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死半生

半死半生,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半死半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àn sǐ bàn shēng
成语注音
ㄅㄢˋ ㄙㄧˇ ㄅㄢˋ ㄕㄥ
成语简拼
BSBS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半死半生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①未全死。②比喻无意义、无生气的苟且的生活。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或事物没有生气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半死半活

反义词

生机勃勃

成语接龙

半死半生→生拉活拽→拽象拖犀→犀顶龟文→文期酒会→会少离多→多情善感→感慨系之→之死靡二→二三其德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惟独半死半生的苟活,是全盘失错的。因为他挂了生活的招牌,其实却引人到死路上去!』●鲁迅《华盖集·北京通信》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上面写着“半死半生”几个大字。

(2)成语半死半生的结构和「丢魂丢魄」一样,都是ABAC形式。

(3)成语半死半生和心情有关。

(4)浩浩写不出成语“半死半生”,导致语文测试仅97分。

(5)后儒哥哥给铭楚和金英讲解了“半死半生”的故事。

(6)偏岭中学的顿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半死半生”。

(7)小珂不会写成语“半死半生”的最后一个字。

(8)前往桃源县佘家坪乡中学向家桥分校的时候,颜鸾叔叔给亦果和娅昙讲了『半死半生』的历史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汉·枚乘《七发》:『龙门之桐,高百尺而无枝……其根半死半生。』

分字解释

半生

半生:[bànshēng] 人生的一半,半世。

半:bàn 1、<名>一半,二分之一。《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曾无一言半词送我。』2、<名>中间。《登泰山记》:『半山居雾若带然。』pàn<量>大块。《汉书·李陵传》:『令军人持二升糒,一半冰。』[半壁] 1.墙的一半.2.半边。刘沧《雨后游南门寺》:『半楼台秋月迥,一川烟水夕阳平。』

死:sǐ 1、<动>死亡;失去生命。《齐桓晋文之事》:『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又] <动为动>为……而死。《陈涉世家》:『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2、<名>死去的人。《中山狼传》:『先生之恩,生死而骨肉也。』3、<形>坏死的;失去知觉的。《捕蛇者说》:『去死肌,杀三虫。』4、<形>拼死;竭尽全力的。《史记·吴太伯世家》:『越使死士挑战。』5、<动>丧失;消失。《荀子·大略》:『流言止焉,恶言死焉。』6、<名>通『尸』。《汉书·陈汤传》:『汉遣使三辈至康居求谷吉等死。』

生:shēng 1、<动>草木生长。《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2、<动>出生;诞生。《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3、<动>生育;养育。《愚公移山》:『子又生孙,孙又生子。』4、<动>产生;发生。《劝学》:『积水成渊,蛟龙生焉。』5、<动>生存;活着。《班超告老归国》:『丐超余一年得生还。』[又] 〈名〉活着的人。《寡人之于国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又] 〈动使动〉使……活。《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6、<名>生存期间;一坐。《归去来兮辞》:『感吾生之行休。』7、<名>生命。《鱼,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8、<名>生计;生活。《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9、<形>没有加工煮烧的;不熟。《鸿门宴》:『则与一生彘户。』10、<名>读书人。《送东阳马生序》:『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11、〈副〉最;甚。《窦娥冤》:『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12、〈名〉通『性』天性;禀赋。《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于物也。』

半:《子集下》《十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博漫切,般去声。《说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为物大,可以分也。《易·系辞》思过半矣。《礼·学记》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韩非子·内储篇》疑也者,以为可者半,不可者半。又《集韵》《韵会》《正韵》□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汉·李陵传》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注〉师古曰:半,读曰判。判,大片也。又《韵补》叶□眠切,音鞭。《道藏謌》游云落太阳,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清旦,万岁犹日半。

死:《辰集下》《歹字部》《广韵》息姊切《集韵》《韵会》《正韵》想姊切,□斯上声。《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气穷也。《释名》死者,澌也,若冰释澌然尽也。《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关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气聚散耳。《礼·曲礼》庶人曰死。《礼·檀弓》君子曰终,小人曰死。又《周礼·天官·疾医注》少曰死,老曰终。又《山海经》有不死国,在南海大荒中。《郭璞赞》赤泉驻年,神木养命。禀此遐龄,悠悠无竟。又圆丘山有不死树。《郭璞赞》万物暂见,人生如寄。不死之树,寿蔽天地。又《山海经》流沙之东,黑水之间,有不死山。又《刘孟会云》祖州海岛产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又姓。自、死、独、膊,代北四姓也。见《氏族略》。又叶息利切,音四。《宋玉·九辩》愿徼□而有待兮,泊莽莽与埜草同死。叶上至。《说文》从人作□。又□,同。

