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鹄之志

鸿鹄之志,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鸿鹄之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hóng hú zhī zhì
成语注音
ㄏㄨㄥˊ ㄏㄨˊ ㄓㄧ ㄓㄧˋ
成语正音
鹄,不能读作『ɡǔ』。
成语简拼
HHZZ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鴻鵠之志
成语辨形
鸿鹄,不能写作『洪湖』。
成语谜语
二鸟志
成语英文
high aspirations
成语法文
grand idéal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鸿鹄: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志:志向。比喻远大志向。

成语释义

鸿鹄,即天鹅,秋天南飞避寒,一飞千里。『鸿鹄之志』言像鸿鹄一举千里般的壮志,比喻志向远大。语出《吕氏春秋·士容论》。

成语用法

一、[义]比喻志向远大。[类]用在『志向远大』的表述上。[例](1)一个人要先立鸿鹄之志,将来才能建烜赫之功。(2)那些鼠目寸光的人,怎麽能了解我的鸿鹄之志?(3)你空有鸿鹄之志,却不肯努力求学,如何能够实现呢?(4)他虽然家境贫困,却从小立下鸿鹄之志,发誓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5)既然立下鸿鹄之志,就该脚踏实地,奋发努力,否则只是好高骛远而已。二、作主语、宾语;指大志。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壮志凌云、青云之志、凌云之志、胸怀大志、雄心壮志、志在千里、雄心万丈、千里之志、燕雀岂知雕鹗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雀安知鸿鹄志、燕雀不知鸿鹄志

反义词

胸无大志、碌碌无为、无所事事

成语接龙

1、鸿鹄之志→志高气扬→扬扬自得→得意忘象→象齿焚身→身外之物→物离乡贵→贵不期骄→骄佚奢淫→淫词亵语→语近指远→远交近攻→攻过箴阙→阙一不可→可见一斑→斑衣戏彩→彩云易散→散阵投巢→巢焚原燎→燎若观火→火妻灰子→子虚乌有→有头有尾→尾大不掉→掉以轻心→心如火焚→焚香扫地→地丑德齐→齐镳并驱→驱雷策电→电光石火→火冒三尺→尺璧寸阴→阴凝坚冰→冰雪聪明→明争暗斗→斗米尺布→布衣之交→交口称赞→赞不絶口→口讲指画→画地刻木→木本水源→源源而来→来好息师→师出无名→名山大川→川流不息→息交绝游→游思妄想→想方设法→法不阿贵→贵远鄙近→近交远攻→攻疾防患→患得患失→失魂落魄→魄消魂散→散言碎语→语不投机→机关用尽→尽心尽力→力透纸背→背乡离井→井井有法→法灸神针→针头线尾→尾生抱柱→柱天踏地→地塌天荒→荒诞无稽→稽古振今→今是昨非→非同小可→可想而知→知过能改→改梁换柱→柱石之坚→坚忍不拔→拔丁抽楔

2、鸿鹄之志→志盈心满→满打满算→算尽锱铢→铢分毫析→析律贰端→端本正源→源源不断→断章取义→义薄云天→天各一方→方正不阿→阿谀奉承→承前启后→后继无人→人中骐骥→骥伏盐车→车量斗数→数不胜数→数米量柴→柴米夫妻→妻荣夫贵→贵极人臣→臣心如水→水晶灯笼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隋书·卷六四·李圆通等列传》:『史臣曰:「……圆通、护儿之辈,定和、铁杖之伦,皆一时之壮士,困於贫贱。当其郁抑未遇,亦安知其有鸿鹄之志哉!」』

(2)《南史·卷六一·陈伯之等列传》:『论曰:「……庆之初同鷰雀之游,终怀鸿鹄之志,及乎一见任委,长驱伊、洛。」』

(3)《吕氏春秋·士容论》:『其邻桎其後足,狗乃取鼠。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源)

