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团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心得体会8篇

浏览

党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心得体会(一)

经党中央批准,为推动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高潮,更加自觉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三十讲》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分三十个专题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是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

笔者认为,对群众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始终是基层党组织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正如中宣部发布的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三十讲》通知中说到的“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助读物。”其中群众被加以强调,这让我们广大党组织在下一步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和联系群众等方面的工作内容方面指出的新的要求。

首先,要使人民群众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些对于我们党员、干部有时都说不清楚的问题,想要让群众了解,就是让人民群众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容最需要迈出的一步。因此,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必须要全面、系统的学习《三十讲》,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开始着手,在此基础上,追溯过往,进一步捋顺和了解社会主义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和当前的现状,为引导人民群众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打下基础。

其次,要使人民群众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从邓小平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中我们经历几十年的实践,其中我们经历的坎坷也好,改革也罢,都是我们通过实践得出来的结果和总结出的问题。想要让人民群众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党员、干部就应当在认真学习《三十讲》的基础上重新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理论到思想再到实现的整个过程和未来目标,为引导人民群众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夯实基础。

最后,要使人民群众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富民强之路。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发展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近20年来,我们国家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无一不在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成功的。正是因为有了这条道路,我们国家才焕发出勃勃生机。广大党员、干部如何运用这些实际内容,做好对群众的宣传引导,就是最直接让人民群众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国富民强之路的途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心得体会(二)

新近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仔细捧读,这本书的阐述解读既有历史回顾,又突出时代特色,既有理论的提炼概括,又强调实践基础、实践检验,既着力于原创性理论观点的深入阐发,又着眼于理论体系的科学完整,既有宏大叙事,又不避民生琐细,既立足中国,又放眼世界,对于我们从时代性、实践性、系统性、原创性、人民性和世界性等多个维度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性。时代是思想之母。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新时代是这一思想的鲜明标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同时我们也面临新目标、新变局、新难题、新考验: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要用100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路程,这种转变不但速度、规模超乎寻常,变化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也超乎寻常。我国正处在从大国走向强国的关键时期,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一些国家和国际势力对我们的阻遏、忧惧、施压有所增大,这是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世界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如何在乱局中保持定力、在变局中抓住机遇,对我们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这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而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风险”更需要我们时刻警醒面对。时代提出了新的课题,我们必须作出新的回答。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这一思想在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思考和把握党和国家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问题中应运而生,在不断破解难题、应对风险和挑战,朝着梦想不断奋进的新实践中顺势而成,彰显了辉煌的时代风采。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性。实践是理论之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成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被忽视、淡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观念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制约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司法不公问题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社会思想舆论环境中的混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军队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宽松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等等。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取得,根本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彰显了这一思想的实践特色和指导实践、推动实践的伟力。通过对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理解把握,我们更加能深切地感到,在当代中国,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没有别的什么思想能够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问题。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系统性、科学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突出贡献就在于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并且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

这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是“8个明确”“14个坚持”。“8个明确”偏重于理论层面的概括和凝练,集中反映着我们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今时代的理论思考和理论贡献。“14个坚持”偏重于实践层面、方略层面的展开,每一个“坚持”都来自实践,又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8个明确”“14个坚持”有机融合、有机统一,凝结着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验总结,凝结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深化、拓展、升华,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战略与战术相一致、认识论和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特色。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入分析“8个明确”“14个坚持”及其内在逻辑,深刻理解这一思想是如何用一系列重大突破、重大创新、重大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的,从而进一步把握这一思想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丰富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不忘老祖宗又讲新话的典范。这一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起点、逻辑起点、价值起点,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和精神实质,同时又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以一系列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写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新篇章,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涵盖了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刻认识这一思想在理论上的创新创造、全面把握这一思想各方面的丰富内容,深入领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发展理念、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开放新格局、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文化自信、脱贫攻坚、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新时代强军目标、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等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从而进一步充分认识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作出的巨大原创性贡献和丰富内涵。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民族性、人民性。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思想聚焦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规划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明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刻理解领会中国梦这一重大战略思想,深刻认识中国梦把国家追求、民族向往、人民期盼融为一体体现出的国家情怀、民族情怀、人民情怀;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的全部活动中”等重大思想观点,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

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中,在这样一个世界发展何去何从的十字路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了一系列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新理念新思想新主张,占据了人类道义制高点,凸显了中国特有的大国风范、大国担当。这一思想体现的独立于西方模式和西方话语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制度体系、目标体系、战略体系,凝结着当代中国对人类更好未来的艰辛探索,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选择。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要深入学习领会这一思想是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的,是如何把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合作共赢结合起来的,从而深刻理解把握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商共建共享“一带一路”等重要理念,理解把握这一思想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共同难题提供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三十讲》通过深入的讲解、鲜活的阐释,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思想魅力。我们要结合学习《三十讲》,不断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向深入,真正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自觉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院长 孙业礼)

