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鱼之学

虫鱼之学,指繁琐的考据订正。

虫鱼之学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óng yù zhī xué
成语简拼
CYZX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蟲魚之壆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繁琐的考据订正。

成语用法

作宾语;指繁琐的考据订正之学

相关成语

成语接龙

1、虫鱼之学→学富才高→高山景行→行浊言清→清风高节→节衣素食→食肉寝皮→皮破血流→流连忘返→返来复去→去天尺五→五行俱下→下坂走丸→丸泥封关→关门闭户→户告人晓→晓行夜宿→宿雨餐风→风潇雨晦→晦迹韬光→光彩陆离→离世异俗→俗下文字→字斟句酌→酌盈注虚

2、虫鱼之学→学老于年→年近古稀→稀世之宝→宝山空回→回嗔作喜→喜不自禁→禁攻寝兵→兵未血刃→刃树剑山→山眉水眼→眼中拔钉→钉嘴铁舌→舌敝唇焦→焦金流石→石赤不夺→夺其谈经→经纶济世→世世代代→代人捉刀→刀山剑树→树高招风→风刀霜剑→剑及履及→及第成名

3、虫鱼之学→学老于年→年头月尾→尾大难掉→掉臂不顾→顾盼生辉→辉光日新→新仇旧恨→恨如头醋→醋海翻波→波委云集→集思广益→益国利民→民怨沸腾→腾达飞黄→黄尘清水→水底摸月→月露之体→体大思精→精耕细作→作辍无常→常胜将军→军法从事→事必躬亲→亲冒矢石

4、虫鱼之学→学如穿井→井然有条→条修叶贯→贯斗双龙→龙拏虎掷→掷杖成龙→龙骧凤矫→矫言伪行→行不副言→言不顾行→行间字里→里丑捧心→心忙意急→急杵捣心→心乱如麻→麻木不仁→仁义之师→师老兵疲→疲惫不堪→堪以告慰→慰情胜无→无背无侧→侧目而视→视死如归

5、虫鱼之学→学以致用→用尽心机→机关用尽→尽忠报国→国富民强→强食靡角→角户分门→门可罗雀→雀目鼠步→步月登云→云谲波诡→诡谲怪诞→诞幻不经→经纶济世→世道人心→心腹大患→患至呼天→天地经纬→纬地经天→天不绝人→人神共愤→愤时疾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上面写着“虫鱼之学”几个大字。

(2)国光中学的希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虫鱼之学”。

(3)希老师给侄滏和丽畅讲述了“虫鱼之学”的成语典故。

(4)小包写不出成语“虫鱼之学”,所以昨天考试才99分。

(5)小丑不会写成语“虫鱼之学”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韩愈《读皇甫湜公安园池诗书其后》诗:『《尔雅》注虫鱼,定非磊落人。』

分字解释

虫:(一)chóng 1、 <名> 爬虫,昆虫,虫子。《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2、 <名> 动物的总称。《女娲补天》:『狡虫死,颛民生。』(二)huǐ <名> 毒蛇。《 山海经·南山经》:『羽山……无草木,多蝮虫。』(蝮虫: 蝮蛇。)[注] 虫,『蟲』,原是音义都不相同的两个字。『虫』为(二)义,音huǐ;『蟲』为(一)义音chóng。今『蟲』简化为『虫』。[虫沙] 旧时比喻战死的士兵或罹难的百姓。罗隐《投湖南于常侍启》:『物汇虽逃于刍狗,孤寒竟陷于虫。』(物汇:物类,指万物。)[虫书] 1.秦代文字八种之一。因像鸟形,故名。2.指虫子蛀蚀的痕迹曲屈像篆书。[虫豸] 1.泛指昆虫类小动物。班固《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虫谓之孽。』2.比喻下贱人(骂人的话)。陈寿《三国志·吴书·薛综传》:『日南郡男女倮体,不以为羞。由此言之,可谓虫,有靦面目耳。』(靦:羞愧。)

鱼:yú(1)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体温随外界温度而变化,一般身体侧扁,有鳞和鳍,用鳃呼吸。种类极多,大部分可供食用或制鱼胶。(2)姓。

之:zhī 1、 <动> 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 <代> 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 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 <代> 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 <代> 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 <代> 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 <助> 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 <助>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 <助> 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 <助> 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 <助> 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 <助> 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 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 <助> 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学:xué 1、 <动> 学习。《论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 <名> 学问;知识。《为学》:『人之为学有难易乎。』3、 <名> 学校。《送东阳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学宫] 学校。[学馆] (1)太学的学舍。(2)私塾。[学涉] 学识修养。

