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中国一所多科性理工科大学。设在浙江省杭州市。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早期的一所新式普通书院,书院中民主革命思想相当活跃。首届学生章炳麟(太炎)在日本东京办《民报》,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反对清朝帝制。1911年武昌起义,在浙江首先起来响应的是求是书院的学生。1928年正式定名国立浙江大学

抗日战争期间,于1940年2月迁至贵州,分设在遵义、湄潭、永兴 3地,同时在浙江龙泉建立分校。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秋迁回杭州。1936~1949年,著名地理气象学家竺可桢任校长,提出“求是”两字作为校训,提倡学生毕业后工作“不求地位之高,不谋报酬之厚,不惮地方之辽远和困苦”,以自己的学问和技术,为国家民族作最大的贡献。

物理学家钱三强(左三)在浙江大学察看光学仪器工程学系试制的高速摄影机 浙江大学学生在上实验课

学校广大进步师生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之下,从未间断过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政府的斗争。他们曾于1945年发表“促进民主宪政宣言”,发起组织全国学生联合会。1947年国民党政府为镇压当时正在开展的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革命群众斗争,杀害了学生会主席于子三。这一事件进一步掀起了全国性学生运动的新高潮。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学校开始了新的历程。当时它已发展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设有文、理、工、农、医、法、师范7个学院,26个系,10个研究所。1952 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它成为一所多科性工业大学。1957年开始重建理科系,发展成为一所多科性的理工科大学。

1977年以来,学校加强了基础课教学,重点扩建和充实了基础课实验课,对系与专业进行了调整,试行了学分制,并恢复招收了研究生

1983年,学校设16个系,其中理科 5个系(不分专业),工科11个系(30个专业)。它们是:数学系、物理学系、化学系、力学系、地质学系、电机工程学系、化学工程系、土木工程学系、机械工程学系、无线电电子工程学系、光学仪器工程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热物理工程学系、科学实验仪器工程学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工业管理工程学系。除生物与医学仪器专业和建筑学专业的学制为5年外,其他均为4年。

1983~1984学年,全校有在校本科生7016人,专科生295人,研究生513人。有教师2025人,其中有教授、副教授 344人,讲师1113人。

1949~1983年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 3万余名专门人才,相当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52年中毕业生总数的6 倍多。学校重视继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和严谨踏实的求是学风,积极鼓励教师和学生勇于创新。

学校设7个研究所,9个研究室,承担中国科学院、浙江省和国务院 10多个部、委的科研任务。有科研人员435人。1958年研究成功大型汽轮发电机双水内冷技术,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有41项科技成果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79年以来又有 5个项目的研究成果获国家发明奖。

学校图书馆现有图书、期刊、资料100余万册。(见彩图)

浙江大学校景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