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上彻下

彻上彻下,彻:贯通。贯通上下。

彻上彻下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chè shàng chè xià
成语注音
ㄔㄜˋ ㄕㄤˋ ㄔㄜˋ ㄒㄧㄚˋ
成语简拼
CSCX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联合式成语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繁体
徹上徹下
成语英文
through and through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彻:贯通。贯通上下。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通达上下

相关成语

近义词

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彻心彻骨、承上启下

成语用法

成语示例

神韵者,彻上彻下,无所不该。●清·翁方纲《神韵论上》

成语造句

(1)波波写不出成语“彻上彻下”,所以单元测试才99分。

(2)渤海镇杏山学校的历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成语“彻上彻下”。

(3)成语彻上彻下的结构和「猴头猴脑」一样,都是ABAC形式。

(4)赫赫不会写成语“彻上彻下”的最后一个字。

(5)礼志哥哥给玉鹃和满艾讲了“彻上彻下”的故事。

(6)练习本的第三页写着“彻上彻下”几个大字。

(7)神韵者,彻上彻下,无所不该。见清·翁方纲《神韵论上》。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二程遗书·遗书一》:『夫彻上彻下,不过如此。』宋·朱熹《答近思录集注》卷四:『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此是彻上彻下语。』

分字解释

彻:chè 1、<动>通;通达。《滕王阁序》:『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愚公移山》:『汝心之固,固不可彻。』2、<动>透,穿过。《小石潭记》:『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3、<动>尽;完;到底。《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4、<动>通『撤』。去掉;拿掉。《赵威后问齐使》:『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彻骨] 透到骨肉,比喻程度极深。[彻席] 死的委婉说法。李绛《兵部尚书王绍神道碑》:『在位三岁,享龄七十有二,彻于长安永乐里之私第。』[彻夜] 通霄。

上:shàng 1、<名>上面;位置在高处的。《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墨池记》:『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2、<形>等级高的;质量高的;上等。《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大夫。』《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3、<名>地位高的人;主持、领导的人。《谋攻》:『上下同欲者胜。』特指君主、帝王。《周亚夫军细柳》:『上自劳累。』《东方朔》:『上伟之。』4、<形>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屈原列传》:『上称帝喾,下道歉齐桓,中述汤武。』《陌上桑》:『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5、<动>上升;登上。《陈情表》:『郡县逼迫,催臣上道。』《游黄山记》:『十里,上黄泥冈。』6、<副>向上。《鸿门宴》:『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赵威后问齐使》:『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7、<动>献上;送上;呈上。《廉颇蔺相如列传》:『臣乃敢上壁。』《狱中杂记》:『狱辞上。中有立决者。』8、<动>向上;走向。《孔雀东南飞》:『上堂拜阿母。』《柳敬亭传》:『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9、<动>装上;加上。《冯婉贞》:『以枪上刺刀相博击。』10、<动>通『尚』。崇尚。《史记·秦始皇本纪》:『上农除未,黔首是富。』shǎng<名>上声。汉语声调之一。钟嵘《诗品序》:『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上足] (1)徒弟的美称,相当于『高足』。(2)指骏马。[上手] (1)技艺高超的人;高手。(2)先例;榜样。(3)先前经手的人。(4)较尊的位置;处在较尊的位置上的人。[上头] (1)首位;第一。(2)古代男子束发加冠或女子束发插笄,是成年人象征。娼妓初次接客。

下:xià 1、<名>下面;位置较低的处所。《劝学》:『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形>低。《采草药》:『此地势高下之不同也。』3、<形>下等;次序在后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闻寡之耳者,受下赏。』4、<名>地位低下的人;职务低的人;下级。《廉颇蔺相如列传》:『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5、<动>从高处到低处。《游黄山记》:『转入石门,越天都之胁而下。』[又] <动使动>使……下去。《李愬雪夜入蔡州》:『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6、<动>降下;落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7、<动>下坠。《垓下之战》:『项王泣数行下。』8、<动>到……去。多指从上游向下游、从北向南、从大城镇去乡村等。《谭嗣同》:『君乃自湖南溯江,下上海。』9、<动>下达;颁布。《<指南录>后序》:『维扬帅下逐客之令。』10、<动>攻下;攻占。《陈涉世家》:『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11、<动>少于;低于。《师说》:『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矣。』12、<动>谦下;降低身份去交往。《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13、<量>表示动作的次数。《口技》:『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14、<名>方面;方。柳宗元《驳复仇议》:『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下车] 地方官员风到任。[下处] 临时居住的地方;寓所;客店。

