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心酸鼻

寒心酸鼻,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寒心酸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án xīn suān bí
成语简拼
HXSB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寒心酸鼻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心里十分悲痛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寒心酸鼻→鼻端出火→火上弄冰→冰解的破→破瓜之年→年谊世好→好谋善断→断梗飘萍→萍飘蓬转→转嗔为喜→喜新厌旧→旧雨重逢→逢场作戏→戏彩娱亲→亲密无间→间不容息→息怒停瞋→瞋目切齿→齿牙余论→论黄数白→白云苍狗→狗尾貂续→续鹜短鹤→鹤困鸡羣→羣而不党

2、寒心酸鼻→鼻垩挥斤→斤斤计较→较长絜短→短兵接战→战战业业→业业兢兢→兢兢干干→干浄利索→索隐行怪→怪诞不经→经文纬武→武不善作→作古正经→经济之才→才华盖世→世道人情→情投谊合→合从连衡→衡石程书→书不尽言→言外之意→意望已过→过化存神→神来之笔

3、寒心酸鼻→鼻垩挥斤→斤斤计较→较长絜短→短小精悍→悍然不顾→顾盼生辉→辉光日新→新婚宴尔→尔雅温文→文过遂非→非亲非故→故作玄虚→虚虚实实→实繁有徒→徒乱人意→意满志得→得心应手→手疾眼快→快犊破车→车载船装→装聋装哑→哑然失笑→笑傲风月→月下花前

4、寒心酸鼻→鼻孔朝天→天高地下→下井投石→石心木肠→肠肥脑满→满舌生花→花花绿绿→绿林豪士→士死知己→己溺己饥→饥飡渴饮→饮马长江→江郎才尽→尽其在我→我负子戴→戴高帽子→子虚乌有→有头有脑→脑满肠肥→肥遯鸣高→高傲自大→大喜若狂→狂风暴雨→雨愁烟恨

5、寒心酸鼻→鼻孔朝天→天上石麟→麟角凤距→距跃三百→百废俱兴→兴利除害→害羣之马→马入华山→山溜穿石→石火电光→光彩溢目→目断魂销→销声避影→影影绰绰→绰有余裕→裕民足国→国破家亡→亡命之徒→徒劳无功→功高望重→重望高名→名德重望→望屋而食→食味方丈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有识之士,莫不为足下寒心酸鼻。▲汉·桓谭《新论·琴道第一六》

成语造句

(1)白泉中学的波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寒心酸鼻”。

(2)黎黎写不出成语“寒心酸鼻”的拼音。

(3)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寒心酸鼻”几个大字。

(4)明明不会写成语“寒心酸鼻”的最后一个字。

(5)毓卿大哥哥给汪琰和思墁讲解了“寒心酸鼻”的典故。

(6)有识之士,莫不为足下寒心酸鼻。见汉·桓谭《新论·琴道第一六》。

(7)香织身体一抖,原本泛红的脸一下刷白了下来,花容失色,低着沉默不语,寒心酸鼻,爽然若失。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分字解释

寒心

寒心:[hánxīn] (1)因失望而痛心。令人寒心。(2)因恐而惊心。天下寒心,莫安其处。――《汉书》。

酸鼻

酸鼻:[suānbí] 因悲伤而鼻子发酸,眼泪欲流。孤子寡妇,寒心酸鼻。――战国楚·宋玉《高唐赋》。

寒:hán 1、<形>凉,冷。《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2、<形>贫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形>害怕。《战国策·秦策四》:『梁氏寒心。』[寒士] (1)魏晋南北朝时讲究门第,出身寒微的读书人称寒士。(2)泛指处境贫苦的读书人。

心:xīn 1、<名>心脏。《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2、<名>心脏所在的胸部。《荆轲刺秦王》:『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名>内心,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熟读精思》:『读书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4、<名>想法;心意。《殽之战》:『勤而无所,必有悖心。』5、<名>中心;中央。《琵琶行》:『唯见江心秋月白。』[心志] 内心;意志。

