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模型与新增长理论

浏览

D-S模型与新增长理论

新增长理论的产生虽然比新贸易理论稍晚几年,但它在基本理论方面的经历非常类似于新贸易理论:它同样经历了从完全竞争的分析框架向垄断竞争、从外部性或溢出效应等外部规模经济向内部规模经济的转变过程,它同样得益于D-S模型的启发。具体地讲,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第一个版本新古典增长理论中,长期经济增长率严重地依赖于技术进步率,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技术进步率是外生的。为了寻找经济增长的内生决定因素、并对新古典增长理论难以很好地解释的某些经验事实(如收敛和移民等)做出更合理的解释,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了以罗默(1986)和卢卡斯(1988)为代表的第一轮新增长理论。它主要借助于外部规模经济(干中学、外部性和溢出效应等)和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进行理论探索,即在整个经济呈现出规模经济、但个别厂商遵循收益递减(从而与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相容)的框架下进行研究。罗默(1987,1990)、阿洪和豪伊特以及格罗斯曼和赫尔普曼的系列论文或著作,则开始将不完全竞争作为基本的分析框架,发起了以D-S模型为基础的第二轮新增长理论。下面以罗默为例,简要介绍该模型与新增长理论之间内在联系。

罗默(1987,1990)借用了埃塞尔(1982)发展的D-S模型生产函数,在垄断竞争的框架下考察了产品种类导致内生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其中,在罗默所发表的《以专业化引起递增收益为基础的增长》(1987)的论文中,最终产品部门的产出仅是劳动和中间品投入的函数;在《内生技术变迁》(1990)的论文中则将人力资本投入考虑进来。在罗默(1990)的模型中,存在着最终产品、中间产品和研究开发三个部门。最终产品的生产函数为

D-S模型与新增长理论

,其中Y=HY,Y=L

D-S模型与新增长理论

;中间品部门则利用某种资源(如资本)和新设计,生产作为最终产品部门投入的中间品,假定每生产单位的中间品需要& eta;单位的资本。

不必详细推导均衡的求解过程,我们就可以发现该模型的内生增长含义。由于中间品的生产及其在最终产品的生产函数中是对称的,因此均衡条件下每种中间品的产量应该是相同的,记之为

D-S模型与新增长理论

。假定研究开发部门决定的中间品种类为A,那么必有

D-S模型与新增长理论

,即

D-S模型与新增长理论

。将

D-S模型与新增长理论

代入最终品部门的生产函数可得

D-S模型与新增长理论

。该生产函数表明,即使人力资本HY、劳动L和资本K三种投入保持不变(与新古典假设一样,这些投入对产出是一次齐次的),中间品种类N的不断增加就可以导致产出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福利的不断改善。

上述分析表明,D-S模型及其提供的分析框架在没有增加任何复杂性的情况下,对内部规模经济现象做出了很好的理论解释。目前,它基本上已成为国际贸易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研究的标准工具。另外,正是由于迪克西特和斯蒂格利茨的这一创造性贡献,经济学家现在可以将国际贸易和经济增长放在同一个框架下进行分析,并在很大程度上将二者视为相同的经济问题(不外乎产品种类的增加和社会福利的改善)。


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