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果兰因

絮果兰因,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

絮果兰因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ù guǒ lán yīn
成语注音
ㄒㄩˋ ㄍㄨㄛˇ ㄌㄢˊ ㄧㄣ
成语简拼
XGLY
感情色彩
贬义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絮果蘭因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兰因:比喻美好的结合;絮果:比喻离散的结局。比喻男女婚事初时美满,最终离异。

成语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夫妻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兰因絮果

成语接龙

1、絮果兰因→因敌为资→资深望重→重足屏息→息交绝游→游响停云→云涌风飞→飞殃走祸→祸为福先→先意承指→指鸡骂狗→狗恶酒酸→酸文假醋→醋海翻波→波罗奢花→花烛洞房→房谋杜断→断雁孤鸿→鸿爪春泥→泥金万点→点石成金→金风飒飒→飒爽英姿→姿意妄为→为丛驱雀

2、絮果兰因→因地制宜→宜嗔宜喜→喜怒哀乐→乐成人美→美不胜收→收锣罢鼓→鼓吻弄舌→舌桥不下→下落不明→明窗净几→几尽一刻→刻足适屦→屦及剑及→及溺呼船→船坚炮利→利害攸关→关门落闩→闩门闭户→户枢不蠹→蠹国害民→民安国泰→泰山梁木→木梗之患→患难夫妻

3、絮果兰因→因祸得福→福寿绵绵→绵绵不绝→绝无仅有→有始有终→终成泡影→影影绰绰→绰然有余→余响绕梁→梁孟相敬→敬贤礼士→士死知己→己饥己溺→溺心灭质→质疑问难→难乎其难→难解难分→分文不名→名垂青史→史无前例→例行公事→事核言直→直抒己见→见仁见智

4、絮果兰因→因陋就寡→寡闻少见→见机行事→事不有余→余腥残秽→秽德垢行→行间字里→里通外国→国色天香→香象绝流→流落风尘→尘羹涂饭→饭糗茹草→草长莺飞→飞粮挽秣→秣马厉兵→兵多者败→败法乱纪→纪纲人论→论长道短→短刀直入→入邦问俗→俗不可医→医时救弊

5、絮果兰因→因陋就寡→寡信轻诺→诺诺连声→声名鹊起→起凤腾蛟→蛟龙失水→水长船高→高冠博带→带罪立功→功行圆满→满不在意→意惹情牵→牵牛下井→井中求火→火然泉达→达权知变→变幻无穷→穷年没世→世世代代→代人捉刀→刀头燕尾→尾大不掉→掉以轻心→心到神知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玉生又道:「骚人韵士,絮果兰因」八个字更好。▼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2回

(2)…』我道:『也使得。』玉生又道:『「骚人韵士,絮果兰因」,八个字更好。』我笑道:『有谁名字叫韵兰的,这…——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成语造句

(1)波波写不出成语“絮果兰因”,导致语文测试只有97分。

(2)草稿本的第三页写着“絮果兰因”几个大字。

(3)禅堂乡双河初中的晋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絮果兰因”。

(4)琅琅不会写成语“絮果兰因”的最后一个字。

(5)俨先大哥哥给彦采和琤婷讲述了“絮果兰因”的历史典故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初,郑文公有贱妾曰燕姞,梦天使与己兰。』

分字解释

絮:xù 1、<名>粗丝棉;棉絮。《卖柑者言》:『视其中,则干若败絮。』2、<名>像丝絮或棉絮那样的东西。《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3、<动>在农服、被褥里铺丝棉。李白《子夜吴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絮烦] 说话啰嗦使人厌烦。[絮聒] 说话啰唆。[絮絮] 说话不停的样子。

果:guǒ 1、<名>果实;果子。又写作『菓』。《训俭示康》:『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2、<名>结局;结果。柳宗元《东海若》:『无国无果。』3、<动>成为现实;实现。《桃花源记》:『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4、<形>充实;饱。《庄子·逍遥游》:『三飡而反,腹犹果然。』5、<副>果真;果然。《祭十二郎文》:『吾去汴州,汝不果来。』6、<连>如果。《中山狼传》:『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7、<副>终于;终究。《左传·城濮之战》:『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8、<副>究竟;到底。《教战守策》:『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

兰:lán 1、<名>兰草。《岳阳楼记》:『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名>兰花。《孔雀东南飞》:『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3、<名>木兰,一种落叶乔木。《雨霖铃》:『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4、<名>通『栏』,栅栏。《汉书·王莽传》:『秦又置奴婢之市,与牛马同兰。』[兰芳] 比喻贤德、贤人。[兰房] 兰香书房,特指女子居室。[兰交] 知心朋友。[兰襟] (1)衣襟。(2)只良友。[兰客] 良友。[兰秋] 农历七月。[兰石] 兰芳石坚,喻人资质之美。[兰台] (1)战国时楚国台名。(2)汉代宫廷藏书处,由御史大夫的属官御史中丞主管,后设兰台令史。(3)因东汉史官班固曾任兰台令史,后代遂称史官为兰台,唐高宗时必秘书省为兰台或兰省,所以唐代诗文中常称秘书省为兰台或兰省。[兰夜] 农历七月七日夜。[兰章] 高雅的文章,多用以赞美别人的诗文。[兰心蕙性] 像兰草和蕙草一样芳洁的品格,常用以称誉妇女雅静的品质。

