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观之殃

东观之殃,孔子任鲁司寇时,杀少正于东观之下。后用以指杀身之祸。

东观之殃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ōng guān zhī yāng
成语注音
ㄉㄨㄙ ㄍㄨㄢ ㄓㄧ ㄧㄤ
成语简拼
DGZY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東觀之殃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孔子任鲁司寇时,杀少正于东观之下。后用以指杀身之祸。

成语用法

作宾语;指杀身之祸

相关成语

近义词

杀身之祸

成语用法

成语造句

(1)本子的封面上写着“东观之殃”几个大字。

(2)会会写不出成语“东观之殃”的拼音。

(3)款郤叔叔给洁云和艺檬介绍了“东观之殃”的成语故事。

(4)乐东县三平中学的葛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东观之殃”。

(5)小笔不会写成语“东观之殃”的最后一个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孔子家语·始诛》:『孔子为鲁司寇,摄行相事……七日而诛政大夫正卯,戮之于两观之下。』汉·桓宽《盐铁论·颂贤》:『未睹功业所至,而见东观之殃,身得重罪,不得以寿终。』

分字解释

东:dōng 1、<名>东方;东边。《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捕蛇者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器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又] <动>向东;朝东。《望洋兴叹》:『东西而视,不见水端。』《过秦论》:『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取要害之郡。』2、<名>主人。《礼记·曲礼》有『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之说,以后遂称主人为东。《红楼梦》:『况且你都拿出来做这个东也不够。』[东床] 指女婿。[东第] 王公贵族所居的府第。[东宫] 太子居住的地方。又指太子。[东君] 日神。春神。东王公。[东隅] 东方日出之处,指早晨。

观:guān 1、<动>观看;看。《信陵君窃符救赵》:『市人皆观公子执辔。』2、<动>观察;考察。《信陵君窃符救赵》:『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以观公子。』3、<动>观赏。《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4、<名>景物;景象。《游褒禅山记》:『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5、<动>游览;游赏。《张衡传》:『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6、<动>阅览;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guàn 1、<名>宗庙或宫廷大门外两旁的高建筑物。《礼记·礼运》:『游子观之上。』2、<名>宫廷中高大华丽的建筑物;台榭。《廉颇蔺相如列传》:『大王见臣列观。』3、<名>道教的庙宇。刘禹锡《游玄都观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之:zhī 1、<动>到……去。《为学》:『吾欲之南海。』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之。』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之。』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之口,甚于防川。』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之利。』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之不知。』11、<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之,烟炎张天。』12、<助>用在『前』、『后』、『内』、『外』等词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之后,甲兵顿弊。』

殃:yāng <名>灾祸;祸害。《左传·闵公二年》:『殃将至矣。』贾谊《治安策》:『下数被其殃。』[又] 残害。《孟子·告子下》:『不教民而用之,谓之殃民。』

东:《辰集中·木字部》《唐韵》《正韵》德红切《集韵》《韵会》都笼切,□音蝀。《说文》动也。阳气动,于时为春。《书·尧典》平秩东作。《孔传》岁起於东,而始就耕也。《淮南子·天文训》东方木也,其帝太皡。又《史记·历书》日起於东,月起於西。《郑樵·通志》日在木中曰东,在木上曰杲,在木下曰杳。木,若木也,日所升降。又《诗·大雅》东有启明。又《尔雅·释地》东至于泰远。又姓。《圣贤羣辅录》舜友东不訾。又叶当经切,音丁。《诗·小雅》念我土宇,我生不辰。逢天僤怒,自西徂东。又叶都郞切,音当。《杨泉·蚕赋》粤召仆夫,筑室于旁。于旁伊何,在庭之东。○按《说文》东自为部,今倂入。