彻:《寅集下·彳字部》《唐韵》《集韵》《韵会》□直列切,音辙。《说文》通也。《论语》盍彻乎。〈注〉周法,什一而税,谓之彻。彻,通也,为天下之通法。又《广韵》彻,达也。《左传·成十六年》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注〉发达七札也。又《集韵》彻,道也。又剥取也。《诗·豳风》彻彼桑土。又治也。《诗·大雅》彻田为粮。〈传〉彻,治也。又去也。《仪礼·士冠礼》彻筮席。《左传·宣十二年》军卫不彻警也。《周礼·天官·膳夫》卒食以乐,彻于造。〈疏〉天子食终彻器之时,作乐以彻之。又毁也。《诗·小雅》彻我墙屋。〈笺〉彻毁我墙屋也。又《扬子·方言》彻,列也。《蔡邕·独断》羣臣异姓有功封者,称曰彻侯,避武帝讳,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又《唐韵》丑列切《集韵》《正韵》敕列切,□阐入声。义同。《集韵》或作〈足□〉。

上:《子集上·一字部》(古文)丄□《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时亮切,音尙。在上之上,对下之称。崇也,尊也。《易·乾·文言》本乎天者亲上。又《广韵》君也。太上极尊之称。《蔡邕·独断》上者,尊位所在。但言上,不敢言尊号。又上日。《书·舜典》正月上日。〈注〉孔氏曰:上日,朔日也。叶氏曰:上旬之日。曾氏曰:如上戊,上辛,上丁之类。又姓。汉上雄,明上观,上志。又上官,复姓。又《唐韵》时掌切《集韵》《韵会》《正韵》是掌切,□商上声。登也,升也,自下而上也。《易·需卦》云上于天。《礼·曲礼》拾级聚足,连步以上。又进也。《前汉·东方朔传》朔上三千奏牍。又与尙通。《诗·魏风》上慎旃哉。《前汉·贾谊传》上亲,上齿,上贤,上贵。又《匡衡传》治天下者审所上。又《韵补》叶辰羊切,音常。《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霓兮南上。又叶时刃切,音慎。《王微观海诗》照本苟不昧,在末理知莹。忽乗[音chéng]抟角势,超腾送崖上。又叶矢忍切,音审。《郭璞·游仙诗》翘首望太清,朝云无增景。虽欲思陵化,龙津未易上。《说文》上,高也。指事。时掌切。◎按字有动静音,诸韵皆以上声,是掌切,为升上之上,属动,去声,时亮切,为本在物上之上,属静。今详《说文》上声上字,高也,是指物而言,则本在物上之上亦作上声矣。依诸韵分动静音为是。后仿此。考证:(《楚辞·九怀》临渊兮汪洋,顾林兮忽荒。修予兮袿衣,骑电兮忽上。)谨照原文骑电改骑霓。忽上改南上。

下:《子集上·一字部》(古文)丅□《广韵》胡雅切《集韵》《韵会》《正韵》亥雅切,□遐上声。在下之下,对上之称。《易·乾·文言》本乎地者亲下。又《说文》底也。《玉篇》后也。又贱也。又《仪礼·士相见礼》始见于君,执挚至下。《郑注》下谓君所。《贾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视袷已下,故言下也。又《集韵》《韵会》□亥驾切,遐去声。《正韵》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贵下贱。《诗序》君能下下。又《尔雅·释诂》下,落也。《郉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又去也。《周礼·夏官·司士》岁登,下其损益之数。又《韵补》叶后五切,音户。《诗·召南》于以奠之,宗室牖下。与女叶。《吴棫曰》毛诗下字一十有七,陆德明皆此读。《□第·古音考》与吴同。又叶胡佐切,音贺。《曹丕·寡妇赋》风至兮清厉,阴云曀兮雨未下。伏枕兮忘寐,逮乎朝兮起坐。考证:(《尔雅·释训》下,落也。)谨照原书释训改释诂。