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死断亡

出死断亡,指效死捐生。《荀子·富国》:『故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其所是焉诚美,其所得焉诚大,其所利焉诚多。』

出死断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ū sǐ duàn wáng
成语注音
ㄔㄨ ㄙㄧˇ ㄉㄨㄢˋ ㄨㄤˊ
成语简拼
CSDW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出死斷亡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效死捐生。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为效死献身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出死断亡→亡不旋踵→踵事增华→华屋山丘→丘山之功→功若丘山→山溜穿石→石泐海枯→枯骨生肉→肉朋酒友→友风子雨→雨打风吹→吹弹歌舞→舞弊营私→私心自用→用其所长→长驱深入→入境问禁→禁舍开塞→塞上江南→南征北战→战不旋踵→踵迹相接→接踵而至→至死不二

2、出死断亡→亡国灭种→种学绩文→文山会海→海涵地负→负衡据鼎→鼎镬如饴→饴含抱孙→孙庞斗智→智尽能索→索隐行怪→怪力乱神→神清气茂→茂林修竹→竹马之友→友风子雨→雨愁烟恨→恨如头醋→醋海翻波→波谲云诡→诡变多端→端本澄源→源远流长→长斋绣佛→佛头著粪

3、出死断亡→亡国灭种→种玉蓝田→田月桑时→时易世变→变色易容→容头过身→身无寸铁→铁中铮铮→铮铮铁骨→骨鲠在喉→喉长气短→短吃少穿→穿宵连夜→夜静更深→深闭固距→距人千里→里通外国→国步艰难→难如登天→天末凉风→风和日美→美玉无瑕→瑕瑜互见→见微知萌

4、出死断亡→亡国破家→家常里短→短褐不全→全能全智→智穷才尽→尽忠竭力→力均势敌→敌不可纵→纵曲枉直→直言取祸→祸福同门→门无杂宾→宾朋满座→座无虚席→席丰履厚→厚貌深情→情见乎词→词正理直→直权无华→华屋山丘→丘山之功→功成不居→居安虑危→危言高论

5、出死断亡→亡国破家→家徒四壁→壁垒森严→严气正性→性命关天→天道宁论→论长说短→短衣匹马→马革盛尸→尸鸠之平→平心静气→气血方刚→刚正不阿→阿党比周→周情孔思→思前想后→后患无穷→穷猿失木→木落归本→本末倒置→置若罔闻→闻风而逃→逃之夭夭→夭桃秾李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本大爷给欢欢和丫丫讲解了“出死断亡”的成语典故。

(2)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出死断亡”几个大字。

(3)东风初级中学的禽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出死断亡”。

(4)航航写不出成语“出死断亡”,因此期中考试只考了98分。

(5)小加不会写成语“出死断亡”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荀子·富国》:『故仁人在上,百姓贵之如帝,亲之如父母,为之出死断亡而愉者,无它故焉;其所是焉诚美,其所得焉诚大,其所利焉诚多。』

分字解释

出:chū 1、 <动> 由内向外走,与『入』相对。《国殇》:『出不入兮往不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又] <动使动> 使……出来。《中山狼传》:『先生举手出狼。』2、 <动> 付出;支付。《礼·王制》:『量入以为出。』3、 <动> 出发。《殽之战》:『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触龙说赵太后》:『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4、 <动> 脱离,离开。《梅花岭记》:『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 红楼梦》:『记得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要化我去出家。』5、 <动> 离京为官,外放,外迁。《张衡传》:『永和初,出为河间相。』《琵琶行》:『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6、 <动> 发出,发布。《屈原列传》:『每一令出,平伐其功。』7、 <动> 出产。《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8、 <动> 出现,发现。《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出于西,则出于北。』《醉翁亭记》:『……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9、 <动> 超出,超过。《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冯婉贞》:『敌出不意,大惊扰。』10、 <名> 花瓣。任昉《 述异记》:『花杂五色,六出。』11、 <名> 古代戏曲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出尘] 1.超出尘俗。孔稚珪《北山移文》:『耿介拔俗之际,潇洒出之想。』2.佛教用语。脱离烦恼的尘俗。《 四十二章经》二三:『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罗汉。』[出贷] 出钱。[出閤] 1.皇子出就封国。《南齐书·江谧传》:『诸皇子出用文武主帅,皆以委谧。』2.指阁臣出任外职。《 梁书·江蒨传》:『初,王泰出。』3.公文出嫁。元稹《七女封公文制》:『虽秾华可尚,出未期,而汤沐先施,分封有据。』后用为女子出嫁的通称。[出官] 京官外调。[出降] 1.公主下嫁。2.指宫女出嫁。[出没] 1.隐现。2.出入,不一致,不相符。[出妻] 遗弃妻子。《荀子·解蔽》:『孟子恶败而出,可谓能自强矣。』也指被遗弃的妻子。《 仪礼·丧服》:『出之子为母期。』[出首] 1.自首。《晋书·华轶传》:『寻而轶败,(高)悝藏匿轶二子及妻,崎岖经年,既而遇赦,悝携之出。』2.检举;告发。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我将这简贴儿去夫人行出去来。』[出赘] 旧时指男子到女家成婚,成为女家的一员。

死:sǐ 1、 <动> 死亡;失去生命。《齐桓晋文之事》:『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又] <动为动> 为……而死。《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 <名> 死去的人。《中山狼传》:『先生之恩,生死而骨肉也。』3、 <形> 坏死的;失去知觉的。《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4、 <形> 拼死;竭尽全力的。《史记·吴太伯世家》:『越使死士挑战。』5、 <动> 丧失;消失。《荀子·大略》:『流言止焉,恶言死焉。』6、 <名> 通『尸』。《汉书· 陈汤传》:『汉遣使三辈至 康居求谷吉等死。』