酸:1、[suān] 〈形〉(1)寒酸;迂腐。形容读书人的贫寒。要当啖公八百里,豪气一洗儒生酸。――宋·苏轼《约公择饮是日大风》;来回顾影,文魔秀士,风欠酸丁。――元·王实甫《西厢记》。又如:酸丁(对贫寒的读书人的贬称);酸子(对文人、书生的蔑称);酸款(装模作样地款待人);酸论(陈腐的论调);酸文假醋(假斯文);酸黄韭烂豆腐(讥笑读书人的话);酸寒(形容穷读书人的生活言行窘困的样子);酸士(酸丁);酸不溜丢(形容文人的迂腐);酸迂(酸腐,迂腐)(2)悲伤;凄凉。如:酸心落泪(人受屈后伤心地流泪);酸挤挤(心中辛酸难耐的样子);酸切(悲切;凄切);酸哽(心中悲伤忧闷以致喉头哽咽);酸急(形容声音悲凄而急促)(3)悲痛。日磾观状,益增酸哽。――北齐·朱敬范《朱岱林墓志铭》;对酒不能言,感慨怀酸辛。――晋·阮籍《咏怀》;妻乃轻服诣(董)卓门,跪自陈情,辞甚酸怆。――《后汉书·皇甫规妻传》。又如:酸怆(哀伤悲痛);酸咽(悲伤哭泣而抽咽起来);酸恨(悲痛遗憾);酸伤(伤心)(4)因男女关系而引起的嫉妒。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红楼梦》。又如:酸风(比喻醋意);酸眉苦脸(形容又嫉妒又苦恼的神色)。2、[suān] (1)通『痠』。酸痛,因疾病或疲劳引起的筋肉微痛而无力的感觉。山高谷深,不觉脚酸。――《乐府诗集·陇头流水歌辞》;四肢酸重。――《晋书·皇甫谧传》。又如:酸哀(酸痛无力)(2)突然刺痛;抽搐。如:酸重(因疾病或疲劳而引起身体微痛乏力的感觉)。

鼻:bí(1)鼻子:鼻梁;鼻音。(2)<书>开创:鼻祖。

寒:《寅集上·宀字部》《唐韵》胡安切《集韵》《韵会》《正韵》河干切,□音韩。《说文》东也。本作□。从人在宀下,从茻荐覆之,下有仌。仌,水也。隶省作寒。《释名》寒,扞也。扞,格也。《玉篇》冬时也。《易·系辞》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书·洪范》庶徴曰燠,曰寒。〈传〉焕以长物,寒以成物。又司寒,水神。《左传·昭四年》黑牡秬黍,以享司寒。〈注〉司寒,元冥,水神也。又《周语》火见而清风戒寒。《荀悦·申鉴》下有寒民,则上不具服。又穷窘也。《史记·范睢传》范叔一寒至此哉。《宋史·□同甫传》畸人寒士皆赖之。又国名,在北海,平寿县东寒亭。《史记·夏本纪》伯明氏之谗子寒浞封国。又姓。汉博士寒朗。又叶胡田切,音贤。《楚辞·天问》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又叶侧邻切,音真。《欧阳修·答韩子华诗》俊乂沈下位,恶去善乃伸。家至与户到,饱饥而衣寒。

心:《卯集上·心字部》《唐韵》息林切《集韵》《韵会》《正韵》思林切。《说文》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说以为火藏。《徐曰》心为大火,然则心属火也。《玉篇》《广韵》□训火藏。又《荀子·解蔽篇》心者,形之君也,而神明之主也。《礼·大学疏》总包万虑谓之心。又《释名》心,纤也。所识纤微无不贯也。又本也。《易·复卦》复其见天地之心乎。〈注〉天地以本为心者也。《正义曰》言天地寂然不动,是以本为心者也。《礼·礼器》如松柏之有心也。〈注〉得气之本也。《孔疏》得气之本,故巡四时,柯叶无凋攺也,心谓本也。又中也。心在身之中。《诗序》情动于中。《正义曰》中谓中心。凡言中央曰心。《礼·少仪》牛羊之肺,离而不提心。〈注〉不提心,谓不绝中央也。《古歌》日出当心,谓日中也。《邵雍清夜吟》月到天心处,言月当天中也。又东方五度,宿名。《史记·天官书》心为明堂。又《礼·明堂位》夏后氏祭心。〈注〉气主盛也。又《月令》季夏祭先心。〈注〉五藏之次,心次肺,至此则心为尊也。又去声。《吴棫·韵补》息吝切。《外纪》禹曰:尧舜之民,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下心字去声。又叶思真切,音新。《前汉·安世房中歌》我定正数,人告其心。敕身齐戒,施敎申申。又叶先容切,音松。《诗·大雅》吉甫作颂,□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前汉·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又叶思征切,音騂。《扬子·太□经》勤于心否贞。又叶桑鸠切,音修。《荀子·解蔽篇》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有凤有凰,乐帝之心。箫叶疏鸠切。又叶思敬切,音性。《王微观海诗》善即谁为御,我来无别心。聊复寓兹兴,兹兴将何咏。《说文》长笺》借华心形,故惢字从心,就今文言也。若精蕴同文诸书,各以意阐古文,与今文稍远,槪不泛引。《类篇》偏旁作忄。亦作□。◎按《字汇》《正字通》心俱音辛,误。辛在真韵,齐齿音也。心在侵韵,闭口音也。如心字去声,音近信,然不得竟以信字音之者,盖信字为真韵内辛字之去声,乃齐齿音也。若侵韵内心字之去声,乃闭口音,有音而无字矣。字有不可下直音者,此类是也。盖齐齿之辛,商之商也,闭口之心,商之羽也。每一音中,具有五音,不可无别。