青年党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心得体会(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已经编辑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论述摘编、《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卷)》《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下)等原文原著,这些原文原著连同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体系和重要内容,并随着十九大后社会实践的生动展开,日益丰富和完善。

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这一思想载入宪法。这标志着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中央宣传部编辑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后,中央编辑发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最新的重要辅助读物。

《三十讲》开篇介绍思想概要,尾篇强调用思想武装全党,分30个专题,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突出了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各部分重大观点、各领域重要举措的阐释解读,突出了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阐发和研究,突出了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的具体要求。通过初步学习,有如下五点体会。

新时代的“时间维度”,是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的有机统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开放40年以来取得的成就和经验与中华民族“强起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历史任务的有机衔接和贯通。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指导新实践。这是新时代与新思想相互作用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进程。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新变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顺势而成的历史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表现”,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境界。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积累,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助推下,中国不仅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而且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彰显和巩固;面对“世界怎么了,世界向何处去”的世界之问,中国不仅保持了稳中求进总态势,还在百年不遇的世界大变局中承担着经济稳定器、发展动力源的重要功能,发挥着世界和平建设者、全球发展贡献者、国际秩序维护者的重要作用;中国不但在世界上把社会主义的旗帜举住了,而且举稳了,把科学社会主义推向了新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革命性”,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经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革命性锻造,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体现为与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有机统一,体现为“为了人民”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依靠人民”的途径方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辩证统一,体现为党所领导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辩证统一。 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聚焦于“三个力量”。一是思想的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根本宗旨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二是方法的力量。包括坚持实事求是、坚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底线思维、坚持调查研究、坚持抓铁有痕、坚持历史担当。三是人格的力量。包括理想信念、人民情怀、自觉自信、意志品质、政治智慧等。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气质”集中体现在“两个家”“三个力”“一个开创性”和“两个决定性”上。《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关于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的通知》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领导全党全国推进党和国家事业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和战略定力,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2018年5月出版的《三十讲》则表述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理论创造力和战略定力”。我们要通过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夯实对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的衷心拥戴的理性基础,厚植自觉地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感情基础,不断增强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最基础、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这是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的“基本科目”。

《三十讲》的出版,为我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出了重点梳理、提供了权威解读。我们要利用好学习好这个重要辅助读物,进一步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文原著上下功夫,坚持系统全面地学、持续跟进地学,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素质。

老党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和伟大飞跃,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今天,170年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来说仍然是完全正确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到,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的疑问,有人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他指出:“我们要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历史没有终结,也不可能被终结。”并强调:“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了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人们正在见证“历史终结论”的终结,“中国崩溃论”的崩溃,“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失败。

“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恩格斯深刻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同时,科学社会主义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社会主义并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造性贡献集中表现在“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比如,在社会主要矛盾方面,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战略步骤方面,明确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方面,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外部条件方面,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政治保证方面,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在发展动力方面,要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在发展方式方面,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等。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企业党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心得体会(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党衰、国家衰。”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各方面,使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但与此同时,仍然有人在炒作“党大还是法大”的伪命题,妄图把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甚至否定党的领导。对此,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把握。

一般意义上讲,党和法的关系是政治和法治关系的集中反映。党是一种政治组织,有着特定的政治主张;法是一种行为规范,体现着国家意志。党取得执政地位后,都会把自己的政治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所以,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种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法治是政治的外在表现,政治是法治的内在依据。

具体到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既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逻辑和中国人民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逻辑所决定的,也是由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和《中国共产党章程》以党内最高法规的形式所确定的。基于此,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重大方针,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由此可见,提出依法治国的是我们党,把依法治国上升为治国方略并付诸实施、不断推进的也是我们党。可以说,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践行依法治国,绝不是要削弱和否定党的领导,而是对党的领导地位的加强和改善,以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

从这个意义上讲,党和法、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高度统一的。党作为长期执政者,是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法作为由党的主张转化而来的国家意志,维护的正是广大人民和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我们强调党的领导是全面领导,自然包括对社会主义法治各领域工作的的领导和统筹;同时,社会主义法治也是党高度自觉的法治,具体表现在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

有一点必须明确,我们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依宪依法治国、依宪依法执政,同西方所谓的“宪政”有着本质不同。西方所谓的“宪政”,其实就是两个或多个政党依照本国宪法,通过竞争性选举交替上台、轮流执政,其实质还是资产阶级专政。在我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长期执政地位是由宪法明确规定的,体现的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意愿和选择,任何人以任何借口否定党的领导,都是错误的、有害的,都是违反宪法的,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而且,党和法之间不存在谁比谁大的问题。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不能说是“党比法大”;党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也不能说是“法比党大”。有人炒作“党大还是法大”问题,实际上是在制造政治陷阱。党与法,法治与政治,是相互依托,共存共生的。正如习近平指出:“我们说不存在‘党大还是法大’的问题,是把党作为一个执政整体而言的,是指党的执政地位、领导地位而言的,具体到每个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就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就不能以党自居,就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箭牌。”

