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睿智

聪明睿智,指聪颖明智。《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聪明睿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ōng míng ruì zhì
成语注音
ㄘㄨㄙ ㄇㄧㄥˊ ㄖㄨㄟˋ ㄓㄧˋ
成语简拼
CMRZ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聰明叡智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聪颖明智。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夸奖人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聪明睿达、聪明睿知

成语接龙

1、聪明睿智→智小谋大→大张旗鼓→鼓衰力尽→尽心竭力→力不能支→支支梧梧→梧鼠技穷→穷困潦倒→倒街卧巷→巷议街谈→谈圆说通→通共有无→无施不可→可想而知→知小言大→大风大浪→浪蕊浮花→花残月缺→缺食无衣→衣锦夜行→行不贰过→过桥抽板→板上钉钉→钉嘴铁舌→舌敝耳聋→聋者之歌→歌功颂德→德重恩弘→弘奖风流→流离转徙→徙善远罪→罪责难逃→逃之夭夭→夭桃穠李→李郭仙舟→舟中敌国→国富民安→安土重旧→旧调重弹→弹剑作歌→歌声绕梁→梁上君子→子子孙孙→孙庞斗智→智圆行方→方领圆冠→冠盖相望→望闻问切→切中要害→害人不浅→浅见寡闻→闻鸡起舞→舞榭歌台→台阁生风→风行草靡→靡有孑遗→遗德休烈→烈火干柴→柴毁灭性→性命交关→关门闭户→户曹参军→军法从事→事款则圆→圆顶方趾→趾踵相接→接踵而来→来者勿拒→拒之门外→外感内伤→伤筋动骨→骨寒毛竖→竖起脊梁→梁孟相敬→敬终慎始→始末缘由→由表及里→里丑捧心→心长力短

2、聪明睿智→智小言大→大人虎变→变风改俗→俗下文字→字字珠玉→玉润冰清→清浄寂灭→灭顶之灾→灾难深重→重裀列鼎→鼎成龙去→去甚去泰→泰山盘石→石心木肠→肠肥脑满→满谷满坑→坑灰未冷→冷水浇头→头上末下→下气怡声→声罪致讨→讨恶翦暴→暴内陵外→外感内伤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则全地聪明睿智之士,日尽其心思才力以思创新。●康有为《大同书》六辛部第十一章

(2)…皇上在缅甸宴驾宾天,只留下一位小太子,倒是位聪明睿智的英主,目下在深山中隐居。」那老贼却道:「真命天…——当代·金庸《鹿鼎记》

(3)…想起父皇孤零零的在五台山出家,说道:『父皇聪明睿智,他办一个时辰的事,我三个时辰也办不完。』公主微…——当代·金庸《鹿鼎记》

成语造句

(1)朝旭姐姐给玉蓓和晓如介绍了“聪明睿智”的成语典故。

(2)霏霏写不出成语“聪明睿智”的拼音。

(3)佳佳不会写成语“聪明睿智”的最后一个字。

(4)可道中学的马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聪明睿智”。

(5)练习本的封面上写着“聪明睿智”几个大字。

(6)在招聘人才时,您需要寻找具备以下三种品质的人:诚实正直、聪明睿智、精力旺盛。

(7)她羡慕罗伯特的聪明睿智。

(8)尊重真理是聪明睿智的开始。

(9)这也体现了浙江人的聪明睿智。

(10)尊重真理就是聪明睿智的开端。

(11)恭惟大王殿下,聪明睿智,文武圣神。

(12)一是富弼,聪明睿智的洛阳才子,生,现在也已了。

(13)心地善良、聪明睿智、唉…只可惜门不当户不对、贫富不相配。

(14)内容丰富的言辞就像闪闪发光的珠子。真正聪明睿智的却是言辞简短的。

(15)聪明睿智的特点就在于,只需看到和听到一点就能长久地考虑和更多地理解。

(16)老二阿龙,聪明睿智,做事果断,道上有名的血性男儿,身刺烈焰龙,使用武器九节鞭。

(17)一枚奇妙的手镯,一个聪明睿智的地球人,一个混乱的时空,才造就了这不平凡的一切。

(18)速柏寒,本是一名普通军人,从淞沪战场被紧急召回,转眼成了卧底的特工,聪明睿智。

(19)在前往云路镇成龙初级中学的车上,建娜大哥哥给子皓和芯翡讲述了『聪明睿智』的历史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孔子家语·三恕》:『聪明睿智,守之以愚。』

分字解释

聪明

聪明:1、听觉、视觉灵敏。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所谓察之者,非专用耳目之聪明,而听私于一人之口也。』2、聪慧明审。《荀子·非十二子》:『高尚尊贵不以骄人,聪明圣智不以穷人。』

