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走龙蛇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笔走龙蛇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ǐ zǒu lóng shé
成语注音
ㄅㄧˇ ㄗㄡˇ ㄌㄨㄙˊ ㄕㄜˊ
成语正音
走,不能读作『zhǒu』。
成语简拼
BZLS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主谓式成语
常用程度
生僻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筆走龍虵
成语辨形
龙,不能写作『尤』。
成语谜语
最飘逸的笔
成语英文
not only style of writing is free and easy,but also fast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成语用法

作谓语;形容书法笔势矫健多姿

相关成语

近义词

龙飞凤舞、鸾翔凤翥、字走龙蛇、笔底龙蛇

成语接龙

1、笔走龙蛇→蛇食鲸吞→吞刀刮肠→肠肥脑满→满面春风→风土人情→情见埶竭→竭诚尽节→节外生枝→枝叶扶疏→疏水箪瓢→瓢泼大雨→雨打风吹→吹气胜兰→兰质蕙心→心力衰竭→竭力虔心→心开目明→明镜高悬→悬龟系鱼→鱼烂取亡→亡国灭种→种学织文→文章星斗→斗艳争妍→妍姿艳质→质疑辨惑→惑世诬民→民殷国富→富贵显荣→荣宗耀祖→祖龙之虐→虐老兽心→心口相应→应答如响→响彻云宵→宵旰忧勤→勤学好问→问柳评花→花枝招展→展眼舒眉→眉扬目展→展翅高飞→飞升腾实→实蕃有徒→徒乱人意→意转心回→回光反照→照本宣科→科班出身→身体力行→行踪无定→定倾扶危→危急存亡→亡秦三户→户枢不蠹→蠹国耗民→民怨沸腾→腾声飞实→实与有力→力不自胜→胜残去杀→杀人放火→火烛小心→心照神交→交颈并头→头疼脑热→热肠古道→道高望重→重温旧业→业精于勤→勤学苦练→练达老成→成群结党→党坚势盛→盛极一时→时运亨通→通古达变→变心易虑→虑周藻密

2、笔走龙蛇→蛇口蜂针→针芥之合→合情合理→理不胜辞→辞严义正→正言不讳→讳莫高深→深根蟠结→结结巴巴→巴山蜀水→水流花谢→谢庭兰玉→玉树琼枝→枝外生枝→枝分缕解→解疑释惑→惑世诬民→民殷国富→富于春秋→秋高气和→和风丽日→日坐愁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

3、笔走龙蛇→蛇入鼠出→出死断亡→亡国破家→家常里短→短褐不全→全能全智→智穷才尽→尽忠竭力→力均势敌→敌不可纵→纵曲枉直→直言取祸→祸福同门→门无杂宾→宾朋满座→座无虚席→席丰履厚→厚貌深情→情见乎词→词正理直→直权无华→华屋山丘→丘山之功→功成不居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秀才肖王宾胸藏锦绣,笔走龙蛇。●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卷二十

(2)…罗汉,本贯河南太原府人氏。俗姓王,自幼聪明,笔走龙蛇,参禅访道,出家在本处沙陀寺,法名明悟。后亦云游…——明·冯梦龙《喻世明言》

成语造句

(1)宝宝写不出成语“笔走龙蛇”的拼音。

(2)草稿本的第三页赫然是“笔走龙蛇”几个大字。

(3)成语笔走龙蛇的形成和名人有关。

(4)乖乖不会写成语“笔走龙蛇”的最后一个字。

(5)寿宁三中的王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笔走龙蛇”。

(6)王老师给云晞和琳泞介绍了“笔走龙蛇”的成语故事。

(7)李明同学学习很认真,每谈到课外知识时,他总是不同凡响,写起文章来也是妙笔生花,笔走龙蛇。

(8)你这篇文字书法别具一格,字字笔走龙蛇,实在是书法中的阳春白雪,可谓妙笔生花,不同凡响。

(9)小冰饱蘸浓墨,觉得一股墨香扑鼻,灵感便从天而降,笔走龙蛇,写下一首七绝。

(10)这部脍炙人口的古代长篇小说是作者手写的,其笔迹笔走龙蛇,真是世间少有。

(11)舅舅家有一副书法家写的字,写得特别好,笔走龙蛇气势万千。

(12)张爷爷的书法如同笔走龙蛇,怪不得他在书法界这么有名呢!

(13)要想练得一手笔走龙蛇的好字,必须要刻苦练习。

(14)这个人博学广记,笔走龙蛇,真是个才子啊!