生:《午集上》《生字部》《唐韵》所庚切《集韵》《韵会》《正韵》师庚切,□音甥。《说文》进也。《玉篇》起也。《庄子·外物篇》凡道不欲壅,壅则哽,哽而不止则跈,跈则衆[音zhòng]害生。〈注〉生,起也。又《玉篇》产也。《博雅》人十月而生。《谷梁传·庄二年》独阴不生,独阳不生,独天不生,三合然后生。又出也。《易·观卦》上九观其生,君子无咎。〈注〉生,犹动出也。又养也。《周礼·天官·大宰》五曰生以驭其福。〈注〉生,犹养也。贤臣之老者,王有以养之。《左传·哀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敎训。又《韵会》死之对也。《孟子》生,亦我所欲也。《前汉·文帝纪》世咸嘉生而恶死。又造也。《公羊传·桓八年》遂者何,生事也。〈注〉生,犹造也。专事之词。又性也。《书·君□》惟民生厚,因物有迁。〈传〉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见所习之物,有迁变之道。又《左传·僖二十七年》於是乎出定襄王,入务利民,民怀生矣。〈疏〉怀生者,谓有怀之心。又《诗·卫风》既生既育,比予于毒。〈笺〉生,谓财业也。《前汉·高帝纪》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又《周礼·冬官考工记·矢人》凡相笴,欲生而抟。〈注〉相犹择也,生谓无瑕蠹也。抟谓圜也。又不熟也。《史记·项羽纪》与一生彘肩。又语辞。《李白·戏杜甫诗》借问别来太瘦生。《欧阳修诗》问向青州作麽生。又平生,畴昔也。《阮藉诗》平生少年时,赵李相经过。《杜甫诗》平生为幽兴,未惜马蹄遥。又《正字通》凡事所从来曰生。宋高宗朝,孙楙入觐,尝论公生明。上问何以生公。曰:廉生公。问何以生廉。曰:俭生廉。上称善。又所生,祖父也。《诗·小雅》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疏〉当早起夜卧,行之无辱汝所生之父祖也。又友生,朋友也。《诗·小雅》矧伊人矣,不求友生。又先生,师之称。诸生,弟子之称。《韩愈·进学解》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史记·郦生传》高祖谓郦食其,以万户封生。〈注〉师古曰:生犹言先生。文颖曰:诸生也。又先生,父兄也。《论语》有酒食,先生馔。又《仪礼·士冠礼》遂以挚见於乡大夫乡先生。〈注〉乡先生,乡中老人为卿大夫致仕者。《史记·五帝纪》荐绅先生难言之。又《诗·商颂》以保我后生。《朱注》我后生,谓后嗣子孙也。又门生。《裴皡诗》三主礼闱年八十,门生门下见门生。又苍生,民也。《晋书·谢安传》安石不出,其如苍生何。《张协亲诗》冲气扇九垠,苍生衍四垂。又《前汉·郊祀志》故神降之嘉生。〈注〉师古曰:嘉生谓衆[音zhòng]瑞。又《楚语》滞则不震,生乃不殖。〈注〉生,人物也。又水名。《山海经》北二百二十里曰盂山。生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注〉即奢延水也。水西出奢延县西南赤沙阜,东北流。又姓。《正字通》汉生临,明生甫申。又微生,浩生,俱复姓。又与牲同。《前汉·昭帝纪》令破乌桓。斩虏获生有功。〈注〉获生口也。又与狌同。《汲冢周书》郭都生生。又《广韵》《正韵》所敬切《集韵》《韵会》所庆切,□音貹。产也。《字汇》俗谓鸡生卵。又《集韵》《韵会》□所景切,音眚。育也。《论语注》四乳生八子。《陆德明·音义》生,所幸反。又如字。又《正韵》息正切,音性。《周礼·地官·司徒》以土会之灋,辨五土之物生。〈注〉杜子春读为性。又《韵补》叶师庄切,音商。《傅毅·舞赋》在山峨峨,在水汤汤,与志迁化,容不虚生。又叶桑经切,音星。《诗·小雅》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叶宁平。《东方朔·七谏》观天火之炎炀兮,听大壑之波声。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以长生。又叶尸连切,音羶。《黄庭经》内养三神可长生,魂欲上天魄入渊,还魂反魄道自然。考证:(《韩愈·进学解》诸生弟子事先生於兹有年矣。)谨按原文无诸生弟子句。今改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