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棚

电影制片生产的录音场所。电影生产过程中除了在摄影棚和外景场地进行的同期录音之外,先期录音后期录音音乐录音、解说词和效果声的录制以及混合录音等,都需在专门的录音棚内进行。由于各种录音的内容和要求不同,录音棚可分为两大类:第 1类是对白录音棚。以录制语言为主,用于故事片和译制片的对白配音、新闻纪录片和科教片的解说词录音、各种影片的效果声录音,也可兼作混合录音棚使用。棚内容纳演员1~4人。第 2类是音乐录音棚。大型的可供80~120人的大中型乐队、合唱队录音;中型的可供20~40人的中小型乐队、合唱队录音;小型的供独唱、独奏演员录音,是在大型音乐录音棚内的乐队伴奏下进行录音的,这种棚也可供 8人以内的小合奏和效果声录音,可不单独设置,而在大型音乐录音棚的一角另辟小室,两者之间以看窗相隔。产量较大的制片厂,混合录音棚可单独设置。

体型

录音棚的基本体型对录音棚的音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择适宜的体型,将为良好的音质打下基础。一般录音棚的尺寸见表1。

图

为在低频范围内获得均匀的简正振动频率分布,不同类型录音棚的尺寸比例有所不同。大型音乐录音棚的长、宽、高比例可控制在3:2:1,中型的在2.5:1.5:1,小型的在 1.6:1.3:1的范围内。录音棚的平面几何形状有:矩形、梯形、前端梯形而后端矩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剖面形状有:水平吊顶、前低后高的斜吊顶、前斜后平的吊顶等。不论何种形状,均应为良好的音质创造条件,并避免产生各种声学缺陷。

音质

是录音棚质量优劣的主要标志。录音棚的音质设计依据于声音在室内传播的规律和声音与听觉的关系,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混响时间。它是评价录音棚音质的主要指标,但不是唯一指标。最佳混响时间因录音棚的用途和体积而异;音乐录音棚的混响时间较长,可使直达声和反射声融合起来,从而使声音丰满;对白录音棚的混响时间较短,以避免讲话的声音前后互相混淆,提高语言的清晰度。同类录音棚中体积大的可比小的混响时间稍长。不同用途和体积的录音棚的中频最佳混响时间如下图。它给出了最佳混响时间的允许范围。图中的混响时间是中频最佳值,低频可略高于中频,高频则应与中频保持平直。录音棚的混响时间还因不同的录音工艺而不同。以上最佳值是指在自然混响条件下的单声道录音。在强吸声条件下进行的多声道录音工艺,录音棚的混响时间须大大缩短,一般约在0.4~0.6秒之间。为了解决不同录音工艺和不同用途的声学要求,可以建设能调节混响时间和改变其他声学参数的多用途录音棚,以提高录音棚的使用率。改变混响时间主要依靠可调吸声构造。可调吸声构造大体上可归纳为转动式、推动式和翻动式3种。3种构造的结构最大可调面积有多有少。一般墙面可调面积为总面积的20%左右,加上20%以上的临时可调吸声材料,如地毯、帷幕、声学屏风等,能使可调混响时间的范围达到将近 1秒。

(2)早期反射声。进入传声器的声音除直达声外,还有来自棚内各处表面的反射声。在50~80毫秒以内的早期反射声能加强声音响度、增强语言清晰度和音乐丰满度,故增加棚内各处传声器位置上的早期反射声能获得良好的音质。录音棚的体型和材料都对前期反射声具有直接的影响。在棚内墙上配置各种不同形状的扩散体以及在吊顶上配置各种扩散结构,都是为了产生更多的早期反射声。在大型音乐录音棚内单纯依靠墙面和吊顶的扩散结构还不能获得足够的早期反射声,尚需借助活动声学屏风的反射面来补充。

(3)声场分布。录音棚内均匀的声场分布便于录音师选择传声器的最佳位置,还可使演奏、演唱者正确掌握力度,从而使乐声平衡混合。为此,棚内墙面及吊顶采用不对称、不同形状的反射体和反射面来配置。声场分布是用棚内各点声压级的最大值与平均值的分贝差来表示的。一般情况下此差值不超过 3分贝,而最大值与最小值不超过 6分贝。