(4)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

(5)肉眼愚民,不识高贤,正所谓燕雀岂知鸿鹄之志,无足怪也。▼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一折

(6)《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晋书·卷四二·王濬列传》:『濬曰:「陈胜有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8)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大丈夫仗鸿鹄之志,据英杰之才。』

(9)既然立下鸿鹄之志,就该脚踏实地,奋发努力,否则只是好高骛远而已。

(10)他虽然家境贫困,却从小立下鸿鹄之志,发誓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

(11)一个人要先立鸿鹄之志,将来才能建烜赫之功。

(12)那些鼠目寸光的人,怎麽能了解我的鸿鹄之志?

成语造句

(1)成语「鸿鹄之志」好像和二十四史有关。

(2)打开本子,上面赫然是“鸿鹄之志”几个大字。

(3)丹丹不会写成语“鸿鹄之志”的最后一个字。

(4)鸠山将于本月赴纽约出席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首脑会议,届时他将在会上阐述这项政策。与即将卸任的日本政府所曾提出的同期减排8%的目标相比,这项政策大有鸿鹄之志的高远目标。

(5)萌萌写不出成语“鸿鹄之志”,因此期中考试只考了98分。

(6)你们这些目光短浅的人,是不会理解我的鸿鹄之志的。

(7)他,王青云,一个有著鸿鹄之志的男人,却在一夕之间失去工作、妻子,和女儿;

(8)忻州七中的傅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鸿鹄之志”。

(9)阎奶奶给孙女和小外甥女讲述了“鸿鹄之志”的成语故事。

(10)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几个大字。

(11)荞峰大哥哥给一嶷和方英讲述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历史典故

(12)宜阳县人仁学校的奉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13)金塔县双城中学的潭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燕雀岂知鸿鹄之志”。

(14)跃强叔叔给婧晴和海伟讲解了“燕雀岂知鸿鹄之志”的历史故事。

(15)超越自己,逐步走向成功!毛遂自荐求展鸿鹄之志,诸葛尽瘁图报知遇之恩。

(16)只要我们万众一心,锲而不舍,中大的鸿鹄之志,终必得竟其成!

(17)鸿鹄之志:你们这些目光短浅的人,是不会理解我的鸿鹄之志的。

(18)爱德华兹胸有鸿鹄之志。

(19)穷且益坚,不坠鸿鹄之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吕氏春秋·士容》:『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史记·陈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成语典源

《吕氏春秋·士容论》齐有善相狗者,其邻假以买取鼠之狗,期年乃得之,曰:『是良狗也。』其邻畜之数年而不取鼠,以告相者,相者曰:『此良狗也。其志在獐麋豕鹿,不在鼠;欲其取鼠也,则桎之。』其邻桎其後足,狗乃取鼠。夫骥骜之气,鸿鹄之志,有谕乎人心者诚也。人亦然。诚有之则神应乎人矣,言岂足以谕之哉?此谓不言之言也。[注](1)典故或见於《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2)相狗:观察品评狗的优劣。相,音ㄒㄧㄤˋ,视。(3)假:请、托。(4)期年:一周年。期,音ㄐㄧ,周期。(5)桎:音ㄓˋ,束缚。(6)骥骜:皆千里马名。骜,音ㄠˊ。(7)谕:表明,印证。

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阳城雇农陈胜在劳作休息时说:『各位兄弟,将来富贵了不能相互忘记。』其他雇农笑他无知。陈胜叹气道:『燕子与麻雀是不可能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的。』

成语典故

『鸿鹄之志』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比喻人有像鸿鹄一举千里的远大志向。《吕氏春秋·士容论》记载:齐国有一个人很会相狗,他邻居托他买一只能捕鼠的狗,过了一年才买到。他告诉邻居说:『这是一条好狗。』邻居养了几年,那狗却不捕鼠,他就告诉相狗的人。那人对他说:『这是一条好狗,牠的志向在追逐獐麋豕鹿,而不在捕鼠;你把牠的脚绑起来,牠就会开始捕鼠了。』邻人就把狗的後脚绑着,狗果然捕鼠了。骥骜的气势,鸿鹄的大志,有可以印证人心的,就是精诚,有了精诚之心,自然神人相应,那是不能用言语说明的。後来『鸿鹄之志』被用来比喻志向远大。

