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饥半饱

半饥半饱,指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半饥半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àn jī bàn bǎo
成语注音
ㄅㄢˋ ㄐㄧ ㄅㄢˋ ㄅㄠˇ
成语简拼
BJBB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半饑半飽
成语英文
lead a hand-to-mouth existence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不求甚饱或吃不饱饭。

成语用法

作定语、状语;用于饮食等

相关成语

反义词

丰衣足食

成语接龙

1、半饥半饱→饱经忧患→患至呼天→天高听下→下坂走丸→丸泥封关→关门大吉→吉祥止止→止于至善→善眉善眼→眼明手捷→捷足先登→登山小鲁→鲁殿灵光→光焰万丈→丈二和尚→尚虚中馈→馈贫之粮→粮多草广→广开言路→路绝人稀→稀奇古怪→怪声怪气→气吞湖海→海怀霞想→想望丰采→采风问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铁咀金→金闺玉堂→堂皇正大→大马金刀→刀头剑首→首下尻高→高情远意→意得志满→满纸空言→言不逮意→意往神驰→驰名天下→下车泣罪→罪恶滔天→天与人归→归全反真→真命天子→子子孙孙→孙庞斗智→智尽能索→索隐行怪→怪事咄咄→咄咄书空→空洞无物→物是人非→非分之想→想望风采→采葑采菲→菲食薄衣→衣冠齐楚→楚材晋用→用之不竭→竭智尽忠→忠贯白日→日行千里→里通外国→国将不国→国计民生→生气勃勃→勃然奋励→励精更始→始终若一→一挥而就→就事论事→事缓则圆→圆木警枕→枕经籍书→书空咄咄→咄咄怪事→事过景迁→迁延岁月

2、半饥半饱→饱谙世故→故步自封→封胡遏末→末学肤受→受宠若惊→惊魂落魄→魄散魂飞→飞鸾翔凤→凤舞鸾歌→歌舞升平→平头正脸→脸黄肌瘦→瘦骨零丁→丁一卯二→二竖为虐→虐老兽心→心殒胆破→破家荡业→业精于勤→勤学好问→问一答十→十人九慕→慕古薄今→今是昨非

3、半饥半饱→饱经世故→故我依然→然荻读书→书不尽意→意气高昂→昂头阔步→步雪履穿→穿壁引光→光宗耀祖→祖宗法度→度日如年→年经国纬→纬地经天→天年不齐→齐镳并驱→驱霆策电→电掣星驰→驰马试剑→剑戟森森→森罗万象→象箸玉杯→杯觥交错→错落参差→差三错四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乡村,即便借宿。又亏着那老妪这几钱银子,将就半饥半饱,度到临洮府。那地方自遭兵火之后,道路荒凉,人民…——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2)…他伤食,酌中定下的规矩。若论起吴衙内,只算做半饥半饱,未能趁心像意。——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3)…辈晓得什么好歹,那肯出钱。德称有一顿没一顿,半饥半饱,直捱到北京城里,下了饭店。间店主人借绪绅看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4)…葬资,仍差人蹋随角哀车骑同去。——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成语造句