虫:《申集中·虫字部》《唐韵》许伟切《集韵》诩鬼切,□音卉。《广韵》鳞介总名。《说文》一名蝮,博三寸,首大如擘指,象其卧形,物之微细,或行、或毛、或蠃、或介、或鳞,以虫为象。凡虫之属皆从虫。《玉篇》古文虺字。注见三画。《佩觿集》蛇虫之虫为虫豸,非是。○按《说文》《玉篇》《类篇》等书,虫□虫皆分作三部,虫吁鬼切,□古□切,虫持中切,截然三音,义亦各别。《字汇》《正字通》合□虫二部倂入虫部,虽失古人分部之意,而披览者易于查考,故姑仍其旧。若《六书正伪》以为虫即虫省文,则大谬也。(虫)《唐韵》直弓切《集韵》《韵会》《正韵》持中切,□音种。《说文》从三虫,象形。凡虫之属皆从虫。《大戴礼》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有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外骨内骨,郤行仄行,连行纡行,以脰鸣者,以注鸣者,以旁鸣者,以翼鸣者,以股鸣者,以胷鸣者,谓之小虫之属,以为雕琢。《大戴礼》二九十八,八主风,风主虫。故虫八月化也。《荀子·劝学篇》肉腐出虫。又《诗·大雅》蕴隆虫虫。〈传〉虫虫而热也。又桃虫,鸟名。《诗·周颂》肇允彼桃虫。〈传〉桃虫,鹪也,鸟之始小终大者。又《书·益稷》华虫作绘。《孔注》雉也。又地名。《左传·昭十九年》宋公伐邾,围虫三月。〈注〉虫,邾邑。又书名。《魏志·裴松之注》邯郸淳善苍雅虫篆。又姓。《前汉·功臣表》曲成侯虫达。又直衆[音zhòng]切,音仲。与蚛同,虫食物也。又《集韵》徒冬切,音彤。《尔雅·释训》爞爞,薰也。爞或作虫。《羣经音辨》蕴隆虫虫,虫字又音徒冬切。《韵会》俗作虫,非。(虫)考证:(《大戴礼》八主虫,故虫八月。)谨照原文八主虫改八主风,风主虫。(《尔雅·释训》爞爞董也。)谨照原文改爞爞薰也。

鱼:《亥集中·鱼字部》《唐韵》语居切《集韵》《韵会》《正韵》牛居切,□御平声。《说文》本作□,水虫也。象形,与燕尾相似。〈注〉徐锴曰:下火象尾而已,非水火之火。《韵会》隷省作鱼。《易·中孚》豚鱼吉。〈注〉鱼者,虫之隐者也。《仪礼·有司彻》鱼□。〈注〉鱼无足翼。《史记·周本纪》白鱼跃入王舟中。〈注〉马融曰:鱼者介鳞之物,兵象也。又蠹鱼,亦名衣鱼,本草生,久藏衣帛及书纸中。又《诗·小雅》象弭鱼服。〈传〉鱼服,鱼皮。《陆玑疏》鱼服,鱼兽之皮也。似猪,东海有之。一名鱼狸,其皮背上斑文,腹下纯青,今以为弓鞬步叉者也。又《唐书·车服志》初罢龟袋,复给以鱼。《辽史·兴宗记》试进士於廷,赐冯立等绯衣银鱼。《金史·舆服志》亲王佩玉鱼,一品至四品佩金鱼,以下佩银鱼。又《左传·闵二年》归夫人鱼轩。〈注〉以鱼皮为饰。又马名。《尔雅·释畜》二目白,鱼。〈注〉似鱼目也。《诗·鲁颂》有驔有鱼。又地名。《左传·僖二年》齐寺人貂漏师于多鱼。又《文十六年》惟裨儵鱼,人实逐之。〈注〉鱼,鱼复县,今巴东永安县。又《晋语》夷鼓,彤鱼氏之甥也。〈注〉彤鱼,国名。又姓。《左传·成十五年》鱼石为左师。《史记·秦本纪》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修鱼氏。又与吾同。《列子·黄帝篇》姬,鱼语女。〈注〉姬读居,鱼读吾。又叶鱼羁切,音宜。《徐干·七喻》大宛之牺,三江之鱼。云鶬水鹄,禽蹯豹胎。胎音怡。又叶语鸠切,音牛。《庾阐诗》炼形去人俗,飘忽乗[音chéng]云游。暂憩扶桑阴,忽见东岳鱼。考证:(今以为弓鞬步又者也。)谨照陆玑疏原文步又改步叉。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学:《寅集上·子字部》《唐韵》胡觉切《集韵》《韵会》《正韵》辖觉切,□音鷽。《说文》觉悟也,本作斆,篆作学。《增韵》受敎传业曰学。朱子曰:学之为言效也。《诗·周颂》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书·说命》王人求多闻,时惟建事。学于古训,乃有获。《礼·学记》君子之於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又学校,庠序总名。《礼·王制》天子命之敎,然后为学。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頖宫。又姓。见《姓苑》。又叶许既切,音戏。《前汉·匡张孔马叙传》乐安裒裒,古之文学。叶下司,司音细。又叶后敎切,音效。《傅毅·廸志诗》训我嘉务,惠我博学。叶上诰。《正字通》与斆别。○按《书·说命》惟斆学半。学与斆别。诸家泥经传,斆或作学,合学斆为一,非。今斆音效,而学校字但作学,互详攴部斆字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