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读后感8篇400字

浏览

本文含读《愚公移山》有感、愚公移山读后感(358字)、《愚公移山》读后感(364字)、愚公移山读后感作文(365字)、小学生愚公移山读后感(380字)、读愚公移山有感(384字)、愚公移山读后感400(387字)等400字左右的读后感作文8篇,供您参阅。

愚公移山读后感_358字

今天,我读了《愚公移山》这个成语故事。这个故事讲了古代一位年近九十名叫愚公的老人,因为家门口有两座大山挡着,令一家人出入很不方便。于是,愚公动员全家人要把这两座大山搬掉。就这样,愚公和他的子孙勤勤恳恳地开始挖山。有个叫智叟的老头却嘲笑愚公太傻,认为凭愚公的年纪和力气是不可能挖平两座大山的。愚公却说:“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山又不会长高,还怕搬不掉吗?”后来,愚公的诚意和精神感动了天帝,天帝派了两个神仙背走了那两座大山。愚公的愿望终于实现了。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懂得了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有恒心,做事不能半途而废,想想我自己在学习上有时遇到不会做的难题就不想做了,只挑自己会做的题目做。遇到难题就退缩,这样是不对的,要像愚公一样,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努力战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成语子子孙孙:子孙后裔;世世代代的意思。如:《书·梓材》:“欲至于万年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又如:造下十大功劳,指望子子孙孙,世享富贵。——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

成语半途而废: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如:《礼记·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难已矣。”又如:如果就此请假回国,这里的事半途而废,将来保举弄不到,白吃一趟辛苦。——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六回

《愚公移山》读后感_364字

今天,我在《中国代寓言故事》中看到了《愚公移山》这则寓故事。

虽然愚公那种精神十分可贵,为了子孙后代方便外出,竟然想到了移山。

可是愚公他想过没有他如果真把山给移走了,山上的飞鸟、野兽到哪安身?愚公这样做,简直就是自私自利,他一家需要方便出行,简直是自私自利,他一家需要方便出行,可是动物也需要一个家!

还有,愚公对他邻居说:“我自己有儿子,儿子再有儿子,儿子的儿子再生个儿子,子孙后代一代一代得去,总有一天能把山挖掉。”愚公这么说,他也不想想,他的子孙后代全部去挖了,那山未挖完,恐怕他的子子孙孙都已经饿死了,再说了,他的子孙恐怕没有他那么傻,说不定,等他一死,就不挖了。

而且,既然外出不便,那他为何不搬家,他家人那么多,山都可以挖掉,那么,搬个家,恐怕没有那么累吧!

总之我觉得挖山这个办法一点也不好。

成语愚公移山:愚公移山[yú gōng yí shān],意指传说北山愚公苦於家门前有太形、王屋二山阻拦出路,因而率领子孙挖掘土石,决心铲平二山。典出《列子·汤问》。後用“愚公移山”比喻努力不懈,终能达成目标。或比喻效率不佳。[源]《列子·汤问》太形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 ,指通 豫南 ,达于汉阴 ,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 曰:“以君 之力,曾 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形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叩石垦壤 ,箕畚运於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有遗男 ,始龀 ,跳 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 曰:“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曾不若 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 以应。操蛇之神 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诚,命夸蛾氏 二子负二山,一厝 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 焉。[典故]传说太行、王屋二山本在河南、汉水之间,二山之北住了一位称为愚公的老人,他已经九十岁了。因为苦於大山拦阻,出入不便,有一天,召集了儿孙,说:“这两座大山挡在家门口,让我们出入十分不方便,我想和你们一起合作,把山铲平,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大家一致表示同意,可是愚公的妻子却说:“以你的力量,连魁父那样的小山丘都损毁不了,怎麽可能铲平太行、王屋那样的大山?何况你要把铲除的土石放在哪里?”大家便提议,可以将土石丢到海里去。解决了放置土石的问题後,愚公就率领他的儿孙开始进行移山的工作。有位名叫智叟的老人听到了这个消息,就笑着阻止愚公,说:“你真笨啊!你已经那麽老了,时日无多,怎麽可能把山移走呢?”愚公叹了一口气,说:“你的想法真是笨啊!我虽然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曾孙,如此世世代代繁衍不息,可以不断移山。山又不会长高,怎麽可能铲不平呢?”智叟对愚公的反驳无言以对。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後,非常害怕山真的会被愚公铲平,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热忱与毅力感动,便命令大力士夸蛾氏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山搬走。於是愚公的心愿达成了,从此河南到汉水一带再也没有大山阻隔。後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愚公移山”,用来比喻努力不懈,终能达成目标;或比喻效率不佳。

