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渐防微

杜渐防微,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错误或坏事刚冒头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杜渐防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ù jiàn fáng wéi
成语注音
ㄉㄨˋ ㄐㄧㄢˋ ㄈㄤˊ ㄨㄟ
成语简拼
DJFW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杜漸防微
成语英文
be precautious beforehand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微:微小。错误或坏事刚冒头就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同『杜渐防萌』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同]防微杜渐、杜渐除微、杜渐防萌

反义词

任其自然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杜渐防微之责,舍我辈其谁堪任之!▼闻一多《给梁实秋吴景超、翟毅夫、顾毓琇、熊佛西诸先生》

(2)《抱朴子·内篇·明本》:『昔人达人,杜渐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睹几而作,不俟终日。』

(3)清·陈鱣〈贾谊论〉:『夫天下治平无事,方且杜渐防微,若其祸乱已兆,为人臣者勿言……其遗害实甚。』

成语造句

(1)打开本子,上面写着“杜渐防微”几个大字。

(2)麦子写不出成语“杜渐防微”,导致期末考试才97分。

(3)奈爷爷给孙子讲了“杜渐防微”的典故。

(4)五中分校的奈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杜渐防微”。

(5)小城不会写成语“杜渐防微”的最后一个字。

(6)去往大荔县范家镇华原初中的路上,说的叔叔给婕莎和涵尹讲了『杜渐防微』的历史故事。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葛洪《抱朴子·明本》:『昔之达人,杜渐防微,色斯而逝,夜不待旦,睹几而作,不俟终日。』《后汉书·丁鸿传》:『若敕政责躬,杜渐防萌,则凶妖销灭,害除福凑矣。』

成语故事

汉和帝刘肇即位后,窦太后掌权,她的哥哥窦宪被封为武阳侯,权力越来越大。丁鸿直言不讳地对刘肇说大将军武阳侯窦宪仪仗太后的势力,包揽朝政,这是朝廷的隐患要及时清除。汉和帝采纳了丁鸿的意见,罢免了窦宪等人的官职

分字解释

杜:dù 1、 <名> 树木名。又称棠梨,杜梨。《经诗·有杕之杜》:『有杕之杜,生于道左。』2、 <动> 堵塞;阻塞。《 五人墓碑记》:『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3、 <动> 毫无根据地随意臆造。《林黛玉进贾府》:『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渐:jiān 1、 <动> 浸渍;浸泡。《劝学》:『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 庶人不服。』2、 <动> 浸湿;沾湿。《诗经·卫风·氓》:『淇水汤汤,渐车帷裳。』3、 <动> 浸染;沾染。《汉书·龚遂传》:『今大王亲近群小,渐渍邪恶。』4、 <动> 逐渐传入。 宋应星天工开物·蔗种》:『今蜀中盛种,亦自西域渐来也。』jiàn 1、 <动> 渐进;逐步发展。《史记·太史公自序》:『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2、 <副> 逐渐;渐渐。《醉翁亭记》:『渐闻水声潺潺。』3、 <名> 苗头;事物发展的开端。《教战守策》:『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渐不可长。』[渐泽] 低湿之地。[渐冉] 逐渐,时光一点一点地过去。

防:fáng 1、 <名> 堤岸;堤坝。《周礼·地官》:『以防止水。』2、 <动> 防备;防守。《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左忠毅公逸事》:『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微:wēi 1、 <形> 隐蔽;不显露。《左忠毅公逸事》:『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2、 <形> 深奥;微妙。《屈原列传》:『其辞微,其志洁。』3、 <形> 小;微小;少。《石钟山记》:『微风鼓浪,水石相搏。』4、 <形> 轻微。《庖丁解牛》:『动刀甚微。』5、 <形> 地位不高;没有名望。《陈情表》:『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6、 <副> 偷偷地;悄悄地。《信陵君窃符救赵》:『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7、 <副> 稍微;略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8、 <副> 隐约。《口技》:『微闻有鼠作作索索。』9、 <副> 无;没有。《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10、 <形> 衰微;衰败。《教战守策》:『天下,而唐室固以微矣。』[微独] 不但;非但。[微服] 帝王或官吏等为了隐瞒自己的身份而更换平民的服装。

杜:《辰集中·木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动五切,音□。《说文》甘棠也。牡曰棠,牝曰杜。樊光曰:赤者为杜,白者为棠。《陆玑·草木疏》赤棠,子涩而酢,无味。木理韧,可作弓干。与《说文》不同。又塞也。《书·费誓》杜乃擭。《周礼·夏官·大司马》犯令凌政则杜之。又《尔雅·释草》杜荣。〈注〉似茅,皮可为索。又香草名。《屈原·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又缭之兮杜蘅。又《方言》东齐谓根为杜。又涩也。又《本草》杜仲,药名。又《博雅·释虫》杜伯,蠍也。又姓。《广韵》本帝尧刘累之后。出京兆、濮阳、襄阳三望。又《集韵》董五切,音睹。姓也。楚有杜敖。又《类篇》同都切,音徒。亦姓也。晋有杜蒯。考证:(《尔雅·释虫》杜伯,蝎也。)谨按所引出博雅非尔雅,尔改博。幷[同并]照原文蝎改蠍。

