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ǎo shì bù chū mén,è shì chuán qiān lǐ
成语简拼
HSBCMESCQL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坏事比好事传播快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0回:『常言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王柏臣接着电报十几天不报丁忧,这话早已沸沸扬扬。』

(2)…的形象,谁人不知,那个不识?』行者道:『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象我如今皈正佛门,你就不晓的了!…——明·吴承恩《西游记》

(3)…已传到了北京?』韦小宝微笑道:『常言有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朝廷担心将军真要做甚么「大明台湾…——当代·金庸《鹿鼎记》

(4)…一个不来观看。临审之时,府前好不热闹。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5)…公,赵公不以为然。——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6)…子妇人,挨肩擦背,不计其数,一齐来看。正是: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成语造句

(1)巴塘县中学的於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

(2)大勇不会写成语“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的最后一个字。

(3)练习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几个大字。

(4)萌萌写不出成语“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的拼音。

(5)宋奶奶给外甥女和外甥讲述了“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的故事。

(6)前往邢台市第二十二中学之前,北华叔叔给胤蓝和柏栋讲解了『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的历史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分字解释

出门

出门:[chūmén] (1)离家外出或远行。(2)[方] 出嫁。

好事

好事:1、[hǎoshì] (1)佛事或道场。特指为死事所做的超度仪式。扬起布幡作好事。(2)有益的事情。先驱者为国家做一件好事。(3)旧时指慈善的事情。给我做件好事吧,我的孩子。2、[hàoshì] 喜欢多事。爱参与他人事务的。

千里

千里:[qiānlǐ] 指千里马。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好:hǎo 1、<形>容貌美。《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2、<形>好;善、佳。与『坏』、『恶』相对。《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江南逢李龟年》:『正是江南好风景。』[又] 友好;和睦。《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隆中对》:『于是与亮情好日密。』3、<动>完毕;完成。韩偓《无题》:『妆好方长叹,欢余却浅颦。』4、<副>合适;合宜。《闻官军收复河南河北》:『青春作伴好还家。』5、<副>很。《智取生辰纲》:『你这客官好不晓事。』6、<形>病痊愈。《林黛玉进贾府》:『只怕他的病一生不能好的了。』hào 1、<动>喜欢;喜好。《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2、<名>玉器或钱币中间的孔。《周礼·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

事:shì 1、<名>事情。《兰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2、<名>特指战事。《过秦论》:『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3、<名>政治事务。《触龙赵太后》:『赵太后新用事。』4、<动>从事;做。《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5、<动>侍奉;服侍。《廉颇蔺相如列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6、<量>件;样;种。郑处诲《明皇杂录》:『献白玉箫管百事。』

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出:chū 1、<动>由内向外走,与『入』相对。《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又] <动使动>使……出来。《中山狼传》:『先生举手出狼。』2、<动>付出;支付。《礼·王制》:『量入以为出。』3、<动>出发。《殽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4、<动>脱离,离开。《梅花岭记》:『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红楼梦》:『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5、<动>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6、<动>发出,发布。《屈原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7、<动>出产。《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8、<动>出现,发现。《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出于西,则出于北。』《醉翁亭记》:『……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9、<动>超出,超过。《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冯婉贞》:『敌出不意,大惊扰。』10、<名>花瓣。任昉《述异记》:『花杂五色,六出。』11、<名>古代戏曲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出尘] 1.超出尘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际,潇洒出之想。』2.佛教用语。脱离烦恼的尘俗。《四十二章经》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罗汉。』[出贷] 出钱。[出閤] 1.皇子出就封国。《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出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2.指阁臣出任外职。《梁书·江蒨传》:『初,王泰出。』3.公文出嫁。元稹《七女封公文制》:『虽秾华可尚,出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用为女子出嫁的通称。[出官] 京官外调。[出降] 1.公主下嫁。2.指宫女出嫁。[出没] 1.隐现。2.出入,不一致,不相符。[出妻] 遗弃妻子。《荀子·解蔽》:『孟子恶败而出,可谓能自强矣。』也指被遗弃的妻子。《仪礼·丧服》:『出之子为母期。』[出首] 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轶败,(高)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出。』2.检举;告发。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出去来。』[出赘] 旧时指男子到女家成婚,成为女家的一员。

