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竹箭

东南竹箭,比喻优秀人才。《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东南竹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ōng nán zhú jiàn
成语注音
ㄉㄨㄙ ㄣㄢˊ ㄓㄨˊ ㄐㄧㄢˋ
成语简拼
DNZJ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東南竹箭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优秀人才。

成语用法

作主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相关成语

近义词

东南之秀、东南之宝、东南之美

成语接龙

东南竹箭→箭穿雁嘴→嘴清舌白→白头之叹→叹为观止→止戈散马→马足龙沙→沙鸥翔集→集矢之的→的一确二→二竖为虐→虐老兽心→心神不定→定乱扶衰→衰当益壮→壮发冲冠→冠袍带履→履汤蹈火→火耕水种→种学绩文→文治武力→力透纸背→背山起楼→楼船箫鼓→鼓吻弄舌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尔其荆衡杞梓,东南竹箭,备器用于庙堂者众矣。唯王褒、庚信奇才秀出,牢笼于一代。▼《周书·王褒庚信传赞》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赫然是“东南竹箭”几个大字。

(2)帆帆写不出成语“东南竹箭”的拼音。

(3)关关不会写成语“东南竹箭”的最后一个字。

(4)浠彤大哥哥给郭睦和湣娇讲了“东南竹箭”的典故。

(5)阳东县第一中学的祖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东南竹箭”。

(6)尔其荆衡杞梓,东南竹箭,备器用于庙堂者众矣。唯王褒、庚信奇才秀出,牢笼于一代。见《周书·王褒庚信传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分字解释

东南

东南:[dōngnán]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东:dōng 1、 <名> 东方;东边。《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器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又] <动> 向东;朝东。《望洋兴叹》:『东西而视,不见水端。』《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 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取要害之郡。』2、 <名> 主人。《礼记·曲礼》有『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之说,以后遂称主人为东。《红楼梦》:『况且你都拿出来做这个东也不够。』[东床] 指女婿。[东第] 王公贵族所居的府第。[东宫] 太子居住的地方。又指太子。[东君] 日神。春神。东王公。[东隅] 东方日出之处,指早晨。

南:nán 1、 <名> 方向,同『北』相反。《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2、 <动> 向南走。《 墨子·贵义》:『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3、 <名> 古代乐舞名称。《诗经·鼓钟》:『以雅以南。』nān见『南无』。[南冠] 楚人冠名。后借把羁留异地或作为囚犯的代称。[南柯梦] 比喻空幻和富贵得失天常。[南亩] 南面田地向阳,利于农作物生长,故古代农田多向南开。后泛指农田。[南云] 南飞的云,古诗文中常借以表达思亲、怀乡之情。[南枝] 南向的树枝,后常借指故乡。[南无] 又写作『南膜』,梵语音译字。佛教用语,表示对佛的尊敬和虔诚。

竹:zhú 1、 <名> 竹子。《桃花源记》:『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冈竹楼记》:『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2、 <名> 竹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然抱茅入竹去。』3、 <名> 竹制的管乐器。《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南亭集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竹帛] 竹简和白绢。古代用竹帛作为书写工具,故以其泛指典籍史册。[竹马] 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

箭:jiàn古代兵器,长约二三尺的细杆装上尖头,杆的末梢附有羽毛,搭在弓弩上发射。

东:《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正韵》德红切《集韵》《韵会》都笼切,□音蝀。《说文》动也。阳气动,于时为春。《书·尧典》平秩东作。《孔传》岁起於东,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木也,其帝太皡。又《史记·历书》日起於东,月起於西。《郑樵·通志》日在木中曰东,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又《诗·大雅》东有启明。又《尔雅·释地》东至于泰远。又姓。《圣贤羣辅录》舜友东不訾。又叶当经切,音丁。《诗·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又叶都郞切,音当。《杨泉·蚕赋》粤召仆夫,筑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东。○按《说文》东自为部,今倂入。

南:《子集下·十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那含切,音男。《说文》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徐曰》南方主化育,故曰主枝任也。《前汉·律正志》太阳者,南方。南,任也。阳气任养物,於时为夏。《白虎通》八月之律,谓之南吕何。南者,任也。言阳气尚有任生荠麦也。又乐名。《诗·小雅》以雅以南。《韵会》南亦雅乐名,犹九夏也,南夏皆文明之方,故名南。周南召南,亦乐名。又姓。《韵会》鲁大夫南遗。《宋书·律志》班左并驰,董南齐辔。又双南,金也。《范仲淹金在熔赋》英华既发,双南之价弥高。鼓铸未停,百链之功可待。又《翻译名义》合掌作礼曰和南。《淳化帖卫夫人书》卫和南。又《韵补》叶尼心切,音宁。《诗·邶风》远送于南。沈重读。《陆云·喜霁赋》朱明启□,凯风自南,复火正之旧司,黜后土于重阴。