渐:《巳集上·水字部》《唐韵》慈冉切《集韵》《韵会》疾染切《正韵》秦冉切,□□上声。水名。《说文》水出丹阳黟南蛮中,东入海。又渐次也,进也,稍也,事之端先覩之始也。《易·渐卦正义》渐者,不速之名。凡物有变移,徐而不速,谓之渐。又通作蔪。《书·禹贡》草木渐包。《释文》如字,本又作蔪。《字林》才冉反,草之相包裹也。又《集韵》锄衔切,音鑱。与巉通。高也。或作崭。《诗·小雅》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又侧衔切,音□。流貌。《楚辞·九章》涕渐渐兮。又《广韵》子廉切《集韵》《韵会》《正韵》将廉切,□音尖。流入也。《书·禹贡》东渐于海。又渍也,湿也。《诗·卫风》渐车帷裳。又浸也,染也。《前汉·董仲舒传》渐民以仁。又台名。《水经注》太液池中有渐台,三十丈。又星名。《甘氏星经》渐台四星,属织女东足。又《集韵》子艳切,音□。渐洳,湿貌也。又之列切,音折。同浙。江名。又《类篇》慈盐切,音潜。涉水也。与潜通。《书·洪范》沉潜刚克。《左传》《史记》皆作沉渐。考证:(通作蔪。《书·禹贡》草木渐包。〈传〉如字,本又作蔪。)谨照原书传字改释文。

防:《戌集中·阜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扶方切,音房。《说文》堤也。《玉篇》鄣也。《广韵》防御也。《尔雅·释地》坟,大防。〈疏〉坟谓崖岸,状如坟墓,名大防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匠人》凡沟必因水埶,防必因地埶。《左传·襄二十五年》町原防。〈注〉防,堤也。《谷梁传·昭八年》艾兰以为防。〈注〉防为田之大限。《孟子》无曲防。《战国策》有长城钜防,足以为塞。又《玉篇》备也。《易·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又《玉篇》禁也。《礼·檀弓》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又敢与知防。〈注〉防,禁放溢也。又《尔雅·释宫》容谓之防。〈注〉形如今牀头小曲屛风,唱射者所以自防隐也。《颜延之·答郑尚书诗》踟蹰清防密。〈注〉清防,屛风也。又□邑名。《诗·□风》防有鹊巢。〈传〉防,邑也。又鲁地名。《春秋·隐九年》冬,公会齐侯于防。〈注〉防,鲁地,在琅琊县东南。又《隐十年》取防。〈注〉高平昌邑县西南有西防城。又防风氏,国名。《鲁语》禹致羣神于会稽之山,防风氏后至。又姓。《正字通》汉有孝子防广,明防盛。又与房同。《史记·项羽纪》封杨武为吴防侯。《前汉·地理志》作吴房,属汝南郡。〈注〉孟康曰:本房子国。又《武帝纪》有芝生殿防内中。又《沟洫志》宣防塞兮万福来。又《说文》或作□。《玉篇》或作坊。《礼·坊记》大为之坊,民犹踰之。〈注〉坊,同防。又《集韵》分房切,音方。《诗·秦风》维此仲行,百夫之防。〈传〉防,比也。〈笺〉犹当也。《释文》毛音方,郑音房。又《集韵》通作方。《前汉·功臣表》汁防肃侯雍齿。《史记》作什方。又《广韵》符况切《集韵》《韵会》符访切,□坊去声。《广韵》守御也。《春秋序》圣人包周身之防。《释文》防,扶放切,又音房。又《集韵》堤也。亦同坊。

微:《寅集下·彳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非切,音薇。《尔雅·释诂》幽微也。《易·系辞》知微知彰。《书·大禹谟》道心惟微。又《广韵》微,妙也。《礼·礼运》德产之致也精微。又《说文》隐行也。《史记·秦始皇纪》微行咸阳。又《广韵》细也。《孟子》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又《玉篇》不明也。《诗·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又《韵会》衰也。《诗·小雅》式微式微。〈笺〉微乎微者也。《史记·杞世家》杞小微。又《韵会》贱也。《尚书序》虞舜侧微。又《尔雅·释诂》匿微也。〈注〉微谓逃藏也。《左传·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注〉微,匿也。又《尔雅·释诂》蔽,微也。《晋语》公子重耳过曹,曹共公闻其骈胁,谍其将浴,设微薄而观之。〈注〉微,蔽也。又杀也。《礼·檀弓》礼有微情者。〈疏〉微,杀也,言贤者丧亲,必致灭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数,以杀其内情。又伺察也。《前汉·郭解传》使人微知贼处。〈注〉微,伺问之也。又《尔雅·释训》骭疡为微。〈注〉骭,脚胫。疡,疮也。《诗·小雅》既微且尰。又《韵会》非也。《诗·邶风》微我无酒。又《韵会》无也。《礼·檀弓》齐饿者,不食嗟来之食。曾子曰:微与。〈注〉微,犹无也。又国名。《书·牧誓》微卢彭濮。〈传〉微在巴蜀。又《尔雅·释山》未及上翠微。〈疏〉未及顶上,在旁陂陀之处,山气青缥色,故曰翠微也。又紫微,太微,少微,□星名。《晋书·天文志》紫微垣十五星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天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座也,十二诸侯府也。少微,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明大而黄,则贤士举也。又三微。《后汉·章帝纪》春秋於春每月书王者,重三正,慎三微也。〈注〉三微者,三正之始,万物皆微,物色不同,故王者取法焉。十一月,时阳气始施於黄泉之下,色皆赤,赤者阳气,故周为天正,色尚赤。十二月,万物始牙而色白,白者阴气,故殷为地正,色尚白。十三月,万物莩甲而出,其色皆黑,人得加功展业,故夏为人正,色尚黑。又姓。《左传·哀八年》微虎。〈注〉鲁大夫。又微生,复姓。《论语》微生高。考证:(《书·舜典》虞舜侧微。)谨按舜典无此文,系出书序。谨将书舜典改为尚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