门:mén 1、<名>房屋及其他建筑物的出入口。《项脊轩志》:『比去,以手阖门。』[又] <名>家门。《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又] 形状或作用似门的东西。《徐霞客洗游记》:『洞门甚隘。』2、<名>做事的方法、途径、关键。《商君书·君臣》:『臣闻道民之门,在上所先。』3、<名>家族;派别。《三国志·先主传》:『汝勿妄语,灭吾门也。』《论衡·问孔》:『孔门之徒七十二子,才胜今之儒。』4、<名>类别;门类。《旧唐书·杜佑传》:『书凡九门,计二百卷。』

恶:è 1、<形>罪恶;邪恶。与『善』相对。《谏太宗十思疏》:『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指南录>后序》:『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2、<形>丑;丑陋。与『美』相对。《釆草药》:『未花时釆,则根色鲜泽;花过而釆,则根色黯恶。』3、<形>坏;不好。《论积贮疏》:『岁恶不人,请卖爵子。』《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4、<形>污秽。《五蠹》:『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报刘一丈书》:『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裾』5、<形>险恶;凶险。《<指南录>后序》:『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wù 1、<动>憎恶;讨厌;不喜欢。《鱼我所欲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2、<名>耻辱;羞辱。《史记·平原君列传》:『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3、<动>嫉妒。《赤壁之战》:『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wū 1、<代>哪里;怎么。《齐桓晋文之事》:『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满井游记》:『余之游将从此始,恶能无记?。』2、<叹>相当于『啊』、『唉』。《孟子·公孙丑上》:『恶!是何言也。』

传:chuán 1、<动>传递;传送。《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2、<动>传给;授与。《原君》:『传之子孙,受享无穷。』3、<动>传授;教授。《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动>流传。《石钟山记》:『此世所以不传也。』5、<名>流传的文字。《游褒禅山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zhuàn 1、<名>驿舍;客站。《廉颇蔺相如列传》:『舍相如广成传舍。』2、<名>驿车。《韩非子·喻老》:『遽传不用。』(遽:驿车。)3、<名>文字记载。又常指一种文体。《史记·太史公自序》:『作七十列传。』[又] <名为动>为……作传。《<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4、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奇] 1.小说体裁之一。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2.明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为传奇,以别于北杂剧。[传衣] 传授师法;继承师业。李商隐《谢书》:『自蒙半夜传后,不羡王祥得佩刀。』[传舍] 古时供行人休息住宿的处所。[传乘] 古代兵车。《晋书·舆服志》:『追锋车,去小平盖,加通幰,如轺车,驾二。追锋之名,盖取其迅速也,施于戎阵之间,是为传。』(幰xiǎn:帷幔。)[传注] 阐释经义的文字。韩愈《与李祕书论小功不税书》:『无乃别有所指,而传者失其宗乎?』

千:qiān 1、<数>千。2、<数>形容数量很大。《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里:lǐ 1、<名>古代居民的基层行政单位。顾炎武《日知录》:『以县统乡,以乡统里。』2、<名>家乡;乡里;里巷。《周处》:『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3、<量>长度单位,用于计算里程和面积,实际长度各朝代不等。《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4、<名>衣服、被褥等的内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5、<名>里面;内部;当中。《观沧海》:『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好:《丑集下·女字部》《唐韵》呼皓切《集韵》《韵会》《正韵》许皓切,□蒿上声。美也,善也。《诗·郑风》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又相善也。《诗·卫风》永以为好也。又好会也。《周礼·春官》琬圭以结好。《左传·文十二年》藉寡君之命,结二国之好。又人名。张好好,年十三,姣丽善歌,杜牧置乐籍中。见《唐书·杜牧传》。又曲名。武夷君于山顶会乡族,仙乐竞奏,唱人间好。见《武夷山志》。又《广韵》呼到切《集韵》《韵会》《正韵》虚到切,□音耗。《说文》爱而不释也。女子之性柔而滞,有所好,则爱而不释,故於文,女子为好。《诗·唐风》中心好之。又孔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璧羡尺好,三寸以为度。〈注〉羡,径也。璧羡,以起度也。好,璧孔也。又姓。见《纂文》。又叶呼厚切,音吼。《王褒·讲德论》毛嫱西施,善毁者不能蔽其好。嫫母倭傀,善誉者不能揜其丑。又叶滂佩切,音配。《楚辞·九章》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妒佳冶之芬芳兮,□母姣而自好。又叶呼□切,音诟。《诗·唐风》岂无他人,维子之好。叶上究。考证:(《周礼·地官》琬圭以结好。)谨照原书地官改春官。(《左传·文十二年》藉先君之命,结二国之好。)谨照原文先君改寡君。

