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若诎

大直若诎,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同『大直若屈』。

大直若诎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à zhí ruò qū
成语注音
ㄉㄚˋ ㄓㄧˊ ㄖㄨㄛˋ ㄑㄩ
成语简拼
DZRQ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大直若詘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最正直的人外表反似委曲随和。同『大直若屈』。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大直若屈

成语接龙

1、大直若诎→诎寸信尺→尺二秀才→才高七步→步步莲花→花甲之年→年登花甲→甲冠天下→下车泣罪→罪责难逃→逃之夭夭→夭桃秾李→李郭同船→船坚炮利→利出一孔→孔武有力→力尽筋疲→疲心竭虑→虑周藻密→密锣紧鼓→鼓吻弄舌→舌敝唇枯→枯苗望雨→雨露之恩→恩深义重

2、大直若诎→诎寸信尺→尺二冤家→家亡国破→破家为国→国富民安→安枕而卧→卧薪尝胆→胆战心寒→寒蝉凄切→切肤之痛→痛改前非→非此即彼→彼众我寡→寡不胜众→众星捧月→月白风清→清尘浊水→水落石出→出入人罪→罪恶深重→重振旗鼓→鼓吻弄舌→舌敝耳聋→聋者之歌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乎?▲《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论》

成语造句

(1)安琪不会写成语“大直若诎”的最后一个字。

(2)草稿本的第三页上面写着“大直若诎”几个大字。

(3)大双写不出成语“大直若诎”的拼音。

(4)酒仙桥二中的朱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大直若诎”。

(5)妍丁叔叔给观珍和山阴讲解了“大直若诎”的历史故事。

(6)去华油二中的路途中,霈浩大哥哥给婷合和朵怡讲述了『大直若诎』的历史典故

(7)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乎?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韩诗外传》卷九:『大直若诎,大辩若讷。』

分字解释

大:dà 1、 <形> 与『小』相对。《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2、 <形> 重要的;重大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大任于斯人。』3、 <形> 年长的;排列第一的。《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4、 <副> 表示范围广,数量多。《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5、 <副> 表示程度深。《董宣执法》:『帝大怒,召宣,欲箠杀之。』tài 1、通『太』,最。《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2、通『泰』,安定。《荀子·富国》:『故儒术诚行,则天下大而富。』[大方] 大道理。引申为专家、内行。《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之家。』[大成] 1.太平,和平。《左传·僖公十五年》:『归之而质其大子,必得大。』2.大有成就。《老子·四十五章》:『大若缺,其用不敝。』3.比喻学术上形成完整体系。《孟子·万章下》:『孔子这谓集大。』

直:zhí 1、 <形> 不弯曲。《劝学》:『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 <形> 正直。《涉江》:『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3、 <形> 正确。《 <指南录> 后序》:『与贵酋处二十日,争曲直。』4、 <形> 笔直地。《与朱元思书》:『争高直指,千百成峰。』5、 <形> 纵的;竖的。《阿房宫赋》:『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6、 <动> 遇到。《汉书·刑法志》:『魏之武卒,不可以直秦之锐士。』7、 <名> 通『值』,价值。《卖炭翁》:『系向牛头充炭直。』8、 <动> 通『值』,值班。《晋书·庾珉传》:『珉为侍中,直于省内。』9、 <副> 仅仅;只是。《寡人之于国也》:『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10、 <副> 径直;一直。《信陵君窃符救赵》:『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11、 <副> 竟然;却。《论积贮疏》:『可为富安天下,而直为此廪廪也。』12、 <副> 简直。《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 序》:『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13、 <介> 当。《垓下之战》:『直夜溃围南出,驰走。』[直裰] 和尚、道士穿的大领长袍。

若:ruò 1、 <动> 像。《赤壁之战》:『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2、 <动> 及;比得上。《邹忌讽齐王纳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3、 <代> 你;你们;你(们)的。《鸿门宴》:『若入前为寿。』《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4、 <代> 这样的;这。《齐桓晋文之事》:『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5、 <连> 至于。《齐桓晋文之事》:『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6、 <连> 假如;如果。《殽之战》:『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7、 <连> 或;或者。《汉书· 食货志》:『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8、 <副> 好像;似乎。《桃花源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9、 <词缀> 用于形容词后,表示『……的样子』,也可不译出。《诗经·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若华] 若木之花。[若木] 古代神话中的树名。生于日落之处,青叶赤花。[若时] (1)顺应天道。时,四时;天运。(2)此时。(3)彼时。[若属] 你们这些人。[若许] 犹『如许』。如此。[若英] 杜若之花。若木之花。