观:《酉集上·见字部》《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古玩切,官去声。《说文》谛视也。《韵会》所观也,示也。《易·观卦》大观在上,顺而巽,中正以观天下。《朱注》观者,有以中正示人而为人所仰也。《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传〉欲观示法象之服制。观,旧音官,陆音工唤切。《周礼·冬官考工记》□氏为量。嘉量既成,以观四国。〈注〉以观示四方,使放象之。《前汉·宣帝纪》观以珍宝。《师古曰》观,示也。又容观,容貌仪观也。《礼·玉藻》既服习容观玉声乃出。又《尔雅·释诂》多也。《诗·周颂》奄观銍艾。〈笺〉奄,久。观,多也。一音官。又《尔雅·释宫》观谓之阙。〈注〉宫门双阙。〈疏〉雉门之旁名观。又名阙。《白虎通》上悬法象,其状巍巍然高大,谓之象魏。使人观之,谓之观也。《三辅黄图》周置两观,以表宫门。登之可以远观,故谓之观。《左传·僖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注〉台上构屋,可以远观者也。又《广韵楼观。《韵会》道宫谓之观。《史记·封禅书》仙人好楼居,上令长安作蜚廉桂观,甘泉作益延寿观。又太子宫有甲观。《前汉·成帝纪》元帝在太子宫,生甲观画堂。又东观,汉秘书监。《后汉·安帝纪》诏五经博士,校定东观五经传记。〈注〉洛阳南宫有东观。一名蓬观。又京观,积尸封土其上也。《左传·宣十二年》潘党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又《韵会》壮观,奇观,谓景趣壮丽,事端奇伟有可观者。又《字汇补》□也。《周礼·夏官·司爟注》今燕俗名汤□为观。又人名,国名。《竹书纪年》帝启十年,放季子武观于西河。〈注〉武观,即楚语五观也。观国,今顿丘卫县。又县名,水名。《前汉·地理志》东郡有畔观县,胶东国有观阳县。《应劭曰》在观水之阳。又姓。《楚语》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又通作馆。《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灵圉燕於间馆。〈又〉虚宫馆而勿仞。《史记》《汉书》俱作观。又与鹳通。《庄子·寓言篇》如观雀、蚊虻相过乎前也。又《广韵》《集韵》古丸切《韵会》《正韵》沽欢切,□音官。《博雅》视也。《正字通》远视、上视曰观,近视、下视曰临。《易·观卦》初六童观。《朱子曰》卦以观示为义,爻以观瞻为义。《书·盘庚》予若观火。〈传〉我视汝情,如视火。郑康成读去声。《谷梁传·隐五年》公观鱼于棠。〈传〉常事曰视,非常曰观。《关尹子·二柱篇》爱者我之精,观者我之神。爱为水,观为火。爱执而观,因之为木。观存而爱,摄之为金。又游也。《孟子》吾何修而可以比於先王观也。又占也。《史记·天官书》观成潢。《晋灼曰》观,占也,潢,五帝车舍。又犹显也。《前汉·严安传》以观欲天下。《师古曰》显示之,使其慕欲也。又《韵会小补》区愿切,音劝。《礼·缁衣》在昔上帝,周田观文王之德。〈注〉周田观,古文为割申劝。《陆德明·释文》观。依注读为劝。又叶古黄切,音光。《汲冢周书》师旷歌无射曰:国诚宁矣,远人来观。修义经矣,好乐无荒。又叶规伦切,音均。《前汉·高彪诗》枉道依合,复无所观。先公高节,越可永遵。又叶居员切,音涓。《傅毅·七激》推深穷类,靡不博观。光润嘉美,世宗其言。又叶扃县切,涓去声。《扬雄·甘泉赋》大厦云谲波诡,摧嗺而成观。仰桥首以高视兮,目冥眴而无见。又《诗·小雅》维鲂及鱮薄言观者。〈笺〉观,多也。《韩诗》作覩。考证:(又叶掌与切,音煮。《诗·小雅》维鲂及鱮,薄言观者。〈笺〉观,多也。《韩诗》作覩。《朱注》观叶鱮,鱮音湑。)谨按观叶鱮朱注无此语。叶掌与切乃者字之音非观字之音。谨改又诗小雅维鲂及鱮薄言观者。笺多也。韩诗作覩。

之:《子集上·丿字部》《唐韵》《正韵》止而切《集韵》《韵会》真而切,□音枝。《说文》出也,象草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玉篇》是也,适也,往也。《礼·檀弓》延陵季子曰:若□气,则无不之也。又於也。《礼·大学》之其所亲爱而辟焉。〈注〉之,适也。《朱传》犹於也。又语助辞。《书·金縢》礼亦宜之。《礼·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语尾,或层出。如毛诗我之怀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鸡鸣章知子之来之,六句九之字,常华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又此也。《诗·周南》之子于归。〈注〉之子,是子也。又变也。《易传》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孙奕示儿编》之字训变,左传,遇观之否。言观变为否也。又至也。《诗·鄘风》之死矢靡他。又遗也。《扬子·法言》或问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则载而恶乎之。曰:之后世君子。〈注〉言行道者贵乎及身,乃载以遗后世。又姓。出《姓苑》。又《郝敬读书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属,地有所往,连属之辞也。通作旃。《诗·唐风》舍旃舍旃。又《魏风》上慎旃哉。□与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义互通。又《韵补》叶职流切,音周。《楚辞·九章》吕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饭牛。不逢尧舜与桓缪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气,焉本鸢,后人借为助语,助语之用既多,反为所夺,又制字以别之,乃有芝字吁字鸢字。考证:(《礼·文王世子》冬亦如之。)谨照原文改秋冬亦如之。

殃:《辰集下·歹字部》《唐韵》《广韵》《集韵》《类篇》《韵会》《正韵》□於良切,音央。《说文》咎也。一曰祸也,罚也,败也。《书·伊训》作不善,降之百殃。《周礼·天官·女祝》掌以时招梗禬禳之事,以除疾殃。又《集韵》於郞切,音鸯。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