睿智

睿智:[ruìzhì] 见识卓越,富有远见。

聪:cōng 1、<形>听力好。《荀子·性恶》:『目明而耳聪。』《孟子·离娄》:『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2、<形>听得清楚。《荀子·劝学》:『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屈原列传》:『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3、<形>聪明,有智慧。司马光《陶侃》:『侃性聪敏恭勤。』[聪了] 聪明懂事。《后汉书·孔融传》:『夫人小而聪,大未必奇。』[聪明] 1.听觉、视觉灵敏。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所谓察之者,非专用耳目之聪,而听私于一人之口也。』2.聪慧明审。《荀子·非十二子》:『高尚尊贵不以骄人,聪圣智不以穷人。』[聪颖] 聪明。

明:míng 1、<形>明亮。《石钟山记》:『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2、<动>照亮。《游褒禅山记》:『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3、<形>明白;清楚。《答司马谏议书》:『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又] 明白地;公开地。《触龙说赵太后》:『太后明谓左右。』4、<动>证明;说明。《五人墓碑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5、<动>明确。《史记·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6、<形>英明;高明;明智。《谏太宗十思疏》:『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7、<名>智慧。《劝学》:『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8、<名>视力。《齐桓晋文之事》:『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又] 视力好。《管子·制分》:『聪耳明目』9、<形>次;下一个(专指年、月、日)。《为学》:『明年,贫僧自南海还。』10、<名>明朝。

睿:ruì <形>明智;通达;看得深远。《礼记·中庸》:『能为聪明睿知。』

智:zhì 1、<名>智慧。《屈原列传》:『竭忠尽智,以事其君。』2、<动>有才智。《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3、<形>聪明。《谏太宗十思疏》:『则智者尽其谋。』[又] <形意动>认为……聪明。《智子疑邻》:『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4、<名>智谋。《廉颇蔺相如列传》:『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5、<名>神智;理智。《吕氏春秋·疑似》:『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智囊] 足智多谋的人。

聪:《未集中·耳字部》《唐韵》《正韵》仓红切《集韵》麤丛切,□音骢。《说文》察也。《广韵》闻也,明也,通也,听也。《书·洪范》聪作谋。《史记·商君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管子·宙合篇》耳司听,听必顺闻,闻审谓之聪。〈注〉耳之所闻,既顺且审,故谓之聪。又《韵补》叶千刚切,音仓。《陈琳·柳赋》穆穆天子,亶听聪兮。德音允塞,民所望兮。宜尔嘉树,配甘棠兮。望平声。

明:《辰集上·日字部》(古文)朙《广韵》武兵切《集韵》《韵会》《正韵》眉兵切,□音鸣。《说文》照也。《易·系辞》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又〉县象着明,莫大乎日月。〈疏〉日月中时,徧照天下,无幽不烛,故云明。《史记·正书》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又《易·乾卦》大明终始。〈疏〉大明,晓乎万物终始。又《易·乾卦》天下文明。〈疏〉有文章而光明。又《书·尧典》钦明文思安安。〈疏〉照临四方谓之明。又《书·舜典》黜陟幽明。〈传〉升进其明者。又《书·太甲》视远惟明。〈疏〉谓监察是非也。又《洪范》视曰明。〈传〉必清审。又《诗·小雅》祀事孔明。〈笺〉明,犹备也。又《诗·大雅》明明在下。〈传〉明明,察也。《尔雅·释诂疏》明明,言甚明也。又《礼·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又《礼·礼运》故君者所明也。〈疏〉明,犹尊也。又《礼·乐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疏〉明者,辨说是非也。又《韩非子·难三篇》知微之谓明。又《广韵》昭也,通也。又星名。《诗·小雅》东有启明。〈传〉日旦出谓明星为启明。又《小雅》明发不寐。〈疏〉言天将明,光发动也。又《正字通》凡厥明、质明,皆与昧爽义同。又姓。《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晋荀曦从事明预。又与盟同。《诗·小雅》不可与明。〈笺〉明,当为盟。又与孟同。《周礼·夏官·职方氏注》望诸明都也。《释文》明都,《禹贡》作孟猪。今依〈书〉读。又《前汉·地理志》广汉郡葭明。〈注〉师古曰:明音萌。又《韵补》叶谟郞切。《书·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楚辞·九歌》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抚余马兮安驱,夜皎皎兮既明。又叶弥延切。《道藏歌》观见学仙客,蹊路放炎烟。阳光不复朗,阴精不复明。

睿:《午集中·目字部》《唐韵》以芮切《集韵》《韵会》俞芮切《正韵》于芮切,□音锐。《说文》深明也。通也。《玉篇》圣也,智也。《书·洪范》思曰睿,睿作圣。《蔡传》睿者,通乎微也。《徐干·中论修本篇》睿莫大乎自虑。《说文》本作叡,籀文作壡。《前汉·五行志》亦作□。《六书正伪》从□从目,从谷省。□取其穿,目取其明,谷取其响应不穷。别作叡,非。俗作□,尤非。

智:《辰集上·日字部》《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知义切,音置。同□。或作智。《说文》识词也。从白从亏从知。○按经典相承作智。《释名》智,知也。无所不知也。《孟子》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荀子·正名篇》知而有所合谓之智。○按经典或通用知。又姓。《广韵》晋有智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