因:yīn 1、<动>因袭;遵循。《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2、<动>接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3、<动>依照。《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4、<动>顺应。《察今》:『变法者因时而化。』5、<名>原因;机会。《孙雀东南飞》:『于今无会因。』6、<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7、<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依据,可译为『依靠』、『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8、<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依照』、『根据』。《核舟记》:『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9、<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鸿门宴》:『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10、<副>就;于是。《鸿门宴》:『贡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1、<连>因为;于是。《雁荡山》:『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屈原列传》:『上宫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因革] 沿袭旧习惯和创造新方法。[因袭] 继承。

絮:《未集中·糸字部》《广韵》息御切《集韵》《正韵》息据切,□音楈。《说文》敝緜也。《释名》絮,胥也,胥久故解落也。《急就篇注》渍茧擘之精者曰緜,粗者曰絮。今则谓新者为緜,故者曰絮。《前汉·文帝纪》九十以上赐帛,人二疋,絮三斤。〈注〉师古曰:絮,绵也。又《史记·绦侯世家》太后以冒絮提文帝。〈注〉应劭曰:陌额絮也。晋灼曰:《巴蜀异物志》谓头上巾为冒絮。又《广韵》抽据切《集韵》楮御切《韵会》摛据切,□音悇。《礼·曲礼》毋絮羹。〈注〉絮,犹调也。《释文》谓加以盐梅也。又《广韵》乃亚切,音□。《集韵》企夜切,音□。丝棼也。又《广韵》《集韵》□尼据切,音女。姓也。《前汉·张敞传》敞使贼捕掾絮舜有所案验。又《集韵》《韵会》□人余切,音如。姓也。又《集韵》女加切,音挐。义同。

果:《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火切,音裹。《说文》木实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易·说卦》乾为天,为木果。〈注〉果实着木,有似星之着天也。《周礼·地官》甸师共野果蓏之属。《应劭曰》木曰果,草曰蓏。《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又胜也,尅也。《左传·宣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又决也。《礼·内则》将为善思,贻父母令名必果。又验也。《宋书·后妃传》今果然矣。又释氏因果。《隋书·经籍志》释迦敎化弟子多有正果者。又果然,兽名。《宋国史补》扬州取一果然,数十果然可得。又《尔雅·释虫》果蠃,蒲卢。〈疏〉细腰蠭也。又与惈通。《左思·吴都赋》风俗以韰果为嫿。《方言》惈,勇也,古字通。又《集韵》《韵会》□苦果切。音颗。果然。饱貌。《庄子·逍遥游》三餐而反,腹犹果然。又《唐韵》《集韵》《韵会》□同婐。女侍也。《孟子》二女果。又通裸。《广韵》赤体也。又《集韵》《韵会》□与祼通。《周礼·春官·大宗伯》大賔客则摄而载果。《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将。又鲁火切,音臝。《周礼·春官·宗伯》龟人掌六龟之属,东龟曰果属。字从田从木,今趋便作果,俗作菓,非。考证:(《易·下系》乾为天,为木果。)谨照原文下系二字改为说卦。(《左传·宣元年》)谨照原文元改二年。(又与蜾通。《左思·吴都赋》风俗以韰果为嫿。)谨照原文蜾改惈。(《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祼将。)谨照原文祼改果。

兰:《申集上·草字部》《唐韵》落干切《集韵》《韵会》《正韵》郞干切,□音阑。《说文》香草也。《陆甸云》阑草为兰,阑不祥也。《陆玑诗疏》其茎似药草泽兰,广而长节,汉诸池苑及许昌宫中皆种之。《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左传·宣三年》郑文公妾燕姞,梦天与兰,曰: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尔雅翼》一干一花而香有余者兰。又《本草》木兰。《屈原·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又《管子·小匡篇》轻罪入兰盾、鞈革二戟。〈注〉兰即所谓兰錡,兵架也。又脉也。《史记·扁鹊传》夫以阳入阴支兰藏者生。〈注〉支者顺节,兰者横节。阴支兰,胆藏也。又布名。《华阳国志》兰干细布。兰干,獠言紵也。又人名。《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张堪注》凡物不知生谓之兰。《殷敬顺曰》《史记》无符传出入谓之阑。此兰子谓以技妄游,义与阑同。又姓。《通志·氏族略》汉有太守兰广。又萑兰。《前汉·息夫躬传》涕泣流兮萑兰。〈注〉萑兰,泪阑干也。又芄兰。《扬子·太□经》阳气亲天,万物芄兰。〈注〉芄兰,茂密也。又通栏。《后汉·东夷传》徙于马兰。〈注〉兰即栏。又通斓。《吴志·孙权传》童谣曰:黄金车,斑兰耳。又《韵补》陵延切,音连。《宋玉·招□》川谷径复流潺湲,光风转蕙泛崇兰,经堂入奥尘朱筵。

因:《丑集上·囗字部》《唐韵》於真切《集韵》《韵会》《正韵》伊真切,□音姻。《说文》从囗大。会意。《徐锴曰》能大者,衆[音zhòng]围就之也。又仍也,袭也。《论语》殷因於夏礼。《孟子》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书·尧典》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厥民因。〈注〉析而又析也。《礼·礼器》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享帝于郊。又依也。《论语》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又托也。《孟子》时子因□子而以告孟子。又由也。《邹阳·上梁王书》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刃相眄者,无因至前也。又缘也。《传灯录》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因,今生作者是。又姓。《左传·定二年》遂人四族,有因氏。《正字通》明有因礼、因絅。又《六书正伪》借为昏姻之姻,言女有所因。又叶乌前切,音烟。《陆云·赠顾尚书诗》殊音合奏,曲异响连。绝我懽条,统我思因。《集韵》或作□。考证:(《邹阳上梁王书》夜光之璧,以暗投人於道,莫不按刃相盼者,无因至前也。)谨照史记汉书本传盼□作眄,改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