诎:qū 1、 <动> 弯曲。《荀子·劝学》:『诎五指而顿之。』[引] 枉曲,冤枉。《 吕氏春秋· 壅塞》:『宋王因怒而诎杀之。』2、 <动> 屈服。《 墨子·公输》:『公输盘诎。』3、 <形> 言语钝拙。《史记·李斯传》:『辨于心而诎于口。』

大:《丑集下·大字部》《唐韵》《集韵》《韵会》徒盖切。《正韵》度柰切,□音汏。小之对。《易·乾卦》大哉乾元。《老子·道德经》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庄子·天地篇》不同同之谓大。《则阳篇》天地者,形之大。阴阳者,气之大。又初也。《礼·文王世子》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注〉日初明,击鼓徵召学士,使早至也。又徧也。《礼·郊特牲》大报天而主日。又肥美也。《仪礼·公食大夫礼》士羞,庶羞皆有大,赞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授宾。〈注〉大,以肥美者特为脔,所以祭也。又过也。《战国策》无大大王。又长也。《尔雅·释器》珪大尺二寸谓之玠。〈疏〉大,长也。又都大,官名。宋制有两都大,一提举茶马,一提点坑冶铸钱与提□序官。又措大,士也。《书·言故事》穷措大,眼孔小,与钱十万贯,塞破屋子矣。又唐大,弓名,见《周礼·夏官》。又四大,地、水、火、风也,见《梵书·圆觉经》。又姓大。廷氏之后,见《风俗通》。又《集韵》《韵会》《正韵》□他盖切,音忲。易:大和大极。书、诗:大王大师。礼:大羹大牢。□音泰。又《广韵》《集韵》《韵会》□唐佐切,音□。《杜甫·天狗赋》不爱力以许人兮,能绝目以为大。又《集韵》《韵会》《正韵》□吐卧切,音拕。猛也,甚也。《礼·童子不衣裘裳注》郑康成为大温也。徐邈大音唾。又叶徒计切,音第。《诗·大雅》戎虽小子,而式弘大,叶厉泄愒败。《正字通》杨慎曰:大无音一驾切者,韵书二十二禡不收。考淮南子,宋康王世,有雀生鸇。占曰:小而生大,必霸天下。大叶下,古亦有一驾切之音。《说文》天大,地大,人亦大。象人形。《徐曰》本古文人字。一曰他达切,经史大太泰通。考证:(《仪礼·公食大夫礼》士羞,庶羞皆有大,赞者辨取庶羞之大,以治宾。)谨照原文治宾改授宾。”

直:《午集中·目字部》《唐韵》除力切《集韵》逐力切,□音値。《说文》正见也。《博雅》正也。《玉篇》不曲也。《易·坤卦》直其正也。《书·洪范》王道正直。又准当也。《礼·投壶》马各直其算。《史记·平准书》以白鹿皮为皮币,直四十万。又《增韵》当也。《仪礼·士冠礼》主人立于阼阶下,直东序西面。〈疏〉谓当堂上东序墙也。又伸也。《孟子》枉尺而直寻。又《玉篇》侍也。《晋书·羊祜传》悉统宿卫,入直殿中。又顺也。《诗·郑风》洵直且侯。又犹宜也。《诗·魏风》爰得我直。又犹但也。《孟子》直不百步耳。又犹故也。《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尝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又埋枉曰直。《韩愈·王仲舒墓志》公知制诰友人得罪公,独为直其冤。又直来,无事而来也。《公羊传·庄二十七年》直来曰来。又《礼·月令》田事既毕,先定准直,农乃不惑。〈疏〉准谓轻重平均,直谓绳墨得中也。又骨直,谓强毅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工人》骨直以立。又语发声。《史记·龟筴传》神龟知吉凶,而骨直空枯。《正义曰》直,语发声也。又柄也。《礼·明堂位》玉豆雕篹。〈注〉篹,笾属,雕刻饰其直者也。〈疏〉雕镂其柄。又殖也。《扬子·太□经》直,东方也,春也。质而未有文也。〈注〉直之言殖也。万物甲始出殖立,未有枝叶也。又《扬子·方言》袒饰谓之直袊。〈注〉妇人初嫁所着上衣,直袊也。又《韵会小补》器直,曲尺也。梓人用之。又官名。《邓析子转辞篇》汤有司直之人。又《通典》汉时绣衣直指,即秦时御史大夫。又直人,邑名。《左传·昭二十三年》刘子取直人。又泉名。《公羊传·昭五年》直泉者何,涌泉也。又门名。《三辅黄图》长安城西出第二门曰直城门。又姓。汉有直不疑。又《諡法》肇敏行成曰直。又《集韵》《韵会》直吏切《正韵》直意切,□音治。与値通。《史记·项羽纪》直夜溃围。〈注〉直,读曰値。当也。《索隐曰》古字例以直为値。《前汉·酷吏传》无直甯成之怒。《史记》作値。又物价曰直。《北史·齐景思王传》食鸡羹,何不还他价直也。又佣作得钱亦曰直。《柳宗元·送薛存义序》向使佣一夫於家,受若直,怠若事,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又叶直略切,音着。《乐府·焦仲卿妻诗》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又叶直六切,音逐。《楚辞·九章》令五帝以折中兮,戒六神与向服。俾山川以备御兮,命咎繇使听直。《六书正伪》从□从十目。□,古隐字。十目所视,虽隐亦直。会意。俗作直,非。考证:(《扬子·方言》袒谓之直衿。〈注〉妇人初嫁所着上衣,直衿也。)谨照原文袒下增饰字。两衿字□改袊。