(15)毛主席的书法苍劲有力,真有笔走龙蛇之势。

(16)爷爷写起毛笔字犹如笔走龙蛇一气呵成。

(17)他的书法给人笔走龙蛇的感觉。

(18)他文思泉涌,笔走龙蛇……

(19)这幅书法笔走龙蛇惟妙惟肖。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成语故事

唐朝时期,秘书监贺知章在府上宴请宾客,李白在席上作诗《草书歌行》。玄奘法师的弟子怀素善长草书,当众被要求作书法,怀素援笔蘸墨,凝神运气挥毫,很快写就,贺知章赞叹道:『上人书写,左盘右旋,真是笔走龙蛇。』

分字解释

龙蛇

龙蛇:[lóngshé] 比喻非常的人物。深山大泽,实生龙蛇。――《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杜预注:『言非常之地,各生非常之物。』。

笔:bǐ 1、 <名> 写字、画画等的工具。与纸、墨、砚合称为 文房四宝。2、 <动> 书写;记载。《送东阳马生序》:『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3、 <名> 笔迹;书画墨迹。《新唐书·李白传》:『观公笔奇妙,欲以藏家尔。』4、 <名> 散文。《文心雕龙·总述》:『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走:zǒu 1、 <动> 跑。《木兰诗》:『两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又] 赶快去。《送东阳马生序》:『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2、 <动> 逃跑。《石壕吏》:『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寡人之于国也》:『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又] 〈动使动〉使……逃跑。《 赤壁之战》:『可烧而走也。』3、 <动> 奔向;趋向。《廉颇蔺相如列传》:『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阿房宫赋》:『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辨] 行,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现代称『跑』,古代称『走』。[走笔] 用笔迅速地书写。[走舸] 快船。[走狗] (1)猎狗。(2)驱狗出猎。(3)比喻受人豢养而帮助其作恶的坏人。[走丸] 如丸之速转,比喻便易迅速。[走卒] (1)供人使唤的差役、隶卒。(2)泛指供人驱使、地位低下无足轻重的人。

龙:lóng 1、 <名>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的动物。《劝学》:『积水成渊,蛟龙生焉。』2、 <名> 封建时代帝王的象征,也指帝王用的东西。《史记·高祖本纪》:『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3、 <名> 比喻杰出的人物。《隆中对》:『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龙飞] (1)比喻帝王将兴或即位。(2)比喻升官,得意。[龙凤] (1)指优异才能的人。(2)形容帝王的相貌。[龙鳞] 指皇帝或其威严。[龙钟] (1)衰老的样子。(2)潦倒的样子。(3)流泪的样子。

蛇:shé <名> 一种爬行动物。《捕蛇者说》:『永州之野产异蛇。』

笔:《未集上》《竹字部》《集韵》与笔同。详笔字注。考证:《广韵》鄙密切《韵会》逼密切《正韵》壁吉切,□音必。《释名》笔,述也。述事而书之也。《尔雅·释器》不律谓之笔。〈注〉蜀人呼笔为不律也。《说文》楚谓之聿,吴人谓之不律,燕谓之弗,秦谓之笔。《古今注》古之笔,不论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即谓之笔。秦吞六国,灭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称於时。蒙恬造笔,即秦笔耳。以枯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所谓苍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记事用之。《法书考》虞世南云:笔长不过六寸,真一,行二,草三,指实掌虚。《礼·曲礼》史载笔,士载言。〈注〉笔,谓书具之属。又笔星。《释名》笔星,星气有一枝,未锐似笔也。又花名。《楚辞注》辛夷花初发如笔,北人呼为木笔。又《集韵》笔别切,音莂。山东谓笔。又作〈⺌/尹〉。见《汉戚伯樊毅□》。又《严欣□》作〈八/尹〉,见《举要》。《集韵》或作笔。

走:《酉集中》《走字部》《广韵》子苟切《集韵》《韵会》《正韵》子口切,□奏上声。《说文》趋也。从夭从止。〈注〉徐锴曰:□则足屈,故从夭。《五经文字》今经典相承作走。又《仪礼·士相见礼》将走。〈注〉走,犹去也。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注〉走,犹仆也。《班固·答賔戏》走亦不任厠技於彼列。○按《汉书·叙传》走作仆。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则□切,音□。《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羣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又《韵补》叶子与切。《左传·昭七年》正考父鼎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又叶养里切,音以。《论语谶》殷惑妲己玉马走。考证:(《诗·大雅》予曰有奔走。)谨照原文奔走改奔奏。

