,被发北面而噪,曰:登此昆吾之墟,緜緜生之瓜。余为浑良夫,叫天无辜。又叶古禾切,音戈。《道藏歌》仙童掇朱实,神女献玉瓜。浴身丹液池,濯发甘泉波。《集韵》俗作苽,非。考证:(《广雅》龙蹄兽掌,羊驳兔头,桂髓蜜筩,小青大班,皆瓜名也。)谨照原文驳改骹。髓改支。小青大班改□蛌狸头。瓜名改瓜属。

蔓:《申集上·草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贩切,音万。《说文》葛属。《诗·郑风》野有蔓草。〈传〉蔓,延也。《前汉·礼乐志》蔓蔓曰茂。〈注〉蔓蔓言其长久。又《广韵》瓜蔓。又姓。《左传》蔓成然。《通志·氏族略》楚有鬬成然,食采于蔓,曰蔓成然,其后以邑为氏。又《集韵》谟官切,音谩。蔓青,菜也。又《类篇》莫半切。枝长也。

抄:《卯集中·手字部》《唐韵》《韵会》《正韵》楚交切《集韵》初交切,□与钞同。叉取也。《杜甫诗》饭抄云子白。《韩愈诗》匙抄烂饭稳送之。又《广韵》略取也。《魏志·太祖纪注》抄略诸郡。又《增韵》誊写也。《通俗文》遮取谓之抄,写录之目亦谓之抄。又姓。明永乐中有举人抄思。又《集韵》楚绞切,音炒。抄掠也。又《唐韵》初教切《集韵》《韵会》楚教切,□钞去声。亦略取也。又《集韵》桑何切,音娑。摩挱之挱亦省作抄。《集韵》或作摷。本作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