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īng mǎ bù dòng,liáng cǎo xiān xíng
成语简拼
BMBDLCXX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成语繁体
兵馬不動,糧草先行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作战时兵马还没出动,军用粮草的运输要先行一步。后泛指行动前须作好准备工作。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打开本子,上面写着“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几个大字。

(2)东岭农场中学的贰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3)峰毅哥哥给兴满和宥思讲解了“兵马不动,粮草先行”的故事。

(4)小妙不会写成语“兵马不动,粮草先行”的最后一个字。

(5)小牛写不出成语“兵马不动,粮草先行”,所以单元测试才99分。

(6)兵藏武库,马入华山兵荒马乱兵慌马乱伯乐相马兵马不动,粮草先行。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南皮县志·风土志下·歌谣》:『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年年防歉,夜夜防贼。』

分字解释

兵马

兵马:[bīngmǎ] 指军队。

粮草

粮草:[liángcǎo] 粮秣、草料等军需物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先行

先行:(1)走在前面的:先行者;先行官。(2)先进行;预先进行:先行试办;先行通知。(3)指先行官。

兵:bīng 1、<名>兵器;武器。《殽之战》:『束载、厉兵、秣马矣。』《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2、<名>军队;士兵。《谋攻》:『不战而屈人之兵。』3、<名>战争;军事。《论积贮疏》:『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教战守策》:『昔者先王知兵之不可去也。』4、<名>战略。《谋攻》:『战上兵伐谋。』

马:mǎ 1、<名>家畜。《垓下之战》:『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2、<名>通『码』,筹码。古时计数工具。《礼记·投壶》:『请为胜者立马。』

不:bú 1、<副>不,表一般否定。2、<副>没有,表存在的否定。《毛遂自荐》:『今日出而从,日中不决,何也?』3、<副>不是,表否定判断。《卖柑者言》:『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fǒu通『否』。 1、<助>在句末表询问。《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2、<副>用在句中表否定。《鸿门宴》:『不者,若属皆为所虏。』《师说》:『或师焉,或不焉。』[不齿] 齿,并列,并排。不与并列,不与同列。表示极度鄙视。[不佞] 1.无口才;不会巧言善说。《论语·公冶长》:『雍也仁而不。』2.无才,自谦之词。《史记·孝文本纪》:『寡人不,不足以称宗庙。』

动:dòng 1、<动>活动;行动;运行等。《小石潭记》:『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冯婉贞》:『寨中人蜷伏不少动。』2、<动>触动;感动;惊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石钟山记》:『余方心动欲还。』3、<动>扰动。《三国志·诸葛亮传评》:『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4、<名>动物。陶渊明《饮酒》:『日人群动息。』《察今》:『知动植庶品,率皆递有变迁。』5、<副>动不动;常常。《赤壁之战》:『动以朝廷为辞。』6、<副>不知不觉。高适《别杨山人》:『不到嵩山动十年。』[动容] 脸上显露出受感动的表情。

粮:liáng 1、<名>旅行用的干粮;军粮。《过秦论》:『赢粮而景从。』2、<名>粮食;谷物。《商君书·勒令》:『民有余粮。』3、<名>田赋;田税。《高祖还乡》:『欠我的粟,税粮中私准除。』

草:cǎo 1、<名>草;草本植物的总称。《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敕勒歌》:『风吹草低见牛羊。』2、<名>荒野;草野。《<指南录>后序》:『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3、<名>乡间;民间。《五人墓碑记》:『况草野之无闻者欤?』4、<形>粗糙;粗劣。《冯谖客孟尝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5、<名>初稿;草稿。《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6、<名>汉字的一种字体,流行于汉初,笔画相连,写来迅速。如『狂草』、『真草隶篆。』[草鄙] 粗野鄙陋。《战国策·赵策三》:『臣南方草之人也,何足问?』[草草] 1.草木茂盛的样子。苏轼《各子由记园中草木》:『君看藜与藿,生意常草。』2.忧愁的样子。《诗经·小雅·巷伯》:『骄人好好,劳人草』3.辛苦的样子。杜甫《园人送瓜》:『园人非故侯,种此何草。』4.匆促。杜甫《送长孙九待御赴武威判官》:『闻君适万里,取别何草。』[草创] 1.开始创建或创办。《汉书·终军传》:『夫天命初定,万事草。』2.起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草未就,会遭此祸。』[草次] 1.匆忙急遽。2.露宿于草野间。[草蹙] 仓猝;匆忙。[草菅] 1.草茅,喻轻贱。班固《汉书·贾谊传》:『其视杀人若艾草然。』(艾:通『刈』。)后称任意残杀人命为『草菅人命。』2.草野;民间。陆游《薏苡》:『呜呼!奇材从古弃草,君试求之篱落间。』[草芥] 比喻轻微而无价值的东西。夏侯湛《东方朔画赞》:『戏万乘若寮友,视俦列如草。』[草具] 指粗劣的食物。《战国策·齐策四》:『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草莽] 1.荒野。陶渊明《归园田居》:『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2.草野;民间。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传》:『乃令重黎举夔于草之中而进之。』