(4)扩散。良好的扩散能保证声音的空间感、丰满度、活跃度,保持棚内音调的自然性。不规则或凸出的表面可使声能向许多方向反射,因此在墙面和吊顶各处配置扩散面和扩散体是获得良好扩散的重要手段。

图

电声频响特性

混合录音棚是将各种声带素材(语言、音乐和各种效果声)混合成符合影片创作意图的声音结构、声音技术要求的录音场所。混合录音师是根据他在混录棚内所监听到的混录声音来判断其好坏的。混录棚的电声频响特性──指经过监听功率放大器、分频网络、扬声器以后在混录师工作的区域所产生的声压的频率响应特性──应该和电影院的电声频响特性一致。为此,要统一规定混录棚的电声频响特性和电影院的电声频响特性及其测量方法,为录音和还音的听觉效果一致提供条件。由于频带较窄的常规电影声带和频带较宽的光学立体声声带所要求的电声频响特性不同,因此混录棚的电声频响特性也分两种,一种为混录常规电影声带,称“n”特性,一种为混录立体声声带,称“X”特性。

声学缺陷

录音棚内不应出现任何声学缺陷。录音棚内通常出现的声学缺陷主要是回声和颤动回声,它们对音质起干扰作用。回声是指可以分辨得出的两重声的声反射,当反射声比直达声的路程长出17米,即到达时间相差50毫秒以上时,就会形成回声。录音棚前后墙之间反射声的路程最长,易于出现回声;两侧平行的墙面往往引起颤动回声。因此在体型上不设平行的墙面、不设与地面平行的吊顶,在声学构造上配置各种不同形状、不规则、不平行的反射面和扩散体,恰当布置吸声材料,都有利于消除回声和颤动回声。

噪声

把录音棚的噪声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是声学设计的重要指标。录音棚内的允许噪声级如表 2。采用较高标准时可用NC-15噪声评价曲线,单值为25分贝。采用稍低标准时可用 NC-20评价曲线,单值为30分贝。棚内的噪声控制包括围护结构的隔声、空调系统的消声与减振两个部分。

图

隔声

录音棚的围护结构应具有一定的隔声能力,以隔绝外界的环境噪声,使棚内的允许噪声级能达到上述标准。墙体用 490毫米厚的实心砖墙,平均隔声量可达60分贝。屋面采用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和加气混凝土保温层,能达到与墙相同的隔声量。若能采用双层架空板,则能起到隔绝撞击声的效果。录音棚与附属用房之间应用双层370毫米厚的墙隔开,墙间留有120毫米空隙,以防止固体传声。通过两墙之间的管线也应加以处理,以免形成声桥。录音棚应采用双层隔声门,两层门之间的小套间的墙上敷以吸声材料,使双层门和套间形成声锁,这样的构造,其隔声量可达50~55分贝。隔声门是使用胶合板、企口木板、岩棉板、毛毡和钢板等多种材料制成的多层复合门,门扇与门框间的门缝应用橡皮垫等密封,并使用能使门扇与门框压紧的门锁。录音棚与附属用房之间的观察窗,以及与放映机房之间的放映孔,都需要用2~3层8~12毫米厚的玻璃隔声。3层玻璃的厚度和间距都不等,位置也不平行,以免两个空腔共振。空腔四周的窗框上均应敷以吸声材料,并将玻璃与窗框、窗框与墙壁之间密封起来。这种窗户的隔声能力可达50分贝。

消声

录音棚的空调通风系统须进行减噪、减振处理。空调通风机房应与录音棚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使两者在房屋结构上完全脱离。所有产生噪声和振动的机器的底座应为弹簧减振底座,并对风机房进行吸声处理。连接通风机的管道进入棚以前应进行消声处理,如配置宽频带阻抗性消声器和“室式”消声器。在送风道和回风道内可设置片式加气混凝土消声器、矿渣膨胀珍珠岩阻抗性复合消声器或“迷路式”消声器等。在每一个出风口还可设置一个声流式消声器,以减少出风口因风速生成气流而引起的再生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