事:《子集上·亅字部》(古文)叓□《唐韵》鉏吏切《集韵》《韵会》仕吏切,□音示。大曰政,小曰事。《广韵》使也,立也,由也。《释名》事,伟也。伟立也。凡所立之功也。《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又《诗·小雅》三事大夫,莫肯夙夜。〈注〉三公也。又《诗·大雅》三事就绪。〈注〉三农之事也。又奉也。《礼·曲礼》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又营也,治也。《史记·曹参世家》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又《广韵》《类篇》□侧吏切。事刃,与倳剚同。别见人部倳字注。又《韵补》叶逝支切,音时。《蔡邕词》帝曰休哉,命公三事。乃耀柔嘉,是式百司。又叶诗纸切,音始。《诗·召南》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叶沚。又叶疎语切,书上声。《韩非子·扬权篇》使鸡司夜,令狸执鼠。皆用其能,上乃无事。又叶常御切,音树。《易林》虽愠不去,复职内事。考证:(《书·大禹谟》三事正德,利用后生。)谨按后字误刊。三事与下文六字亦不连。谨照原文改为六府三事允治。

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出:《子集下·凵字部》《唐韵》赤律切《集韵》《韵会》《正韵》尺律切,□春入声。《说文》进也。《广韵》见也,远也。《增韵》出入也,吐也,写也。又生也。《尔雅·释训》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左传·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注〉秦康公,晋之甥也。又《周礼·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注〉出谓越狱逃亡也。又《增韵》斥也。《正韵》亦作黜绌。又《唐韵》《集韵》《韵会》尺类切《正韵》蚩瑞切,□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诗·小雅》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又叶敕律切,音黜。《马融·围棋赋》荧惑窘乏兮无令诈出,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又《韵补》叶侧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诔》详惟圣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又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传·西王母谣》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又叶赤至切,音炽。《楚辞·九章》窃快在其中心兮,扬厥凭而不竢。芳与泽其亲糅兮,羌芳华自中出。《灵枢经》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门:《戌集上·门字部》《唐韵》莫奔切《集韵》《正韵》谟奔切《韵会》谟昆切,□音扪。《说文》闻也。从二户,象形。《玉篇》人所出入也。在堂房曰户,在区域曰门。《博雅》门,守也。《释名》扪也。言在外为人所扪摸也。《易·同人》同人于门。〈注〉心无系吝,通夫大同,出门皆同,故曰同人於门也。《书·舜典》賔于四门,四门□□。〈传〉四门,四方之门。《礼·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门。《周礼·天官·掌舍》为帷宫,设旌门。〈注〉王行止食息,张帷为宫,树旌以表门。〈又〉设车宫辕门。〈注〉王止宿险阻之处,车以为藩,则仰车以其辕表门。今慕府亦称辕门,牙门。《楚辞·九辩》君之门以九重。〈注〉天子九门:关门、远郊门、近郊门、城门、臯门、雉门、应门、路门、寝门,亦曰库门。又谯门,城上为高楼以望者。《前汉·□胜传》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又桥门,国学门也。《后汉·儒林传》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又师门。《后汉·桓荣传》上则通达经旨,下则去家慕乡,求谢师门。又《通监》唐狄人杰,尝荐姚元崇等数十人。或谓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又《正字通》世族盛着曰门望。韩显宗疏,言门望者祖父之遗烈。又凡物关键处,皆谓之门。《易·系辞》道义之门。〈疏〉物之得宜,从此易而来,故云道义之门,谓与道义为门户也。又《老子·道德经》衆[音zhòng]妙之门。又期门,勇士也。《后汉·谯□传》帝始作期门,数为微行。〈注〉前书,武帝微行,常与侍中常侍武骑,及待诏,北地良家子能骑射者,期诸殿门,故有期门之号,自此始也。成帝微行亦然,故言始也。《班固·西部赋》期门佽飞,列刃攒鍭。又官名。《周礼·地官》司门,祭祀之牛牲系焉,监门养之。《后汉·百官志》黄门侍郞六百石,掌侍从左右给事中。〈又〉门大夫六百石。〈注〉汉官曰:门大夫二人,选四府掾属。又《周礼·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谓之门子。〈注〉将代父当门者也。《左传·襄十一年》大夫诸司门子勿顺。又地名。《左传·襄二十七年》托於木门。〈注〉木门,晋地《史记·项羽纪》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孟康注》在新丰东十七里。又《秦本纪》败三晋之师於石门。《一统志》在平阳府解州东南白径岭,踰中条山,通陕州道,山岭参天,左右壁立,间不容轨,名曰石门。又鴈门,郡名。见《前汉·地理志》。又山名。《书·禹贡》浮于积石,至于龙门。〈传〉龙门山在河东之西界。《后汉·逸民传》龎公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又《正字通》北方北极之山曰寒门。汉光武纪寒门注,师古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凛然。又星名。《史记·天官书》其南北两大星曰南门。〈注〉南门二星,在库楼南天之外门,明则氏羌贡。《天文志》大微星南四星执法,中端门,左右掖门。又姓氏也。公卿之子,敎以六艺,谓之门子。后因以为氏,后魏门文爱。又东门、西门、雍门、木门,俱复姓。《左传·宣十八年注》襄仲居东门,故曰东门氏。又乐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敎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注〉此周所存六代之乐。黄帝曰云门。又人名。《史记·秦始皇纪》使卢生求羡门高誓。〈注〉羡门,古仙人。《前汉·艺文志》逢门射法二篇。〈注〉即逢蒙。《荀子·正论篇》羿蠭门者,天下之善射者也。又《正字通》僧曰沙门桑门。《前汉·郊祀志》沙门,汉言息心削发,绝情欲,归於无为也。又《韵补》叶民坚切,音眠。《楚辞·远游》虚以待之兮,无为之先。庶类有成兮,此德之门。又叶眉贫切,音珉。《诗·邶风》出自北门,忧心殷殷。叶下贫。《荀卿·云赋》往来惽惫,通於大神。出入甚亟,莫知其门。考证:(《周礼·大司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磬,大夏,大濩,大武。)谨照原文大磬改大□。