分字解释

鸿鹄

鸿鹄:[hónghú] 即天鹅。因飞得很高,所以常用来比喻志向远大的人。鸿鹄之志。――《史记·陈涉世家》;慕鸿鹄以高翔。――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

鸿

鸿:hóng 1、<名>大型雁类的泛称。《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名>书信。《西厢记》:『自别颜范,鸿稀鳞绝,悲怆不胜。』3、通『洪』。(1)<形>大。《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2)<名>洪水。《荀孑·成相》:『禹有功,抑下鸿。』(3)<形>强盛。《吕氏春秋·执一》:『五帝以昭,神农以鸿。』[鸿儒] 大儒,泛指学识广博的人。[鸿绪] 祖先的基业,多指帝王世传的大业。[鸿洞] (1)虚空混沌的样子。(2)弥漫无边,连成一片。

鹄:hú <名>天鹅。《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gǔ<名>箭靶的中心。

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志:zhì 1、<名>心意;志向。《观沧海》:『歌以咏志。』《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动>立志。《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动>记忆;记;记住。《屈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4、<名>标记。《南齐书·韩系伯传》:『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5、<动>做标志。《桃花源记》:『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6、<名>记事的书或文章。《项脊轩志》:『余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7、<名>通『痣』,皮肤上的斑或小疙瘩。《梁书·沈约传》:『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

鸿

鸿:《亥集中·鸟字部》《唐韵》户工切《集韵》《韵会》《正韵》胡公切,□音洪。《说文》鸿,鹄也。《玉篇》鸿,鴈也。诗传云:大曰鸿,小曰鴈。《陆玑疏》鸿羽毛光泽纯白,似鹤而大,长颈,肉美如鹰。又有小鸿如凫,色白,今人直谓之鸿。《易·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又旗名。《礼·曲礼》前有车骑,则载飞鸿。《郑注》鸿取飞有行列也。又通作洪,大也。《史记·河渠书》禹抑鸿水。《楚辞·天问》不任汨鸿,何以尙之。〈注〉鸿,大水也。又佣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为笋簴,小首而长,抟身而鸿,若是者谓之鳞属,以为笋。〈注〉鸿,佣也。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桡之,以眡其鸿杀之称也。〈疏〉释云:鸿即上文强是也。杀,即上文弱是也。又地名。《左传·昭二十一年》齐师宋师败吴师于鸿口。〈注〉梁国睢阳县东有鸿口亭。又鸿沟。《史记·苏秦传》大王之地,南有鸿沟。〈注〉在荥阳。又虫名。蜚鸿。《史记·周本纪》蜚鸿满野。〈注〉蠛蠓也。又姓。卫大夫鸿骝魋,见《左传》。鸿安丘,见《后汉书》。又人名。大鸿,尧臣名。梁鸿,汉人。又《广韵》《韵会》胡孔切《集韵》户孔切,□音汞。与澒同。《扬雄·羽猎赋》鸿絧緁猎。《师古注》鸿絧,直驰貌。又鸿蒙,元气也。《淮南子·俶真训》以鸿蒙为景柱。〈注〉东方之野日所出。又《集韵》《类篇》□虎孔切,音嗊。义同。又《集韵》胡贡切,音□。鸿洞,深远。一曰相连次貌。又《字汇》古送切,音贡。《淮南子·精神训》澒蒙鸿洞。〈注〉鸿,读如子赣之赣。又叶胡光切,音黄。《吕氏春秋》彭祖以寿,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农以鸿。考证:(搏身而鸿。)谨照周礼原文搏身改抟身。(《广韵》《韵会》胡孔切,《集韵》户孔切,□音永。)谨照原文音永改音汞。(《扬雄·校猎赋》鸿絧緁猎。)谨照原文校猎赋改羽猎赋。(《淮南子·俶真训》以鸿蒙为景。〈注〉鸿蒙,东方日所出地。)谨照原文为景下增柱字。鸿蒙东方日所出地改东方之野日所出。