(1)爱爱写不出成语“半饥半饱”的拼音。

(2)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半饥半饱”几个大字。

(3)成语半饥半饱的结构和「一德一心」一样,都是ABAC形式。

(4)都都不会写成语“半饥半饱”的最后一个字。

(5)老百姓都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

(6)李村中学的熊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半饥半饱”。

(7)湘寒叔叔给夏欢和灵毓讲述了“半饥半饱”的成语故事。

(8)在地震受灾区,人们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

(9)若空腹服用肠胃有不适感,也可改在半饥半饱时服用。

(10)在象棚的旁边住着一只骨瘦如柴常常半饥半饱的流浪狗。

(11)又亏着那老妪这几钱银子,将就半饥半饱,度到临洮府。

(12)德称有一顿没一顿,半饥半饱,直捱到北京城里,下了饭店。

(13)半饥半饱,感冒又没有及时治疗,这就注定了大部分学生要受到传染。

(14)学生们素来半饥半饱,得了感冒也无人过问,所以大多容易受到感染。

(15)现在这个制度对他们意味着痛苦的劳役,半饥半饱,衣不蔽体的生活,短命和夭折。

(16)因为吃了如此丰富的食物,这只曾经半饥半饱的狗长得又大又壮,外表也变漂亮了。

(17)往后这些年,他到外屯捡碗碴子,摘山葡萄叶子,卖零工夫,扛半拉子活,度着半饥半饱的生活。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八卷:『若论起吴衙内,只算做半饥半饱,未能趁心像意。』

分字解释

半饱

半饱:[bànbǎo] 没有完全吃饱。

半:bàn 1、<名>一半,二分之一。《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曾无一言半词送我。』2、<名>中间。《登泰山记》:『半山居雾若带然。』pàn<量>大块。《汉书·李陵传》:『令军人持二升糒,一半冰。』[半壁] 1.墙的一半.2.半边。刘沧《雨后游南门寺》:『半楼台秋月迥,一川烟水夕阳平。』

饥:jī 1、<动>饿;饥饿。《齐桓晋文之事》:『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2、<名>饥荒;谷物歉收;年成不好。《论积贮疏》:『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

饱:bǎo(1)满足了食量(跟『饿』相对)。如:我饱了,一点也吃不下了。(2)饱满:谷粒儿很饱。(3)足足地;充分:饱经风霜。(4)满足:一饱眼福。

半:《子集下》《十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博漫切,般去声。《说文》物中分也。从八从牛。牛为物大,可以分也。《易·系辞》思过半矣。《礼·学记》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韩非子·内储篇》疑也者,以为可者半,不可者半。又《集韵》《韵会》《正韵》□普半切,音泮。大片也。《前汉·李陵传》令军士人持二升糒,一半冰。〈注〉师古曰:半,读曰判。判,大片也。又《韵补》叶□眠切,音鞭。《道藏謌》游云落太阳,颰景凌三天。千秋似清旦,万岁犹日半。

饥:《戌集下》《食字部》《唐韵》《集韵》居夷切《韵会》居狋切,□音肌。《玉篇》饿也。《书·舜典》黎民阻饥。《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注〉五谷不成。〈又〉仍饥为荐。〈注〉连岁不熟。《韩诗外传》一谷不升曰歉,二谷不升曰饥。又《正字通》国名。西伯伐饥国,灭之。又姓。《左传·定四年》殷民七族,有饥氏。又汉有大豪饥恬。○按《说文》饥、饥二字,饥训饿,居夷切,饥训谷不熟,居衣切。汪来虞方伯说,饥馑之饥从几,饥渴之饥从几,诸韵书俱分列支微两韵,止《集韵》饥字训或从几,经传颇通用。《长笺》云:近代喜茂密者通作饥,趋□便者通作饥,遂成两谬。经传不误,恐传写之伪也。《集韵》别作□。《龙龛》同□。考证:(《左传·定二年》殷人七族,有饥氏。)谨照原文二年改四年。殷人改殷民。

饱:《戌集下》《食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博巧切,包上声。《说文》厌也。《玉篇》饱满也。《广韵》食多也。《易·渐卦》饮食衎衎,不素饱也。《礼·文王世子》尝馔善,则世子亦能食。尝馔寡,世子亦不能饱。又《陆机·豪士赋》心翫居常之安,耳饱从谀之说。又姓。《正字通》宋添差通判临江军事饱安盈。又《五音集韵》许既切,音欷。饫也。又古通有韵。《诗·小雅》牂羊坟首,三星在罶。人可以食,鲜可以饱。又叶彼五切,音补。《吴子·治兵篇》适其水草,节其饥饱。冬则温廐,夏则凉庑。考证:(《礼·文王世子》尝馔善,则世子亦能食。尝馔寡,则世子亦不能饱。)谨照原文尝馔寡下省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