先:xiān 1、<形>次序或时间在前的。《<指南录>后序》:『舟与哨相后先,几邂逅死。』[又] <形意动>以……为先;放在前面。《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动>走在前面;向前走。《国殇》:『矢交坠兮士争先。』3、<名>先导;前驱;表率。《五人墓碑记》:『吾社之行为士之先者,为之声义。』4、<动>抢先;先做。《教战守策》:『战者,必然之势也,不先于我,则先于彼。』5、<形>从前的;过去的。《孔雀东南飞》:『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6、<形>对已经死去的尊长或祖先的尊。《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7、<名>祖先。《史记·蒙恬列传》:『蒙恬者,其先齐人也。』8、<名>前辈。《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9、<副>指事情、行为发生之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收志。』

行:xíng 1、<动>行走。《论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动>出行。《殽之战》:『为吾子之将行也。』3、<动>运行。《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4、<动>传布。《原毁》:『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行,难已。』5、<动>实行;做。《训俭示康》:『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6、<名>动作;行动;举动。《鸿门宴》:『大行不顾细谨。』7、<名>品行。《屈原列传》:『其志洁,其行廉。』8、<副>将;即将。《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9、<量>遍;次。《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háng 1、<名>道路。《诗经·七月》:『遵彼微行。』2、<名>行列;队伍。《国殇》:『凌余阵兮躐余行。』3、<名>辈;辈分。《苏武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4、<量>指成行的事物。《孔雀东南飞》:『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行宫] 皇帝外出临时居住的地方。[行将] 即将。[行李] (1)使者。(2)行装。[行人] (1)出使的人。(2)行路人。(3)出征的人。[行者] (1)行路人。(2)出征的人。(3)出家而受大的佛教徒;去游四方乞食的为生的僧人。[行装] 出门携带的衣物。

兵:《子集下》《八字部》《唐韵》甫明切《集韵》《韵会》晡明切《正韵》补明切,□丙平声。《说文》械也。《增韵》戎器也。《世本》蚩尤以金作兵。兵有五,一弓,二殳,三矛,四戈,五戟。又执兵器从戎者曰兵。《礼·月令》命将帅选士厉兵。《周礼·夏官》中秋敎治兵。《广韵》戎也。又击敌曰兵之。《左传·定十年》公会齐景公于夹谷,齐犁弥使莱人以兵劫公。孔子以公退,曰:士兵之。〈注〉命士官击莱人也。又《礼·曲礼》死□曰兵。〈注〉言能扞国难为□所杀者,谓为兵也。又必良切,音浜。《诗·卫风》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史记·天官书》五星同色,天下偃兵,百姓宁昌。《白虎通》武王望羊,是谓摄扬。盱目□兵,天下富昌。◎按兵古音必良切,自《魏·王粲·刀铭》相时阴阳,制兹利兵。始与清、呈、形、灵为韵。《□思王·孟冬篇》武官诫田,讲旅统兵。与清、停为韵。《赠丁仪王粲》诗:皇佐扬天惠,四海无交兵。与清、城、名、声为韵。《明帝·苦寒行》虽有吴蜀□,春秋足耀兵。与龄、缨为韵。又《韵补》叶犇谟切,音逋。《道藏歌》解带天皇寝,停驾高上兵。玉真启角节,翊卫自相扶。