鹄:《亥集中·鸟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胡沃切,音翯。《说文》鸿鹄也。《颜师古曰》鹄,水鸟,其声鹄鹄。《本草》鹄大於鴈,羽毛白泽,其翔极高,而善步。一名天鹅。《史记·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又黄鹄。《玉篇》黄鹄仙人所乗[音chéng]。《前汉·贾谊传》黄鹄之一举知山川之纡曲,再举知天地之圆方。又鹄立。《后汉·袁绍传》瞻望鹄立。〈注〉企伫之状,如鹄立也。又鹄苍,犬名。见《博物志》。又《尔雅·释器》象谓之鹄。《郭注》鹄,治朴之名,谓治其朴未成器也。又《后汉·吴良传》大仪鹄发。〈注〉鹄发即鹤发。又《集韵》《正韵》□姑沃切,音牿。《周礼·天官·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豹侯,设其鹄。《郑司农云》鹄,鹄毛也。四尺曰鹄,谓之鹄者,取名於鳱鹄。鹄小鸟难中,是以中之谓隽。一说鹄,鸟之大者,有力飞远,故正鹄取此。《礼·射仪》循声而发,不失正鹄。〈注〉画布曰正,栖皮曰鹄。鹄之言梏也。梏直,言人正直乃能中也。又姓。见《万姓统谱》。又《正字通》音告。地名。鹄泽。《诗·唐风》从子于鹄。《毛传》鹄,曲沃邑也。《前汉·地理志》鹄泽。〈注〉孟康读告。又《吕览》鹄乎其羞周智虑也。〈注〉鹄读如浩,大也。○按《正字通》云:《转注古音》《读书通》俱云鹄通作鹤。《淮南子·览冥训》:鸿鹄,鶬鹤,莫不惊惮伏窜。《班固·西都赋》:□鹤白鹭,黄鹄鵁鹳。《左思·吴都赋》:鸟则鸘鹄、鶄鹤。皆分鹄、鹤为二,至於《别鹤操》雄鹄、雌鹄,《刘孝标·辨命论》龟鹄千岁,《费昶·捣衣》诗开韫舒龟鹄,古本皆作鹤,俗伪为鹄,岂可据此谓鹄即鹤也。鹤不过叶音同鹄耳,《嵆康·琴赋》鹤与曲叶读如鹄,岂可言鹄即是鹤,故鹤不宜与鹄通。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志:《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职吏切《正韵》支义切,□音鋕。《说文》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论语》志於道。《诗序》在心为志。又《广韵》意慕也。《仪礼·大射仪》不以乐志。〈注〉志者,意所拟度也。《礼·少仪》问卜筮曰:义欤,志欤。义则可问,志则否。〈注〉义,正事也。志,私意也。又准志也。《书·盘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准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又章志也。《礼·檀弓》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疏〉故为盛礼,以章明志识也。又本志也。《左传·襄元年》谓之宋志。〈注〉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又《左传·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注〉为礼,以制好恶喜怒哀乐六志。又记也。与志同。或作识。《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前汉书》有十志。《师古曰》志,记也。积记其事也。《后汉·刘骏传》博见强志。又《集韵》昌志切。与帜通。旗也。《史记·张丞相传》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又箭镞也。《尔雅·释器》金镞翦羽谓之鍭,骨镞不翦羽谓之志。〈注〉镞,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又叶真而切,音支。《楚辞·九章》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