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铅甲乙

丹铅甲乙,指点校书籍,评定次第。

丹铅甲乙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ān qiān jiǎ yǐ
成语注音
ㄉㄢ ㄑㄧㄢ ㄐㄧㄚˇ ㄧˇ
成语简拼
DQJY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紧缩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近代成语
成语繁体
丹鉛甲乙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指点校书籍,评定次第。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读书

相关成语

近义词

丹黄甲乙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草稿本的第二页写着“丹铅甲乙”几个大字。

(2)凡凡大哥哥给蜜颍和国民讲了“丹铅甲乙”的典故。

(3)罗场乡初级中学的史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丹铅甲乙”。

(4)蕊蕊写不出成语“丹铅甲乙”的拼音。

(5)小明不会写成语“丹铅甲乙”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戴名世〈序〉:『千子慨然悯之,取一代之文,丹铅甲乙,辨其黑白。』

分字解释

丹:dān 1、<名>丹砂;朱砂。《孔雀东南飞》:『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2、<名>古代方士用丹砂汞炼制的所谓长生不老药。江淹《别赋》:『守丹灶而不顾。』3、<形>红的。《林黛玉进贾府》:『丹唇未启笑先闻。』4、<形>忠诚;忠贞。《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辨] 赤,朱,丹,绛,红。五个字都表示红色,按它们的由深及浅的不同程度排列,就是绛、朱、赤、丹,红。[丹笔] 书写罪人名册所用的红笔。[丹墀] 古代宫殿前的石阶,漆成红色,称为丹[丹款] 赤诚的心。[丹侣] 道士。[丹青] 1.丹砂和青雘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2.泛指绘画用的颜色。3.丹青不易褪色,所以用来比喻光明显著。4.古代丹册纪勋,青史纪事,丹青犹史册。5.树名。

铅:、qiān(1)金属元素,符号Pb(plumbum)。青灰色,质软而重,有延展性,容易氧化。主要用途是制造合金、蓄电池、电缆的外皮和屏蔽丙种射线的装备。(2)笔心。、yán铅山,县名,在江西。

甲:jiǎ 1、<名>植物种子的外壳。《周易·解·彖传》:『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2、<名>动物护身的外壳。曹植《神龟赋》:『肌肉消尽,唯甲存焉。』3、<名>战甲,古代士兵穿的用皮革或金属制的护身服。《赤壁之战》:『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受之。』4、<名>甲士;披甲的士兵。《赤壁之战》:『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5、<名>指甲。张孜《雪》:『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6、<名>天干的第一位。7、<形>第一流的;头等的。《芋老人传》:『书生因甲第为相国。』8、<动>居第一位。《汉书·货殖传》:『秦杨以田农而甲一州。』[甲第] (1)权贵人家的豪华住宅。(2)科举考试的第一等。[甲姓] 大姓。

乙:yǐ 1、<名>天干第二位。《尔雅·释天》:『太岁……在乙,曰旃蒙。』2、<名>同『』。燕子。张融《答周颙书》:『非鳧则乙。』3、<动>打钩。古人看书时在书上打一个钩作标记,表示看到某处,或某处文字有脱误。《史记·滑稽列传》:『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韩愈《读鹖冠子》:『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灭者二十有。』

丹:《子集上·丶字部》《唐韵》都寒切《集韵》《韵会》多寒切《正韵》都艰切,□音单。赤色丹砂也。《书·禹贡》砺砥砮丹。《山海经》丹以赤为主,黑白皆丹之类。《陶弘景曰》即朱砂也。又道家以烹鼎金石为外丹,吐故纳新为内丹。《黄庭经》九转八琼丹。〈注〉八者:朱砂,雄黄,空青,硫黄,云母,戎盐,硝石,雌黄也。又《博物志》和气相感,则陵出黑丹。仁主寿昌,民延寿命,天下太平。又以朱色涂物曰丹。《扬雄·解嘲》朱丹其毂。又容美曰渥丹。《诗·秦风》颜如渥丹。又赤心无伪曰丹。《谢朓诗》既秉丹石心,宁流素丝涕。又姓。汉丹玉,宋丹山,明丹衷。又丹阳,郡名。汉武帝攺鄣郡为丹阳郡。晋武帝分立宣城,毗陵二郡。又州名。本赤翟地,元魏置汾州,后改丹州。又《崔豹古今注》丹徼,南方徼,色赤,故称丹徼,为南方之极也。又丹丹,国名。见《南史》。又《山海经》凤凰产于丹穴。又窃丹,鸟名。为九凤之一。又牡丹,花名。《本草》一名鼠姑。又木丹,栀子花别名。紫丹,茈草别名。又叶都悬切,音颠。《陆机·罗敷歌》南崖充罗幕,北渚盈輧轩。清川含藻景,高岸被华丹。《说文》丹巴,越赤石。外象丹井,中象丹形,青彤雘等字从此。

铅:《戌集上·金字部》《唐韵》与专切《集韵》《韵会》余专切,□音沿。《说文》青金也。《玉篇》黑锡也。《正字通》锡类。生蜀郡平泽,今银坑处皆有之。一名黑锡。锡白,故铅为黑锡。李时珍曰:铅,易沿流,故谓之铅。《书·禹贡》铅松怪石。《宝藏论》铅有数种,波斯铅坚白,为第一。草节铅出犍为,银之精也。衔银铅,银坑中之铅,内含五色。上饶、乐平铅次之,负版铅铁苗也。独孤滔曰:雅州钓脚铅,形如皁荚,大如蝌蚪子,黑色,生沙中,亦可乾汞。又铅粉,亦名胡粉。即铅华也。《曹植·洛神赋》铅华勿御。《正字通》铅粉,即今化铅所成。一曰粉锡,非以锡为之,其法县铅块于酒缸中,封闭四十九日,铅化为粉,不白者,炒为黄丹。苏恭谓炒锡造之,朱震亨谓胡粉乃锡粉,以陶弘景化铅之说为误,□非也。又县名。《唐书·地理志》信州铅山县。又与延同。人名。《前汉·古今人表》铅陵卓子。又《正韵》循也。《荀子·荣辱篇》铅之重之。〈注〉谓抚循之申重之也。

乙:《子集上·乙字部》《唐韵》於笔切《集韵》亿姞切《韵会》《正韵》益悉切,□音鳦。十干名。东方木行也。《尔雅·释天》太岁在乙曰旃蒙。月在乙曰橘。《前汉·律正志》奋轧於乙。《京房易传》乙,屈也。又凡读书,以笔志其止处曰乙。《史记·东方朔传》朔初上书,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三月乃尽。又唐试士式,涂几字,乙几字。抹去伪字曰涂,字有遗脱,句其旁而增之曰乙。又《太乙数》有君基太乙,五福太乙诸名。又《前汉·艺文志》有天乙三篇。〈注〉天乙谓汤,其言非殷时,皆假托也。又姓。汉南郡大守乙世,前燕护军乙逸,明乙瑄,乙山。又《尔雅·释鱼》鱼肠谓之乙。《礼·内则》鱼去乙。〈注〉鱼馁必自肠始,形屈如乙字。一说鱼腮骨,在目旁,如篆文乙,食之鲠不可出,去之乃食。又《茅亭客话》虎有威如乙字,长三寸许,在胁两旁皮下,取得佩之,临官而能威衆[音zhòng]。无官佩之,无憎疾者。《苏轼诗》得如虎挟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