若:《申集上·草字部》《唐韵》而灼切《集韵》《韵会》《正韵》日灼切,□音弱。《说文》若,择菜也。又《玉篇》杜若,香草。《楚辞·九歌》采芳洲兮杜若。《梦溪笔谈》杜若,即今之高良姜。又顺也。《书·尧典》钦若昊天。〈传〉敬顺也。《诗·小雅》曾孙是若。又汝也。《仪礼·士昏礼》勖帅以敬先妣之嗣,若则有常。《晋语》晋文公谓勃鞮曰:尔为惠公从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又如也。《书·盘庚》若纲在纲。又乃也。《周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又语辞。《仪礼·士相见礼》君若降送之,则不敢顾。〈疏〉若者,不定之辞也。又《前汉·武帝纪》民年九十以上,为复子若孙。〈注〉若者,豫及之辞也。又若若,垂貌。《前汉·石显传》印何累累绶若若耶。又《庄子·秋水篇》向若而叹。〈注〉若,海神。又岁名。《尔雅·释天》太岁在丑曰赤奋若。又若木。《淮南子·地形训》若木在建木西。《楚辞·天问》若华何光。〈注〉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华乎。又水名。《水经注》若水东南流,鲜水注之。又姓。《正字通》汉下邳相若章。又《广韵》人者切,音惹。乾草也。又般若,梵语谓智慧也。《晋书·昙霍传》霍持一锡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又《韵会》浮屠所居,西域谓之兰若。《柳宗元文》兰若真公。〈注〉官赐额者为寺,私造者为招提、兰若。又人赊切,音婼。蜀地名。《前汉·地理志》若属南郡,春秋传作鄀。《唐韵古音》读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虏。古人读若字为汝,故传记之文,多有以若为汝者。《史记·项羽本纪》云:吾翁即若翁,《汉书》云吾翁即汝翁,此可据也。

诎:《酉集上·言字部》《唐韵》区勿切《集韵》《韵会》《正韵》曲勿切,□音屈。《说文》诘诎也。一曰屈襞。《礼·丧大记》凡□衣不诎。〈注〉谓舒而不卷也。《楚辞·九思》思哽饐兮诘诎。又《博雅》曲也,折也。《玉篇》枉曲也。《礼·乐记》习其俯仰诎伸。《史记·管晏列传》君子诎於不知己,而信於知己者。《前汉·孙宝传》道不可诎,身诎何伤。又《广韵》辞塞也。《战国策》於是魏王听此言也,甚诎。又《类篇》充诎,喜失节貌。《礼·儒行》不充诎于富贵。又姓。汉有诎强。见《印薮》。又《韵会》通作屈。《荀子·劝学篇》若挈裘领,诎五指而顿之。〈注〉诎与屈同。又《集韵》《正韵》□渠勿切,音掘。与充诎义同。又绝止貌。《礼·聘义》叩之,其声清□以长,其终诎然乐也。又《正韵》尽也。《前汉·司马相如传》徼□受诎。《师古注》言兽有力尽者,受而有之。又《集韵》敕律切,音怵。与黜同。《战国策》彼公仲者,秦势能诎之。〈注〉诎,贬下也。又《集韵》通作绌。《礼·射义》进爵绌地。〈注〉《内则》以前作绌,《明堂位》以后作诎。又《集韵》或作出。《左传·襄三十年》譆譆出出。《周礼·秋官·庭氏郑注》引作诎诎。刘昌宗音出。本亦作出。又《集韵》奴骨切,嫩入声。与讷同。详讷字注。又《说文》或作誳。《长笺》作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