马:《亥集上》《马字部》《唐韵》《正韵》莫下切《集韵》《韵会》母下切,□麻上声。《说文》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玉篇》黄帝臣相乗[音chéng]马。马,武兽也,怒也。《正韵》乗[音chéng]畜。生於午,禀火气。火不能生木,故马有肝无胆。胆,木之精气也。木臓不足,故食其肝者死。《易·说卦传》乾为马。〈疏〉乾象天,天行健,故为马。《春秋·说题辞》地精为马。《春秋·考异记》地生月精为马。月数十二,故马十二月而生。《周礼·夏官·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又《校人》掌王马,辨六马之属。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又《趣马》掌赞正良马。又《巫马》掌养疾马而乗[音chéng]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又《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圉人》掌刍牧以役圉师。又司马,官名。《周礼·夏官·大司马注》谓总武事也。又《清夜录》汉制,卿驷马右騑。《前汉·东方朔传》太守,驷马驾车,一马行春。《卫宏·舆服志》诸侯四马,驸以一马。《南史·柳元策传》兄弟五人,□为太守。时人语曰:柳氏门庭,五马逶迤。《正字通》故今太守称五马大夫。又田野浮气曰野马。《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注〉日光也。一曰游丝水气。又阳马。《何晏·景福殿赋》承以阳马,接以圆方。〈注〉阳马,屋四角引出承短椽者,连接或圆或方也。又投壶胜算曰马。《礼·投壶》为胜者立马,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注〉立马者,取算以为马,表其胜之数也。谓算为马者,马为威武之用,投壶及射,皆以习武也。又《字汇补》打马,弹碁类也。朱李易安有打马图。又地名。马陉,齐邑。马陵,郑地。□见《左传》。又天马,兽名。有翼能飞。又竈马,虫名。《酉阳亲俎》状似促织,好穴竈旁。今俗呼竈鸡。又马勃,草名。《正字通》生湿地腐木上,一名马疕。韩愈所云牛溲马勃,兼收□蓄是也。又海马,鱼名。牙骨坚莹,文理细如丝,可制为器。又姓。《姓苑》本伯益之后,赵奢封马服君,遂氏焉。又司马、巫马、乗[音chéng]马,皆复姓。《前汉·沟洫志》谏大夫乗[音chéng]马延年。《孟康曰》乗[音chéng]马,姓也。又《风俗通》有白马氏。又马流。《兪益期曰》马援立铜柱,岸北有遗兵,居寿冷岸,南对铜柱,悉姓马,号曰马流。《方隅胜略》谓马人散处南海,谓之马流。《韩愈诗》衙时龙户集,上日马人来。〈注〉即马流也。一作马留。又门名。《前汉·项籍传注》宫垣内兵卫所在,四面皆有司马,以主事,故总称司马门。又《公孙弘传注》武帝时,相马者东门京作铜马法,立於鲁般门外,更名金马门。又亭名。谢灵运为永嘉太守,以五马自随,立五马亭。又《集韵》满补切,音姥。义同。《前汉·石庆传》马字与尾当五。《师古曰》马字,下曲者尾,幷[同并]四点为足,凡五。考证:(《周礼·夏官·校人》掌王马,辨六马之属。又《趣马》掌赞正良马。又《巫马》掌养疾马而乗[音chéng]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又《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又《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圉人》掌刍牧以役圉师。凡太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谨照原文次序改为:周礼夏官马质掌质马,马量三物,一曰戎马二曰田马三曰驽马,皆有物贾。又校人掌王马,辨六马之属。凡大祭祀,朝觐,会同,毛马而颁之。凡军事,物马而颁之。注毛马齐其色。物马齐其力。又《趣马》掌赞正良马。又《巫马》掌养疾马而乗[音chéng]治之,相医而药攻马疾。又《廋人》掌十二闲之政敎以阜马。《圉人》掌刍牧以役圉师。(《姓苑》本伯益之后,超奢封马服君,遂氏焉。)谨照原文超奢改赵奢。原版已改。

