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摩罗

印度洋西部岛国。位于非洲大陆东岸与马达加斯加岛之间,莫桑比克海峡北端,地当西印度洋航道要冲,战略地位重要。面积2235平方公里。人口44.3万(1984)。首都莫罗尼。

国土由科摩罗群岛组成,包括四大岛、邻近小岛和众多礁屿。其中西北端大科摩罗岛最大,面积1148平方公里,其他三大岛按面积依次为昂儒昂岛、马约特岛和莫埃利岛。群岛为西印度洋科摩罗海岭的出露部分,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地表覆盖黑色玄武岩,久经侵蚀,地形崎岖,内地和沿海仅有狭小盆地和平原。各岛岸线曲折,多港湾,周围为珊瑚礁环绕。各岛火山多已熄灭,唯大科摩罗岛南部的卡尔塔拉山为世界最活跃火山之一,1900~1965年间曾喷发11次,最近一次喷发在 1977年。火山口周长15公里,最大直径3.2公里,海拔2560米,是全国最高峰。附近多死火山锥、火山湖和溶岩流。

热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雨量丰沛。各地平均气温23~26℃,最热月和最凉月分别为28℃和20℃。各地年平均降水量1000~3000毫米。全年可分为湿热和干凉两季。11月至翌年4月盛行西北季风,是湿热季,集中全年大半降水,1月份降水可达275~375毫米;5~10月是干凉季,盛吹东南信风,受马达加斯加岛高山阻拦,雨量不多。降水分布受地形影响,卡尔塔拉山西侧迎风坡年降水量高达5400毫米以上,是西印度洋降水量丰沛之地。群岛热带森林资源因砍伐过度,所余不多,仅占国土面积16%,主要分布于海拔400~1800米的山地。沿海多红树林。

16世纪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长期为阿拉伯苏丹统治。1841年法国入侵,1912年全境沦为法国殖民地。19世纪起,殖民者开辟甘蔗种植园,向欧洲供应蔗糖。20世纪起各岛种植伊兰伊兰、华尼拉等香料作物和椰子、香蕉、咖啡、可可等热带作物,香料开始驰名于世。1961年实行内部自治,为法国海外自治领地。1975年7月6日宣告独立称科摩罗共和国。1978年改称科摩罗伊斯兰联邦共和国。但马约特岛仍被法国据为“海外省”,对此,科摩罗政府多次声明对全部群岛拥有主权。

地狭人稠,平均每平方公里200人,是非洲人口最稠密国家之一。全国人口84%集中于大科摩罗和昂儒昂 2岛,平均每平方公里分别为145和290人以上。全国人口年增长率为2.9%(1984),约有1/3人口外流在马达加斯加等国。居民主要为阿拉伯人马达加斯加人(马尔加什人)和非洲黑人班图人混血种人。95%信奉伊斯兰教。通用科摩罗语,官方语言为法语。

图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1981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20美元。经济以农业为主,60%以上的人口从事农业,农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1/3。耕地占国土面积41.9%(1980)。肥沃土地主要种植香料和椰子、香蕉、咖啡、可可等热带经济作物。香料是主要出口产品,素有“香料群岛”之称。香料种植、收购和加工由法国资本控制,分布遍及各岛,以昂儒昂岛最为集中。伊兰伊兰产量居世界首位,华尼拉产量仅次于马达加斯加,居世界第二位,出口值合占出口总值 2/3左右。此外还产丁香、薄荷、素馨、柠檬草、王紫罗兰等香料。丁香生产与桑给巴尔在世界上同享盛名。粮食作物占耕地面积53%,以稻米、玉米和木薯为主。粮食不能自给。草场占土地面积6.9%(1980),畜牧业以养牛为主。丰富的近海渔业资源尚未充分利用,年捕鱼量仅约4000吨(1977~1982)。工业基础薄弱,仅有少数农产品和木材加工、肥皂、砖瓦等小厂。公路总长750公里。较大岛屿有海港。马约特岛港湾优良,可停泊大吨位商船和军舰。

首都莫罗尼为全国最大港市和政治、经济中心。位于大科摩罗岛西岸,人口2万(1980),有国际机场。

参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