竹:《未集上·竹字部》《广韵》《集韵》《韵会》张六切《正韵》之六切,□音竺。《说文》冬生青草,象形。下垂箁箬也。《竹谱》植类之中,有物曰竹。不刚不柔,非草非木。小异空实,大同节目。〈又〉竹虽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鲜育,五岭实繁。《诗·卫风》绿竹猗猗。《礼·月令》日短至,则伐木取竹箭。《周礼·夏官》东南曰扬州,其利金、锡、竹箭。《史记·货殖传》渭川千亩竹,其人与千户侯等。《释名》竹曰个。《淮南子·俶真训》竹以水生。又八音之一。《周礼·春官》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竹。《礼·乐记》竹声滥,滥以立会,会以聚衆[音zhòng]。《史记·律书注》古律用竹。《前汉·律正志》黄帝使泠纶,自大夏之西,崑仑之阴,取竹之解谷生,其窍厚均者,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释名》竹曰吹。吹,推也,以气推发其声也。又竹□。《左传注》造□书于竹□。又竹帛。《史记·孝文纪》请着之竹帛,宣布天下。《说文》着之竹帛谓之书。又竹花,竹实。《谢灵运·晋书》元康二年,巴西界竹生花,紫色,结实。《本草》竹花一名草华。《庄子·秋水篇》鵷雏非练实不食。〈注〉练实,竹实也。又竹醉日。《岳阳风土记》五月十三日谓之龙生日,可种竹,《齐民要术》所谓竹醉日也。又地名。《尔雅·释地》觚竹、北户、西王母、日下,谓之四荒。《史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前汉·地理志》孤竹在辽西令支县。〈又〉沛郡有竹县。〈注〉今竹邑。〈又〉广汉郡属县有绵竹。〈又〉零陵郡竹山县。《水经注》藉水东南流,与竹岭水合。《穆天子传》我徂黄竹。《零陵记》桂竹之野。《杨慎集》桂竹,后称贵竹,今贵州。《福建志》南安县有苦竹山。又官名。《唐书·百官志》司竹监掌植竹苇,供宫中百司帘篚之属。又书名:《竹书纪年》《戴凯之·竹谱》《刘美之·续竹谱》。又姓。《广韵》伯夷、叔齐之后,以竹为氏。后汉有下邳相竹曾。又草名。《永嘉郡志》青田县有草,叶似竹,可染碧,名为竹青。《宛陵诗注》锦竹,草名,似竹而斑。又木名。《益部方物略》竹柏,生峨嵋山,叶繁长而箨似竹。又花药名。《本草》石竹,瞿麦也。鹿竹、菟竹,黄精也。玉竹,葳蕤也。又菜名。《齐民要术》竹菜,生竹林下,似芹科而茎叶细,可食。《羣芳谱》淡竹叶,一名竹叶菜,嫩时可食。又果名。《桂海虞衡志》木竹,子、皮色、形状全似大枇杷,肉甘美,秋冬间实。又□名。《赞宁·笋志》竹根有□,大如猫,其色类竹,名竹豚,亦名稚子,杜诗所谓笋根稚子也。又鱼名。《桂海虞衡志》竹鱼出漓水,状如青鱼,味似鳜。又酒名。《张协·七命》豫北竹叶。《张华诗》苍梧竹叶清。又《集韵》敕六切,音畜。萹竹,草名。又与属玉之属通,鸭也。《扬雄·蜀都赋》独竹孤鶬。又叶职律切。《谢惠连·雪赋》雪宫建于东国,雪山峙于西域。岐昌发咏于来思,姬满申歌于黄竹。曹风以麻衣比色,楚谣以幽兰俪曲。〈注〉曲,区聿切。竹,职律切。考证:(《史记·货殖传》渭川千亩竹,其人与万户侯等。)谨照原文万户改千户。(《前汉·律正志》黄帝使冷纶。)谨照原文冷纶改泠纶。

箭:《未集上·竹字部》《广韵》《集韵》《韵会》□子贱切,音饯。《说文》矢也。《扬子·方言》自关而东曰矢,江、淮曰□,关西曰箭。《释名》箭,进也。又竹之小者曰箭。《周礼·夏官》东南曰扬州,其利金锡竹箭。〈注〉箭,筱也。《史记·夏本纪》震泽致定,竹箭既布。《竹谱》箭竹,高者不过一丈,节间三尺,坚劲,中矢。江南诸山皆有之,会稽所生最精好。又漏箭。《周礼·挈壷氏注》主定漏刻,先王分十二时於一书一夜,间以漏箭,准十二时为百刻,分书夜而定长短,故立此官掌之。又博箸也。《博雅》博箸谓之箭。又《华山记》箭括峰上有穴,裁见天日,攀缘自穴中而上,有至绝顶者。又赤箭,药名。《韩愈·进学解》赤箭青芝。又《广东新语》箭猪即封豕,初本泡鱼,化为豕,毫在项脊间,尺许如箸,白本黑端,人逐之则激毫以射。《集韵》或作翦、□。考证:(《扬子·方言》自周而东曰矢,江淮曰簇,关西曰箭。)谨据原文自周而东改自关而东。又据诗疏引方言及聚珍板校本,簇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