嚎天动地

嚎天动地,大声哭叫。形容极端悲痛。亦作『嚎天喊地』。

嚎天动地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áo tiān dòng dì
成语注音
ㄏㄠˊ ㄊㄧㄢ ㄉㄨㄙˋ ㄉㄧˋ
成语简拼
HTDD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嚎天動地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大声哭叫。形容极端悲痛。亦作『嚎天喊地』。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极端悲痛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嚎天喊地、呼天喊地、呼天唤地

成语接龙

1、嚎天动地→地覆天翻→翻衾倒枕→枕戈披甲→甲第连天→天造草昧→昧旦晨兴→兴云致雨→雨打风吹→吹毛索垢→垢面蓬头→头稍自领→领异标新→新故代谢→谢家宝树→树德务滋→滋蔓难图→图作不轨→轨物范世→世俗之见→见所不见→见世生苗→苗而不秀→秀外惠中→中西合璧

2、嚎天动地→地广人稀→稀世之宝→宝刀未老→老而不死→死不旋踵→踵武相接→接二连三→三头两日→日程月课→课语讹言→言听计从→从头至尾→尾生之信→信笔涂鸦→鸦鹊无声→声东击西→西方浄国→国之干城→城门鱼殃→殃及池鱼→鱼烂河决→决胜千里→里出外进→进退失措

3、嚎天动地→地瘠民贫→贫而无谄→谄上骄下→下阪走丸→丸泥封关→关门闭户→户枢不朽→朽木死灰→灰心短气→气谊相投→投其所好→好逸恶劳→劳民动众→众志成城→城狐社鼠→鼠窜狼奔→奔走呼号→号天扣地→地老天昏→昏昏噩噩→噩噩浑浑→浑水摸鱼→鱼笺雁书→书缺有间

4、嚎天动地→地瘠民贫→贫无立锥→锥刀之末→末大必折→折节下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伛影曲→曲眉丰颊→颊上三毛→毛举细故→故伎重演→演武修文→文君新寡→寡不胜众→众星攒月→月露之体→体国经野→野没遗贤→贤妻良母→母难之日→日以继夜→夜郞自大

5、嚎天动地→地老天荒→荒子孱孙→孙康映雪→雪虐风饕→饕风虐雪→雪花飞舞→舞刀跃马→马翻人仰→仰屋著书→书香人家→家传户颂→颂古非今→今雨新知→知心着意→意气自如→如数家珍→珍馐美馔→馔玉炊珠→珠连璧合→合两为一→一片丹心→心贯白日→日旰忘餐→餐霞吸露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里边丈母嚎天喊地的哭。▲《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成语造句

(1)成语「嚎天动地」是一个联合式成语。

(2)打开笔记本,第二页上写着“嚎天动地”几个大字。

(3)抚州创新科技学校的萧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嚎天动地”。

(4)健健不会写成语“嚎天动地”的最后一个字。

(5)术友哥哥给爱枝和梦梵介绍了“嚎天动地”的成语典故。

(6)小逗写不出成语“嚎天动地”的拼音。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红楼梦》第六八回:『凤姐儿滚到尤氏怀里,嚎天动地,大放悲声。』

分字解释

嚎:háo(1)大声叫:一声长嚎;狼嚎。(2)同『号(háo)』:嚎啕。

天:tiān 1、<名>天空。《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秋声赋》:『其容清明,天高日晶。』《敕勒歌》:『天似穹庐,笼盖四野。』2、<名>天气;气候。《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3、<名>自然;本性。《庖丁解牛》:『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4、<名>古代人们想像中万事万物的主宰者。《殽之战》:『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子鱼论战》:『隘而不列,天赞我也。』《垓下之战》:『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5、<名>人们赖以生存的人物。《史记·郦食其列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天道] (1)自然规律。(2)天气。[天府] 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地势险要的地方。[天光] 日光。天空的景象。[天理] (1)自然规律。(2)天然的组织结构。(3)宋代理学家称封建伦理道德。(4)上天主持的公道。[天伦] 天然伦次,指兄弟。后来泛指父子等天然的亲属关系。[天年] 自然寿命。[天书] (1)帝王的诏敕。(2)道家称元始天尊写的书。(3)比喻难认、难懂的书和文字。[天作之合] 天生的配偶。原指周文王娶大姒是天所配合,后来多用作祝颂婚姻美满之词。也用来表示关系密切、特殊。