成语子孙后代: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如: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2章:“树活皮,人活脸,他金家的子孙后代都成了众人唾骂的对象!”又如:我们要对子孙后代负责。

愚公移山读后感作文_365字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大家非常的熟悉吧!这片小寓言是说: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方圆七百例,高大挽幛,他们本来位于翼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人们环行一周至少要一天一夜。山的北面有一位老人名叫寓公,都快90岁了。他的家正面对这两座大山。若遇大山阻塞交通,出任总要绕着道走,因此,他决心搬掉门前的两座大山,修一条平坦的大道,统一了家人的思想,寓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他们把土石运到渤海,每年从冬到夏,只往返一次。有一个叫智叟的老人得知后来劝寓公,可寓公不听他的继续挖。当时山神遇见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寓公的精神所感动,拍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北走了,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顽强的精神一直和不怕困难的毅力,是可以创造出一个越乎人类想象的奇迹。

小学生愚公移山读后感_380字

今天,我学习了 一篇课文叫《愚公移山》,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难事,有些人要求效率,要求三下两下就做完了,还有些人做事认真,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最后也一样做成了。其实愚公移山不是真移山,只是让我们学习这种精神,孜孜不倦,坚持不懈。

比如说,我有一次看了一本古代的故事书,也许很多人都看过。李白小时候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爱逃学的孩子,有一次他看见一个老奶奶把一根铁杵在石头上磨来磨去,忍不住好奇,就问道:“您在做什么呀?”老奶奶回答:“我要把它磨成一个会针。”李白听了心中暗笑:真是的,还能磨成针?过了一段时间,李白又看见老奶奶,没想到老奶奶真得把铁杵磨成了针。李白从此受到了震动,从此好好学习,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时之功。所以,我建议,以后大家做什么事一定要持之以恒,孜孜不倦,把自己的困难攻克!

成语铁杵磨成针: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将铁棒磨成细针。比喻只要有恒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如: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又如:没听过铁杵磨成针?——阮章竞《漳河水》第二部

成语滴水穿石:水不断下滴,可以闹穿石头。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成功。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又如:同学们在日常学习中,应该有滴水穿石的精神。

读愚公移山有感_384字

今天,我读了一篇故事叫《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古时候,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他的家门口挡着两座大山。家人每次出门都得绕很大的圈子,很不方便。愚公就带领家人每天挖山。有人说愚公不可能挖得完这两座山,但愚公却坚持挖山不止。后来,愚公的精神感动了上帝,就派神仙把两座大山搬走了,愚公终于成功了。人们用“愚公移山”这个成语比喻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

记得有一天,我去森林公园爬山。因为我不经常锻炼,所以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就精疲力尽了,再也爬不上去了。但我并没有灰心,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爬上山顶。于是,每个周末我都要去爬山,我每一次都比前一次爬得更高。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个月后,我爬上了“胜利的顶峰”,站在山顶上俯视着整个韶城,三江六岸,风景如画,尽收眼底,我的心里充满了成功的喜悦。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不要被困难吓倒,只要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就能取得成功。

成语坚持不懈:懈:松懈。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如:《清史稿·刘体重传》:“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又如:这些都证明我们对于加强统一战线实行革命政策来进行抗日战争的这种方针,是坚持不懈的。——毛泽东《和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