断:duàn 1、 <动> 截断;断开。《荆轲刺秦王》:『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察今》:『故曰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伶官传序》:『至于扩、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2、 <动> 阻隔;隔断。《愚公移山》:『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李愬雪夜入蔡州》:『留五百人镇之,以断洄曲及诸道桥梁。』3、 <动> 断绝;中止。《滕王阁序》:『雁陈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雨脚如麻未断绝。』《促织》:『成顾 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4、 <动> 拒绝;回绝。《 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5、 <动> 判断;决断。《 赤壁之战》:『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石钟山记》:『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6、 <副> 绝对;一定。李商隐《无题》:『断无消息石榴红。』[断肠] 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忧伤到极点。[断鸿] 失群的孤雁。[断魂] 销魂神往。形容情深或哀伤。[断狱] 审理或判决罪案。

亡:wáng 1、 <动> 逃跑。《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2、 <动> 丢失;失掉。《智子疑邻》:『暮而果大亡其财。』《六国论》:『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3、 <动> 灭亡。《子鱼论战》:『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过秦论》:『遂并起而亡秦族矣。』4、 <动> 死亡。《赤壁之战》:『今 刘表新亡,二子不协。』5、 <动> 通『忘』。忘记。《韩非子·说林》:『人不能自止于足,而亡其富之涯矣。』wú 1、通『无』。一指『没有』,一指『不』。《愚公移山》:『河曲智叟亡以应。』《报刘一丈书》:『他日来,幸亡阻我也。』[亡命] 逃亡(在外)。又指逃亡在外的人。不要命的人,同『亡命之徒』。

出:《子集下·凵字部》《唐韵》赤律切《集韵》《韵会》《正韵》尺律切,□春入声。《说文》进也。《广韵》见也,远也。《增韵》出入也,吐也,写也。又生也。《尔雅·释训》男子谓姊妹之子为出。《左传·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注〉秦康公,晋之甥也。又《周礼·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杀。〈注〉出谓越狱逃亡也。又《增韵》斥也。《正韵》亦作黜绌。又《唐韵》《集韵》《韵会》尺类切《正韵》蚩瑞切,□推去声。自中而外也。又《正韵》凡物自出,则入声。非自出而出之,则去声。然亦有互用者。又叶尺伪切,吹去声。《诗·小雅》匪舌是出,维躬是瘁。又叶敕律切,音黜。《马融·围棋赋》荧惑窘乏兮无令诈出,深念远虑兮胜乃可必。又《韵补》叶侧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诔》详惟圣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又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传·西王母谣》白云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又叶赤至切,音炽。《楚辞·九章》窃快在其中心兮,扬厥凭而不竢。芳与泽其亲糅兮,羌芳华自中出。《灵枢经》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死:《辰集下·歹字部》《广韵》息姊切《集韵》《韵会》《正韵》想姊切,□斯上声。《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气穷也。《释名》死者,澌也,若冰释澌然尽也。《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关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气聚散耳。《礼·曲礼》庶人曰死。《礼·檀弓》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又《周礼·天官·疾医注》少曰死,老曰终。又《山海经》有不死国,在南海大荒中。《郭璞赞》赤泉驻年,神木养命。禀此遐龄,悠悠无竟。又圆丘山有不死树。《郭璞赞》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又《山海经》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不死山。又《刘孟会云》祖州海岛产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又姓。自、死、独、膊,代北四姓也。见《氏族略》。又叶息利切,音四。《宋玉·九辩》愿徼□而有待兮,泊莽莽与埜草同死。叶上至。《说文》从人作□。又□,同。

断:《卯集下·斤字部》《唐韵》《正韵》都管切《集韵》《韵会》覩缓切,□音短。《说文》作□。截也。《书·盘庚》乃断弃汝。〈传〉断,绝也。《诗·商颂》是断是迁。〈疏〉於是斩断之。又《广韵》《正韵》徒管切《集韵》《韵会》杜管切,□音□。绝也。《羣经音义》既绝曰断。《释名》断,段也。分为异段也。《易·系辞》其利断金。〈疏〉其纤利能断截於金。又《集韵》徒玩切《正韵》杜玩切,□音段。义同。又《广韵》丁贯切《集韵》《韵会》《正韵》都玩切,□音锻。决也。《易·系辞》以断天下之疑。〈疏〉决断天下之疑。又《书·秦誓》断断猗无他技。〈疏〉断断,守善之貌。又《周礼·地官·司徒》凡万民之不服敎,而有狱讼者,与有地治者,取而断之。又《韵补》叶多卷切。《白居易·寄元九诗》一病经四年,亲友书信断。彼独是何人,心如石不转。又叶徒眷切。《鲍照·拟古》居人掩闺卧,行子中夜饭。野风吹秋木,行子心肠断。

亡:《子集上·亠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武方切,音忘。失也。《孟子》乐酒无厌谓之亡。〈注〉谓废时失事也。《家语》楚人亡弓,楚人得之。又灭也。《庄子·田子方》楚王与凡君坐。少焉,楚左右曰:凡亡者三。凡君曰:凡之亡也,不足以丧,吾存。又《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丧礼哀死亡。又逃也。《大学》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又《前汉·韩信传》萧何闻信亡,自追之。又与忘同。《诗·邶风》心之忧矣,曷维其亡。又《正韵》同无。《诗·邶风》何有何亡,黾勉求之。《毛传》亡谓贫也。《说文》从入从□。《徐曰》□音隐,隶作亡。《艺苑雌黄》古惟用兦字,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兦之兦,今又变林为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