所以,“党大还是法大”是一个伪命题,“权大还是法大”则是一个真命题。对于各级党政组织、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宪法法律赋予的权力只有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否则,滑出法治轨道的权力就会像洪水一样泛滥成灾,损害的不只是人民的利益,也必将危害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高度统一、有效运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心得体会(六)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从未懈怠过,在基层,我们要提高站位、学深悟透、知行合一,学好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提高站位,立足时代学到位。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深刻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之新,认清新形势、确定新目标,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三十讲》通过透彻通俗的阐述、生动明晰的语言,以“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等精辟概括,极为深刻形象地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身在基层,我们要通过认真阅读,深切感受到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提高思想站位,坚定政治立场,激发我们更加自觉地学习贯彻这一思想的内在动力。

学懂弄通,把握内涵悟到位。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用好《三十讲》这一重要辅助读物,深入理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等基本问题,既有深刻的理论阐述,又有具体生动的事实论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全方位地、深入浅出地解读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身在基层,我们要将科学内涵与实际工作有效融合,在基层工作中把握新时代的新要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将乡村振兴、文化建设、环境保护、民生保障落到实处。

知行合一,注重实效用到位。行动胜过纲领,在基层,不仅要吃透三十讲,更要用好三十讲。持续精准发力,打赢三大攻坚战,重点做好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工作。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开展非法加油站清理行动,联合执法,重拳出击,对非法洗沙场依法进行清理取缔,推动生物质成型燃料改造,坚决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源清理,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绿水青山”;创新脱贫攻坚模式,积极探索“带着项目建车间”这一脱贫攻坚模式,按照80%的收益归贫困户,20%的收益归村集体的方式,充实集体资金,助力实现乡村振兴。身在基层,我们要深刻领会其要义,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的传播者,树立起群众心中良好的共产党员新形象。

学校党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心得体会(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这一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辅导读物,为推动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高潮,更加自觉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学懂思想真理,体会精神内涵。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三十讲》通过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解读,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原文原著”相辅相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把握思想精髓、核心要义提供了有效辅导,为大家能够更加深入的学懂悟透真理内涵提供了有力支撑。学好用好《三十讲》,将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汇集力量发挥更多积极因素。

弄通理论联系,明确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联系地而不是孤立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全部地而不是局部地理解党的十九大精神”。要弄通思想理论,就必须要关注各系统、各部分之间的整体性、关联性、协同性,切不可“盲人摸象”。《三十讲》以“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通过三十个专题全面、系统、深入的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有证可查、有迹可循的系统学习,让大家能够通过全面深刻的学习,了解理论联系的同时,明确国家、社会、个人今后的发展方向。

做实为民工作,牢记使命担当。“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思想理论的入脑入心,来指导广大党员干部在为民服务时干在实处、勇挑重担。每个人都应学好用好《三十讲》,只有真正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抓铁有痕,不断增强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进取意识,才能真正成为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期待的合格的“答卷人”。

青年团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心得体会(八)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在十九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了党章。进入新时代,有了新思想,我们仍然面临着许多难题,其中对于什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不足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以下简称《三十讲》),针对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通过三十个专题,全面、系统、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决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识不全面的问题,加深了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识,强调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号召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地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

《三十讲》通过透彻通俗的阐述、生动明晰的语言,深刻形象地阐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意义。通过学习这一理论成果,能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这一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能够让我们从中吸取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力量,极大地激发我们自觉学习贯彻这一思想的内在动力。

《三十讲》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问题及今后社会主义努力方向,形成了一个逻辑严谨、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这些基本内容,既有深刻的理论阐述,又有具体生动的事实论证,从建设社会主义的各个方面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这能够帮助人们清晰地了解这一思想形成的背景、现实指向、理论内涵、各个方面的逻辑关联,从而帮助我们系统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

《三十讲》在系统介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详细阐述了其治国理政的方法论,为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提供了根据和方法。通过《三十讲》的学习,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这些重要的内容。如始终坚定地站在人民一边,把为人民谋福祉具体落实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中。深刻学习领会和实践这些方法,我们就能深刻地把握新思想的理论精髓,从而不断增强过硬本领、提升工作能力。

当前,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学习《三十讲》,我们要原原本本、“原汁原味”的学,从头到尾系统的学,带着信念学、带着使命学,带着问题学,注意前后的关联性,注意古今结合,注意领会其要义,做到学深悟透,学以致用,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的指导我们工作,把新时代建设的更加美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