龙:《亥集下》《龙字部》(古文)竜□□□□□龒□《唐韵》《集韵》力钟切《韵会》《正韵》卢容切,□音笼。《说文》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广雅》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虯龙,无角曰螭龙,未升天曰蟠龙。《本草注》龙耳亏聪,故谓之龙。《易·乾卦》时乗[音chéng]六龙以御天。又星名。《左传·僖五年》龙尾伏辰。〈疏〉角亢氐房心尾箕为苍龙之宿。又《襄二十八年》龙,宋郑之星也。又山名。龙门,在河东,见《禹贡》。龙山,见《山海经》。封龙,见《括地志》。又邑名。《左传·成二年》齐侯伐我北鄙,三日取龙。〈注〉龙,鲁邑。在泰山博县西南。又《前汉·地理志》炖煌郡有龙勒县。又官名。《左传·昭十七年》太皡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又句龙。《左传·昭二十九年》共工氏有子曰句龙。又马名。《周礼·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礼·月令》驾苍龙。又龙辅,玉名。《左传·昭二十九年》公赐公衍羔裘,使献龙辅於齐侯。又草名。《诗·郑风》隰有游龙。《陆玑·草木疏》一名马蓼,生水泽中,今人谓之小荭草。又神名。《山海经》有神名烛龙。《屈原·离骚》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又姓。汉有龙且。又复姓。夏关龙逢,即豢龙氏后。汉御史扰龙羣,即刘累之后。又人名。奢龙,黄帝臣。《管子·五行篇》奢龙辨乎东方,故使为土师。又舜臣名。《书·舜典》帝曰:龙命汝作纳言,夙夜出纳朕命。又《广雅》龙,君也。又《广韵》通也。又《玉篇》竉也。《诗·商颂》何天之龙。我龙受之。《毛传》读如字。《朱传》宠也。又《玉篇》和也,萌也。又《正韵》与宠同。《诗·商颂·何天之龙释文》郑读作宠,荣名之谓也。○按朱传作叶音。又《正韵》音曨。《孟子》有私龙断焉。又《集韵》《韵会》□莫江切,音厖。《集韵》黑白亲色也。《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上公用龙。〈注〉谓亲色,非纯玉也。又叶蒲光切,音庞。《易·坤卦》故称龙焉。叶上嫌於无阳。《扬雄·解嘲》以鸱枭而笑凤凰,执蝘蜒而嘲龟龙。《说文》从肉飞之形,童省声。《徐铉曰》象宛转飞动之貌。考证:(《尔雅·释畜》马高八尺为龙。)谨按尔雅作駥不作龙。今改周礼廋人马八尺以上为龙。

蛇:《申集中》《虫字部》《唐韵》食遮切,音茶。《集韵》《韵会》□时遮切,音闍。毒虫也。《左传·庄十四年》内蛇与外蛇鬭。〈疏〉蛇,北方水物。《酉阳亲俎》蛇,有水、草、木、土四种。《尔雅翼》蛇,草居,常饥,每得食稍饱,辄复蜕殻,冬辄含土入蛰,及春出蛰则吐之。《埤雅》牛以鼻听,蛇以眼听。又《庄子·达生篇》以鸟养养鸟者宜栖之深林,浮之江湖,食之以委蛇。〈注〉委蛇,泥鰌。又星名。《左传·襄二十八年》蛇乗[音chéng]龙。〈注〉蛇,□武之宿,虚、危之星。《晋书·天文志》腾蛇二十二星,在营室北,天蛇也。又地名。《后汉·郡国志》南阳郡随西有断蛇丘。〈注〉即衔珠之蛇。又姓。《通志·氏族略》姚苌,蛇后,南安人。又有建武将军蛇元,望出鴈门。又《广韵》弋支切,音移。《诗·召南》委蛇委蛇。〈笺〉委蛇,委曲自得之貌。《庄子·庚桑楚》与物委蛇,而同其波。《焦氏·易林》委蛇循河,至北海涯。又《韵补》龙蛇之蛇,亦读为移。《诗·小雅》维熊维罴,维虺维蛇,大人占之。蛇字叶上罴字、下之字韵。又徒河切,音驼。《张衡·西京赋》感河冯,怀湘娥,惊蛧蜽,惮蛟蛇。又委蛇之蛇,亦叶音驼。《古音考》《陆机·答贾谧诗》:我求明德,济同以和。鲁公戾止,兖服委蛇。又《集韵》陈知切,音驰。地名。《春秋传》盟于殴蛇,《公羊传》作殴虵,与曲池同。又《字汇补》以遮切,音耶。《集韵》关中谓毒虫曰蛇。《韵会》本作它,汤河切。《说文》它,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凡它之属皆从它。托何切。臣铉等曰:今俗作食遮切。《佩觿》蛇字从也,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