不:《子集上》《一字部》《韵会》《正韵》□逋没切,补入声。不然也,不可也,未也。《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则有变乎,且不乎。又《周礼·夏官》服不氏,掌养猛兽而敎扰之。〈注〉服不服之兽者。又《广韵》《韵会》□分物切。与弗同。今吴音皆然。又《韵会》俯九切,音缶。与可否之否通。《说文》鸟飞上翔,不下来也。从一,一犹天也。象形。又《玉篇》甫负切《广韵》甫救切,□缶去声。义同。又《广韵》甫鸠切《集韵》《韵会》《正韵》方鸠切,□音浮。夫不,□也。亦作鳺鴀。《尔雅·释鸟》□其鳺鴀。《郉疏》陆玑云:今小鸠也。一名□鸠,幽州人或谓鷱鴡,梁宋间谓之隹,扬州人亦然。又未定之辞也。《陶潜诗》未知从今去,当复如此不。又姓。《晋书》汲郡人不准。◎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转注古音,音彪。又《正韵》芳无切。与柎通。花萼跗也。《诗·小雅》鄂不韡韡。《郑笺》承华者,鄂也。不当作柎。郑樵曰:不象萼蔕形。与旉通。《陆玑诗疏》柎作跗。《束皙·补亡诗》白华绦趺。《唐诗》红萼青趺皆因之。又华不注,山名,在济南城东北。《左传·成二年》晋却克战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伏琛齐记》引挚虞畿服经,不,与诗鄂不之不同。李白诗: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盖因华跗而比拟之。胡传读不如卜,非。又《古诗·日出东南隅行》使君谢罗敷,还可共载不。罗敷前致辞,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〇按愚当读若吾,疑模切,与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韵,《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又与丕同。《书·大诰》尔丕克远省。马融作不。《秦·诅楚文》不显大神巫咸。《秦·和钟铭》不显皇祖。□与诗周颂不显不承同。不显不承,犹书云丕显丕承也。又《韵补》叶补美切,音彼。《荀子·赋篇》□然易知,而致有理者与。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与。所不谓小人所鄙也。《正字通》不字在入声者,方音各殊,或读逋入声,或读杯入声。司马光切韵图定为逋骨切,今北方读如帮铺切,虽入声转平,其义则一也。考证:(《礼·曾子问》葬引至于堩,日日有食之,)谨照原文省下日字。(《荀子·赋论篇》)谨照原书省论字。(〈注〉谓小人所鄙也。)谨按原文无此注,改为所不谓小人所鄙也。

动:《子集下》《力字部》《唐韵》《正韵》徒摠切《集韵》《韵会》杜孔切,□同上声。《说文》作也。《增韵》动,静之对。《易·坤卦》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书·说命》虑善以动,动惟厥时。又《广韵》出也。《礼·月令》仲春,蛰虫咸动。又摇也。《庾信·梦入内堂诗》日光钗焰动,窗影镜花摇。又《韵会》《正韵》□徒弄切,同去声。《易·系辞》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韵会》凡物自动,则上声。彼不动而我动之,则去声。又《集韵》覩孔切,音董。振动,拜也,以两手相击而拜。今倭人拜以两手相击,盖古之遗法。

粮:《未集上》《米字部》《广韵》《集韵》吕张切《正韵》龙张切,□音良。同粮。《张衡·思□赋》屑瑶蕋以为粮。(粮)《广韵》《集韵》《韵会》吕张切《正韵》龙张切,□音良。《说文》谷食。《周礼·地官·廪人》凡邦有会同师役之事,则治其粮与其食。〈注〉行道曰粮,谓糒也。止居曰食,谓米也。《左传·僖四年》申侯曰:共其资粮扉履。〈疏〉粮谓米粟,行道之食。《诗·大雅》乃裹餱粮。《庄子·逍遥游》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又药名。《神异经》禹余粮,世传禹治水,弃其所余粮于江中,生为药草也。亦作粮。

草:《申集上》《草字部》(古文)屮《唐韵》采老切《集韵》在早切《韵会》《正韵》采早切,□音懆。《说文》作草,百卉也。经典相承作草。《书·禹贡》厥草惟繇。《诗·小雅》在彼丰草。《礼·祭统》草艾则墨,未发秋政,则民弗敢草也。〈注〉草艾,谓艾取草也。《论衡》地性生草,山性生木。《大戴礼·易本命》食草者善走而愚。又《史记·陈丞相世家》恶草具进。〈注〉草,粗也。又《篇海》苟□曰草草。《春秋·隐四年》公及宋公遇于清。〈注〉遇者草次之期,二国各□其礼也。〈疏〉草次,犹造次也。又《诗·小雅》劳人草草。〈传〉草草,劳心也。又《易·屯卦》天造草昧。〈疏〉言天造万物于草创之始。又《前汉·淮南王传》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廼遣。〈注〉谓为文之草藳。《百官志注》一曹有六人,主作文书起草。《后汉·□宠传》萧何草律。又《魏志·卫觊传》觊好古文,隷、草无所不善。又姓。《正字通》草中。又《韵补》脞五切,徂上声。《徐干·齐都赋》焚梗林,燎圃草。又此苟切,凑上声。《边让·章华赋》携西子之弱腕兮,援毛嫱之素肘。形便纤以婵娟兮,若流风之靡草。又《说文》自保切,音皁。草斗,栎实也,一曰橡斗子。《徐铉曰》今俗以此为草木之草,别作皁字,为黑色之皁。案栎实可染白为黑,故曰草,通用。今俗书或从白从十,或从白从七,皆无意义。考证:(《说文》自保切,音皁。斗栎实也,橡斗子。)谨照原文皁下增草字。橡斗上增一曰二字。(《徐铉曰》实可染白为黑。)谨照原文白改帛。