成语精疲力尽:疲:疲倦,劳累。精神疲惫,力气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1卷:“我已筋疲力尽,不能行动。”又如:瞿秋白《饿乡纪程》:“走得精疲力尽,想找一辆马车,也找不着。”

愚公移山读后感400_387字

今天,我学习了一篇课文叫《愚公移山》,感触颇深。

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肯定会遇到一些难事,有些人要求效率,要求三下两下就做完了,还有些人做事认真,滴水穿石,铁杵磨成针,最后也一样做成了。其实愚公移山不是真移山,只是让我们学习这种精神,孜孜不倦,坚持不懈。

比如说,我有一次看了一本古代的故事书,也许很多人都看过。李白小时候是一个学习成绩很差,爱逃学的孩子,有一次他看见一个老奶奶把一根铁杵在石头上磨来磨去,忍不住好奇,就问道:“您在做什么呀?”老奶奶回答:“我要把它磨成一个会针。”李白听了心中暗笑:真是的,还能磨成针?过了一段时间,李白又看见老奶奶,没想到老奶奶真得把铁杵磨成了针。李白从此受到了震动,从此好好学习,后来成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时之功。所以,我建议,以后大家做什么事一定要持之以恒,孜孜不倦,把自己的困难攻克!

成语孜孜不倦: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如:《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又如:他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工作。

成语孳孳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如:《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又如:我所知道的木刻家中,有罗清桢君,还是孳孳不倦。——《便迅书信集·致李华

愚公移山读后感_419字

今天,我读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愚公很愚,而且愚的不可理喻。他不但用自己剩下的光阴去挖“方七百里,高万仞”的两座大山,还要叫子子孙孙世世代代都去挖。但是,只要我们深入理解就不难发觉,在那远古时代,被人认为可笑的“愚公精神”却是当今社会走向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是任何人都应该具有的。

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奥数题时,做了许久都没有做出来。过了一会儿,我越做心理越烦,只好扔下那道题不管了。后来,我读了《愚公移山》这篇文章,知道了只要坚持不懈,以“愚公精神”来对付这些呲牙咧嘴的“拦路虎”,最后达到成功之路,获得的是成功后的喜悦;而如果在困难面前低头,面对一个个“拦路虎”,望而生畏,那么将会一事无成。我想:如果我像愚公那样面对困难毫不畏惧,我肯定能把那道题做出来。

古往今来,类似“愚公移山”的事例举不胜举。为了我的明天,为了我的前程,为祖国美好的未来,我要继承这种“愚公精神”,并把它发扬光大。

成语举不胜举:胜:尽。列举也列举不完。形容数量很多。如:鲁迅《伪自由书·后记》引谷春帆《谈“文人先行”》:“公开告密,卖友求荣,卖身投靠的勾当,举不胜举。”又如:他的先进事迹举不胜举。

成语发扬光大:发扬:发展,提倡;光大:辉煌而盛大。使好的作风、传统等得到发展和提高。如:《周易·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享。”又如:最合理的孝道恐怕是继承父辈的成就,把它发扬光大,好教下一辈得到更好的精神的与物质的遗产。——老舍《四世同堂》六十四

愚公移山读后感_421字

最近,我在家看了《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讲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山上住着一户人家名叫愚公,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挡住了他家出去的道路,他们一家人每天总是要绕很远很远的路才能出去,于是愚公就决定要把两座大山铲平。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他说:“山那么大,你是不可能把他移走的。”愚公就回答他:“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后有孙子,子子孙孙不绝,而山不会加高,为什么会做不到呢?”于是他就每天这样一直不停地挖,直有一天,他的行为感动了天上的神仙,神仙叫山神把山给移走了。

看完这个故事,我终于明白愚公为什么可以把山给移走了,是因为愚公有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的精神,这个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这让我想起了之前我一直坚持每天练习钢笔字,经常练练就停止了,所以一直到现在字都还没练好,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每天继续练习写钢笔字,不能轻易就放弃。愚公移山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到底,不能轻易放弃,只要我们坚持,不管任何困难我们都能战胜它。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