恶:《卯集上·心字部》(古文)亚《唐韵》乌各切《集韵》《韵会》遏鄂切《正韵》遏各切,□音垩。《广韵》不善也。从心亚声。《通论》有心而恶谓之恶,无心而恶谓之过。又丑陋也。《书·洪范》六极,五曰恶。〈传〉丑陋也。《五行传》貌不恭之罚也。又瑕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筑氏》敝尽而无恶。〈注〉虽至敝尽,无瑕恶也。又粗也。《史记·项羽本纪》以恶食食项王使者。谓粗饭也。又年凶曰岁恶。又器物不良曰苦恶。又粪秽也。《前汉·昌邑王传》如是青蝇恶矣。《师古曰》恶即矢也。越王句践为吴王尝恶。又多所不可曰性恶。《后汉·华陀传》为人性恶难得意。又《广韵》乌路切《集韵》《韵会》《正韵》乌故切,□污去声。憎也,疾也。《左传·隐三年》周郑交恶。〈注〉两相疾恶也。又忌也。《礼·王制》奉讳恶。〈注〉奉谓进也,讳谓先生之名,恶谓子卯忌日,谓奉进於王,以所讳所恶也。又耻也。《孟子》羞恶之心。又《广韵》哀都切《集韵》《正韵》汪胡切《韵会》汪乌切,□音污。安也,何也。《论语》恶乎成名。《孟子》居恶在。又叹辞。《孟子》恶,是何言也。又与滹同。《礼·礼器》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古今字考》恶同滹,池同沱,即滹沱河也。古但作亚,加心作恶。加言作□,□转注。因各转声成亚,恶,□三文。《集韵》□即恶也。