先:《子集下》《儿字部》《唐韵》《正韵》苏前切《集韵》《韵会》萧前切,□霰平声。《说文》先,前进也。从人之。《徐曰》之,往也,往在人上也。一曰始也,故也。《玉篇》前也,早也。《孝经·感应章》必有先也。《老子·道德经》象帝之先。又祖父已歾曰先。《司马迁·报任安书》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又姓。《韵会》晋有先轸。又《韵会》凡在前者谓之先,则平声。先而导前与当后而先之,则去声。又《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先见切,音霰。《增韵》先之也。《正韵》相导前后曰先后。《周礼·夏官·大司马》以先恺乐,献于社。〈注〉先犹导也。《史记·郦食其传》沛公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又先事而为曰先。《易·乾卦》先天而天弗违。《礼·月令》先立春三日。又当后而前曰先。《左传·文二年》不先父食。《孟子》疾行先长者。《老子·道德经》先天地生。又《广韵》娣姒曰先后。《前汉·郊祀志》神君者,长陵女子。以乳死,见神于先后宛若。〈注〉孟康曰:兄弟妻相谓先后。师古曰:古谓之娣姒,今关中俗呼为先后,吴楚呼之为妯娌。又《韵会》《正韵》□苏典切,音跣。《越语》句践亲为夫差先马。《韵会》前汉太子,太傅少傅属官有先马。后汉职如谒者,太子出,则当直者前驱导威仪也。或作洗。

行:《申集下》《行字部》《唐韵》户庚切《集韵》《韵会》《正韵》何庚切,□音蘅。《说文》人之步趋也。《类篇》从彳从亍。《韵会》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举,而后为行者也。《尔雅·释宫》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释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又《广韵》适也,往也,去也。又《增韵》路也。《礼·月令》孟冬,其祀行。〈注〉行,在庙门外之西,为軷壤,高二寸,广五寸,轮四尺,设主軷上。又道也。《晋语》下有直言,臣之行也。又五行。《书·洪范》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汨□其五行。《韵会》五行,运于天地间,未尝停息,故名。又行人,官名。《广韵》周有大行之官。《论语》行人子羽修饰之。又语也。《尔雅·释诂》行,言也。〈注〉今江东通谓语为行。又歌行。《前汉·司马相如传》为鼓一再行。《师古曰》行谓引,古乐府长歌行,短歌行,此其义也。又《唐书·韩琬传》器不行窳。《音义》不牢曰行,苦恶曰窳。又《广韵》下孟切,胻去声。《玉篇》行,迹也。《周礼·地官·师氏》敏德以为行本。〈注〉德行内外,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又姓。《后汉·光武纪》隗嚣遣将行巡□扶风。〈注〉行,姓。巡,名。汉行佑为赵相。又《集韵》寒冈切,音杭。《类篇》列也。《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鸡。〈注〉百人为卒,二十五人为行。行亦卒之行列。《吴语》吴王陈士卒百人以为彻行百行。〈注〉以百人通为一行,百行为万人,谓之方□。又中行,复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晋公族隰叔之后也,汉文时有宦者中行说。又太行,山名。《书·禹贡》太行、恒山,至于碣石。〈注〉太行在河内山阳县西。又《广韵》户浪切,音笐。次第也。又辈行也。《杜甫诗》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又《韵会》行行,刚健貌。《论语》子路行行如也。又《类篇》下朗切,音沆。义同。又《韵补》叶先韵。《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残祭侧偏。公孙幽遏,跛踦后行。又《集韵》乎监切,音嗛。与衔同。考证:(《左传·隐十一年》郑伯使卒出豭,行出鸡犬。)谨照原文鸡犬改犬鸡。(《杜甫诗》岂知吾甥不流宕。)谨照原文岂知改岂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