动:dòng 1、<动>活动;行动;运行等。《小石潭记》:『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冯婉贞》:『寨中人蜷伏不少动。』2、<动>触动;感动;惊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3、<动>扰动。《三国志·诸葛亮传评》:『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4、<名>动物。陶渊明《饮酒》:『日人群动息。』《察今》:『知动植庶品,率皆递有变迁。』5、<副>动不动;常常。《赤壁之战》:『动以朝廷为辞。』6、<副>不知不觉。高适《别杨山人》:『不到嵩山动十年。』[动容] 脸上显露出受感动的表情。

地:dì 1、<名>大地;地面。《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名>土地;田地。《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人。』3、<名>领土;地域。《邹忌讽齐王纳谏》:『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4、<名>处所;地方。《琵琶行》:『浔阳地僻无音乐。』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5、<名>处境;境地。《史记·李斯列传》:『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6、<名>路程。《红楼梦》:『那轿夫抬进去。走了一射之地。』(一射之地:即一箭之地,约一百五十步。)7、<名>底子。《林黛玉进贾府》:『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8、<助>表示前面的词或短语状语。杜甫《陪柏中丞观宴将士》:『几时束翠节,特地引红妆。』冯梦龙《灌园叟晚逢仙女》:『忽地起一阵大风。』[地镜] (1)地面的积水。(2)传说中的宝镜。

嚎:《丑集上·口字部》《字汇补》壶高切,音豪。见弦索辨伪。

天:《丑集下·大字部》兲《唐韵》《正韵》他前切《集韵》《韵会》他年切,□腆平声。《说文》颠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白虎通》镇也,居高理下,为物镇也。《易·说卦》乾为天。《礼·礼运》天秉阳,垂日星。荀子曰:天无实形,地之上至虚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别无天。《程子遗书》天之苍苍,岂是天之形。视下亦复如是。《张子正蒙》天左旋,处其中者顺之,少迟则反右矣。《朱子·语类》离骚有九天之说,诸家妄解云有九天。据某观之,只是九重。盖天运行有许多重数,里面重数较软,在外则渐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里转得愈紧矣。○按天形如卵白。细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处确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后九重便成硬殻。可见朱子体象造化之妙。今西洋历说,天一层缓似一层,此七政退旋,所以有迟速也。又星名。《尔雅·释天》天,根氐也。《周语》天根见而水涸。又古帝号。葛天氏,见《疏仡纪》。又神名。《山海经》形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陶潜诗》□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兽名,非。又地名。《蜀地志》蜀卭僰山后四野,无晴日,曰漏天。《杜甫诗》地近漏天终岁雨。又山名。《九州要记》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黄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注〉天山,即祁连山。又天,乐名。钧天广乐,见《史记·赵世家》。又署名。《唐六典》内阁惟秘书阁,宏壮曰木天。今翰林院称木天署。又景天,草名。《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又髡□。《易·暌□》其人天且劓。又姓。汉长社令天高。见《姓苑》。○按先韵,古与真文通,故天字皆从铁因反。考之经史皆然,惟《易》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与庚青通耳。《正字通》谓,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论颇正大。□,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动:《子集下·力字部》《唐韵》《正韵》徒摠切《集韵》《韵会》杜孔切,□同上声。《说文》作也。《增韵》动,静之对。《易·坤卦》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书·说命》虑善以动,动惟厥时。又《广韵》出也。《礼·月令》仲春,蛰虫咸动。又摇也。《庾信·梦入内堂诗》日光钗焰动,窗影镜花摇。又《韵会》《正韵》□徒弄切,同去声。《易·系辞》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韵会》凡物自动,则上声。彼不动而我动之,则去声。又《集韵》覩孔切,音董。振动,拜也,以两手相击而拜。今倭人拜以两手相击,盖古之遗法。

地:《丑集中·土字部》“(古文)埊□埅□嶳《广韵》徒四切《集韵》大计切《韵会》徒二切《正韵》徒利切,□音弟。《说文》元气初分,重浊阴为地,万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养万物怀任交易变化也。《释名》地,底也,其体底下,载万物也。《易·说卦传》坤为地。《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冯乎。曰:大气举之。《周礼·地官》土训掌道地图,以诏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诏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为辅佐,石为之骨,川为之脉,草木为之毛,土为之肉。又第也,但也。《前汉·丙吉传》西曹地忍之。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颂》闭目自慎,终不失过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扬雄·羽猎赋》鸟不及飞,兽不得过,军惊师骇,刮野埽地。○按吴棫收地入个韵,音隋,则过可如字读,沱隋亦平去间耳。本作坔。考证:(《内经》岐伯曰,地为人之下,太虚之中。黄帝曰,何凭。曰,大气举之。)谨照原文何凭改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