传:《子集中·人字部》《广韵》直挛切《集韵》《韵会》《正韵》重缘切,□音椽。转也。《左传·庄九年》公丧戎路,传乗[音chéng]而归。〈注〉戎路,兵车。传乗[音chéng],乗[音chéng]他车。《释文》传,直专反。又丁恋反。又《正韵》授也,续也,布也。《周礼·夏官·训方氏》诵四方之传道。〈注〉传说往古之事也。读平声。又《礼·曲礼》七十曰老而传。〈注〉倦勤,传家事于子也。又《礼·内则》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席枕几不传。〈注〉移也。又《集韵》《韵会》《正韵》□株恋切,专去声。传舍。《释名》传,转也。人所止息,去者复来。转,相传无常主也。《史记·郦食其传注》高阳传舍。又《说文》遽也,驿递曰传。《礼·玉藻》士曰传遽之臣。〈注〉驿传车马,所以供急遽之令,士贱而给役使,故自称如此。又古者以车驾马,乗[音chéng]诣京师,谓之传车。后又置驿骑,用单马乗[音chéng]之,若今之递马。凡四马高足为置传,四马中足为驰传,四马下足为乗[音chéng]传,一马二马为轺传。汉律,诸当乗[音chéng]传及发驾置传者,皆持尺五寸木传信,封以御史大夫印章,其乗[音chéng]传参封之。参,三也。有期会絫封两端,端各两封,凡四封。乗[音chéng]置驰传五封之,两端各二,中央一轺,传两马再封之,一马一封,以马驾轺车而乗[音chéng]传,曰一封轺传。又关传。《周礼·地官·司关》凡所达货贿,则以节传出之。《前汉·文帝纪》〈注〉张晏曰:信也,若今过所也。如淳曰:两行书缯帛,分持其一,出入关,合之乃得过,谓之传。师古曰:今或用棨刻木为合符。《后汉·□蕃传》投传而去。〈注〉符也。丁恋切。《释名》传,转也。转移所在,执以为信也。又《集韵》《韵会》《正韵》□柱恋切,音瑑。训也。贤人之书曰传。又纪载事迹以传於世亦曰传,诸史列传是也。《释名》传,传也。以传示后人也。又续也。《孟子》传食於诸侯。又叶重伦切,音□。《前汉·叙传》帝庸亲亲,厥国五分,德不堪宠,四支不传。◎按诸字书传本有直挛、知恋、直恋三切,《广韵》分析极细,《正韵》因之。然正考经史注疏,驿传之传,平、去二音可以互读,至传道、传闻、传授之传,乃一定之平声,纪载之传,一定之去声。此音之分动静,不可易者也。《正字通》专辟动静字音之说,每於此等处,为浑同之说以乱之,此断断不可从者。又按《广韵》二仙,传,直挛切,音椽,又持恋,丁恋二切。三十三线,传,直恋切,即持恋切。知恋切,即丁恋切。丁恋切盖用交互门法,不如用音和知恋切为安也。考证:(《左传·庄九年》传乗[音chéng]而归。注传乗[音chéng],乗[音chéng]他小车。)谨照原文省小字。(〈注〉传,直专反。)谨照原书注改释文。(《礼·内则》父母,舅姑之衣衾,簟度枕几不传。)谨照原文簟度改簟席。(《周礼·地官·司关》凡所达货贿,则以节传出之。〈注〉张晏曰,信也,)谨按张晏曰云云乃汉书注,非周礼注。注字上增前汉文帝纪五字。

千:《戌集中·革字部》《广韵》七然切《集韵》《韵会》亲然切,□音迁。《广韵》秋千,绳戏也。《集韵》秋千,北方戏,以习轻趫者。《张有·复古编》词人高无际作秋千赋,汉武帝后庭绳戏。本云千秋,祝寿词也,语伪转为秋千。后人伪为秋千。

里:《酉集下·里字部》《广韵》良已切《集韵》两耳切《正韵》良以切,□音裏。《尔雅·释言》里,邑也。《诗·郑风》将仲子兮,无踰我里。〈传〉里,居也。《周礼·地官·遂人》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前汉·□法志》在壄曰庐,在邑曰里。《风俗通》五家为轨,十轨为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又《正韵》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又忧也。《诗·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笺〉里,忧也。又姓。《左传·昭十七年》郑之未灾也,里析告子产。〈注〉里析,郑大夫。又百里、相里,复姓。又地名。《左传·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诱子华而杀之南里。〈注〉南里,郑地。又山名。《史记·封禅书注》高里山,在泰山下。又《五代史·附录》契丹所居曰枭罗个没里。〈注〉没里者,河也。又古夫称妻曰乡里。《南史·张彪传》我不忍令乡里落它处。《沈约·山阴柳家女诗》还家问乡里,讵堪持作夫。又《正韵》汉制:长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后世因谓外戚为戚里。又《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里为式,然后可以传衆[音zhòng]方。〈注〉里,读为已,声之误也。《释文》里,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