誓无二志

誓无二志,立下誓言决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誓无二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shì wú èr zhì
成语简拼
SWEZ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成语繁体
誓無二志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立下誓言决不变心。形容意志坚定专一。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相关成语

近义词

誓无二心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1)…氏道:『先生休要多心!妾读书知札,从一而终,誓无二志。先生若不见信,妾愿死于先生之前,以明心迹。』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成语造句

(1)本子的第二页赫然是“誓无二志”几个大字。

(2)冰冰写不出成语“誓无二志”的拼音。

(3)秋秋不会写成语“誓无二志”的最后一个字。

(4)文山州第一中学的璩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誓无二志”。

(5)志祎叔叔给雅可和彤爱讲了“誓无二志”的历史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东周列国志》第五五回:『倘蒙矜厄之仁,退师三十里,寡君愿以国从,誓无二志。』

分字解释

誓:shì 1、<名>古代统治者征战前告诫将士的言辞。《周礼·秋官·士师》:『(五戒)一曰誓,用之军旅。』2、<名>盟约;誓言。《孔雀东南飞》:『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3、<动>立誓;发誓。《孔雀东南飞》:『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无:wú 1、<动>没有。《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2、<副>不;别。《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麦。』3、<连>不论;无论。《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4、<形>贫穷;无资财。《货殖列传》:『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无道] 行为暴虐,不施仁政。[无非] 无一不是;全部都是。[无几] (1)不多;很少。(2)没有希望。(3)不久。[无乃] 莫非;恐怕;岂不是。常与『乎』、『欤』等语气词配合使用,表示委婉的语气。

二:èr(1)数目,一加一后所得。『二』和『两』用法上的分别,参看『两』。(2)两样:不二价。

志:zhì 1、<名>心意;志向。《观沧海》:『歌以咏志。』《为学》:『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2、<动>立志。《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3、<动>记忆;记;记住。《屈原列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4、<名>标记。《南齐书·韩系伯传》:『邻居种桑树于界上为志。』5、<动>做标志。《桃花源记》:『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6、<名>记事的书或文章。《项脊轩志》:『余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7、<名>通『痣』,皮肤上的斑或小疙瘩。《梁书·沈约传》:『约左目重瞳子,腰有紫志。』

誓:《酉集上·言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时制切,音逝。《说文》约束也。《六书统》从言从折。以言折其罪也。《尔雅·释言》谨也。〈注〉所以约勤谨戒衆[音zhòng]。〈疏〉谨,敕也。集将士而戒之曰誓。《释名》制也,以拘制之也。《正韵》约信也。《书·大禹谟》禹乃会羣后,誓于师。〈传〉誓,戒也。军旅曰誓。《左传·闵二年》誓军旅。〈注〉宣号令也。《礼·曲礼》约信曰誓。〈疏〉用言辞共相约束,以为信也。又《文王世子》曲艺皆誓之。〈注〉戒谨也。又《玉篇》命也。《周礼·春官·典命》凡诸侯之适子,誓于天子摄其君。〈注〉誓,犹命也。言誓者,明天子既命之为嗣,树子不易也。又礼,将祭而号令齐百官,亦谓之誓。《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注〉誓戒,要之以□,重失礼也。又男女私约亦曰誓。《诗·国风》信誓旦旦。又《尚书》有甘誓、汤誓、泰誓、牧誓、费誓、秦誓,皆篇名。〈传〉书有六体,誓其一也。又人名。《史记·秦始皇纪》高誓,古仙人名。又《集韵》以制切,音曳。相约以言也。又食列切,音舌。义同。考证:(《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则掌百官之誓戒。《郑笺》誓戒,要之□,重失礼也。)谨按周礼注不名为笺,郑笺谨改注。要之下照原文增以字。