酸:《酉集下·酉字部》《唐韵》素官切《集韵》《韵会》《正韵》苏官切,□音□。《说文》酢也。关东谓酢曰酸。《广韵》醋也。《书·洪范》曲直作酸。《礼·月令》孟春之月,其味酸。《周礼·天官·疡医》凡药,以酸养骨。〈注〉酸,木味。木根立地中似骨。《前汉·百官公卿表》广安侯任越人为太常,坐庙酒酸论。又《释名》酸,逊也。逊,遯在后也。言脚疼力少,行遁在后,以逊遁者也。《嵆康诗》自致力所难,临文情辛酸。又《正字通》悲痛曰酸。《后汉·公孙述传》放兵纵火,闻之可为酸鼻。又《韵会》寒酸也。今作寒畯。《范成大诗》洗尽书生气味酸。又地名。《史记·秦始皇纪》将军鷔攻魏,定酸枣。《前汉·地理志》□留有酸枣县。又水名。《山海经》少阳之山,酸水出焉。〈注〉其味微酸,流入文谷水。又木名。《尔雅·释木》樲,酸枣。又草名。《博雅》酸木,狐桃也。又《山海经》鼓钟之山,有草焉,方茎而黄花,员叶而三成,其名曰焉酸。又鸟名。《山海经》景山有鸟焉,其状如蛇而四首、六目、三足,名曰酸与。〈注〉□览云:三足之鸟,有酸□焉。又《正字通》酸角,果名,生云南临安诸处,状如猪牙,皁荚浸木和羹,酸美如醋。又《字汇补》酸鸡,虫名。又《韵补》叶荀缘切,音宣。《韩愈·秋怀诗》作者非今士,相去时已千。其言有感触,使我复凄酸。

鼻:《亥集下·鼻字部》(古文)自《唐韵》父二切《集韵》《韵会》毗至切《正韵》毗意切,□音纰。《说文》鼻,引气自畀也。《释名》鼻,嘒也。出气嘒嘒也。《管子·水地篇》□发为鼻。《白虎通》鼻者,肺之使。又《扬子·方言》鼻,始也。兽初生谓之鼻,人初生谓之首。梁益间谓鼻为初,或谓之祖。祖,居也。又人之胚胎,鼻先受形,故谓始祖为鼻祖。《扬雄·反骚》或鼻祖於汾隅。又猎人穿兽鼻曰鼻。犹持弓曰手弓。《张衡·西京赋》鼻赤象,圈巨狿。又炊鼻,地名。《左传·昭二十六年》师及齐师战於炊鼻。《杜注》炊鼻,鲁地。又有鼻,国名。在永州营道县北。《前汉·昌邑哀王传》舜封象於有鼻。《师古注》有鼻在零陵。《孟子》作有庳。又鼻息,西方国名。见《风俗通》。又《后汉·杜笃传》共川鼻饮之国。〈注〉相习以鼻饮也。又反鼻,蝮蛇别名。又类鼻,草名。生田中,叶如天名精。《李时珍曰》即豨莶。又《内典》阿鼻,此曰无间。从自从畀。俗从白,非。考证:(《扬雄·反骚》或鼻祖於汾阳。)谨照原文汾阳改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