无:《卯集下·无字部》《唐韵》武夫切,音巫。《说文》□,亡也。奇字,无通□。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易·乾卦》无咎。《释文》无音无。易内皆作此字。《艺苑雄黄》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时始以蕃橆之橆为有无之无。诗、书、春秋、礼记、论语本用无字,变篆者变为无,惟易、周礼尽用无。然论语亡而为有,我独亡,诸无字,盖变隶时误读为存亡之亡,故不改也。又《广韵》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释典》。(无)(古文)《唐韵》武扶切《广韵》武夫切《集韵》《韵会》《正韵》微夫切,□音巫。《说文》亡也。《玉篇》不有也。《书·舜典》刚而无虐,□而无傲。又《益稷》懋迁有无化居。又《尔雅·释诂》虚无之间也。〈注〉虚无皆有间隙。《老子·道德经》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周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又《礼·三年问》无易之道也。〈注〉无,犹不也。又县名。《前汉·地理志》越巂郡会无县。又姓。《正字通》汉无且明,无能。又《广韵》汉复姓无庸无钩,俱出自楚。又文无,药名。《古今注》相别赠之以文无。文无,一名当归。又《说文奇字》作无。《玉篇》虚无也。周易无字俱作无。又《集韵》或作亡。《诗·卫风》何有何亡。又通作毋。书,无逸。《史记·鲁世家》作毋逸。又通作毛。《后汉·冯衍传》饥者毛食。〈注〉衍集:毛作无。今俗语犹然。或古亦通乎。《佩觿集》河朔谓无曰毛。《通雅》江楚广东呼无曰毛。又《集韵》或作武。◎按礼器:诏侑武方。注:武当为无,声之误也。郑注:明言其误。集韵合无,武为一。非。《集韵》无或作橆。韵会,□本古文蕃□字。篆借为有无字。李斯变隷变林为四点。〇按说文□,从亡无声,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义各别,不云相通。且有无与蕃橆义尤相反,不应借用。玉篇集韵韵会俱非。韵会蕃橆作蕃□,尤非。又按读书通云:通作勿莫末没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义通,或止音近,实非一字也。读书通误。又梵言,南无呼那谟。那如拏之上声,谟音如摩,犹云归依也。

二:《子集上·二字部》(古文)弍《唐韵》《集韵》《韵会》《正韵》□而至切,音樲。地数之始,即偶之两画而变之也。《易·系辞》分而为二,以象两。《左传·定四年》卫侯将会,使祝佗从。佗曰:若又共二徼大罪也。〈注〉谓兼二职。《荀子·议兵篇》权出於一者强,权出於二者弱。《史记·韩信传》功无二於天下。《前汉·严助传》诏曰:子在朕前之时,知略辐辏,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又巽二,风神名。又古货布文帝字。见《六书略》。□字上下画均齐。上画短者,乃古文上字也。今相仍上短下长作二字,非。贰。□□□二。考证:(《左传·定四年》卫侯将会,使祝佗从。佗曰,若又供二招大罪也。)谨照原文供改共。招改徼。

志:《卯集上·心字部》《唐韵》《集韵》《韵会》职吏切《正韵》支义切,□音鋕。《说文》从心之声。志者,心之所之也。《论语》志於道。《诗序》在心为志。又《广韵》意慕也。《仪礼·大射仪》不以乐志。〈注〉志者,意所拟度也。《礼·少仪》问卜筮曰:义欤,志欤。义则可问,志则否。〈注〉义,正事也。志,私意也。又准志也。《书·盘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准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又章志也。《礼·檀弓》孔子之丧,公西赤为志焉。子张之丧,公明仪为志焉。〈疏〉故为盛礼,以章明志识也。又本志也。《左传·襄元年》谓之宋志。〈注〉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又《左传·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注〉为礼,以制好恶喜怒哀乐六志。又记也。与志同。或作识。《周礼·春官》小史掌邦国之志。《前汉书》有十志。《师古曰》志,记也。积记其事也。《后汉·刘骏传》博见强志。又《集韵》昌志切。与帜通。旗也。《史记·张丞相传》沛公以周昌为职志。又箭镞也。《尔雅·释器》金镞翦羽谓之鍭,骨镞不翦羽谓之志。〈注〉镞,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又叶真而切,音支。《楚辞·九章》昔君与我成言兮,曰黄昏以为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